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楊雖已滅亡,但隋楊的宗室尚存。
武德三年初,突厥大可汗阿史那俟利弗在登基兩年之後病故。取而代之的,是啟民可汗第三個兒子,阿史那咄苾繼任,史稱頡利可汗。此人一如其兄長始畢可汗般強硬,對富庶的中原,懷有極大的野心。不過咄苾的可敦,也就是突厥的王妃,正是隋楊宗室,義成公主。
說起這義成公主,就必須要言及啟民可汗。
在歷史上,啟民可汗也是唯一一個連娶兩名宗室公主為妻的可汗。啟民可汗死後,始畢可汗繼任。按照突厥的習俗,子娶母,於是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就迎娶了義成公主為王妃。後來,阿史那咄吉病故,義成公主又嫁給了阿史那俟利弗。
如今,阿史那俟利弗亡故,她又變成了阿史那咄苾的妻子。
義成公主素與隋楊皇室聯繫緊密,故而蕭太后向她求取支援,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原大戰方歇,李唐元氣未復。
如果真的和突厥開戰,勝負尚未可知。
而最重要的是,一俟突厥和李唐開戰,蕭太后再聯合蕭銑跨江而擊,即便李唐取得勝利,也會是生靈塗炭,屍殍遍野……到那個時候,李唐還能否再堅持下去?
想必這李淵所擔心的,就在於此。
李言慶抬頭掃視朝堂之上,卻見眾人的反應,非常豐富。
太子李建成輕輕搖頭,而李世民則表露出堅毅之色。只一眼,李言慶就看出了端倪。
太子是不願意開戰的……而李世民,似乎持相反意見。
再向李淵看去,李淵卻是表情沉靜,讓李言慶無法看出,他內心中最為真實的想法。
其實,無非就是戰與和的問題。
在秦王而言,戰,則可以給他帶來更多的榮譽,甚至壯大自己的力量。
而於李建成來講,他身為太子,考慮的事情自然比秦王多,所以才會同意議和。
「陛下,此事事關重大,臣剛抵達長安,尚不清楚狀況,恐怕難以回答。」
這是個和稀泥的招數,李言慶剛來,許多事情甚至還不清楚,自然無法作出回答。
李淵顯然也表示認同。
「蘇州使者的態度非常強硬,這一時間也難以作出決斷。
不如這樣吧,今天就先到這裡,容朕再考慮一下……不過,接待蘇州使者的事情,也不能懈怠。
養真,聽說那位使者,還是你的熟人,房喬房玄齡,你可認得?」
這句話,不免有些多此一舉。
誰不知道,房玄齡父子的發跡,就源自於李言慶的一首《石灰吟》?
李言慶倒也沒有否認,點頭道:「陛下說的沒錯,臣與房喬,的確是頗為熟悉。
當年楊玄感作亂時,臣曾協助房喬復奪鄭州。只是在那之後,房喬隨其父房彥謙老大人前往丹陽赴任,之後就再也沒有聯絡。他這次突然前來,臣也非常吃驚。」
越是坦蕩蕩,就越是消除疑惑。
反正李言慶和房玄齡父子之間的事情也算不得秘密,若矢口否認,反而令人猜忌。
李淵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接待蘇州使者的事情,就暫由養真負責。」
讓我負責接待房玄齡?
言慶愕然向李淵看去,有些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勿論是從哪一方面來說,都不可能是讓李言慶來接待。
首先,接待來訪使者,那是鴻臚寺的事情。再不濟,也要鴻臚寺少卿出面方可。
其次,言慶雖然是天下聞名的士人,可對這如何接待,一點都不明白。
就如同後世的外交人員,出面所代表的,是國體,李唐的顏面。如果有任何差池,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禮儀、住所的安排,飲食等等,這都是有相應的規矩。
禮,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這麼大的事情,交給李言慶處理……
李言慶這心中,也不免有些惶恐。
莫非,李淵想要借用這樣的方法,來打壓自己嗎?
※※※
從立政殿出來,言慶仍舊有些發懵。
李建成邀請他過府飲宴,也被言慶皆以連夜趕路,疲憊不堪而推卻了。
和李世民錯身而過的時候,李世民突然笑道:「王兄,此次長安老友重逢,想必心情定然不錯吧。」
「哦,還好,多謝秦王挂念。」
兩人都表現的很客氣,一臉的笑容。
但彼此之間,卻存著幾分提防,只是誰也不會說出來。
「李王留步!」
身後傳來安士則的呼喚聲。
李言慶轉身看去,卻見安士則從立政殿,急匆匆趕來。
「河南王請留步,陛下有旨,詔河南王球場亭問話……」
「啊?」
這前腳剛結束了議政,後腳又叫去球場亭問話?
李言慶有點糊塗,可還是連忙上前答應。
時已過了辰時,李言慶趕了一夜的路,又在立政殿議事,早已經是飢腸轆轆。
不過他不敢流露出半點不滿,跟著安士則,急匆匆來到了球場亭。
李淵正在吃東西,見李言慶來了,笑道:「養真,快快坐下,陪朕一起用膳吧。」
「臣不餓!」
「呵呵,怕不是不餓,是不敢吧。
快些坐下吧,從前九郎在的時候,時常和朕一起用膳。九郎走後,朕想找個人清清靜靜的吃個飯,都變得難了。」
那邊,安士則已經準備好了桌案,李言慶見推辭不過,於是和李淵分席而坐。
「養真,聽說翠雲有給你添了個女兒?」
「回皇上的話,是個丫頭……呵呵,六斤四兩,翠云為她起名玉環,倒是非常可愛。」
「是嗎?那趕明兒個,翠雲來了,讓她帶你孩兒進宮,讓朕也歡喜歡喜。」
李淵說罷,喝了一口粥。
「你現在,有一子兩女,對吧。」
「正是。」
「虎頭可好?」
虎頭,是李周的乳名。
當初李周出生,長的虎頭虎腦,所以就得了虎頭的昵稱。李言慶也沒有刻意隱瞞什麼,所以李淵知道李周的乳名,也很正常。
「虎頭挺好,只是有些吵鬧。」
「小孩子吵鬧些好,吵鬧了,才說明他身體好。」
李淵笑呵呵的與言慶拉著家常,不僅僅是言慶的家人,還包括了裴仁基等一干人的情況。
他東拉一句,西扯一語,聽上去似乎有些混亂。
話與話之間,好像全無半點關聯,若換個人,說不定會以為,這李淵得了老年痴呆。
可言慶卻聽出了端倪!
李淵的話語中,包括了許多人。
裴仁基,杜如晦、姚懿、薛收……甚至連許敬宗祖壽也紛紛問道。
言慶立刻明白,李淵接下來,一定會和他討論鄭州、懷州、衛州三地的官員調動。
畢竟,這三州的官員,全都是李言慶的嫡系。
並且從李淵的話語裡面,言慶還聽出了,李淵並不願意和蕭隋議和的想法。
「薛大郎倒是個有趣的傢伙!」
李淵沉吟許久,突然道:「養真,以大郎的才華,居於相州,恐怕有些屈才了。
朕知道他,從小就是個有主見的孩子。
如今中原戰事平靖,各地百廢待興。長安同樣是政務繁忙,可是朕手中可用之人,卻不多……兵部事務眾多,大郎又是個知兵的人,朕想要他出任兵部郎中,如何?」
兵部設有尚書一人,侍郎兩人。
侍郎以下,極為郎中,同樣有兩個人擔當。
從品秩上,這兵部郎中並不高。不過卻是個實權的職務,而且升遷的機會也很大。
李言慶毫不猶豫道:「大郎出任兵部郎中,最為合適。
不過,陛下任用臣子,無需與臣商量。大郎是陛下的臣子,非是臣的臣子,只管調用。」
「養真!」
「臣在……」
「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朕也不想隱瞞什麼。
鄭州、懷州、衛州、以及相州,這四個地方的官員,朕肯定會有調整。不過朕想告訴你,朕這樣做,並非是針對你。對大唐有功的臣子,朕絕不會有任何虧待。」
李言慶向李淵看去。
而李淵,也沒有躲閃,而是坦誠相視。
許久之後,李言慶道:「江山是陛下的江山,臣子是陛下的臣子。
孩兒有一句話,發自肺腑。大郎也好,克明也罷,包括老虎、徐世績等,皆是我大唐棟樑之才。他們曾為大唐立下過汗馬功勞,雖非太原元從,卻也是盡心竭力。
陛下要調整他們,臣沒有意見……只希望陛下能給予他們更多關注,莫要讓將士們流血之後,還要流淚。此事,孩兒絕不會參與半分。陛下只管行事,孩兒絕無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