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九章 留德學生

時間:1937年11月20日下午14:00。

地點:德國柏林工大化學院實驗室。

因為今天是德國的一個節日,學校放假,空曠的實驗室里只有幾個中國留學生在做實驗。這時候,一個身著西服的年輕男子猛地推開實驗室的大門,對裡面大聲喊道:「宗奧,上海淪陷了!國民政府已經宣布遷都武漢!」說罷舉起手中的報紙超裡面擺動幾下。

幾個留學生大吃一驚,立刻停止手頭的工作跑了過來,接過報紙看了起來。年齡最大的一個留學生走在最後面,他沒有去看報紙,而是直接對報信的年輕人問道:「君泰,前幾天報紙上不是說十九路軍全殲了日軍一個師團,怎麼短短几天的功夫,形勢就急轉直下,到底是什麼原因?」

張君泰答道:「據說是日本人集中了幾個師團的兵力從杭州灣登陸,抄了國軍的後路,如果不撤退的話,幾十萬大軍就全完了!」

一個看完報紙的留學生不甘心地說道:「如果我們有強大的海軍,日軍就不可能這麼輕易得手!」

另一個留學生疑惑地問道:「既然十九路軍的戰鬥力這麼強,為什麼不能把登陸的日軍打退呢?」

張君泰苦笑著解釋道:「十九路軍雖然厲害,可是既沒有坦克、飛機等重型武器裝備,機械化程度又低,等他們到了,日軍早就全部登陸了。」

趙宗奧點點頭說道:「十九路軍的根據地是福建,聽說那裡有儲量豐富的鎢砂礦,他們用這個作為交換條件,要求德國政府協助發展工業,再加上引進很多猶太技術工人,所以軍事工業發展很快,裝備比國內的其它軍隊都要好。但是,由於缺乏石油,十九路軍沒有發展裝甲部隊和空軍,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步兵和炮兵上面。雖然在步兵武器和火炮上面不是很差,但是面對日軍坦克和飛機的時候同樣難以抵擋!」

張君泰不解地問道:「宗奧,你怎麼對十九路軍的情況這麼了解?」

趙宗奧解釋道:「日軍開始進攻上海以後,我擔心無法回國,就先到福建政府在柏林的辦事處詢問客輪的事情,那裡的負責人不但親自接待了我,還和我聊了很久。」

幾個留學生奇怪地問道:「你為什麼不直接找大使館呢?」

趙宗奧回答道:「福建好像和猶太人達成了什麼協議,派出很多船隻來接被驅逐的猶太人,從德國到中國的輪船80%是到福建去的,找他們回去的會快一點,更何況,當年1.28事變的時候,我作為學生義勇軍的隊長和十九路軍原來的總指揮蔡廷鍇見過面,總要給個面子吧。」

張君泰問道:「這麼說,你已經準備回國了?煤煉油的技術掌握了嗎?」

趙宗奧苦笑著說道:「哪裡有這麼容易!德國政府對煤煉油技術的保密工作非常到位,到工廠參觀的時候連廠房都不讓進,只能在外面走馬觀花,看不到核心的東西。而學校里的老師也不願意談及這方面的問題,使我們很難掌握這項技術。」

張君泰說道:「如果回去了,國內的條件還不如這裡,不是更沒有機會成功嗎?」

趙宗奧說道:「國內的條件雖然不好,可是人力資源卻非常豐富,即使不包括我們這些歸國人員,國內大學化學系的畢業生也有很多,可以建立實驗室,通過不斷的實驗尋找方法。」然後詳細解釋道:「煤煉油的方法有兩種,其中一個是合成,先把煤氣化,再通過催化合成汽油。另外一個方法就是煤炭直接加氫,變成汽油、柴油、高級汽油和航空煤油。目前德國人掌握的就是第一種方法,第二種方法還處於實驗階段。

雖然德國人封鎖了關鍵技術,但是可以從煤的汽化、凈化和催化等環節間接地學習,我相信只要多做實驗,肯定能夠實現!」

張君泰抱怨道:「你把我的頭都說暈了!我又不是學化學的,哪裡搞得懂這麼艱深的技術理論。」然後問道:「你們讀書會的其他成員和你一起行動嗎?」原來,趙宗奧接觸到煤煉油技術以後,隨著學習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他發現這項技術涉及到很多方面,不是幾個人專攻一兩個課題就能夠奏效的,於是,在學習研究的同時,積極聯絡和組織留德的理工科學生,成立了中國留德學生燃料讀書會,要求大家盡量全面系統地調查收集技術資料,準備日後為國家建設所用。

趙宗奧回答道:「大家已經達成一致意見,於下個月初回國。你呢?」

張君泰說道:「還不著急。我上的是裝甲兵學院,目前國軍還沒有坦克,現在回去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等你們把煤煉油技術搞出來了,可以製造坦克了,我再回去。」

趙宗奧說道:「我勸你還是早點走!你是學軍事的,應該看得出來,現在歐洲的形勢也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萬一德國真的和英法打起來,再想回去就難了!更何況,我感覺德國政府對我國的態度好像開始出現變化了,沒有以前那樣友好了。」

張君泰問道:「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趙宗奧回答道:「淞滬會戰剛開始的時候,德國很同情我們,報紙上刊登的新聞都是對中國有利的,可是現在卻很少有這樣的報道了,反倒是誇耀日軍戰鬥力的多了起來,不是很蹊蹺嗎?」

張君泰想了想,說道:「可能真的是這樣,不過,裝甲兵作為全新的兵種,對中國軍隊來說太超前了,難得有機會學習它的戰法,我不想半途而廢!」

趙宗奧說道:「既然這樣你就自己保重吧!」

張君泰問道:「上海已經淪陷,你準備從哪裡上岸?又準備到哪裡去開始你們的實驗?」

趙宗奧回答道:「福建!我感覺那裡應該有實現報國理想的機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