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長安不見使人愁 第二十三章 俚人之王

入夜,起了風!

巨漢孤零零的坐在門廊上,目光有些凄迷的仰望蒼穹。魁梧如同雄獅般的體魄,儼然似一座小山一樣,一動不動。那沉寂中流露出來的淡淡殺氣,令人心生畏懼。

鳳翅鎏金鏜,插在門階前,好像一面大纛。

一陣風吹過來,搖晃那鏜刃上的金環亂響,叮鈴鈴煞是好聽。

巨漢猛然站起身,大步上前,一把抄起鳳翅鎏金鏜,手握兒臂粗細的長桿撲稜稜一抖。

衝天傲氣,悠然生成。

李言慶,你終於來了……宇文成都等這一日,已經等了太久。你我之間,總需有一個了斷!

※※※

阿嚏—

李言慶行走在山道上,陡然間打了一個噴嚏。

他止住腳步,輕輕揉了揉鼻子。

「公子,是不是累了?」

雄闊海連忙上前詢問。李言慶笑著搖搖頭,示意繼續前進。

一邊走,一邊笑道:「許是這山風太猛了些,一下子有點不適應,所以不舒服。

黑子,這幾天也著實委屈了你。

整日里縮在那小院子里,憋壞了吧。」

「公子,他憋個甚!」

走在前面的沈光突然回頭笑道:「我和柳青跑斷了腿,他呆在家裡確是無酒不歡。」

「又喝酒了嗎?」

李言慶臉一沉,凝視雄闊海。

如凶神惡煞般的雄闊海,頓時矮了半個頭。

「只是喝了一點點……公子休要聽沈光胡說八道,我哪裡無酒不歡了?不就是昨日和魚老大喝了一頓,平日里都注意著呢,每天只喝一點,絕不敢貪杯誤事。」

和沈光並肩一起的壯漢,正是魚排軍。

他低聲道:「未曾想這麼一個凶神惡煞似地好漢,竟如此畏懼主公?」

魚排軍之所以稱呼李言慶為主公,還是昨天的事情。說實話,他雖在這粵西地區當上團頭,心裏面始終想著洛陽的繁華。畢竟,當初來粵西,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如今,隋楊已亡,洛陽已變成了李唐的天下,他自然希望能迴轉家園。

不僅是魚排軍這麼想,包括魚排軍的家人,甚至連童環在內,也希望能返回中原。

宣化再好,終究不是自己的根啊!

只是想要回中原,也不是簡單的事情。魚家在魚俱羅死後,已是樹倒猢猻散。如果不是李言慶當時出手相救,弄不好老魚家現在已經絕了根,斷了傳承的血脈。

魚俱羅生前不擅經營,除了少數幾人之外,沒什麼朋友。

而這其中,長孫晟已經病故多年。其他的要麼是死於非命,要麼就致仕還鄉,聲威不在。

回中原,若不能找到一個靠山的話,還不如留在邕州。

也就是這個時候,李言慶來了……

魚俱羅生前有一個半弟子。一個是宇文成都,另外半個就是李言慶。宇文成都嘛……魚排軍沒有考慮過。且不說宇文成都如今下落不明,就算是活著,又能如何?當初魚俱羅被殺,也不見宇文成都站出來說一句好話,所以不抱希望。

但李言慶不一樣,這是個出了名的重感情。

況乎李言慶現在是李唐宗室,官拜河南王,可謂是身份顯赫。

若能有李言慶扶持,魚家復起指日可待。但魚排軍明白,李言慶可以看在魚俱羅的面子上,幫魚家一次,未必能長久下去。魚俱羅的教訓讓魚排軍明白,想要在中原站穩腳跟,不是一兩代的事情。身後沒個大靠山,難保會出現更大的危險。

所以,他不能再去用『父親的學生』這種觀念對待李言慶。

最好的辦法,就是投到李言慶門下!

這七八年,魚排軍經歷了人世間最為悲慘的起伏。在這為人方面,遠比魚俱羅圓滑。

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魚排軍毫不猶豫的投到了李言慶麾下。

沈光輕聲道:「大黑子那不是怕,是尊敬……他和公子可算得上從小一起長大,而且是世交。公子對他,也非常看重,表面上管的很嚴,實際上把他當成兄弟。」

「能得主公如此厚愛,也算是福氣。」

「呵呵,這話說的沒錯……」

沈光突然岔開話題,舉目眺望,「老魚,這還有多遠?」

「不遠了,順著這條山路,轉個彎兒,翻過一道山樑,就是羅竇的駐地……他是個生蠻,他老子當年就是因為和寧猛力不合,最後橫死於山中。若不是羅竇的實力雄厚,而且很機警,說不定早就被寧長真和麥子仲兩人聯手給害了。」

羅竇,就是和魚俱羅有交情的俚帥。

魚排軍一家能在邕州落足,也是靠了羅竇的幫忙。

「既然他不容於寧長真,為何能在都稜鎮開設店鋪?」

「呵呵,麥子仲比他那祖父聰明,手段也很高明。一方面,他藉由寧長真之手打壓羅竇,另一方面,又藉由羅竇之手,牽制寧長真。若非如此,羅竇早就被寧長真趕盡殺絕,就算是不死,手下那幫烏合之眾,也會散了……當初羅竇吃了幾次大虧後,就通過童大哥的門路,在都稜鎮開設了一家酒樓。表面上是準備歸附,實際上也是他的耳目。山裡的山貨,通過酒樓流入集市,同時又通過集市,購買一應物品。

不過,羅竇這個人很貪……主公若想借刀殺人,恐怕要給他一些好處才能成交。」

魚排軍的聲音不大,恰好能讓李言慶聽見。

言慶聞聽一笑,沒有開口。

不過魚排軍已知道,李言慶此時,肯定是成竹在胸。

※※※

粵西地區,土著眾多。

歷朝歷代的稱呼也是五花八門。

比如,在秦漢時期,這裡的土著名為百越,後來又轉變為俚人,獠人等等……

根據地域的不同,這些土著的稱呼也不一樣。

比如,嶺南被喚之以『俚』,而雲貴川則被稱之為『獠』。

稱呼雖然不同,性質卻是一樣。在漢人口中,南方土著皆以『蠻』字來概括。

粵西地區的俚人分為兩大類,和當初李言慶在岷蜀遇到的獠人情況相似。

歸化的俚人,以寧長真、馮氏為代表,叫做白俚,或稱之為熟蠻;未曾歸化,或者說和政府相抗衡者,則喚作黑俚,或者就是魚排軍所稱呼的那樣:生蠻!

總之,黑俚白俚也好,生蠻熟蠻也罷,並非一定。

兩者總是相互不斷的發生變化,其區分的界限也很模糊。

農耕土著,山民土著。

你歸化了以後,可以出山享受漢人一切待遇。有田地,有房舍,居住在城鎮里;可如果一旦遭遇政府的圍攻,這些土著也能迅速退回山裡,靠山為生,於是就變成了生蠻。

羅竇,現在就屬於生蠻。

但羅竇進山,並不是因為政府的緣故,也不是他不想出山。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很複雜。其主要的因素,就是羅竇所在的部落和寧長真的部落是世仇。羅竇的父親死於寧猛力之手,但寧猛力的老子,卻是被羅竇的父親所殺……若要論起淵源,只怕能追溯到西晉南渡,建立東晉政權的時代。

後來羅竇又站錯了隊伍,和王宣仁一起反隋。

王宣仁被冼夫人所殺,羅竇也就成了孤魂野鬼,退進了粵西山中。當時魚俱羅為監軍,見羅竇勇猛,不免生出幾分敬意。羅竇當年能保全實力退進山裡,也蓋因魚俱羅高抬貴手。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當年留下的一份情意,居然真起了作用。

羅竇,身材不高。

勉強七尺身高,站在李言慶跟前,不免顯得有些猥瑣。

加之常年在深山老林里討生活,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加蒼老。

不過,身材雖然短小,卻極為結實。脖子短粗,掛著一串獸牙項鏈,透出剽悍之氣。

李言慶一行人抵達羅竇的駐地時,已經是三更天。

羅竇居然還沒有睡,和他的侄兒羅窠,就守在駐地中,等候李言慶一行人的到來。

「我聽說,你想動寧長真?」

李言慶屁股還沒坐穩,羅竇就開門見山的問道。

幸好,在來的路上,魚排軍已經介紹了羅竇的性子。否則的話,李言慶還真不知該如何開口。

但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羅竇的情況並不算太好。

這山裡的生活,非常艱苦,而且頗為兇險……如果不是麥子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話,羅竇弄不好,很難在山裡生活下去。看樣子,寧長真把他逼得也很慘。

臉上帶著兇悍之氣,一雙環眼,更流露殺戈之意。

李言慶沉聲道:「非是我要動寧長真,而是朝廷,要拿寧長真的人頭祭旗。」

羅竇撓撓頭,「你們漢人的朝廷,我不懂,也不想懂。

我只問你,你進山來,是不是想讓我幫你對付寧長真……哦,應該是幫朝廷對付寧長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