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51章 諸君,珍重!

下邳,王城。

曹操頗有些苦惱的把手中卷宗放下,抬手捻著短髯,略顯肥胖的雙頰,透出一抹凝重之色。

這個曹友學,還真是不讓人省心啊!

篤篤篤!

房門被敲響。

「司空,奉孝求見。」

曹操沉聲道:「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的功夫,只聽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緊跟著,房門開啟。郭嘉邁步走進房間,朝著曹操搭手一禮。

「奉孝,這麼晚了來找我,所為何事?」

郭嘉正色道:「嘉前來,乃是為主公排解憂愁。」

「哦?」

曹操也不回應,只是擺了擺手,示意郭嘉坐下說話。而後,他起身從案上拎起一壺酒,走過去給郭嘉倒上一杯,又默默返回床榻上坐下,炯炯有神的雙眸,凝視著郭嘉,一言不發。

曹操的眼睛不大,卻很有神。

郭嘉說:「主公想必正在為呂氏一族而憂慮?」

「呂布一死,其家眷不足為慮。我所慮者,想必奉孝也很清楚。

劉玄德上書說,放走呂布一家的人,必然是曹朋。而從種種跡象來看,這件事和他脫不得干係。呂布的性子,我非常了解,突然間爆發出如此血性,著實令我意外;而他的家人,更神秘失蹤。我敢說,這和呂布的突然突圍,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是什麼人接走了她們?」

郭嘉沉默了!

片刻後,他輕聲道:「想來主公已有判斷。」

「其實,奉孝你也清楚,對嗎?」

郭嘉猶豫了一下,輕聲道:「若主公得到呂布家眷,當如何處置?」

「禍不及妻兒,呂布罪當一死,但我尚不至於連累到他的家眷。」

郭嘉突然道:「我嘗聽人說,呂布有一美妾,名為任秀,不知主公可曾見過此女?」

曹操愕然看著郭嘉,一下子有些反應不過來,好端端怎麼提起了那麼一個美嬌娘的名字?

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

不由得露出赧然之色,輕輕咳嗽兩聲,「任秀,確是美艷。」

「若留此女,難免生出禍事。

公不聞董卓得此女而亡;呂布得此女而潰……此女,猶若幽王之褒姒,紂王之妲己,皆禍國紅顏。依我看,曹朋把呂布家眷接走,與主公並無壞處。嘉以為,曹朋之所以做這種事,並不是於主公不利。相反,他若真存有貳心,當初又何必堅守曲陽,與呂布打得如火如荼?」

曹操捻須沉吟,一雙細目,不自覺半眯逢起來。

「奉孝,那你說說看,曹朋救走呂布妻兒,又是何故?莫非,他亦貪戀任秀之美,亦或者……」

「非也!」郭嘉忍不住笑道:「我曾聽人說,曹朋家中,已有美眷。若說貪戀美色,倒不可能。此子乃耿直之人,不似某些人,思緒複雜。他救走呂布一家,恐怕更多是為了恩義。」

「恩義?」

「長文與我說過,當初鄧稷曹朋抵達海西時,非常困難,手中兵馬不過二百。

正是呂布當時贈與曹朋二百兵馬,才使得他兄弟順利渡過了難關。友學素重情義,更知恩圖報。不過他很清楚,自己救不得呂布,所以才興了接走呂布家眷照拂的念頭,此仁義所為。只不過,這小子有時候太不知輕重,喜歡自作主張……但要說他謀反?那純粹是胡說。

如果曹朋真要謀反,又何必將糧草送來下邳?

如果他真要謀反,大可以在主公兵困下邳的時候,伺機而動。那時候,以呂布之勇,陳宮之謀,必能使主公進退兩難。可是當大戰到來之時,他不但提供了糧草,還親自來到城下。

主公,勿論友學是為什麼來下邳,但他肯定不會是為了謀反。」

曹操沉吟不語,但在內心裡,卻已接受了郭嘉的這個解釋……這小子,倒確是重情義之人。

不過,他既然做出了這等事,繼續留在外面,顯然有些不合適。

曹操原本打算,使曹朋為廣陵農都尉,命他主持海陵屯田事宜。可現在,曹操不免有些猶豫。

「那你以為,當如何處置?」

郭嘉何等機靈,只聽曹操的語氣,就能猜測出他內心想法。

不過,有的時候,他必須要學會裝糊塗。一個太聰明的下屬,對於老闆而言,是一大威脅。

「處置?」

「我是說,該怎麼安排?」

「不是說,讓他繼續留在海陵嗎?」

曹操咳嗽兩聲,「之前我也這麼考慮,不過後來想想,又覺得不太合適。友學的確是有才學,但年紀畢竟尚小。廣陵農都尉,責任重大,更關係到廣陵屯田大事,我擔心他做不來。」

郭嘉一副頗有同感的表情,用力點頭。

「主公這麼一說,嘉亦有同感,之前是有些隨意了。」

「可你也知道,友學畢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且不說他在曲陽斬首逾百,又有奪取下相,保我糧道不絕之功。現在還說降了張遼……這許多功勞,如果不賞,只怕對他也不公平吧。」

看得出,曹操並不想過分追究曹朋的過錯。

究竟是出於什麼考慮?

郭嘉也能依稀猜出一二……

曹朋雖說接走了呂布家小,但實際上於大局而言,並無太大影響。

甚至,因為曹朋的出現,倒是令下邳戰局得以迅速解決,未嘗不是一樁好事。而曹朋有謀反之意的說法,也不太可能。曹朋老爹老娘,如今都在許都。他幾個結義兄弟,有的還是曹操的族子,所以說他造反,基本上屬於無稽之談。曹操更願意接受,曹朋重義的解釋……

同時,曹朋有可能是曹氏族人,也使得曹操有些心動。

如果真的是自家族人,那更不可能造反。曹氏雖說人才輩出,可多一個人才出來,豈不是更好?

但不管怎麼說,曹朋畢竟是做出了一樁讓曹操有些不太高興的事情。

郭嘉想了想,「友學將十六了!」

「嗯?」

「年中休若還說,友學將及冠,正當求學。

這孩子的德行和才幹不差,不過還需有明白人教導一二。叔孫之前也有這個意思,還有雋石公,也一直在設法為友學尋找老師。休若提及一人,有意讓友學拜師,恐怕也無暇做事吧。」

「呃……休若要給他介紹老師?」

「是啊,休若說,想要友學拜師仲豫門下。」

「仲豫?」曹操一蹙眉,輕聲道:「他如今不是正忙於編撰《漢紀》,有這個時間嗎?」

郭嘉所說的『仲豫』,名叫荀悅,年紀比曹操還大,今年正好五十歲。

此人,也是潁川荀氏族人,荀淑之孫,荀儉之子,也是荀彧的堂兄。潁川有荀氏四傑的說法。這四傑的第一位,就是荀悅,之後依次是荀衍、荀諶和荀彧。故而又有三若一仲豫之稱。

荀悅為長兄,據說有過目不忘之能。

十二歲時,便能講解《春秋》,累遷秘書監、侍中,曾侍講於漢帝左右,日夕談論。後漢帝,也就是當今天子,漢獻帝劉協,認為《漢書》文繁難懂,便命荀悅以編年體改寫,依照左傳體裁,編撰《漢紀》。

其人素有名聲,是個剛直不阿的人。

郭嘉說:「休若言,他自向仲豫懇求。」

「還是算了吧。」

曹操想了想,沉聲道:「仲豫為天子做事,編撰《漢紀》,也是一樁重要事情。曹朋拜他為師,好倒是好,只怕會影響了仲豫。而且,仲豫事務繁忙,恐怕也沒有時間,教導曹朋。」

「那司空……」

「這件事,由我來安排。」

曹操吐出這話,也就說明,他不再責怪曹朋。

果然,就見他拿起書案上的卷宗,想了想,丟進旁邊的火盆裡面。

「命鄧稷為海西屯田都尉,兼任海西令,治曲陽、海西、伊蘆三地。」

「那海陵屯田……」

曹操想了想,「海陵屯田,事關重大,轄兩縣之地,不可輕視。奉孝,你可探一探曹朋口風!畢竟他對廣陵的情況熟悉,看看有沒有合適人選……實在不行,就讓鄧稷舉薦,如何?」

郭嘉微微一笑,「我這就下去安排。」

屯田不是小事,農都尉雖說不過四百石俸祿,但責任重大。

不僅僅要掌兵事,而且還要精通於內政。最重要的是,在這個人還必須要對海陵地區很熟悉。

若冒然委派一人,勢必會造成麻煩。

本來,曹朋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可現在……

郭嘉告辭離去,曹操似乎也輕鬆了許多。

他踱步走出房間,站在門廊上,抬頭仰望璀璨的星空。

寒冬,很快就要過去了!

※※※

郁洲山港口,六艘海船,已準備妥帖。

苦等三日,曹朋最終沒有出現。據說,他說降了張遼之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