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彌勒凈土血蓮台 第十六章 居江湖之遠(上)

鄭言慶的心,突然間一顫,瞳孔驟然收縮。

姚義是誰?

言慶還真就不太清楚,沒有半點印象。不過既然他說是太山姚義,那想必和晉陽姚氏有關聯。晉陽姚氏家族,是南來望族,硤石姚氏的一個分支。陳朝滅亡後,原本祖籍吳興的姚氏家族遷來北方。宗房落戶於硤石,故而被稱之為硤石姚氏。

但也有支房抵達晉陽,在當地小有名氣。

言慶在這個時代生活了十年,由於他所處環境的因素,對於世家望族頗為關注。

不過,讓言慶感到驚異的,還是那白衣高個青年,薛收!

史書上關於薛收的記載,是河東四姓之一的汾陰薛氏族人。而薛收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那個作出『空梁落燕泥』詩句,如今朝廷的秘書監,薛道衡薛大家。

薛收少年時,據說曾師從王通,在白牛溪讀書。

只是現在,王通的名聲有點臭了,回家後閉門苦修,不和任何人產生交集,薛收自然就不可能拜師王通。史書上說,薛道衡死後,薛收誓不仕隋。待到隋滅唐興,他就投到了李淵帳下,後來又經房玄齡推薦,轉而在李世民的天策府效力。

對於薛收的事迹,留下的文字不多。

只說他在平竇建德之戰中,曾力排眾議,請李世民速戰速決,並且一戰功成。

此後他又在平定劉黑闥之亂中,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史書中對他的記載,更多側重於其文辭之上。不過,薛收死得很早,三十餘歲過世。後來李世民在繪十八學士圖的時候曾感嘆,薛收早死,不得位列其中。但即便是薛收死了,李世民還是把薛收的侄兒,薛元敬列入十八學士。

在言慶看來,薛收很像三國時期的郭嘉。

只是由於一部三國演義,使得郭嘉為世人所知;而薛收才華不弱郭嘉,名氣卻弱了許多。

裴行儼說:「薛少與姚少,皆在太學讀書。

聽聞你和麥子仲相約擊鞠,於是就找到我,要來助你一臂之力……另外,他們和我一樣,對你的三國演義,極為推崇。怎麼樣,你這邊現在準備的如何了?」

鄭言慶連忙道謝:「兩位高義,小弟感激不盡。」

姚義說:「恕我冒昧,就叫你鄭賢弟了。麥子仲那傢伙素來囂張跋扈,常以霸王爾自居,我早就看不過眼了。你那天在建國門長街上說的不錯,他又有何德何能,敢妄稱霸王?如果不是麥大將軍,早就該以國法處置……總之,賢弟你可不能輸給他。太學裡的那些傢伙都不看好你,可是我和薛少一定站在你這邊。」

這姚義,是個心直口快的人。

薛收則在旁微微一笑,並沒有發表什麼言論。

鄭言慶讓眾人落座,把自家這邊的情況,告之裴行儼三人。

「實不相瞞,小弟現在也是毫無把握。我本不擅擊鞠,而且人員也不夠充足。

加上三位相助,如今仍相差兩人。不過竇別駕那邊說,過些日子神武公世子竇孝宣可以加入我。可即便是算上了竇少,還缺了一人的空額,我正為此而頭痛。」

顯然,裴行儼幾人也知道竇孝宣這個人。

裴行儼眉頭一蹙,「要說起來,竇少擊鞠的本領不差,他要是能加入,的確是一大臂助。但還差了一個人,終究有些麻煩……一時半會兒,該從何處尋找呢?」

洛陽權貴子弟就那麼多,可願意冒著得罪麥鐵杖的危險,來幫助鄭言慶的人卻很少。

即便是有那權貴子弟願意幫助,但其父母卻未必願意。

雖然言慶說自己不擅擊鞠,但裴行儼等人並不在意。在裴行儼看來,能和他打的不相上下,只遜色一籌的鄭言慶,只是在謙遜而已。他和薛收姚義的思緒,都落在了剩下的一個人選上。

薛收突然道:「我倒是有一個人選,只是不曉得能不能請得出來。」

「誰?」

薛收說:「我族弟薛萬徹,乃大將軍薛世雄之子。他今年十三歲,素有勇力,而且精於擊鞠。他如今就在洛陽,若是能把他請過來,咱們這馬隊不就能成了嗎?」

薛萬徹?

言慶覺得這名字好熟悉。

不過他老子薛世雄的確是很有名氣,年初時剛擊潰了吐谷渾,言慶倒是聽說過。

「薛少,要不你回去和老薛說一下?」

薛收撓撓頭,輕聲道:「若是早一些時候,請他出來不困難。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你們不知道,他三個月前,在長安打傷了濮陽郡公的孫子,如今被薛大將軍禁足了。」

「啊,他把宇文成趾打傷了?」

「哪兒啊,他把宇文成基的肋骨打斷了,還惹怒了宇文成基的老哥……薛大將軍怕他吃虧,所以命人把他送來洛陽管教。」

對於長安那邊發生的事情,言慶還真不太清楚。

如果不是之前沈光說過,鄭言慶甚至不知道宇文成基是誰。

所以裴行儼薛收姚義三人談論的時候,他和徐世績大多數時候,只是側耳聆聽。

「裴大哥,宇文成基的老哥是誰?」

鄭言慶忍不住開口詢問。

聽得出來,裴行儼幾人對那位『老哥』,似乎頗有些顧忌。

薛收道:「就是宇文家奴的長子,宇文成都。」

「啊?」

言慶吃驚不小,差一點脫口詢問:難道還真有宇文成都這個人嗎?

史書當中,並沒有宇文成都的相關記載。不過野史演義里,宇文成都卻是鼎鼎有名。

那可是隋唐十八條好漢當中,排名第二的人物。

據說是一桿鳳翅鎏金鏜,有萬夫不擋之勇。但說心裡話,言慶此前並不太相信。

可現在,裴元慶出現了,宇文成都也出現了……

言慶有點犯迷糊:這究竟是真實的歷史,還是隋唐演義的世界呢?

既然宇文成都和裴元慶都有了,那李元霸是不是也該出現了,還有那幽州羅成?

下意識的向徐世績看了一眼。

傳說,演義里的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好像就是這位吧!

「宇文家奴是誰?宇文成都,很厲害嗎?」徐世績見言慶看他,頓時誤會了,以為鄭言慶是讓他開口,於是就提出了疑問。

姚義說:「你不知道嗎?

宇文家奴,就是宇文化及嘛……呵呵,他此次伴駕隨行,居然在榆林和突厥人做生意,被陛下發現,差點丟了性命。幸虧南陽公主為他求情,才算保住性命。

不過呢,死罪可免,活罪難饒。陛下把他貶為賤奴,賣給濮陽郡公了……」

噗!

言慶一口水噴出來。

極品,這真是極品啊!

恐怕也只有隋煬帝這樣的人,才能想出如此極品的方法。

姚義接著說:「宇文成都師從大將軍魚俱羅,十三歲就隨同大將軍征戰,十五歲得千牛衛出身,橫勇無敵,力大無窮。年初攻打吐谷渾時,曾單騎殺入敵陣,奪了吐谷渾可汗伏允的帥旗,令伏允大敗。陛下賜他天寶將軍,如今留守長安。」

裴行儼哼了一聲,「狗屎運氣,若不是年初我被禁足家中,未必輪得到那傢伙出此風頭。」

果然,演義中就曾是冤家對頭的裴元慶,對宇文成都不太服氣。

不過宇文成都如今已二十齣頭,裴行儼才十二歲,這差距非常大。言慶對宇文成都興趣倒不是很大,畢竟和自己不會產生太多的交集。他對薛萬徹更感興趣,於是問道:「薛少,那你看有沒有可能,請出薛少兄呢?」

「這個嘛,我回去可以問一問。」

掐指一算,人手似乎已經夠了……

只要薛收能讓薛萬徹出來,待竇孝宣抵達洛陽後,也就萬事俱備。

困擾十日的問題,一下子得到了解決。不管是言慶還是徐世績,都感覺輕鬆不少。

天色已不早了,這時候練習,可能性也不大。

一幫子少年,年紀相仿。最大的是薛收,今年十六歲;最小的言慶,今年十歲。

至於徐世績裴行儼姚義三人,年紀相差更小。

大家就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的聊了起來。這話題說著說著,就轉到了言慶的那一部《三國演義》上。如今對外發布的三國,並沒有太多。言慶刻意放慢速度,為的是引發更多人的興趣。薛收幾人,看到的和外界同步,而徐世績則已看到了赤壁之戰的情節。

鄭言慶說話不多,於是乎徐世績就成了主角。

只見他口沫橫飛,講述起後續的情節,時不時還賣上一個關子,令裴行儼三人抓耳撓腮。

「鄭賢弟,你居然有如此多的存貨?」

裴行儼興奮的拉著鄭言慶,「快快交出來,也好讓我等過癮。」

「這個,我尚在修改之中,待修改完畢,一定請幾位兄長指正。」

言慶現在有些猶豫,因為此前杜如晦來信,說他書中有一些情節不太妥當。比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