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471章 涼州亂(一)

高幹,出兵了!

這即在曹朋預料之內,同時也有些令他意外。

李儒果然不愧當年涼州第一謀主的稱號,竟然把袁氏的反應算得如此準確。

那麼接下來,馬騰就該出手了吧……

曹朋並沒有急於把這消息告訴其他人,而是在沉默片刻後,繼續讓大家開墾田地。

來就來吧,難不成,老子還他怕馬家父子嗎?

※※※

金城,郡廨。

韓遂也得到了高幹出兵的消息,在花廳中徘徊,猶豫不決。他不知道,是否該出兵呢?

馬騰來信,邀他聯手出兵。

可韓遂心裡,卻不願意和馬騰一起造反。

袁尚使者為馬騰畫了一個大餅,令馬騰心醉。但在韓遂眼中,那計畫幾乎不可能實現。袁紹尚不是曹操的對手,更何況袁尚兄弟?如果這件事,是袁紹一手策劃,那麼韓遂說不得會心動。但袁尚兄弟……不過志大才疏之輩,絕無可能。

馬騰,野心勃勃,且心高氣傲。

自恃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總想著要做一番大事業。他在河西栽了一個大跟頭,雖說元氣未傷,卻讓他無法接受。而且,河西對武威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馬援自然不會心甘情願的坐視河西被人占居,隨時都可能威脅到武威。

他想要奪回武威!

這一點韓遂心裡很清楚。

可問題是,他能奪得回去嗎?

韓遂不是很了解曹朋,但也聽說過曹朋的名士。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韓遂和曹朋屬於同一種人。曹朋是中原名士,韓遂是涼州名士。說起來,韓遂這輩子最希望的,就是能夠融入進中原士林的圈子裡面。可惜,涼州偏荒,又是胡漢錯居之所,在中原人的眼中,總是有那麼點不入流。

曹朋入主河西,韓遂就一直在關注曹朋。

從他一開始的隱忍,到後來的突然爆發,每一個舉措,都使得韓遂無比稱讚。

現在,馬騰讓他起兵反曹,韓遂真不願意點頭……

屋外傳來一陣腳步聲,韓遂轉身看去,就見一個青年將軍,邁大步從屋外走進來。

「彥明,你來的正好。」

韓遂看到這青年,頓時笑逐顏開。

來人,名叫閻行,字彥明,是韓遂的女婿。

他也就是那尹奉所說,真正的涼州第一武將。之前馬韓不合,交兵鏖戰。閻行曾與馬超鏖戰三百合,最後折槍差點要了馬超的性命。這其中,有運氣的成分,但也是閻行的本領高強。如果他沒有那麼高的武藝,恐怕也無法和馬超相爭。

那場大戰,發生於建安元年,距今已有八年。

昔日的莽撞少年,已變得沉穩有度。馬韓相安無事,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便是閻行的勇武,令馬氏父子感到心驚。韓遂膝下無子,只有一女,還嫁給了閻行。在韓遂眼中,閻行幾乎就等同於他的繼承人,平日里自然是極為倚重。不管大事小事,他都會與閻行商議,詢問閻行的意見。這次馬騰邀他出兵,韓遂自然要把閻行找來,詢問一下他的意見。

閻行,身高八尺有餘,細腰乍背,極為英武。

「丈人,究竟是什麼事情,使丈人如此焦慮?」

「彥明啊,你且坐下。」

韓遂示意閻行落座,而後將馬騰的那封書信,遞給閻行。

閻行看罷,眉頭微微一蹙,「馬壽成欲反乎?」

「袁尚邀他出兵,並許以關中王之名。加之他去年在河西折了面子,自然有心討回。

今,高幹自并州出擊,襲擾河東。

關中衛覬已調集兵馬,抵禦高幹……衛覬之前,還向我借兵!言共同禦敵……我借口河湟羌胡有變,不敢抽調兵馬,推諉過去。現在馬騰也要我出兵,我著實有些猶豫。

馬騰勝了,他是關中王,我還是金城太守。

馬騰若是輸了,則家破人亡,而我也要面臨曹公報復。可如果我不答應,勢必要與馬騰反目,到時候金城少不得又要面臨刀柄之禍,實非我所願見到的結果。」

韓遂對閻行,倒是沒有半點隱瞞。

馬騰在信中寫的明白,若占居關中,願與他平分涼州。

聽說去好大的一個誘惑!

可實際上,什麼叫做平分涼州。如今的形式,和平分涼州又有何區別?他坐擁金城,背後有河湟胡騎為臂助,坐穩了一方諸侯之名。韋康見他,也很恭敬,涼州各郡,他出入自由。平分涼州?究竟怎麼個分法?了不起把隴西交給他而已。

可問題是,韓遂對隴西的興趣,還真不算太大……

閻行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認認真真,把書信看罷。

而後,他冷笑一聲,抬手三把兩把,就把那書信撕得粉碎。

「馬壽成打得好主意。」

「彥明這是何意?」

「丈人,馬家父子分明是對您不懷好意啊。」

「此話怎講?」

「他讓咱們攻打隴西,他自武威出兵,奪取河西後,渡河而擊安定和北地兩郡。

可您想過沒有,您若是攻打隴西,就必須在早期承受三郡之聯手夾擊。隴西乃涼州治所,屯紮駐兵。西部校尉王猛,戎丘都尉王買父子,皆虎狼之將,有萬夫不擋之勇。我曾見過那王買,也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況乎那臨洮令石韜,頗有能耐。在臨洮雖只一載,卻令百姓信服;武山氐何等囂張,被他兵不刃血收服。此人有遠謀,加上王猛王買父子,絕不可能一舉攻破。而安定張既,漢陽楊義山,非無能之輩。若連三郡之力,只怕不等馬騰出兵,金城已然危矣。」

閻行所說的楊義山,就是涼州別駕,參軍事,北地郡太守楊阜。

這楊阜本事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東)人,建安四年,以涼州從事的身份,做涼州刺史韋端的使者出使許都,被任命為安定長史。楊阜回涼州後,關中諸軍問袁紹曹操誰可獲勝,楊阜回答:袁紹寬厚而不果斷,好謀略而缺乏決策。不果斷就沒有威嚴,缺乏決策,就會誤事。雖然現在強大,卻不可能成就大業。

而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斷應變毫不猶豫。法令統一,而軍隊精良。能使用不循常規之人,所任用的人,也都能各盡其力,是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可以追隨。

也正是因為他這番話,最終使得涼州諸將沒有行動。

不過,楊阜也很傲氣,不願意擔當一個副職,於是便辭去了安定長史的職務。

建安八年,張既出任安定太守後,想要徵辟楊阜。但涼州刺史韋端卻任命他為涼州別駕,參軍事,令張既感到可惜。於是張既又通過鍾繇向曹操舉薦楊阜,幸好曹操對楊阜有印象,就對鍾繇說:「既然義山不願為長史,那就做太守吧。」

於是,楊阜在建安八年冬,受漢陽郡太守。

同時韋端又不願意放棄此人,便讓他繼續兼任涼州別駕參軍事……

閻行點出張既楊阜兩個人,在關中頗有名望。韓遂一聽到這兩個名字,不由得眉頭緊蹙。楊阜和張既,一個謀略過人,一個能治理地方,都是關中的名士,與關中世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兩個人,再加上隴西……韓遂也有些頭疼。

「丈人,就算丈人可請來河湟精兵,就算最後能大獲全勝,只怕也會損失慘重。

到時候,他馬壽成渡河而擊,拿下了北地和安定之後,下一步會對誰出手?依我看,他未必會立刻攻擊關中,而回將金城掌控於手中。如此一來,他將一統涼州,就算將來司空派兵前來,他也能用擊殺叛逆的名頭推諉丈人,而後坐鎮涼州,做他的涼州王。司空有心對他用兵,也要考慮一下,這其中的利害得失。」

閻行一番話,說的韓遂冷汗淋漓。

他大聲道:「若非彥明所言,險些中了馬賊算計。」

搔搔頭,韓遂徘徊兩圈,「既然如此,我便不出兵,彥明以為如何?」

「不可!」

閻行再次搖頭,「不出兵,勢必會激怒馬賊,弄不好他會立刻出兵攻打。丈人莫忘了,韋端老兒對我兩家一直有猜忌,若非馬韓聯手,他早就對咱們用兵了。

這時候,如果咱們相互攻擊,最後得益的人,必然是那韋端父子。」

韓遂深吸一口氣,苦笑道:「出兵不是,不出兵也不是……那我當如何為之?」

「如今之計,丈人當將出而不出。」

「將出而不出?」

韓遂眉頭攢動,陷入沉思之中。

「我有一計,可使丈人無憂。

令河湟胡騎,攻佔河關,而丈人領兵奪取榆中、勇士之後,屯兵牧苑,便停止攻擊。如此一來,馬壽成必無話可說。他若能奪取河西,渡河攻擊安定,則丈人繼續進擊;若馬壽成失敗,丈人可以順勢收兵,出兵平叛,順勢奪取武威郡。

到時候,丈人坐擁金城武威,照樣是一方諸侯。

而且此後再也無需擔心馬騰衿肘,西域之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