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四十一節 兩帝

三尊大佛還保持眼觀鼻、鼻觀心的入定姿態,天啟也懶得理他們,坐正了之後肅容對黃石說道:「黃卿家起來說話,有什麼要求但講無妨,朕一定會妥善思量。」

黃石也不和天啟客氣,在大殿上朗聲說道:「謝皇上,微臣第一需要足夠的海船,微臣的兵士還盡數在長生島,以臣水營現有的海船,不足以把他們盡數從長生運往寧遠。」

天啟輕輕地點了點頭,眼光一轉就挪到了顧大佛身上:「首輔,天津衛有多少可用的海船?」

「聖上恕罪啊,老臣實在不知。」顧大佛一提官袍就要往地上跪,嘴裡還不急不忙地說道:「老臣一會兒就去查,聖上恕罪啊。」

「好了,閣老請起,朕事先也不知。」天啟示意顧大佛坐回到他自己的板凳上去,然後掉頭對著一個小太監說道:「立刻去查天津衛的海船,速速回報。」

對小太監吩咐完以後,天啟沖著黃石微笑了一下:「黃卿家請說第二件吧。」

第二件是關於覺華島的。歷史上努爾哈赤搬走了關寧軍拋棄的大批物資,意猶未盡還攻下了覺華,殲滅了駐島的四個營七千戰兵,並屠殺了上萬軍戶和駐島的商人,燒了兩千條船,搶走了八萬餘石糧食、十萬餘匹布、五十萬兩白銀……

「微臣斗膽,請皇上下旨給寧前道,讓他們立刻鑿開覺華島的港口堅冰,讓臣的兵馬能夠在那裡登陸。」黃石打算直接在覺華登陸,然後把人馬統統轉移到寧遠堡裡面去,再放一把火將覺華的物資燒個乾乾淨淨。為了以防萬一,他還補充了一句:「皇上,最好加一句命令給覺華將佐,如果建奴抵達時微臣尚未到達,他們應焚燒積蓄,然後撤入寧遠堡。」

天啟笑道:「此事容易,朕這就下旨,黃卿家還有什麼要說的。」

「最後一件皇上已經給了臣了。」黃石微微停頓了一下,偷偷回顧了身旁的三位專心吐納的大佛:「臣只是想確認一下,皇上賜給微臣的銀令箭,是不是可以指揮所有五品以下的官員?若是有不高於二品的官員在軍令方面和微臣起了衝突,是不是該以微臣的軍令為準?」

天啟聽得有些迷惑,他皺著眉毛掃了下內閣大臣和太監,猶豫著問道:「黃卿家這是何意?」

黃石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鼓起勇氣大聲說道:「回皇上,微臣就是想知道,如果寧前兵備道、寧前道僉事或者寧前道通判和微臣在軍事問題上意見相左,那到底是微臣聽他們的,還是他們聽微臣的?」

天啟聽了之後一下子變得默默不語,而三位大佛則同時抬起頭來,一個個眼中都是精光四射,顧大佛首先出來攪稀泥:「聖上,我朝祖制,以文御武,尤其黃將軍還是客將,若是強行讓寧前道官員聽黃將軍恐怕不妥。但反過來說,老臣以為黃將軍作為客將、二品的持節武將,若是由五品的寧前道節制確實也有些不妥,所以還是互不統屬為好。」

——互不同屬就是各自為戰,這還不如我聽袁崇煥的呢。

聽到這個愚蠢的建議後……好吧,這個建議已經很給黃石面子了,但他仍然忍不住抗聲道:「皇上,顧大人所言極是,但萬一寧前道和微臣相持不下,比如堅守或是出戰,到底該以誰說的為準?」

見黃石這麼不識抬舉,顧秉謙哼了一聲,語氣也變得不善起來:「聖上,如果不是黃將軍戰功卓著,老臣以為以文御武的祖制不可違。」

一邊的丁紹軾對於黃石名聲大振早就心裡有氣,現在看黃石一個區區武夫還敢爭辯更是怒不可遏:「啟奏聖上,老臣也附議顧大人所言,黃將軍雖然不屬遼鎮管轄,但既然到了寧遠,就理應歸於寧前道統屬。」

另一個閣臣馮銓看到場內氣氛劍拔弩張,卻也不願意大家就這麼打起來,他趕快跳出來圓場:「聖上明鑒,以臣之見,但凡遭遇軍務,可以讓寧前道和黃將軍自行商量,黃將軍和寧前道都是同僚,老臣相信他們自然會各退一步、以和為貴。」

馮銓的「各退一步、以和為貴」的主意本來就和顧秉謙的意思相符,丁紹軾也覺得黃石聖眷正隆,不給他一點兒面子也不好。所以這兩個閣臣也一致叫好,對這種處理方法交口讚譽。

不過他們給黃石面子不意味黃石給他們面子,黃石冷冷地說道:「末將身為同知都督,就是被寧前道節制也沒有什麼,但敢問三位大人,如果主事、僉事、通判也和末將意見相左,末將又該如何自處?」

雖然不合規矩,但給黃石一點權力也沒有什麼說不過去的,馮銓一笑道:「自然是以黃將軍為主。」

黃石馬上緊跟著追問了一句:「馮大人明鑒,如果下面的官員借口奉了寧前道的命令,拒絕服從末將,怎麼辦?」

這仗要面對的是努爾哈赤親自統帥的後金大軍,黃石首先怕地方的文官給他扯後腿,搞得戰不能戰,守不能守;其次因為他自從拜訪過熊廷弼後變得信心百倍,覺得平定後金也就三、四年的功夫了,所以黃石不太希望袁崇煥上台來給這個進程增加變數,希望能在最後時刻剝奪袁崇煥上台的機會。

黃石偷偷回憶了一下:閻鳴泰的計畫是用三個協布防整個寧遠築壘地區,朝廷根據閻鳴泰的方略,禁止從覺華等寧遠外圍據點作任何撤退。寧前道袁崇煥能指揮靈便的只有寧遠堡的守衛部隊,最終整個寧遠堡壘群還是被努爾哈赤扒成了寧遠一座裸城。寧遠大捷確實斬首二百餘具,但除了袁崇煥的直轄部隊外,寧遠地區的關寧軍不僅在覺華被全殲四個營七千人,其他各協合計還報了一千戰兵陣亡。

黃石默默的想:「當然,按照關寧鐵騎的標準這確實能算是大捷了……可憐的袁崇煥後來被這幫垃圾坑了兩次,第一次罷官、第二次千刀萬剮,我不讓他上台也是為了他好。」

這次黃石打算把所有的兵力都收縮回寧遠堡內,多餘的物資統統燒掉,即使是這樣損失也會比歷史上小,而且集中了三個協的兵力加上長生軍,說不定真有機會重創後金軍。關寧軍喜歡憑藉火器打「不接觸戰爭」,那讓長生軍上去拚命,他們在後面放放炮總該行吧。

不過內閣也堅決的不打算再退縮了,顧首輔更是氣得吹鬍子瞪眼:「要按黃將軍這個說法,就是巡撫和經略的命令也沒有你的命令有力了?真是豈有此理!」

黃石覺得自己並沒有破壞「大小相制」的規矩,也沒有要求人事任免這樣的大權,所以就頑強地繼續爭辯下去:「皇上,微臣只是希望寧前道能暫時配合臣的軍令,畢竟臣已經打了五年仗了,一旦建奴稍退,臣就絕不再對寧前道說一個字的命令。」

想不到顧秉謙、丁紹軾聞言紛紛冷笑,他們嗤笑著諷刺道:「匹夫之勇,便打一百年又有什麼用?」

「皇上……」

「夠了。」天啟打斷了黃石的話,這時太監送上來天津衛的海船報告,天啟翻看一會兒,就叫遞給後面的魏忠賢,讓他安排海運問題。處理完了海船的問題,天啟直截了當地問道:「黃將軍說說打算到了寧遠怎麼做吧,還有,能給朕什麼保證吧。」

在黃石的概念里,關外除了寧遠堡和覺華島再無有價值的堡壘,其他諸堡壘不過是浪費錢財而已,實際上他甚至認為只修覺華一堡就夠了。黃石向天啟講述了他的計畫:把外圍的城堡全部放棄掉,然後把寧遠三協和長生島兩營集中在一起,如果後金兵力分散就主動出擊,如果無機可趁也可以確保寧遠堡。

在這番敘述里黃石還參雜著解釋了為什麼要集中兵力,並提到了他個人對野戰的重視,聽完了這篇議論後天啟點了點頭:「祖制,銀令箭可以調動地方軍馬,節制五品以下官員,並沒有說文武有別。」

說完以後天啟一拍御座的扶手站了起來:「朕意已決,你們都退下吧。」

閣臣們退下時黃石也猶豫著是不是要跟著退出正殿,就在他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時候,一個太監走過來說道:「萬歲爺要召黃將軍單獨奏對,請將軍跟我來。」

這個太監把黃石一直領到了後面的蘭台,天啟旁邊還坐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這孩子一臉的激動,顯得躍躍欲試,黃石留意到他的身上穿著五龍袍。天啟的目光里充滿了溺愛,他指著那孩子對黃石說道:「黃將軍,這是信王,他一直想見見你。」

黃石知道這便是朱由校的同父異母弟弟朱由檢,天啟二年被封為信王,連忙又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說道:「末將叩見大王,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平身。」

「謝大王。」

天啟賜座以後對著黃石說道:「朕已經叫人去安排了,天津衛的海船接到命令就會立刻出發去長生島。有一隊禁軍護送黃將軍出京直奔天津衛,有一艘快船在港口等著黃將軍。」

「皇上英明。」

天啟微微一笑:「朕手下的百官,大多是干拿俸祿不幹活的,幸好還有黃卿家你這樣的,讓朕很欣慰。」

「皇上……」

伸手制止了黃石的表白,天啟朝著身邊的弟弟,若有所思地問道:「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聽李娘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