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聲自遠 第五七章 東都(三)

陽城有一個秦瓊,那可是一個身經百戰的主兒!

即便李言慶曾大勝過秦瓊,也是因為伏擊而取勝。如果真的面對面作戰,當秦瓊擺開八風營交手,言慶倒也有把握勝出,卻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可王世充,居然戰勝了秦瓊秦叔寶?

此前王世充連戰連敗,後來互有勝負。

倒不是李言慶看不起王世充。

如果王世充集中力量,而陽城縣在沒有援軍的情況,倒也的確有可能戰勝秦瓊。但問題是,王世充前些日子還收兵休整,怎麼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佔領了陽城縣?答案只有一個!王世充用計了……問題又來了,秦瓊就那麼容易中計?陽城縣裡還有個魏徵魏玄成,也不是個吃素的主兒。雖則史書上給魏徵的定位是一個直臣,並沒有特別宣揚他的謀略。

可是在玄武門之變以前,魏徵曾出任過李建成的謀主,並直言要李建成先下手為強。

從這個角度來看,魏徵應該是一個能看清楚時局,分得清楚厲害,並且性情極為果決的人。

有這麼一個人輔佐秦瓊,王世充竟然能輕而易舉奪取陽城縣?

如果王世充真有這個本事的話,也就不會出現夾石子河的慘敗了……

他是用什麼方法奪取了勝利?這是李言慶心中生出的第一個疑問;其二,據探馬報告,陽城叛軍在失利之後,並沒有向新鄭方向撤退。而如果秦瓊上當,陽城縣失守之後,叛軍理應退往新鄭縣才是。因為新鄭縣尚有程咬金的火字營出鎮,二者匯合一處,未必不能復奪陽城。

偏偏叛軍沒有敗退新鄭,反而向東都方向移動。

這不是找死嗎?

至於第三個疑問,那就是王世充如今在何處?

他率兵繞過九山之後,突然消失,行蹤不明……

偏偏就是這『行蹤不明』四字,給李言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難道說,王世充想要趁機攻破黑石關?似乎也不太可能啊!王世充要是有這膽量,早就動手了,何必等到現在?以前言慶只是鷹揚郎將,王世充如果真的攻打黑石關,他未必能討回說法。畢竟王世充是他上官,洛陽留守秩比正四品,若強行通過,於情理上也能說得過去。

可現在呢?

李言慶身為河南討捕大使,秩比正三品。

足足比王世充高出了兩個品秩。如果王世充想要攻打黑石關的話,李言慶殺他也是輕而易舉。

王世充這一招『行蹤不明』,的確是讓李言慶有些頭疼了!

他立刻命杜如晦王伏寶兩人連夜,冒著風雨趕回黑石關,觀察具體的情況。

同時,李言慶有下令長孫無忌蘇邕,裂開返回鞏縣。一俟黑石關發生戰事,鞏縣可給予最迅速的支持。

「李郎君,我想去黑石關。」

李言慶皺著眉頭,凝視李道玄說:「明日你麒麟館還有功課,你現在應該馬上返回鞏縣才是。」

「可我想去黑石關!」

李道玄一臉哀求之色,令人難以拒絕。

杜如晦突然開口,「既然小李郎君想去黑石關看看,也不是不可以。小李郎君的功課不差,如今只缺少些歷練。主公,要不然就讓他跟我前去走走,看看。只是到了黑石關,小李郎君當聽從我的調遣。你要知道,軍法無情。黑石府軍紀森嚴,十七禁律五十四斬,如若觸犯了一條,就算是主公求情也沒有用處。你要去可以,到了黑石關,就必須聽我的命令。」

這十七禁律五十四斬,並非李言慶所發明。

具體是在什麼年月出現,好像也無從考證。據傳說最早的一個版本,應該是韓信拜將後所立下的軍規。

共十七條,五十四道軍令。

違反任何一道軍令,都是斬首的下場。

不過十七禁律五十四斬具體執行起來,也頗為困難。如果完全按照內容所偱,只怕再多兵馬,也得被殺乾淨。

所以,杜如晦說出十七禁律五十四斬,更多是帶有恐嚇的成分。

李道玄一聽杜如晦同意讓他過去,那還顧得上許多,連連向杜如晦拱手,引得堂上眾人大笑。

見杜如晦點頭,言慶也不好再說什麼。

對於李道玄,他還蠻中意。這孩子年紀不大,卻聰明的很。而且頗有急智,能舉一反三。哪怕是嚴苛如麒麟館館長徐文遠,對李道玄也非常滿意。言談間,隱隱有收李道玄為關門弟子的意思。

「主公,是雄鷹遲早要飛翔。

你總是束縛著他,看似是對他關心,實則卻是害他。讓他出去看一看,對他斷然沒有壞處。

再者老杜為人精明,處事果決。有他照看著道玄,絕不會有什麼閃失。」

柴孝和笑眯眯的勸解一句,總算是讓言慶釋懷。

不過對李道玄又是好一番叮囑,這才讓他跟著杜如晦和王伏寶,連夜動身。杜如晦走了,長孫無忌也返回鞏縣。可是李言慶這心裏面的不安感,卻越來越強烈。

這裡面肯定藏有貓膩!

王世充不可能輕而易舉奪取了陽城縣,秦瓊也不會這麼平白無故的去東都送死。

可這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呢?王世充在九山附近失蹤,他的真實意圖,又是什麼?

抬起頭,李言慶把心中的疑慮一一道出。

柴孝和與薛收,不由得也陷入沉思。

「這麼大的風雪,王世充不好好獃在陽城縣休整,跑到這裡玩失蹤又是什麼意思?

這傢伙難道是在做戲?為的是讓咱們空緊張一場?可又為什麼呢?他這樣戲弄咱們,對他有什麼好處?」

薛收自言自語,手指急促的叩擊黃花梨木大椅的扶手。

柴孝和猶豫了很久,輕聲道了一句:「主公,你說他們會不會聯手?」

「誰聯手?」

「王世充和李密啊!」

薛收立刻搖頭,「這怎麼可能?王世充和李密……呵呵,柴公,非是我要反駁,只是他二人在夾石子河就結下深仇大恨。此前連番血戰,王世充數次慘敗,李密也損兵折將,他二人怎可能聯手?」

「為什麼不可能?」

李言慶突然開口。

薛收一怔,詫異的向言慶看去。

李言慶似乎沒有留意他的目光,閉著眼睛,低聲道:「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李密和王世充之間,又有什麼深仇大恨?不過各為其主罷了!

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他二人就有可能聯起手來。如果他們已經結盟,那陽城縣被王世充突然攻破就能解釋清楚。只不過,叛軍不退往新鄭,反而向東都移動,我還未想出一個答案。

王世充故作疑兵之計,吸引住我的注意力。如此以來,我必然會花費精神在黑石關,而無法……」

言慶說到這裡,閉上了嘴巴。

他睜開眼,向柴孝和薛收等人看去,眸光格外精亮。

「虎牢關!」

柴孝和與薛收幾乎是異口同聲,說出了一個和言慶心中想法一樣的答案。

沒錯,就是虎牢關!

李言慶用力搓揉面頰,長出一口氣。

「聲東擊西?亦或者假虞滅虢?」

王世充在黑石關外故布疑陣,引起李言慶的疑心,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在王世充的身上。可實際上呢,卻是李密偷襲虎牢關。這麼大的風雪,誰也不會想到李密會在這時候出擊。如果李言慶也這麼認為,想來辛文禮等人的想法……應該也是如此。這樣一來,虎牢關危矣!

「立刻點起兵馬,隨我連夜趕赴虎牢。」

言慶立刻下令,羅士信等人應命轉身就要走。

「慢著!」

薛收與柴孝和再次同時開口。

兩人相視一眼,不約而同的笑了。

「薛大郎請說。」柴孝和也無需搶這個風頭。

不過他知道,薛收已經初步認可了他。從他剛才幾次反應,薛收顯然表現的比之前熱情許多。

同時,柴孝和也暗自吃驚。

自己十數載苦讀,經歷了多少坎坷,這閱歷和眼界,是從一次次失敗中磨練出來。可是薛收才多大年紀?他的才思,他的反應,他的機敏,甚至比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若假以時日,此人必成大器。

這世胄子弟,果然不一般。

不愧是薛大家所出,也不愧為李郎君所看重。

薛收道:「有一個問題,想來柴公與我所思相同。王世充是那種無利不起早的人,他冒著這麼大風雪,協助李密攻取虎牢。那麼他呢?他有什麼好處?不可能他只為一座陽城縣,就甘冒這等風險吧。」

李言慶想說:這是一個好問題!

只是他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輕輕點頭,表示對薛收話語的贊成。而後負手緩緩走到大堂門外,站在台階上,凝視那夜空中,紛紛揚揚飄落的雪花。

許久之後,李言慶反身道:「不管王世充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