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1章 三喜臨門(一)

建安二年,從正月到七月,發生了很多事情。

五月時,袁術派遣使者到下邳,告之稱帝事宜,並要求呂布履約,將女兒送至壽春。然則沛國相陳登出面阻攔,告訴呂布:曹操迎奉天子,輔佐朝政,是眾望所歸;如果和袁術結親,一定會落下不義之名。到時候呂布占居徐州,就變得更加名不正,言不順,為天下人所指。

呂布深以為然,便追回了女兒呂元,並將袁術的使者斬首送往許都。

而後,曹操詔呂布為左將軍,加以撫慰。袁術得知後,派大將張勳等人率步騎數萬,直逼下邳。而此時的呂布,手中只有精兵三千,馬匹四百,眾寡懸殊。當然了,這三千精兵,多是呂布的親隨,其中包括了飛熊軍和陷陣營兩部人馬,都是身經百戰,驍勇無敵的銳士。

可不管怎麼說,三千對數萬,終究太過危險。

於是呂布採納陳珪之計,離間楊奉等人,聯手夾擊張勳。

數萬步騎,損失殆盡。呂布又和楊奉聯手,水陸並下,只逼鍾離,距離壽春僅二百里……

袁術屯兵五千,與淮南觀望。

呂布這才停止追擊,返回下邳。隨後,他派遣陳珪的兒子陳登,與親信魏續赴許都求取徐州牧。

袁術經此一戰,氣焰銳減!

六月中,曹操派遣議郎王甫,攜詔書拜孫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令會稽太守之職。

並要求孫策與呂布,吳郡太守陳瑀聯手夾擊袁術。

孫策並未立即答應,而是向王甫討要將軍號。王甫承製拜孫策為明漢將軍,孫策這才出兵。

然後,就在孫策出兵至錢塘的時候,吳郡太守陳瑀,卻命都尉萬演持印綬三十餘顆,授予丹陽、宣城等諸縣賊帥祖郎、焦已和嚴白虎等人,著其為內應,伺機襲取孫策所佔領諸地。

孫策發覺後,立刻命部將呂范等人攻打陳瑀,使陳瑀大敗,單騎亡命冀州。

而孫策趁機吞併吳郡,得兵馬四千餘眾,勢力暴漲。一時間,江東之地,小霸王風頭無二。

七月中,曹操在許都接見了陳登。

他並沒有答應呂布求取徐州牧的要求,反而拜陳登為廣陵太守。

送走陳登後,曹操便立刻召集群臣,商議討伐袁術的事情。經過一年的屯田,許都獲得大豐收。曹操無需再為糧草而擔憂,加之兵馬已準備妥當,劉表張綉也非常老實,是時候出征討逆了!

不過,在討逆之前,曹操還是要仔細籌謀一番……

※※※

典韋和許褚,一左一右,好似兩尊門神,立於堂下。

一個懷抱大斧,一個手捧長刀。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沉靜的如同兩尊石像。乍一看,他們穿著打扮似乎相同,白衣黑履,腰系大帶,頭戴綸巾,腆胸疊肚,透著一股子殺氣。

堂外,衣甲鮮明的武士,正在巡邏。

內有虎賁,外有虎衛,兩支人馬看上去,相處的非常和諧。

唯一不同的,恐怕就是典韋腰間掛著的一柄短刀。那刀柄處,鑲嵌一枚血紅色的寶石,令短刀更透出了一股血氣。許褚目不斜視,但眼角的餘光,總是不自覺的往典韋腰間的短刀上瞄。雖然竭力剋制,但就是把持不住。典韋呢,也覺察到了,便將短刀往邊上挪了一下,以便許褚能夠更加輕鬆的看到。同時,頭抬得更高,腰板挺得更直,氣得許褚暗地裡,咬碎鋼牙。

在大牢里待了三天,曹操便把許褚典韋放了出來。

因為,這兩人在牢獄中表現的很不錯,每天喝酒聊天,似乎又恢複到了往日的親密關係。

曹操把他們關進大牢,其實就是希望他二人在相互競爭中,保持著親密合作的關係。

這就要考驗上位者的手段!不過對曹操來說,似乎並不是太困難。典韋和許褚出來後,依舊擔任原職。典韋還是虎賁中郎將,授天孤刀,可帶刀登堂;許褚還是校尉,統領虎衛軍。

只不過,兩支人馬在兩人入獄的時候,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虎賁軍的僕射和陛下,夏侯衡、曹休被調走。同時又將虎衛軍節從虎賁許定,調至虎賁軍,出任陛長一職。而原虎衛軍節從,則由曹興取代。這曹興,是曹操的族侄,素與典韋交好。此前,曹興一直是在曹仁帳下效力,這次把曹興調來,據說還是由曹仁舉薦……

如此一來,虎賁軍和虎衛軍,都無法形成早先的一言堂。

典韋下面有許定節制,而許褚軍中,也被曹操鉚下一顆釘子。從原來許氏宗族子弟占居主體的狀況,便稱了虎賁與許氏宗族子弟相持的情形。曹興進入虎衛,帶走了三百虎賁銳士。

許褚咽了口唾沫,眼皮子一耷拉,不再離開典韋。

他知道,典韋是在氣他!

兩人關係雖然恢複,卻不代表他們不再競爭。

狗屎運氣,若非你得了阿福一家的幫忙,焉能配得上天孤刀?

曹操的天罡三十六星,如今第一顆星,已經有了著落。而且,典韋這顆天孤星,也是目前三十六星中,唯一確定的一顆。不僅僅是許褚羨慕嫉妒恨,曹營中許多將領,莫不是如此。

不過,還有三十五顆,不著急,不著急!

許褚也只能在心裡這麼安慰自己:回頭讓大頭問問阿福,讓他們也幫自己一把,奪回面子。

兩個五大三粗的傢伙,明爭暗鬥。

大堂上,曹操的謀臣們,也都看得真真切切。

心裏面不禁覺得好笑,同時也有些期盼。因為曹操說了,這天罡三十六星,並非以純粹的武力而言,謀者亦可授予。不僅如此,曹操還說,待曹汲出掌諸冶監後,會著手打造第二批刀。不過,不是天罡刀,而是地煞刀……共七十二支,與天罡相合,湊足天罡地煞之數。

當然了,地煞刀的地位,似乎在天罡刀之下。

於是這一流謀者圖天罡,二流謀者思地煞。可以說,如今曹操麾下的所有人,都盯著這一百零八個……不,是一百零七個名額。

「主公,陳登為廣陵太守,雖能牽制虓虎,然畢竟是徐州望族,未必肯真心效力。」

朝會商議完畢之後,便有人站出來說話。

虓虎,就是呂布。

這人說的倒也沒有錯,陳登身為徐州頂級門閥,若說他一心為漢室,估計連他自己都不信。

他所謀的,首先是家族利益。

曹操拜陳登為廣陵太守,不無離間呂布和陳氏宗族關係的心思。

聽聞之後,曹操也深以為然。

他是官宦子弟,自然清楚這些門閥世族的想法。世族子弟,以家族為先。又有幾人,會一心為國?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至少這大堂上,就有一人心中無私,忠於漢室的世家子弟。

曹操,偷偷的掃了荀彧一眼。

「文若,你以為如何?」

荀彧睜開眼,不急不緩道:「主公即啟用陳元龍,信他又有何妨?陳元龍是聰明人,當知那虓虎,並非明主。否則他父子大可不必阻攔呂布與袁術結親……不過主公若想謀劃徐州,如今倒也合適。」

曹操微微一笑,「當如何謀之?」

「可命一人前往廣陵,站穩腳跟。如此,一方面可節制陳登,另一方面,也可以監視下邳。」

「奉孝以為如何?」

「文若之言,大善。」

「那派何人前往,又如何立足?」

荀攸突然抬起頭來,沉聲道:「我曾聽說,海西自興平二年,便盜匪不絕,混亂不堪。當地豪族,與山賊勾連,三名縣令在海西,離奇被害,至今仍無法找到兇手。陳元龍此前也曾提及海西,曾言海西混亂不堪,無人願往。主公何不派人前往,若海西大治,即可立足。」

「海西?」

大堂上,眾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曹操沉吟片刻後又問:「公達可有合適之人?」

海西,地處徐州治下,位於廣陵、下邳和東海郡三地交界。如今的問題是,徐州雖然名為漢室領土,可曹操卻難以掌控。呂布自五月大勝袁術後,勢力也隨之暴漲。他本就是能征慣戰的猛將,身邊又有高人為他出謀劃策,帳下更有猛將衝鋒陷陣,曹操也不要三思後行。

派人去海西,等於在徐州鉚下一顆釘子!

但這顆釘子……卻著實不好做。

不僅僅是要節制呂布的動作,還需要承受當地豪族的壓力。

曹操不由得陷入沉思,他帳下能人無數,究竟派誰去,才算合適呢?去海西的這個人,首先是他信得過的人;其次,這個人要有能力,有手段;同時名聲還不能太響,否則就會引起當地豪族以及呂布的關注。這樣一個人,的確不太容易找到。曹操手下能人不少,但要完全符合條件,一時間還真就想不太明白。手指,輕敲圍欄,曹操的目光,環視大堂。

「主公,曄薦一人,可當重任。」

司空倉曹掾劉曄起身,躬身回答。

曹操連忙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