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聲自遠 第四十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六)

但凡讀過兵書的人,定知曉『兵半渡而擊之』的道理。

王世充好兵法,喜讀兵書,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這句話。若在平時,王世充一定會命王世衡的前鋒軍先行渡河,而後在河灘紮下營寨,以保護大隊人馬安全的通過夾石子河渡口。可這一次,王世充被李密打了個措手不及。他萬萬沒有想到,李密會突然撤離黑石關,並準備返回瓦崗寨。你李密撈夠了好處,連奪兩縣一府,並在邙嶺大勝,可王世充連半點好處都沒得到呢!若是就這麼讓你走了,我又如何進得去滎陽郡?如何能獲取那討捕大使的職務?

總之,你李密不夠意思!

王世充斷然不會放李密就這麼走了……

所以,王世衡渡河之後,立刻往九山追趕。而王世充則匆匆組織人馬渡河,毫無半點防備。

在王世充看來,瓦崗寨分崩離析,也在情理之中。

自李密殺了翟讓之後,表面上看風光無限,可實際上,各路義軍只是在李密連戰連勝的省委下委曲求全。一旦李密長勝不敗的戰績被打破,迎接瓦崗寨的,必然是一次沉重打擊。

李密撤兵,似乎並不算突兀。

可沒有想到,李密撤兵是假,圖謀王世充是真。

魏徵獻計說:「黑石關如今雖擋住了大王,但想必也是出盡全力。據臣探知,虎牢關下,隋軍集結了六七萬人馬,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滎陽郡的承受力。滎陽郡共十一縣,如今有五座縣城落入大王手中。滎陽、管城、鞏縣雖是上縣,總人口不過四五十萬。隋軍在虎牢關集結了這麼多兵馬,也說明滎陽郡已出盡全力。虎牢戰事不止,楊慶斷無援兵,援救黑石關。」

李密聞聽,深以為然。

他本身也是幕僚出身,思緒縝密。

聽魏徵這番言語,又如何聽不出他話中有話?

「玄成,那你的意思是……」

「李言慶出盡全力,如今之所以還能強撐,就是因為偃師的王世充一旁觀戰。不管王世充怎麼想,如果黑石關真的出現危機,他必定會前來救援。真心襄助也好,漁翁得利也罷,於李言慶而言,並無損失。他能擋住大王,已經完成了任務。王世充出兵,對他有百利而無一害。」

李密蹙眉道:「你的意思是,讓孤吃掉王世充?」

魏徵立刻點頭,「大王高明,臣正有此意……大王您想,吃掉王世充,您順勢可攻取偃師,奪得興洛倉,以補充糧草輜重。而李言慶呢?失去了王世充這個希望後,黑石關還能有多少士氣?也許到時候不需要大王出兵,只憑一二能言善辯之人過去,定能說服李言慶投降。

李言慶若降,黑石關不攻自破!

憑藉他李言慶在鞏縣的威望,大王可輕而易舉掌控滎陽郡。到那時候,單靠徐世績一個人,又能支撐多久?大王,李、徐二人,乃滎陽左膀右臂。失去此二人,楊慶必然俯首稱臣。」

魏徵這一番分析,使得瓦崗眾將的心裡,頓時變得無比敞亮。

是啊,按照魏徵這麼說的話,那滎陽郡真的是唾手可得!

程咬金忍不住贊道:「魏書記果真是足智多謀,魏王得魏書記相助,又何懼那李家小兒哉?」

一干武將,紛紛稱讚。

卻沒有人留意到,李密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了。

在瓦崗寨,只能有一個核心,那就是李密自己。魏徵這主意好是好,卻奪了李密的風光。試想,李密在黑石關下苦戰多日,對李言慶束手無策。偏偏魏徵一來,立刻就想出了對策,豈不是說我李密,比不得他魏徵足智多謀嗎?再者說了,你又這麼好的主意,為什麼不早一點說出來。若是早一日告訴我,我又何苦在黑石關損兵折將?魏徵此人,端地有野心!

不過,李密心裡雖對魏徵多有顧忌,卻不能否認,魏徵出了一個好主意。

就目前而言,也確實沒有更好的對策。所以李密也只好選擇了魏徵的這個想法,開始著手安排。

王世充?

在李密眼中,不過跳樑小丑而已。

略施小計,就能把他引出來。而王世充麾下雖說兵強馬壯,可瓦崗軍的戰鬥力,就算隋軍精銳,亦不是對手。出戰至今,除了黑石關的李言慶之外,又有何人,能將瓦崗軍戰敗呢?

王世充要消滅,但李言慶也不能不防。

「如果李言慶出兵夾擊,該如何是好?」

魏徵正色道:「大王不是想要黑石關嗎?他李言慶不出兵也就罷了,若是出兵,則天賜滎陽於大王。

大王可命一心腹大將,秘密藏於黑石關附近。

一旦李言慶出了黑石關,可趁勢伏擊,奪取黑石關。不過在此之前,務必要隱藏蹤跡,不可令李言慶覺察。」

魏徵一獻策,李密立刻答應。

可是魏徵每獻一策,李密對他的顧忌,就多出幾分。

就這樣,李密先是放出謠言,說孟讓李文相對他生出不滿,試圖反出瓦崗,所以不得不暫時撤兵。同時,他又秘密安排程咬金和劉黑闥兩人,埋伏於黑石關下。而後造出撤兵的假象,從九山秘密調秦瓊的八風營,和王伯當的連山營埋伏於夾石子河河灘的兩側,等待王世充到來。

而王世充,竟真的來了!

王伯當挺槍躍馬,自山坳中殺出。

與此同時,秦瓊的八風營也衝出來,迅速殺入隋軍之中。

經過山灣慘敗,秦瓊傷上加病,卧床十日。不過這十天的時間,也讓秦瓊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為什麼張須陀的八風營,只是短暫訓練,就能戰無不勝?

實戰!

八風營的訓練,必須要在搏殺中進行。這也是張須陀八風營戰無不勝,但卻難以成軍的原因。

一場血戰之後,死傷慘重。

能活下來的就是精英,而後以此為基礎,老兵帶新兵,再次上陣。於是乎,八風營越戰越強,而張須佗也正是靠這種方法,能瞬間組成兵馬。當初他從齊郡帶來八百壯士,不到兩個月,就能打的身經百戰的瓦崗軍望風而逃。秦瓊同樣組織起八風營,經過數月磨練。可就是因為沒有那八百壯士,使得八風營只具有其形,而不具備其神,被李言慶一戰,幾乎盡沒。

所以,秦瓊在補充了人馬之後,迅速從山灣之戰中倖存下來的瓦崗軍里,挑選出一千人,作為八風營的基礎。只幾天時間的訓練,立刻從九山拉出來,埋伏在河灘旁的山坳之中。

秦瓊一馬當先,手持大鐵槍,沖向隋軍。

這桿大鐵槍,是他在九山時命人重新打造,重達一百三十餘斤,比之原來更加沉重。

胯下馬,則是李密在邙嶺大勝隋軍時俘獲的戰利品,原本是霍世舉的坐騎,如今贈給秦瓊。

霍世舉身為虎賁郎將,坐騎出自飛黃上廄,是皇家御馬,可謂寶馬良駒。

秦瓊得此寶馬,如虎添翼。

大槍揮舞,只殺得隋軍連連敗退。

隋軍登岸之後,由於需要等候後軍抵達,加上缺少主將坐鎮,所以非常懶散。他們甚至沒有卻派出警戒,登岸後許多人因為疲憊的緣故,一屁股坐在河灘上,兵器也隨之丟在一旁。

瓦崗軍神兵天降,一邊是蓄謀已久,一邊是倉促應戰。

這兵力相差並不算太大,所以優劣顯現的更加明顯。一時間,兩支瓦崗軍沖入隋軍,在王伯當和秦瓊的率領下,猶如兩把鋒利的寶劍,把隋軍頓時撕扯成了碎片。王伯當銀槍舞動,幻化出萬朵梨花。馬到之處,隋將紛紛落馬;秦瓊鐵槍兇猛,勢大力沉,如巨蟒出洞,馬前無一合之敵。

王世充這邊剛上馬,就遭遇這種情況,不由得大驚失色。

「仁則,速速迎敵。」

王仁則大喊一聲,提錘上馬,殺入亂軍之中。

這傢伙也確實有真才實學,不愧王世充麾下第一猛將之名。獨角金錘掛著風聲,呼呼作響,只殺得血肉橫飛。金錘盡走大開大闔招數,馬前三尺之地,只殺得瓦崗軍橫屍遍地。

「王仁則在此,蟻賊休要猖狂。」

秦瓊正好趕到跟前,二話不說,擰槍就刺。

王仁則也不客氣,擺錘相應。兩人槍錘相交,發出叮噹不斷的碰撞聲,一時間竟難解難分。

秦瓊槍槍奪命,王仁則錘重力沉。

就在兩人殺得不可開交時,忽聽一個稚嫩的聲音高喝:「叔叔休要擔心,我來助你!」

一個黑壯的小子,身披鑌鐵甲,頭戴鑌鐵獅子盔,掌中一桿碗口粗細的熟銅棍,胯下一匹黑馬,眨眼間就沖了過來。一旁王道誠三兄弟,此時也上了戰馬。見這黑小子要過去幫忙,立刻催馬上前。

「黑鬼,以多欺少,算什麼好漢?」

三兄弟說著話,就攔住了這黑小子。

王道誠二話不說,抬槍就分心就刺。那黑小子不慌不忙,熟銅棍拉開,掛著一道詭異的圓弧,鐺的一聲,正敲在槍脊上。王道誠只覺手中長槍,好像被一座大山壓住似地,竟無法抬起,心中不由得一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