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97章 李中郎

「我欲剿滅劉備,兵分五路。」

曹操眸光閃閃,神色決絕。

「子廉。」

「末將在。」

「著你領本部兵馬,自陳郡出,搶佔項縣之後,屯駐穎水之畔。」

曹洪起身,「末將遵命。」

「子孝!」

「末將在。」

「你率本部,自梁郡出擊後,務必以最快時間,奪取下城父。我會命朱靈自沛國出兵,協助你行事。你與朱靈匯合之後,迅速向西推進,務必以最快速度,將居於穎水以東的龔都所部消滅……而後,你務必搶先渡過穎水,佔領新蔡,切斷劉備的退路……你可明白?」

「末將明白。」

「元讓為中軍主帥,節制三軍。子和為先鋒,自潁川郡出擊。

子和,你不是一直說,想要報仇雪恨?現在,我給你這個機會,你必須以最快速度,攻下上蔡,與子廉、子孝所部夾擊平輿。同時,滿伯寧所部兵馬,佯攻穰城,使張綉不得援助。

南陽司馬魏延,會配合你的行動,自確山出兵,攻取郎陵,切斷劉備與劉表之聯繫。

你五路兵馬合擊,務必要將劉備消滅於汝南,絕不可使其走脫……」

在座眾人,紛紛起身應命。

不過曹仁還是忍不住道:「主公,此事調集大軍攻伐劉備,萬一袁紹出兵,許都豈不空虛?」

他和曹洪來得晚,也使得曹仁究竟是怎麼回事。

曹操道:「劉備,人傑也,今若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然則見事遲,必不輕動。」

眾人聞聽,不禁駭然。

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劉備在曹操心中,竟有了如此巨大的威脅?

郭嘉起身,環視屋內眾人,「諸公,休要小覷了劉玄德,此人行伍出身,自出世以來,可謂征戰不絕。想當年虎牢關外,二十二路諸侯會盟,劉玄德不過是一小小平原令;而今,公孫瓚也死了,二十二路諸侯里,僅主公與袁紹尚在,其他人不是死,就是不知所蹤……

而這劉備猶在,而且已成主公心腹之患。

他在汝南招兵買馬,隱隱已能成潁川之威脅……主公與袁紹,早晚必有一戰。若那時候再出擊,則為時已晚。趁袁紹決心未下,我等必須先將劉備剷除,否則這後患,將無窮無盡。」

在眾人心目中,郭嘉有大才,卻多放蕩不羈。

而今,當他以一種極其嚴肅的口吻說話時,竟使得眾人,莫不緊張起來。

連郭嘉也這麼說,說明劉備,一定是一個大麻煩。

夏侯惇插手道:「主公只管放心,惇必取劉備首級獻於主公。」

「此次行動,務必迅捷,不可有半點遲疑。

我已命人通知滿伯寧,最遲在七月末,魏延所部就會跨過確山,攻取郎陵。到那時候,我希望諸君,都已抵達位置。」

夏侯惇等人,再次應命。

曹操似乎很疲憊,擺了擺手,示意眾人退下。

「奉孝,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走出司空府大門,曹洪連忙拉住了郭嘉問道。

郭嘉左右看了一下,「諸位將軍,此地非談話之所,不如到我家中一敘。」

「善。」

這司空府大門口,一大堆人圍在一起,的確是有些搶眼。

夏侯惇和曹純沒有隨行,與曹仁和曹洪告辭,匆匆離去,準備出征事宜。

曹洪和曹仁,則隨著郭嘉來到郭府。三人直奔書房,郭嘉又命人,在書房外守候警戒。

「前兩天,仲德和長文同時上奏,雒陽一案已經結束。」

「你是說朱老四的死?」

「子廉說的不錯,就是這件事。

據仲德上書,許都有人私自將河一工坊兵械,送往汝南。

而劉玄德在汝南,更招兵買馬,其意不言而喻……主公得知消息後,非常憤怒。他一心欲中興漢室,卻不想有人在暗中作對。所以,主公才會下定決心,將劉玄德所部,徹底剷除。」

「娘老子,究竟何人與主公作對?」

「子廉……」

曹仁厲聲喝道,曹洪頓時露出赧然之色。

郭嘉一笑,「本來主公是想要親自督軍,解決劉備之禍。是我將他勸阻……諸君在汝南興兵之時,便是主公動手解決都內之敵手。此事牽連甚廣,你們莫多問,只需在汝南打好便是。」

曹洪和曹仁相視一眼,齊刷刷點頭。

既然郭嘉說出這番話,那就說明問題不大,一切盡在曹操掌控之中。

又說了一會兒閑話,曹仁曹洪起身告辭。

郭嘉送二人離去之後,回到書房內,剛想要看書,卻見一位婦人挺著肚子,走了進來。

「奉孝,該吃藥了!」

這婦人的相貌,算不上太出色。

如果是十分的標準,大約也只有七分左右。

不過她勝在氣質華貴,氣度雍容,頗有大家閨秀風範。

婦人姓鍾,是潁川鍾氏之女,鍾繇的侄女。郭嘉雖說不是什麼世族子弟,但畢竟在潁川也有一定的根基。加之他才學過人,自然被人所看好。鍾氏女捧著葯,輕輕放在郭嘉的面前。

郭嘉皺著眉,露出苦色。

「不是已經吃完了嗎?怎麼還吃?」

鍾氏女在他身邊坐下,笑嘻嘻的端起葯碗。

「董先生說,之前的葯是驅邪,現在這葯,是為了扶正。

當初你食用五石散,食法不對,所以邪氣甚重。現在邪氣已被祛除,但還需扶正養氣……」

「可是,很苦啊。」

「乖,等你身子大好了,自然就不用再食用。

董先生可是說了,你邪氣祛除,可身子仍有些柔弱……你不是想要助主公成大事嗎?沒個好身子怎麼能成?我在裡面合了蜜漿,沒那麼苦。聽話,來我喂你,把它趕快趁熱喝了。」

也許,誰都想不到,在外面威風八面的郭嘉,回到家中,在鍾氏女面前,卻如同一個孩子。

一臉凄苦的把葯吃完,鍾氏女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還說不苦!

這連呼氣,都帶著一股子苦味。

合了蜜漿還這麼苦,如果沒有合蜜漿,又該是什麼滋味?

郭嘉搖搖頭,坐在書案前,看了一會兒書,覺得心煩意亂,便走出書房,坐在門外的門廊上。

天有些陰沉……

郭嘉輕輕嘆了口氣,「山雨欲來風滿樓,也不知,會有多少人頭落地!」

※※※

時間過的飛快,眨眼間已經到了七月末。

雒陽在經過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動蕩後,漸漸恢複了平靜。

畢竟是勾連關中和山東的必經之地,八方通衢,註定了雒陽的重要性。歌舞照舊,生意照做,一切如平常般。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人們似乎已忘記了蘇家的事情,更無人再記得那座北邙山腳下的菊花庵。岳關,如同人間蒸發似地,再也沒有半點音訊,似乎從無此人……

若非那一首菊花庵歌的存在,這世上好像就沒出現過這個人。

盛世賭坊依舊生意興隆,史阿用自己的行動,得到了陳群的支持,使得他在雒陽聲威更重。

陳群通過史阿,聯絡了雒陽商市的頭面人物。

借鑒海西行會的方式,在雒陽開始著手組建雒陽行會。

論規模,雒陽行會的規模比之海西不曉得大了多少倍。所以海西的種種規章制度,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必須要進行修改,才能夠得以推行。不過,通過曹朋的這個關係,雒陽和海西,也搭上了關係。海西有雒陽奇缺的鹽,糧食等物資,而雒陽也有著海西無法比擬的優勢。

用曹朋的話說:這叫優勢互補。

至於兩地具體如何合作,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鄧稷和陳群不可避免的要進行無數次的磋商,甚至需提報程昱,還要報備至許都,交由尚書令荀彧批准。總之,如果兩地真的能夠合作起來,曹朋估計沒一兩年的扯皮,難以成事。

不過,這一切與他已沒了太大的關係。

曹朋在解決了蘇家一案後,一下子變得悠閑自得。

或是陪著母親和黃月英,等西山香山而望,或是領著黑眊圍獵。平日在家時,不是看書練字,就是與甘寧切磋練武。期間,曹朋還和胡昭通了幾次書信,向胡昭請教了一些學業上的問題。

得知曹朋一心學《論》,胡昭也很高興。

他認為,《論》淺顯易懂,但也是仲尼一生學問的精華所在。

曹朋找到了《聖人》的精髓所在,能夠把《論》讀好了,對曹朋而言,無疑是受益匪淺。

同時胡昭還告訴曹朋,他準備將《八百字文》在卧龍潭書院推廣,作為蒙學讀物。

看得出來,胡昭一心鋪在這教育上,估計這輩子,都不會在入仕為官。在歷史上,胡昭也確實如此。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