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81章 雲山米行

許都,司空府。

曹操正悠閑坐於花廳上,面帶笑容,聆聽荀攸的呈報。

建安二年,對於曹操來說,並沒有留下美好的回憶。特別是年初慘敗於宛城,令他失去了長子曹昂,更使得他與相伴多年的老妻丁夫人反目。丁夫人一怒返回老家,曹操至今仍感心痛。

年末,曹操再次征伐南陽,奪回舞陰博望等地,將張綉趕去了穰縣。

只因為聽劉表欲興兵,曹操便暫時停止進攻穰縣,命族弟曹洪出任南陽太守之職,屯紮宛城。

懷著喜悅的心情,曹操返回許都,欲與丁夫人修好。

哪知道……

開春以來,諸事繁雜。

曹操的心情說不上太好,但表面上,卻必須要做出一副風輕雲淡姿態,以免令部下憂心忡忡。

「孫伯符自與袁術分離之後,引兵南渡,據會稽,屠東冶,破嚴白虎,自領會稽太守,復以其舅吳景為丹陽太守,以族兄孫賁為豫章太守,其弟孫楠為廬江太守,丹陽朱治為吳郡太守,其勢愈發強盛。孫策此子,非孫堅可比,甚知籠絡人心。如今彭城張昭,廣陵張紘為其謀主,又有秦松陳端等人相助,加之其父孫堅所遺留之部曲,程普黃蓋韓當等人,亦江東虎臣。此人心甚大,亦非孫堅可比,加之有萬夫不擋之勇,在江東極具名聲,不可不防。」

曹操重重的出了一口氣。

「此獅兒,難與爭鋒啊。」

如今呂布未除,河北袁紹虎視眈眈,淮南袁術蠢蠢欲動,而劉表張綉更成了心腹之患。

曹操表面上看去,風光無比,實則步步艱險。

「諸公以為,何以制此獅兒?」

曹操目光灼灼,環視花廳眾人。

最後,他把目光落在了郭嘉的身上,臉上露出一抹笑意。

因為他看到,郭嘉神態輕鬆,似乎根本不把孫策的事情放在心上。

不過,曹操並沒有急於詢問,而是把目光轉移到其他人的身上,想聽一聽大家的主意。

「孫策得父蔭,盤踞江東,美號孫郎。

其勢雖大,但與主公而言,尚不足以威脅。卑職以為,當結好孫策,使其為主公所用。同時要儘快除掉袁術和呂布二人,奪取徐州與淮南之地,進可攻劉表孫策,退可守汝南之地,方上上之策。」

董昭起身,拱手回答。

「公仁所言,正是我之所想。

然孫策年少,正當氣盛之時,如何令其臣服,為我所用?聞此子性情高傲,亦不會輕易就範。」

「卑職有一計,不知當不當講。」

「但說無妨。」

曹操端起一隻銅爵,飲了一口酒水。

董昭思忖片刻,輕聲道:「孫伯符一心想要恢複其父之榮。當年孫堅一直希望能被冊封為吳侯,主公大可以朝廷詔令,封其吳侯。並與之結親……想那孫伯符雖驕傲,也非不識好歹之人。他父仇尚未報,而劉表占居江夏,也是他心腹之患,必可領主公好意,感恩戴德。」

吳侯嗎?

曹操陷入沉思之中。

他倒是不吝嗇什麼封爵,只是擔心這孫策得了吳侯之名,勢必會名正言順,討伐江東各地。

一俟被他統一江東,只怕再想征伐,就不太容易。

目光,不經意又掃過了郭嘉,見郭嘉仍一臉輕鬆之色,曹操這心裡,多多少少安穩了一些。

「如何與之結親?」

「卑職聞孫策有一族兄,就是那豫章太守孫賁。

此人甚得孫策之信賴,堪稱孫策之心腹。孫策麾下有二人,一個就是那周瑜周公瑾,另一個便是孫賁。孫賁膝下有一女,名為孫熙,年十三歲。主公可令孫賁嫁女於三公子,孫策斷不會拒絕。」

「孫伯陽嗎?」

曹操嘖嘖嘴巴,輕輕點頭。

「只是與我家黃須兒,差了些年紀。」

黃須兒,名叫曹彰,也就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

曹操如今有八個兒子,其中長子曹昂戰死於宛城。次子曹丕,年方十一歲,極為聰慧,是卞夫人所出,甚得曹操所愛;三子便是曹彰,年方八歲。四子曹植,年五歲;此四者,皆為曹操所喜。五子曹熊,四歲,卻體弱多病;六子曹鑠,和曹熊同歲,只小了幾個月而已。七子曹植,生於建安元年,方兩歲,尚不懂開口。八子曹據,建安二年出生,還是嬰兒。

曹丕,只怕不太妥當。

那畢竟是曹操的繼承人,哪怕曹操現在沒有這個意思,可曹昂一死,曹丕也隨之變成長子。

也只有曹彰了!

曹操想了想,沉聲道:「此時容我三思。」

他抬起頭,掃視眾人道:「諸公可還有事情要說?」

「回稟曹公,彧尚有一事需稟報。」

曹操看過去,臉上笑意更濃:「文若,有何事?」

「是關於廣陵郡。」

「哦?」

「司空可記得,海西縣嗎?」

曹操一怔,想了想,點點頭道:「當然記得。

那海西縣令不就是之前的獨臂參軍嗎?我記得當時你與奉孝,可是極力推薦此人,包括公達和伯寧,也對此人讚不絕口。不過近來事情繁多,我倒是沒有留意。怎麼,海西出事了?」

「正是。」

「何事?」

曹操呼的直起腰,略顯緊張。

海西,是曹操插在兩淮的一顆釘子,聞聽海西出事,他自然緊張不已。

荀彧笑了!

不僅是荀彧笑了,包括荀攸郭嘉等人,也都笑了。

「你們,笑什麼?」

「主公,海西的確是出了事,但並非壞事,而是好事。鄧叔孫抵達海西之後,除惡霸,滅海賊,誅殺薛州,整治商市,並封鎖了鹽路。同時,鄧稷還遷三萬海民入海西,並決議屯田。

此前君明和仲康二子,皆已返回許都,言鄧叔孫已掌控海西,站穩了腳跟。」

「遷海民,屯田?」

曹操露出驚奇之色,半晌後突然勃然大怒。

「獨臂參軍好不知事,如此妄為,實不可原諒。

文若,你立刻手書一封,即日送往海西,對鄧叔孫嚴加斥責,命他休得在海西,再生事端。」

曹操這突然變臉,讓花廳里眾人不由得一怔。

既然曹操翻臉,那就沒有必要再討論下去,所以眾人也就隨之閉口不談。

又商議片刻,眾人散去。

曹操卻喚住了郭嘉和董昭二人,領著他們來到了花園裡。

「公仁可知,我剛才為何發怒?」

董昭搖搖頭,表示不太明白。

而郭嘉卻笑道:「主公,所為虓虎邪?」

「奉孝果然知我。」

曹操一掃先前在花廳里的冷厲之色,哈哈大笑起來。

「公仁,你且與我細細講來,這海西的事情。」

董昭身為司空祭酒,等同於秘書長的角色。所有過往公文,都熟記於心,對於海西的事情,倒也不算陌生。於是,他把海西發生的種種事情,詳細告之曹操。哪知道,曹操卻眉頭緊蹙。

「這鄧叔孫身邊,似有人為之謀劃啊。」

「哦?」

「聽之前文若和奉孝所言,鄧稷此人雖有才學,但畢竟小吏出身,這格局有些狹小。我原以為,他若能站穩海西,至少需半年時間。哪知短短數月,他不僅站穩了腳,還將海西控制於手中。此當非他所能……若真有此大才,只怕文若和奉孝,早就想我推薦,是也不是?」

「這個……」

曹操笑了笑,「鄧稷身邊,有何人相隨?」

「初時,只陳留濮陽闓為其佐吏……除此之外,似只有一個內弟相隨。」

「內弟?」

「就是河一工坊監令曹雋石之子,名叫曹朋。

據說此子頗有才學,早年間還得到鹿門山龐德公所重。只是後來因得罪了黃射,舉家逃離,所以並沒有拜入鹿門山。哦,這曹朋就是那小八義的發起者,也是小八義中年級最幼者……不過那份金蘭譜,就出自於他的手筆。聽說此子不但與子廉相熟,連妙才也非常讚賞。」

「是嗎?」

曹操聞聽,頓時來了興趣。

郭嘉笑道:「此前叔孫赴任途中,曾助妙才將軍剿滅了一夥山賊。

據說,正是這曹朋帶人潛入賊穴,將賊人全殲。妙才請他飲宴時,這孩子卻不告而別,只留下一首五言詩。我愛其詩詞豪邁,故也記得內容。主公若有閑暇,嘉可試記之……」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郭嘉負手,在曹操面前吟誦,一闕俠客行,自口中出。

曹操靜靜聆聽,臉色如常。

待郭嘉背誦完畢之後,他一言不發,走進園中涼亭坐下。

「果是隱墨之子啊。」

他突然一笑,並未作出評價。

可就是這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