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有八景,首陽晴曉當屬第一。
李密站在山頂,遠眺東方。只見霞光如塗,斑斕絢麗。一輪紅日,噴薄而出。他負手而立,任由山風吹拂衣袍抖動,如挺拔蒼松,卓爾不群立於山巔。在他身後,王伯當、蔡建德兩人默默而立,陪著李密一動不動的站在山頂,直到那紅日當空,把明媚陽光,灑滿大地。
「回去吧!」
李密轉身,朝著王伯當和蔡建德說了一句之後,偱山路默默而行。
昨晚,李密突然興緻勃發,說既然到了偃師,若不看一看首陽晴曉,豈不是白來一遭?於是連夜叫上了王伯當和蔡建德陪同,一同登上首陽山看日出。可實際上呢?王伯當和蔡建德很清楚,李密與其說是在看日出東方,到不如說,他在遠眺滎陽。
隨著李王之間的戰事趨於緩和,偃師也迎來了一個難得的和平時間。
只是這座城市,幾乎已經被李言慶一手搬空,以至於李密雖然佔領了偃師縣,卻感覺不到半點開懷。
他無法就地徵兵,那隻會讓殘存不多的偃師人,離開偃師。
所以他只有從他的領地不斷調集兵馬。一座千年古城,如今竟變得和一座軍鎮一樣。放眼看去,除了士兵還是士兵,絲毫看不到半點活力。李密甚至懷疑,他從李言慶手中接過這座古城,究竟是對還是錯?從目前來看,他的確是離東都近了,可對於他的野心,似乎毫無幫助。
楊廣被殺之後,舉天下義軍,紛紛在尋求一個道義上的制高點。
李淵在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王世充在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宇文化及則在江都,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丹陽郡,又有蕭太后扶立的承啟帝楊過。
一時間天下出現了四個帝王,也使得各路人馬,可選擇的對象增加了許多。
君不見,桀驁不馴如杜伏威那般,也投降了丹陽郡?
的確,這些帝王沒什麼了不得,也沒什麼大本事。可投靠這四人,卻能獲得一個絕佳的名聲。
宇文化及敢弒君,卻不敢妄自篡位。
若沒有一個道義上的制高點,只怕日後必被釘在恥辱柱上。
李密雖遠在偃師,卻可以感受到他麾下數百郡縣官員內心裡的蠢蠢欲動。難道真就要以一個反賊的名聲,來名留後世嗎?李密在猶豫,在迷茫,在不知所措……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究竟是好還是壞。不過從目前而言,王世充和李淵給他的壓力,讓他有些喘不過氣。
假如……
假如沒有那該死的李言慶,說不定現在我已經馬踏東都,何至於似現在一樣,進退維谷呢?
李密想到這些,不由得在心裡,嘆了口氣。
遠處,馬蹄聲陣陣。
一隊騎軍,風馳電掣般來到了李密跟前。
「王上!」
「李君羨,你這是作甚?」
那為首的將領,正是李密麾下新招攬來的一員大將。
此人名叫李君羨,武安人。黑石關大戰後,郝孝德敗退河內,李君羨慕名而投。不過到了郝孝德帳下,李君羨才知道,這傢伙竟然已反出瓦崗。可他既然投靠過來,也不好再去改變。於是就在郝孝德帳下充當一員騎將……郝孝德欲復歸瓦崗,不想在牛渚口被徐世績一舉擊潰。李君羨陪著郝孝德,一路敗退至白馬。郝孝德走投無路,欲渡河而逃。可李君羨卻不願意再跟著郝孝德繼續逃亡,就在白馬趁機與郝孝德分開。徐世績緊隨郝孝德,渡河殺至汲郡。而李君羨則帶著百十餘騎,投奔到了李密帳下,並被李密看重,以為心腹大將。
隋時,中原本不缺馬。
特別是在楊廣擊潰吐谷渾,設置西域四郡之後,更獲得了大量馬匹。
然則三戰高句麗,國力大損,同樣也使得馬匹出現大量短缺。而後各地匪患不絕,戰火不息,這戰馬也就變得越來越少。如今,各路義軍中最不缺馬的,當屬金城郡薛舉和武威郡李軌。即便是李淵,自太原起兵的時候,麾下也不過數千騎軍而已。至於中原,更加稀缺。
李言慶如今有兵馬三萬,可騎軍卻不足三千。
王世充兵馬數十萬,騎軍不滿八千人。李密更慘,剛開始還好一些,但到後來,也變得極為稀少。還是竇建德設法從塞外為他購來了四五千匹戰馬,勉勉強強,湊足萬騎之數。所以,李君羨帶著百餘騎投奔,不亞於一支千人隊。李密自然很開心,對待李君羨也不同於旁人。
李君羨下馬說:「大王,魯總管今日在城外巡視,於哨卡處抓到一可疑之人。
魯總管說,此人似是陰人,並且從他身上搜到一封書信……魯總管命末將立刻前來,通稟大王。」
陰人,也就是宦官太監的代名詞。
李密一聽這話,立刻明白了魯儒宗話中的含義。
這個太監,是從東都洛陽而來……
「立刻與孤回城。」
李密二話不說,打馬揚鞭。
李君羨王伯當蔡建德三個人也不敢怠慢,緊跟著李密身後,飛馳而去。
一到府衙門口,李密就飛身跳下戰馬。
魯儒宗急匆匆跑出來,與李密施禮後,低聲道:「王上,這陰人受王鬍子派遣,前往滎陽面見李言慶。不過我從他身上搜出兩封書信……王上絕對想不到,其中一封竟是皇泰主所書。」
「啊?」
李密不由得吃了一驚。
皇泰主,是底下人對越王楊侗的一種稱呼。
由於這天下太過於紛亂,四帝並立,難以區分。索性就以各自年號來稱呼,比如越王楊侗的年號是皇泰,於是被稱作皇泰主;長安代王楊侑的年號是義寧,故而被稱作義寧帝……諸如此類。
楊侗雖然在王世充的手中,可李密對於洛陽的情況,並不陌生。
楊侗不過是一個傀儡,被王世充關在紫薇觀里,甚至連見他的老娘皇太后劉良娣都很困難。
王世充種種作為,楊侗一無所知。
也許,他到現在連楊廣被殺的消息都不清楚,如同籠中之鳥。
那太監帶王世充的書信去拜見李言慶,這不足為奇。王世充在洛陽搞出來的那些把戲,李言慶能看出來,李密同樣可以看得出來。圖讖之術……李言慶和李密玩兒,未必就比王世充差。
倒是這個太監帶著皇泰主楊侗的書信,卻出乎了李密的意料之外。
「把書信拿來。」
李密在大堂上坐下,立刻下令取書信過來。
魯儒宗不敢遲疑,忙將書信呈遞到李密的跟前。李密先打開了王世充的那封書信,不由得笑了。
王世充給言慶的書信,意思非常明確。
如今太上皇楊廣被殺了,而皇泰主年紀又小,只怕無法擔當重任,挽狂瀾於危局之中。現在河洛地區,就是以你李縣伯和我勉強支撐局面。皇泰主欲將王位禪讓給我,我本無這心思,可是眼見時局困難,只能勉強答應。不過我可以對天發誓,只要天下太平,我就把皇位還給皇泰主。
我這般做都是為了隋室江山著想,還請李縣伯不要誤會。
另外,我有一個外甥女,年方十八歲,對李縣伯您非常仰慕。只是不知道,我這外甥女有沒有這個榮幸,服侍你呢?
信中還說,皇泰主禪讓皇位之後,李言慶將被封為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開府儀同三司。
李密看罷,忍不住放聲大笑。
「人言王行滿偽詐,今日一見果不其然。
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偏偏還要做出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樣,實在令人作嘔。又是封官,又是許爵,連美人計也使出來了。呵呵,這要是換一個人,說不得還真可能被他給騙了。」
言下之意,王世充這一套瞞不過李言慶。
魯儒宗不無擔憂道:「大王,那李言慶的確是個難纏的主兒,而且我從未見過似他這種心思縝密之輩。不過,他畢竟年少氣盛,王世充這般抬高他,還許以美人,只怕他未必能頂住。
我聽說,李言慶其人好色,得三嬌妻仍不自足,去歲又納了一房小妾。
萬一他動了心,和王世充聯手的話,大王勢必要面對腹背受敵的狀況,不可以不覺提防啊!」
李密頷首,深以為然。
他拿起另一封書信,打開來看去。
這封書信,卻是皇泰主楊侗所書。信中充滿悲苦之氣,言王世充狼子野心,步步緊逼。如今楊侗被鎖在深宮,根本無法與外界聯繫。之前他命人將宮中綵綢錦緞布施坊間,以求平安,哪知王世充後來謹守宮門,使得他連這唯一能做的事情,也難以達成心愿……
楊侗懇請李言慶設法解救,又言聽說宇文化及弒君,在房彥謙等人的攻擊下,已無法支撐。
若宇文化及北上,楊侗手中還藏有一方天子行璽,也許能收服宇文化及的麾下,請李言慶聚集人馬之後,速速前往東都解救……
李密看罷書信,不由得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