第三卷 第508章 涼州大決戰(九)

時間過的飛快。

進入十月後,隨著第一場初雪到來,涼州的局勢,逐漸出現了一些奇妙的變化。

張魯攻取武都郡之後,並未繼續出兵,而是命楊昂楊任兩人,分守故道和沮縣,屯兵東狼谷。這算是表明了張魯的態度:只要我漢中兩座大門,其餘興趣無多。

而馬騰初始時,可謂一帆風順。

先是佔領狄道,而後兵不刃血,奪取臨洮。

他命次子馬休率部進駐武都。原因嘛……很簡單!馬騰和湟中兩羌頗有交情,勿論是白馬羌還是參狼羌,對馬氏父子都很敬重。畢竟,馬騰身體里始終流淌著羌人的血液。這也就註定了,馬騰和羌人的不可分割,以及相互之間的依存。

馬休身為馬騰次子,和羌人也經常交道。

所以由他接掌武都郡,最容易獲得羌人的支持……

而恰恰,武都郡的羌人也是一個主要群體,和漢人的比例,差不多是二比一。漢人二,而羌人一。若非馬超在張掖郡牽制曹軍,說不得是最合適的人選。但馬超不能來,馬休也可以。他可以在武都郡獲得最大程度的支持,羌人支持!

而事實上,也差不多如此。

馬休在進駐武都郡後,白馬羌滕子京,參狼羌王屠,各派出三千兵馬,協助馬休平撫武都郡。僅十餘日光景,馬休取羌道,得武都道,領上祿、下辨河池共五縣,屯兵番冢山,與楊昂相互呼應,屯守武都門戶,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總體而言,戰事出奇,馬騰占居了絕對的上風。

然而隨著戰事逐漸的推進,馬騰在漳縣襄武兩地久攻不下,士氣漸漸開始低落。

而曹軍在經歷的最初的慌亂後,隨著曹洪駐守長安,立刻展開了反擊。

十月十六日,河西郡長史郝昭奉命渡過大河,進駐安定郡。他持曹朋手書,向安定太守張既借調兵馬兵馬三千,連同自身所帶兩千人,迅速向漢陽郡馳援。

張既手中兵馬也不算太多,借調三千,已是極致,無甚贅言。

本來,韋端並不願意讓郝昭兵馬進駐漢陽,可楊阜的一席話,卻讓他不得不同意。

「明公今時,已無其他選擇。

漢陽本非兵強馬壯,若無外援,恐難以持久。到時候,明公或死戰,或戰死,別無他途。曹公方定河北,損耗甚巨,恐不願接手此時涼州。若明公拒絕河西援軍,勢必會令曹公坐視不理……明公當知,這是武威曹友學的友誼。明公據曹三篇之善意,則長安曹子廉,必不會再有動作。三輔兵力雖然空虛,但自守有餘。而那龍門中郎將甘寧,更出自曹友學門下,到時候又豈能與明公以援手?

郝伯道既然馳援,明公當放手為之。

否則的話,寒了眾人的心,於明公不利……」

韋端不希望曹軍進駐涼州,一方面是擔心大權旁落,另一方面,則還有心病。

王猛之死,是他一手造成。

萬一……

不過在楊阜的勸說下,韋端也只有點頭答應。

的確,如果沒有援兵,他恐怕難以抵擋住馬騰兇猛的攻擊。若繼續遲疑下去,恐怕整個隴西,就要被馬騰所佔據。馬騰若得了隴西郡,焉能不窺視漢陽郡呢?

十月二十日,郝昭率部南渡渭水,駐紮落門聚。

雖只五千兵馬,可是給馬騰帶來的壓力,卻極為巨大。

落門聚西可馳援漳縣和襄武,南下只需兩日光景,便可以兵臨臨洮城下,威脅武都。

十月二十二日,馬騰下令張橫李堪,接掌臨洮,已防禦郝昭偷襲。

同日,曹洪在長安起兵,以中郎將甘寧為前鋒,率兩校共四千精卒,兵臨大散關。

雖只有四千兵馬,卻是精兵強將。

甘寧手下兵馬,參與數次河東之戰,在霍大山和烏丸人連番血戰,經驗豐富,不是那烏合之眾可比。最重要的是,河東之戰結束後,關中兵馬在衛覬和曹仁督戰下,越過通天山,進駐并州。可甘寧的這些兵馬,卻被下令駐守於龍門山,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士氣極為高漲。今再臨戰場,就如同一群出閘的猛虎……

大散關外,便是古道和番冢山。

馬休和楊昂得知後,立刻率部偷襲,想要打甘寧一個措手不及。

哪知道,甘寧卻嚴陣以待。

在馬休楊昂抵達大散關當晚,他親率百名精卒,自大散關內衝出,直撲西涼和漢中聯軍大營。甘寧仗手中寶刀,斬漢中十二將,殺得聯軍狼狽而逃……

翌日,甘寧揮兵南下,直撲番冢山。

馬休剛退回番冢山,甚至還沒來得及休息,甘寧已經殺到。雙方在番冢山下鏖戰一日,馬休大敗而走,退回河池。而甘寧也不追擊,屯兵於番冢山下,對武都郡虎視眈眈,同時和郝昭聯手,對臨洮形成了夾擊之勢……漢陽隴西為之震動。

甘寧,自刀斬文丑之後,聲名大振。

西涼軍士提起甘寧,莫不心驚肉跳,私下喚之為『甘猛虎』。

錦馬超,甘猛虎!

涼州這西北苦寒之地,在一日間,群英匯聚,變得格外熱鬧。

建安九年十月二十五日,曹洪親率六千兵馬,以陳群為軍師,兵臨大散關下!

※※※

從張掖縣到允吾,並不太遠。

只需渡過湟水,不過兩日功夫。勒馬允吾城外,看著漫天陰霾下,巍峨聳立的允吾城牆,馬超不知為什麼,突然生出了一種極為不祥的預感。這允吾之行,恐怕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容易!不過,他並沒有多想,因為這允吾,姓馬而非姓費。

城門口,門卒守衛森嚴,盤查進出行人。

馬超來到城下的時候,早有人前去通稟費沃。而門卒也沒有上前盤問,立刻放行,讓馬超一行人進入城中。那麻流的動作,讓馬超心裏面,多多少少有些快意。

至少,這幫人還不敢來招惹我!

允吾縣城,作為金城郡的治所,原本極為繁華。

韓遂這個人有野心,好算計不假,但總體而言,他對金城的治理,是相當得力。

自中平年間開始,韓遂奪取了金城郡。

一晃近二十年過去,他在政務上,的確是盡了心力。在韓遂活著的時候,金城郡人口增加了十餘萬。這在整個涼州人口都趨向下降的大環境下,更顯得難能可貴。

其中,歸化羌胡約五六萬人,從河關等地區逃亡而來的流民,有六六七萬人之多。

這也是河關三縣,為何只有兩萬九千餘人的主要原因。

韓遂是金城本地人,更傾力打造一方樂土。即便是在涼州最為混亂的時期,金城在韓遂的治理下,非但沒有衰弱,反而日漸強大。在這一點上,韓遂和馬騰不一樣。馬騰是依靠兵強馬壯,四處征戰,來進行壯大和發展;而韓遂則更多是依靠治理,挖掘金城郡本身的潛力。所以即便是災荒年間,金城郡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流民動蕩,和周遭的羌氐部落,也保持著極為友好,平等的關係。

允吾縣,作為金城郡治所,人口一度多達六萬。

往來於關中和西域的客商,必經允吾,使得允吾縣格外繁華……

只是此時的允吾,全無當初韓遂治下時的熱鬧。長街上冷冷清清,透著一股子凄冷。

馬超催馬在長街上行進,不由得眉頭微蹙。

「允吾,何至如此清冷?」

他向領路的一名軍卒詢問。

那軍卒苦笑一聲,「大公子,整個隴西,都在打仗。」

隴西郡,是勾連金城郡和關中的必經之路。這『必經之路』戰火瀰漫,哪裡還會有商人往來?沒有商人往來,自然就少了許多活力,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可為什麼那些店鋪,都沒有開張?」

「沒東西可賣!」

「哦?」

「大公子有所不知,今主公在隴西用兵,徵召了近六萬人。

僅僅允吾,就被徵召萬人……再加上人心惶惶,不少人逃離家園。如今允吾只怕不足三萬人,大家哪裡有心情販賣?再加上大軍行動,更造成了城中物資緊缺……沒有人,也沒有東西,開門又有什麼用處?倒不如呆在家裡面安全一些。」

馬超眼睛一眯,上上下下,打量眼前這個門卒。

他年紀看上去不大,可能也就是十四五歲的模樣,但舉手投足間,卻透著靈性。

「你叫什麼名字?」

「小人姓胡,單字一個遵。」

「胡遵?」

馬超臉上,浮現出一抹笑容,「聽口音,不是金城人。」

「小人是安定臨涇人,早年隨家父一同來到金城。家父如今已經過世,正逢城中徵召,小人就從了軍。」

「胡遵,可願跟隨於我?」

「啊?」

「我是說,做我的親軍……你若是願意,可回家準備一下,晚上到府中來報到即可。」

胡遵眼睛唰的亮了!

他不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