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三年六月,李淵易幟。
把旗幟顏色改換為絳白,並尊隋煬帝為太上皇,立代王楊侑為三世,改元大業為義寧元年。
西河郡不願臣服,李淵以建成、世民為將攻克,將山西掌控手中。
此後,李淵又開設大將軍府,自領大將軍銜。以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唐儉和溫大雅為記室。設戶曹、司功參軍、府掾、左右統軍等官職。封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李玄霸為姑臧公,統領中軍;李元吉為靈武公,坐鎮太原。
由此,李淵野心,彰顯無遺……
七月時,李淵兵發晉陽,進攻關中之態勢已經明顯。
他親率三子,各領兵一萬,分三路出擊。而後又命劉文靜至突厥,向始畢可汗請兵,以壯聲勢。長安留守代王楊侑,立刻做出了反應。命宋老生屯兵霍邑,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則率領數萬驍果,屯紮河東,以抗拒李淵。與此同時,關中李公子勾連西域胡商何潘仁在鄠縣起兵,於旬月之間,佔領鄠縣、武功、始平等四縣,號『娘子軍』,大敗屈突通於隴右。
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結民間豪傑起兵,逐走隋室官吏,自號大涼王。
同月,竇建德進攻汲郡,與隋軍大戰三日。魏德深下令汲郡司馬,河北都尉徐世績領兵出擊,大敗竇建德於博望山後,趁勢復奪內黃縣,將竇建德驅逐出汲郡,而後收兵屯紮黎陽。
及八月,李淵西進。
至賈胡堡時遭逢大雨,大軍難以行進。李淵意圖返回太原,卻被建成世民堅決反對,於是決意奪取霍邑,繼續前進。李建成和李世民,率數十騎至霍邑城下,激宋老生出戰。宋老生因病三萬分道而出,李建成順勢而逃。行三十里處,李淵指揮李玄霸自正面迎頭痛擊,李建成率部返回,與隋軍激戰。李世民率騎軍自背後衝擊隋軍大陣,是隋軍陣型大亂,宋老生在突圍之時,遭遇李玄霸阻攔。雙方甫一交鋒,李玄霸走馬生擒宋老生,遂佔領霍邑……
大業十三年入秋以來,局勢變得更加混亂。
中原大地,三日一小戰,五日一大戰,狼煙四起,戰火不絕。
就在李淵一路高歌,挺進關中的時候,河洛地區同樣紛亂不絕。王世充再戰陽城,雙方僵持不下,李言慶在滎陽整兵,則是熱火朝天。李密趁機消化各路反王的力量,實力不斷壯大。
而在東都,隨著獨孤武都抵達洛陽之後,楊侗對王世充的戰績,越發不滿。
他數次在私下和內侍梁百年說:王世充徒有虛名,不堪大用。以小吏之才而居將軍之位,遲早使東都陷落。我欲命武都取而代之,只待他熟悉了局勢之後,就罷免了王世充的官職。
之所以不敢立刻罷免,是因為王世充手中握有不少兵馬。
而且他佔據偃師,又和李密激戰正酣。如果臨陣換帥,很可能出現全軍嘩變的局面,於東都不利。
在楊侗想來,梁百年是自己的心腹,說這些話應該沒有問題。
可他卻沒有想到,這梁百年早已被王世充以重金賄賂。所以沒多久,楊侗的這些言語,就一字不差的傳到了王世充的耳朵里。對此王世充只是森然冷笑,沒有表示任何意見。可他不表示,並不代表他麾下將領沒有表示。一時間,隋軍將領莫不義憤填膺,表達出對楊侗不滿。
「王公,我等在前方浴血殺敵,可朝廷卻想著要如何對付王公。
李言慶一個小兒,有何德能竊據河南討捕大使之位?朝廷不識得忠臣,豈不是寒了兒郎們的心。」
「爾等休得胡言,不過是些謠傳而已,無需太過緊張。」
王世充表現出一副忠直模樣,怒斥帳下將領。但與此同時,王素往來於偃師和開封的次數,隨之更加頻繁。
※※※
暮秋時,西風颯颯。
滎南地區的戰事,突然間平靜下來。
雙方互有勝負,王世充暫退百里,進行休整。與此同時,陽城縣也加緊整備,修繕城牆,以伺機再戰。
由於河北戰事頻繁,已至土地荒蕪,流民四起。
徐世績向魏德深進言,請求開放黎陽倉,以使百姓就食。魏德深思忖許久,遂同意了徐世績的建議。不過由於操勞過度的原因,魏德深入暮秋之後,身體變得有些差,逐漸將政務,交由徐世績代理。
九月初,李淵率軍圍困河東。
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憑藉河東堅城固守,戰況一時膠著。李淵見難以立刻攻克河東,於是命姑臧公李玄霸和柴紹繼續圍困,他親率兵馬,西趨朝邑,駐紮於長春宮。關中士民紛紛依附,使得李淵實力大增。而後,李淵又命李建成劉文靜率軍數萬人屯紮永豐倉,說降潼關鷹揚郎將盛彥師,以防備河東兵馬。同時,又下令李世民率軍數萬,駐紮渭北,以準備攻取長安。
而就在李淵做好攻取長安準備的時候,金城薛舉也做勢出擊,向長安方向挺進……
樹葉已枯黃脫落,只留下幾片殘葉枯枝,在蕭瑟的秋風中無力的搖曳。
魏徵站在朱漆大門外,猶豫了很久,終於下定決心,邁步走上台階,抬手叩響了門環。篤篤篤,他拍擊門環。不一會兒的功夫,大門吱紐一聲打開,從裡面走出一個黑壯的青年人,正是秦瓊的侄兒,秦用。
「魏司馬?」
「秦用,你叔叔在不在?」
「哦,在的!」秦用對魏徵很尊敬,連忙側身讓開一條通路。
「叔叔晚飯時飲了些酒水,這會兒正在書房裡看書。」
「那煩勞你通稟一聲,就說魏徵有事求見。」
「叔叔說了,如果魏司馬登門,只管過去就是……我這就找人給您帶路,不過我還要去軍營中巡視,就不配您了。」
「秦用,別太辛苦而來……我估計近來不會有什麼戰事發生。」
魏徵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留下一頭霧水的秦用,隨秦府管家而去。秦瓊的住所並不大,原本是陽城縣一個大戶的宅子。陽城被瓦崗軍佔領後,那大戶就帶著家人逃去了鞏縣,空置出這所宅子。
秦瓊不喜歡住在縣衙,因為感覺很壓抑。
每天面對那許多公文處理,著實也非他所擅長。所以魏徵就住在縣衙里,有什麼事情,他會通報秦瓊。隨著家人穿過夾道,來到後院的一間房舍門口。家臣上前敲了敲門,低聲稟報。
秦瓊旋即,拉開了房門。
「魏司馬,這麼晚了,有事嗎?」
魏徵點點頭,「有件事要和將軍商議。」
「如此,進屋說話。」
秦瓊把魏徵讓進了書房,而後示意家臣在門廊下守護。
他知道,魏徵這麼晚登門,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和他商議。否則的話,魏徵大可天亮後再來。
「秦將軍,給你看一封信。」
魏徵從寬大的袖袍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了秦瓊。
秦瓊疑惑接過信件,在燈下打開,仔細閱讀。片刻後,他不由得驚聲呼喊:「好計,果然妙計!」
抬起頭,秦瓊道:「棄東都而奪江都,看似兇險,實則絕妙。隋軍絕對不會想到我們會攻打江都,以密公之聲望,南下江都之後,只需振臂一呼,則各方豪傑必雲從,此乃絕妙好計。」
魏徵苦笑,卻不言語。
「魏司馬,這妙計出自何人之手?為何不呈報大王?」
「已經呈報了!」
「哦?」
「可大王似乎只對這獻計之人有興趣,對這計策,卻無動於衷。我送抵開封至今,已有四個月,大王卻始終沒有動靜。」
「這是魏司馬你……」
魏徵點點頭,「秦將軍,你也需會說,我為何不親自呈上?
非是我不願拋頭露面,實乃迫不得已。自黑石關之後,大王似對我頗有猜忌。雖則表面上依舊親熱,可是我感覺的到,他對我非常顧慮。這其中原因,其實我也清楚。大王本為謀主出身,而至於今天的威望……而我現在為他出謀劃策,大王擔心有一日,我會取而代之。
所以,我不得不假借梁父山道士徐洪客之名,將此計獻上。
可大王對徐洪客的興趣,遠超過對計策本身的興趣。四個月而無半點動靜,此計恐怕難成。」
秦瓊從魏徵的話里,聽出了一絲異樣。
他放下手中書信,在房間里徘徊,久久不語。
好半天,他停下腳步,凝視魏徵道:「老魏,咱們相識不久,但交情不淺。你也知道,秦某不過一介武夫,粗人一個,不太會猜測旁人心思。你有什麼話,就直言好了,莫讓我費心。」
「好吧,那請將軍再看一封書信。」
魏徵說罷,從懷中又取出一封信,遞給秦瓊。
「此為大王詔令,傍晚時送抵府衙。我看過之後,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所以前來找將軍求教。」
秦瓊疑惑不解,接過書信,再次觀看。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