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聲自遠 第二章 觀音來

又是暮春,斷雨零星。

寬敞官道兩旁,深綠淺翠,春色正濃。

山東河北,山西隴右,處處烽火,盜匪叢生。然則在洛陽通往鞏縣的路上,卻透著一絲繁華喧鬧之氣。行人紛紛,匆匆而過。路旁田壟,農人正忙。時而有車仗通過,遠遠還可眺望,那行駛在洛水之上的舟船。與其他地方相比起來,河洛倒是呈現出一派寧靜,好不悠然。

任他各地烽火連天,我自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逍遙快活。

皇帝昏庸也好,聖明也罷,其實對老百姓來說,並不重要。只要能過個太平日子,能吃飽肚子,也就足夠。所幸,京畿之地雖則在三年前遭受戰火洗掠,但比之他處,還算是太平。

一行車仗,沿洛水而行。

共兩輛大車,另有數十個奴僕隨行。

一個二十上下的青年,騎在一匹青馬上,好奇的向四周觀望。那匹青馬,生就一頸銀鬃。看上去年紀也已不小了,依舊昂首挺胸,流露出睥睨天下的雄邁風姿。

青馬,名閃電!

「無忌,前面就是黑石渡。」

一個俊秀青年,催馬來到那青年跟前,手指前方渡口道:「河對岸就是黑石關。過了關卡,再有十里,就能看見鞏縣。嬸嬸她們從晨間趕路,至今水米未進。不如在渡口稍事休息後,再渡河過關?

反正天黑前肯定能到達鞏縣,你看如何?」

青年,名叫無忌,長孫無忌。

而那說話的俊秀青年,則是眉山郡郡守竇軌之子,竇奉節。

長孫無忌點點頭,撥馬來到一輛馬車旁邊,隔著車簾,輕聲道:「娘,前面就是黑石渡口。奉節說在渡口稍事休息後,再前往鞏縣,您看怎麼樣?」

車中傳來銀鈴般的聲音,「小哥,娘累了。那就先休息一下吧,正好吃些東西。」

「知道了!」

長孫無忌應了一聲,返回竇奉節身旁。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到渡口,尋一落腳處。」

「有勞!」

竇奉節呵呵一笑,催馬前行。四名黑衣騎士,催馬緊跟著竇奉節,朝黑石渡口方向奔去。

長孫無忌抬起頭,看了一眼天色。

卻見春雲翻卷,遮住陽光。

一晃已有六載光陰,當年那個被父親斥責的少年,如今已成為赫赫鞏縣男。想起來,真是造化弄人。昔日自己高高在上,可自從父親過世後,霹靂堂卻漸趨凋零。族叔長孫順德,前年因徵兵未果,而逃往太原,隱姓埋名;二兄雖執掌霹靂堂,也只是勉勵維持。三個長孫行操也沒能進入太學院,如今在齊王府內,擔任一個不起眼兒的記事,說穿了就是一個打雜。

舅父高士廉,因受到兵部尚書斛思律的牽連,被發配嶺南。

自己呢,也要和母親、妹妹一起,投奔那個昔日在霹靂堂學藝的垂髻童子門下,可真是有趣。

想到這裡,長孫無忌不由得輕嘆一口氣。

那個傢伙雖說有些花心,但是對自家還是盡心儘力。且不說當年不遠萬里,送妹妹入岷蜀求醫。這六年間,自家在岷蜀一應花費,甚至包括自己求學所需,全部都是由他一力承擔。

如果不是他,這六年來,恐怕會過的非常辛苦吧……

母親雖說不太滿意,可畢竟是父親的遺囑。而且那傢伙也著實厲害,硬是在反出鄭家之後,還混出來一個男爵。以至於竇郡守登門求親,說明了妹妹會是以平妻身份,與裴娘子共侍一夫的時候,母親先是表示生氣,卻隨即答應下來。此次回來,連二哥恆安,亦不敢怠慢。

「無忌,無忌!」

竇奉節在渡口旁的一家酒肆門口招手,把長孫無忌從沉思中喚醒。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黑石渡。

長孫無忌連忙下馬,走到馬車旁邊。

「母親,渡口到了……觀音婢,攙扶母親出來休息一下吧。小竇找了一家酒肆,咱們先進食,而後渡河。」

車簾一挑,高夫人在一個明眸皓齒的少女攙扶下,緩緩走出。

那少女的年紀,大約在十四五左右,瓜子臉,柳葉眉,一雙大眼睛,臉頰上還生著一對銷魂的梨渦,更顯出幾分柔媚之色。也許是飽受岷蜀靈氣滋潤,她的肌膚細膩的,如同羊脂白玉。

臉上猶帶著幾分稚氣和天真,小心翼翼攙扶高夫人下車後,少女好奇的向四周打量。

「小哥,這就是黑石渡嗎?離鞏縣,還有多遠?」

長孫無忌透出一抹關愛笑容,笑道:「不遠了!等過了晌午頭渡河,估計一兩個時辰,就能抵達。

好了,你那小哥哥如今還不知道觀音婢要來,等他看到你的時候,不定會有多麼吃驚呢。」

少女聞聽,粉靨羞紅。

高夫人不滿道:「無忌,怎麼又拿你妹妹開心?」

長孫無忌的心情頓時大好,連連道歉。

這時候,竇奉節也走上前來,請高夫人一家人,入酒肆休息。

那酒肆門口,掛著一面布幌子。不過和其他酒肆不太一樣,別家的幌子上,要麼寫著酒,要麼寫著茶的字樣。可這一家酒肆的布幌子,卻綉著一隻白鵝。除此之外,再無任何字樣。

竇奉節業已長大,身高近八尺,生的眉清目秀。

巴山蜀水給他增添了幾分秀氣,雖則生的肩寬背厚,卻不會給人以粗鄙感受,更像是一個鄰家的大男孩兒。

「奉節哥哥,這家酒肆,是不是長於烹鵝?」

坐下來後,長孫無垢好奇的詢問。

只問得竇奉節噗的一口水噴出,而長孫無忌,則是咳嗽連連。

「可能是吧……說不定日後還需觀音婢,你親自烹鵝呢。」

高夫人秀目一瞪,「無忌,休得胡言亂語。觀音婢,莫要聽你哥哥胡說八道,這幡上的鵝……」

一名酒肆的夥計上來,介面道:「這位娘子,這幡上的鵝,是我家公子的標記,您可不要胡說,弄不好會惹出亂子。」

「你家公子,很霸道嗎?」

夥計有些不高興,「小娘子,我家公子乃滎陽郡鼎鼎有名的善人,和『霸道』二字無關。只是你們剛才的玩笑,實乃對我家公子不敬。故而我才好心提醒,若是在鞏縣,只怕會立刻趕你們出去。」

長孫無垢好奇問道:「那是為何?」

夥計笑了,頗有些自豪道:「三年前,有楊玄感禍亂滎陽,使得滎陽許多地方,變成廢墟。

是我家公子,擋住了反賊。

入冬之後,我家公子見百姓難以裹腹,流離失所,故而號召滎陽縉紳,共開設有三百多座粥棚,每日布施。不僅僅是滎陽郡,包括潁川、東郡、還有河南郡,都有百姓受到了恩惠。

這兩年,鞏縣漸趨太平。

粥棚已無必要開設。不過公子擔心再有天災,到時候臨時鋪設恐不方便。於是把那三百多座粥棚全部盤下,改成酒肆茶社,已供行人方便。你看,只要那幡子上有『鵝』標記的酒肆茶社,全都是我家公子名下。如此不但能方便路人,許多沒有田地的人,也得到了安置。

其他酒肆茶社,都是自行設立。

唯有我們這些掛有『鵝』幡的酒肆茶社,統歸我家公子名下。所以,請不要那此幡來說笑。」

高夫人的眼中,透出一抹讚賞之色。

「多謝小哥,卻是我這女兒不懂事,還請你多多包涵。」

竇奉節忍不住道了一句:「沒想到,慶哥如今,竟有名如斯?」

而長孫無忌,則沒有出聲。

他觀察了一下酒肆里的人,放下這座酒肆面積雖說不大,卻也是五臟俱全。一名管事,四個夥計,共有五個人。管事基本上就是在櫃檯後面算賬,而四個夥計,全都是精明強幹之輩。

小小酒肆,收益再大,也不過如斯。

那傢伙竟然在一個酒肆里,就安置了五個人,又是什麼用意?

探頭看了一眼掛在門口的幡子,長孫無忌,若有所思……

※※※

簡單的用過飯,長孫無忌一行人在酒肆里休息片刻後,結賬離去。

渡船也已經找好,一行人登上渡船,很快渡過洛水,直奔黑石關。在關卡上驗過了路牌之後,眾人登車上馬,向鞏縣急行而去。途中,不時看見有軍馬通行,使得氣氛,頓顯緊張。

「怎麼這麼多軍馬路過此處?」

竇奉節低聲道:「聽說陛下將游幸江都,所以才會有軍馬調動。」

「陛下又要游幸江都?」

「是啊……聽說陛下近來常做惡夢,夢見西苑有兵禍,夜不能寐。若非宮中婦人安撫,則徹夜無眠。」

長孫無忌連忙擺手,「奉節,你莫要胡說。」

「我哪有胡說,洛陽坊間,都這麼流傳。」

長孫無忌冷笑一聲,「莫非洛陽人,一個個都趴在西苑圍牆上,盯著陛下睡覺不成?他們怎麼傳,是他們的事情。可咱們不能相信,更不能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