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六集 血神化陰 第五章 化陰

毫無疑問,過些時日,幽魂噬影宗的地盤上,像是一鍋被拙劣的廚師煮沸的粥,各種食材砰砰匡匡撞在一起,直到爛掉,也沒有將味道兒融在一起。

低調的地主,囂張的客人,雙方在偌大的天地間來回穿梭,偶爾撞在一處,地主一方感覺到的僅有恥辱,一段時間過去,幽魂噬影宗的弟子便很少再出行,便是出來也成群結隊。

就是在這種態勢下,十幾個不同版本的訊息通過各式各樣的管道,向四面八方傳播。

通玄界西南,微起騷動。

在這樣的情勢下,李珣悄悄潛出了所謂的「閉關」之處,避過外界漸起的紛亂,沒入騰化谷周圍莽莽群山之中。

當日,冥火閻羅在提起騰化谷之時,李珣在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當年他機緣巧合,找到的那處似是有數十萬年積累的聚陰地窟。

說起來,那地方距騰化谷不過七八里路,隱在群山之間,又恰好落在通玄界與人間界的某處交界地,元氣駁雜,地勢多變,隱藏得極深。

李珣就是從那裡出來後,誤入騰化谷中,才有了後面諸多事端。

難道天底下真有這麼巧的事?

李珣對此事的態度謹慎,只是將那位置回憶了一下,作為搜尋的起始線索。

好在他記憶力驚人,從騰化谷中潛出來後,他只花了小半個時辰,便找到了地頭。

山腹依然是完全封閉著,六十餘年的時光,並沒有對其產生什麼影響。山腹中央,那蜂巢般密集的穴眼,正溢出青煙濃霧,旋又在穴眼上方融匯在一起,恍若青白火光,吞吐明滅。

李珣並沒有急著查看氣流蒸騰的穴眼,而是用一種複雜的心情,打量他當初留在周圍岩壁之上的作品。

看著年少時青澀之筆,李珣不由啞然失笑。

當時所謂得意之筆,在漸臻圓熟老到的眼光下,何其破綻百出?

然而,早年滿腔銳氣,天馬行空的思路,也是現今的李珣無論如何,也無法重現的。

不自覺間,他的手指從諸多刻痕上抹過,感受著殘存下來的幼稚氣息,也感受著上面積蓄了數十年的充郁陰氣。

石粉「沙沙」下落,幾道旁枝側出,石壁上積蓄的陰氣便自然而然地順著新生的刻痕,轉入了新的循環。

石壁幾乎是用可以目見的速度轉換著質地,顏色漸漸深沉下去。這是石材與陰氣相融合的表徵,至此,石窟四壁除去可進一步限制陰氣侵蝕功能之外,還能夠借用陰氣,轉化為一種新的材質。

可以想見,若這聚陰之地長存下去,千萬年後,偶爾到此的修士們,或者能發現一種此界從來未有的礦石也說不定。

做完了這一切,李珣蹲下身來,目注地表上密密麻麻的小孔,青白的光芒映得他的臉色深碧,有如玉石雕刻一般。

地下的陰氣濃度極高,構成一個巨大的干擾源,使得一切氣機探尋均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

李珣試過運用土遁探查四周,正如他當年所想的一樣,這處聚陰之地,是因為地殼變動,由極深的地下升騰而起,被鎖在這山腹之中,而其陰氣本源,則透過重重土石,蒸騰上來,發而為竅。

看位置,那本源處……真的是在人間界?

通玄界與人間界的分隔線確實不是那麼明顯,但像這樣以陰氣上下相連的,李珣還是第一次見到。

若這真是九幽氣脈,也怪不得宗門那些人尋了數百年不見結果,他們絕對想不到,如此寶貴的精純陰氣,竟然會一直流到人間界去。

李珣的手掌不緊不慢地從陰火上方抹過,感受著其中獨特的氣機躍動,他將其特徵給牢牢地記了下來。緊接著身形一縮,循著陰氣脈絡,向地下鑽去。

這是一個很糟糕的旅程。

雖然說上面聚陰之地陰火極是壯觀,但那是自然化育地脈靈氣才擁有的外在表徵,而真正的九幽地氣,卻微杳迷離,似有若無,極為內斂,要從周圍數條陰脈的干擾下,找出其真正的源頭,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土石中穿行的李珣,已經完全忘卻了外界的時間流動,也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他不眠不食,只是全神貫注地感應著陰氣走向。時間過得長了,他甚至覺得五官的感覺盡失,只餘下對陰氣的一縷感應不絕,甚至越來越清晰。

所以,當一線靈光在腦中閃現的剎那,李珣猛地停下身子。

剎那間,眼耳鼻舌五感回歸,這單調黑暗的地下世界,也在瞬間豐富起來。土石生澀的氣味與低回的水聲合在一處,靜寂而又陰森。

「地下暗河嗎?」

李珣往前踏出一步,忽又猛地後縮,「滋」的一聲長音在悶濁的空間內響起,緊跟著的,則是「啪」的一聲,疏鬆的土壤毫無徵兆地開裂了一個小洞。

李珣低哼一聲,無底冥環旋速加快,閃電般伸出手去。

四周的土石沒有對他的動作造成任何影響,三指回扣,觸手的感覺極其滑膩,且掙動不休。但他稍一使勁,那邊就沒了反應。

陰火漲縮中,為李珣辟開了一個有限的空間,另一手輕搓,指尖便燃起了一點青碧色的火光。

在火光下,李珣看到了剛剛獲取的獵物。

這是一隻看不出是蚯蚓還是蛇類的長條狀生物,呈暗灰色,分不出頭尾,表皮覆有鱗片,身上還有一道鮮紅的紋路,貫穿前後。整個身子被李珣透過的陰火燒得半酥,已經死得透了。

「這是……滴血絲?」

宗門典籍記載,滴血絲是一種生活在地底深處的怪物,嗜陰畏火,劇毒,常生活在精純的陰脈、陰竅附近,以吸食陰氣為生,而且,常與另一種生物混居。

心念微動,李珣身形一側,同時陰火漲開,火舌吞吐,在土石間一卷,鼻間便多了一些焦糊味。他隨即伸手,拈了件東西出來。

「果然,滴血絲不遠,必有寒蛑。」

李珣手指間是個被燒成圓珠狀的小蟲子,只有指尖兒大小,這玩意兒的生命比滴血絲要堅韌多了,雖然被陰火燒過,卻將身子裹成團,用一層硬殼苟延殘喘。

李珣也不急著下殺手,而是繼續在土石中摸索,直到抓了十幾個這樣的小蟲,才一起放在掌心,用陰火灼燒。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這寒蛑性命如何堅韌,也在高溫下被烤化了,最終在李珣掌心,留存下幾點兒細灰。

輕吹一口氣,灰燼便都灑落出去,但在火光的映照下,李珣分明看到,幾點微弱的瑩光,他當空一抹,數點微光又盡數收入掌心。

搓了幾把,李珣手掌再攤開時,便有一顆比粉塵顆粒也大不到哪裡去的小小晶石出現。

小心翼翼地將眼睛湊上去,多角度地觀察,看了許久,李珣終於長吁一口氣:「寒蛑食氣而凝晶……看這純度,應該是沒錯了!」

有了寒蛑為指引,李珣再也不費工夫,只花了小半刻鐘,便找到了那聚陰之地的源頭。

只一眼看過去,李珣便明白,至少到現在為止,老天爺還是站在他在這一邊的。

入眼的是一塊青色的玉石,雖是在九地之下,卻自生蒙蒙光華,在它周圍數丈,竟也天然辟出一塊空地來,青光在不大的空間內翻騰,重重迭迭,以致沉積為霧,光影綽綽。

這光霧看上去華麗到了極致,但李珣站在這裡一會兒,便看到了不計其數的寒蛑小蟲,向光霧中爬行,又在瞬間蒸發,如飛蛾撲火,無止無休。

光霧周圍的土石分明已經異化了,看上去千瘡百孔,但卻將光霧封得嚴嚴實實,偶爾滲出的一點兒,很快就在周圍陰氣的吸引之下,融入地脈,順流而去。

深吸了一口氣,李珣撕下了一塊袍角,小心翼翼地探入光霧中。

沒有任何震動,他手上一輕,由霧松鐵織就的袍角,無聲無息地少了半截,連被燃燒的時間都沒有。

「好!好!果然是九幽地氣!」

李珣搓了搓手,感覺著手心有點兒冒汗。

或許是受玉石本身的影響,純度還不太夠,但這一定是從化陰池中流出來的,在流動過程中,被這塊天然生就的玉石所吸引,存身其中。

近兩百年下來,其量已頗為可觀,僅是蒸騰出來的餘氣,便能讓遠在數百里外的聚陰之地有那般規模。

不只是九幽地氣,便是蓄積地氣的這塊玉石,恐怕也不是凡物。可以想像,若能將這長期浸泡在九幽地氣中的石頭煉化,再輔以一流的煉器之術,所鑄造的法寶,威力當極為驚人。

可惜,對李珣這種煉製法寶的門外漢來說,這種事情還是不要多想了。他眼睛盯著那塊玉石,手指緩緩地探了出去。

滋滋的火光在如夢如幻的光霧中明滅閃爍,同源而出的氣息只一碰觸,便發生了強烈的反應,在吞噬與反吞噬的鬥爭中,李珣手指微顫,每一個骨節都在發出吱吱呀呀的呻吟。

但就在手指將被強壓擠得變形的時候,指尖處,卻緩緩「滴」出了一團淡淡的芒影,灰白色的氣芒雖然微弱,但其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