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五十四節 狂瀾(上)

天啟七年十月十七日,

諸臣群請信王即皇帝位,信王以先帝方逝,自己哀思綿綿無心考慮名號問題婉言拒絕了;群臣遂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名,再推信王即皇帝位,信王自言德薄寡能,第二次拒絕了群臣的推舉;群臣以海內聖賢無過於信王者,三推信王即皇帝位,信王言欲守孝三年,請群臣日後再提此事。

收到信王的第三次拒絕後,六部官員聯署上勸進表,由內閣首輔遞呈至信藩,懇請信王為祖宗江山計、為萬民計,出藩承繼大統。

至此,歷朝歷代每一位華夏天子都要經歷一遍的三揖三讓程序已經全部走過了,信王接受了群臣的勸進表,祭告天地祖宗太廟,即皇帝位,詔告天下,定明年改為崇禎元年。

天啟七年十月二十六日,也就是熹宗去世的九天後,曾經權傾一時的魏忠賢現在就像是老了二十歲。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目前最得皇帝寵愛的兩位太監是曹化淳和王承恩,那個王承恩倒也罷了,但曹化淳卻是大太監王安的門生,而王安曾經是魏忠賢最大的政敵,並且也是死在魏忠賢的手裡的。

當年王安是為東林黨交口稱讚的內相,所以曹化淳當然也是東林黨人,皇帝寵信此人,自然令魏忠賢暗道不好,經過幾天的觀察,他認為新的天子對自己客氣有加,但遠遠稱不上親切,魏忠賢縱橫官場多年,這點眼力他自信還是有的。

魏忠賢知道自己這些年得罪的人實在太多了,眼看新皇帝對自己不再信任,就不由得他不考慮退身之路。所以今日魏忠賢一早起來就等在曹化淳的門外。當曹化淳才一打開房門出來,魏忠賢就撲地跪倒:「曹公公,給咱家一條活路吧!」

曹化淳見狀大吃了一驚,他避開了一步,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沒有去扶魏忠賢,只是連聲叫道:「九千歲,這可使不得。」

魏忠賢連著磕了幾個響頭,情辭懇切地說道:「曹公公,求您跟萬歲爺說說,咱家歲數大了,只求能出宮回家安度晚年,除此以外就再別無所求了。」

曹化淳在臉上堆起了笑容,終於走過去把魏忠賢扶了起來,還替他撣了撣衣服上的土。這期間魏忠賢低著頭束手而立,就如同一個木偶般一動不動,任由對方擺布。

「魏公公……」

聽到這個稱呼後,魏忠賢似乎出了口氣,僵硬的肩膀似乎也鬆動了一下,但他還是像個面對班主任時的小學生一樣,老老實實地等著曹化淳的下文。

「萬歲爺一直在稱讚魏公公,先帝臨終的時候也提到了魏公公的功勞和魏公公的才幹……」

十月十八日,

西南督師張鶴鳴奏疏入京師,水西、永寧各部皆降,張鶴鳴稱他以為上天有好生之德,叛軍既然已經投降,就不宜再多做殺戮。同時張鶴鳴還提出了他對西南局面的看法,他認為朝廷的應該對水西、永寧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有三個很明顯的好處:首先,就是朝廷控制的土地和丁口都會有所增加,這當然會讓四川、貴州、雲南三省的財政收入上漲;其次,消除了少民的割據勢力,萬一日後西南又有亂事,水西、永寧地區的人力、物力都也會為朝廷所用而不是相反;最後,殺雞儆猴,這次如果徹底把奢家、安家這種千年豪門徹底拔起,一定能大大震懾西南的其他土司。

張鶴鳴在奏疏中聲稱,改土歸流如果能順利實施下去,那一定能確保西南五十年沒有亂事,更能福延後世,讓國家享受到長久的好處。

但是……

張鶴鳴言之鑿鑿地談到改土歸流的艱巨性,這件事情一但有所不慎,不但容易激起民變,更容易成為少數別有用心的人作亂的借口。

因此張鶴鳴提出了一個「以夷制夷」的全盤計畫。

第一步就是盡誅永寧、水西兩地的頭人階層極其親信子侄,這些人在奢安之亂的時候都是叛軍的中堅力量、為禍也是最烈,所以張鶴鳴主張盡殺之,這樣既能起到震懾的作用,也能讓水西、永寧的少民失去可能的領頭鬧事者。目前張鶴鳴已經把俘虜中的這些人都找出來殺光了,他建議對水西、永寧餘黨也都照此辦理。

第二步就是對其他的少民採取懷柔政策,張鶴鳴說他打算大赦幾萬俘虜,藉此收買人心,而且還會把被誅殺的頭人的土地、財物都平分給他們,以示朝廷的寬大。之前張鶴鳴殺這兩地的頭人時,也是讓這麼俘虜動手的,而且還組織了一個什麼「控訴會」,把這些頭人以往欺男霸女的事情都挖掘出來,最後讓這兩地的平民動手殺了他們的頭人,以向朝廷證實自己的悔改之心和忠誠。

以上的處置都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張鶴鳴提出的第三點就有點古怪了,他在談第三點之前先又大談了一通少民對漢人的敵視,雖然朝廷實行改土歸流會在事實上減輕少民的負擔,但總可能有人會指責這是漢人來奴役少民,所以務必要慎之又慎。

張鶴鳴的第三步是為這些少民組織一個土官的推舉,由他們自己來推舉一個暫時的土官,之所以稱為暫時的土官,那是因為這種土官每三年要重新推舉一次,不許連任第三次,更不許世襲。張鶴鳴建議把這個臨時土官維持一段時間,直到水西、永寧完全漢化,也有人考上秀才、舉人、進士,並出任其他地方的流官後,朝廷再派遣流官進入這兩地實行統治。

至於這樣做的好處張鶴鳴也認為有三條,第一,讓土官在治理一段時間,有助於消除土民對朝廷的畏懼心理,以免有人再次煽動他們作亂;第二,沒有長久和世襲的土司,就不容易再次形成對抗朝廷的核心;第三,大明可以派出一種稱為「觀察員」的人去監督少民推舉,不許他們賄選或是武力脅選,最后土官推舉完成後還要報四川和貴州布政司認可才有效,張鶴鳴認為這樣少民和土官都會有求於大明政府,從而不會再是鐵板一塊。

在奏疏中,張鶴鳴還建議為土民建立兩個黨派,讓他們自行去爭奪土官一職,他甚至連兩個黨的名字都替少民起好了,一個叫「民主黨」——現在少民不再是土司的奴隸了,自己當家作主了嘛;另一個叫「共和黨」,他們共同推舉,與大明也保持著和平,正所謂「共和」也。

新繼位的皇帝看了奏疏後,想了很久忍不住笑了起來,連聲稱讚張鶴鳴頗有見地,這真是老成謀國之言,就打算批准實行,同時還打算賜給水西、永寧等地三千冊儒家經典,以便讓這兩地的少民儘快考出秀才來。

內閣倒是有人質疑張鶴鳴的這個辦法,他們都說這種東西雖然聽起來不錯,但畢竟沒有先例,大明以前也沒有相似的治理方法。少年天子認為這都不是反對的理由,他慨然對臣工們說道:大明幅員萬里,臣民億兆,千里風俗,個個不同,他覺得治理方法就是不同也沒有了不起的,國家這麼大,少民的種類也這麼多,完全可以並存幾種完全不同的治理方法。

在皇帝的支持下,張鶴鳴的建議得到了通過,水西、永寧撤銷世襲土官,兩地從此均通用大明律。

……

天啟七年十月二十日,永寧

今天黃石親自帶著一隊衛兵來到永寧地區,赤水戰役後,在黃石的力主下張鶴鳴同意了對永寧採用懷柔政策,在水西、永寧投降後張鶴鳴禁止其他大隊明軍進入這兩個地區,同時還逐步釋放了被俘的幾萬前叛軍。

在黃石的建議下,張鶴鳴也欣然採用了他的「以夷制夷」的政策,幾乎把兩地的土人階層一網打盡,就是主動投降的頭人也絕不寬宥,他們一生所有欺壓族人的罪刑都被挖了出來,然後明軍就讓他們過去的仇人動手,把這些頭人統統處死。

等明軍把土地全部分給了土民後,土民似乎就基本把過去的仇恨放下了,等到明軍再領著他們瓜分了世襲土司和頭人階層的財產後,土民對明軍的擁護就基本達到了以前對土司的擁護程度。最後張鶴鳴宣布不強制派遣漢官後,土民心裡的最後一份擔憂也就失去了,自古以來,打了敗仗的人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寬大的處置。

行走在永寧地區之間,黃石感到土民對白羽兵還是流露出了深深的畏懼,但令他欣慰的是,他們的眼神中已經沒有什麼仇恨了。以往明軍在西南同少民叛軍作戰時,一旦叛軍失利,明軍往往就會進入少民聚集區大肆屠殺,用他們的首級換取軍功,所以西南少民不叛則已,一旦起兵就必要和明軍血戰到底,因為他們不僅僅是為土司而戰,也是在為自己和親人的性命而戰。

這次黃石的目的就是告訴這些少民,如果土司再次作亂的話,那也只是他們和大明之間的問題,和廣大的少民無關。黃石策馬疾行,他環顧著周圍一張張帶著畏懼和恭順的面龐,心裡也有不少感慨,他知道這裡面又有無數人是因為自己一言而得以活命的。

到了永寧衛以後,黃石見到了臨時任命的永寧土官,這個人正是第一批被救火營俘虜的那對兄弟中的大哥羅梅羅,他在明軍支持下倒戈一擊,親自宰了曾經侮辱他妹妹的一個頭人,從而得到贏得了明軍的信任,被任命為臨時的土官,今天黃石來這裡就是詢問是否有明軍不遵號令,帶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