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三十五節 詔獄

天啟五年十一月初一,京師

上次預備面聖時鬧得那番變故讓黃石疑神疑鬼很久,聽見的那幾個詞更是讓他心驚肉跳了好幾天,黃石隱約記得天啟是夏天掉水裡,著涼以後就病死了,如果木匠皇帝這次是冬天掉冰窟窿里的話,那想來是更沒有活路了。

不過等過了好幾天看到京師一切平靜後,黃石又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些過於杞人憂天了,最後總算找到機會打聽到宮裡的消息,原來那天只是一個太監掉到冰窟窿里淹死罷了。比較麻煩的是這個淹死的太監一向比較得寵,天啟皇帝御宇多年,內外廷都早知道「上厭女色」,多年來深得天啟寵愛的都是些小太監。

比如這次淹死的小太監就是其中之一,姓李,宮中人稱「李小姐」,這個太監在冰面上鑿冰釣魚,不幸掉進去了。只是李小姐幾年來一直甚得天子之心,以至類似「李小姐染病不至,則舉宴不歡」這樣的紀錄比比皆是,所以天子很傷心,一下子沒有了接見黃石的心情。

以黃石的現代人心理,這種事情雖然是徹底的「人各有志」,但似乎也並不是什麼特別光彩的事情。至於天啟喜歡打木匠而不喜歡到朝堂上當內閣的擺設和蠟人,黃石反倒覺得這個很容易理解。但明末士大夫的標準卻和黃石的價值觀完全不同,他們對天啟不肯枯坐一天看內閣扯皮很不滿意,但對皇帝好男風卻覺得沒啥了不起的,甚至……似乎還有點隱隱贊同。

「上不近女色」,「君王不愛傾國色」,這些充斥在黃石耳邊的對天啟的讚揚,讓他越琢磨越不是味。似乎在明末臣子的眼裡,皇帝作為一個男人喜歡漂亮女人是昏庸無道,但是喜歡男人就是陽剛君子之風,這是什麼邏輯呢?

黃石猜這是因為明末文官集團整體好男色,例外者百中無一,所以不得不拚命美化這種風氣,最後就把男色硬生生地拔高到了人品高尚、風流倜儻和君子潔身自好的高度上去了。比如在此時的北京,妓院一般都是平民才去的下流場所,而絕大部分官員都要去找相公。明朝的秀才們遊學時為了附庸風雅也都是帶書童而不是使女,當然,書童比使女更適合跑腿、干體力活兒也是一個方面。

總的來說,這個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明太祖身上,他顯然是擔心有些貪官會利用女人行賄或納財,所以他頒布了命令,規定官員出外做官時不許帶老婆,也不許嫖娼。這個規矩在明朝執行了幾百年,產生的影響大概是當年明太祖始料不及的。

等出了天啟這麼一個放著後宮不去享用的天子,上下百官自然是心懷大暢,頓生「我道不孤」之感,「不近女色」是天啟朝朝臣對皇帝的主要歌頌方面。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大臣們均不提讓朱由儉出京就藩的事情,到了天啟五年後,百官基本都已經視朱由儉為皇儲,並有人提議仿歷代皇太子例,為朱由儉開詹事府或請先生講學。

黃石並不是很希望朱由儉能夠登基。這個末代皇帝給黃石的印象並不是很好,他感覺朱由儉內心希望自己能像祖先朱洪武一樣來治理這個國家,但可惜他沒有朱洪武那樣的本事,又多喜用眼高手低之輩,說白了就是沒有識人之明。但這並不是黃石能干涉的事情,朱由儉承續大統已經是中外之望。而且……歷史畢竟已經略微改變了,或許天啟能再多活些年,等他更有家族責任感後,也說不定就肯捏著鼻子找個女人,為大明王朝、也為他自己生個繼承人了。

或者天啟熬到朱由儉的兒子誕生,那說不定就是侄子嗣成大統。以黃石想來,如果真能如此的話,那天啟估計會選擇孫承宗做託孤之臣。而沒有了天啟皇帝撐腰,魏忠賢也就是類似一條狗罷了。

不過有嘉靖的前車之鑒,說不定大明臣子會被歷史重演的想法嚇個半死,擔心又來個「大理案」。

黃石最後發現自己這都是空想,這種事情根本就是老天爺才能解決的問題,自己成天瞎想一點兒意義也沒有。

三天前得知熊廷弼最終還是被天啟皇帝勾決後,黃石就一直在驛館等著魏忠賢的信使,直到今天下午宮中派來太監給他帶路去天牢,黃石取出一個布包就跟著那太監一起走了。這個布包里裝著些紙,黃石常常自感拙於謀劃、戰略,所以黃石也打算趁這個最後能見到熊廷弼的機會,向他請教一些大局方面的問題。

進入詔獄後,那太監把手令交給了看守,然後笑嘻嘻地對黃石說:「廠公交待過了,黃將軍要說的都是軍國大事,小的們是不可以聽的。」

那太監說話的時候,詔獄的錦衣衛們已經看過了手令,他們也站在一邊頻頻點頭,等太監說完後就有一個錦衣衛官兵拿起了鑰匙盤,作了個請的動作:「黃將軍請隨小人來。」

黃石點了點頭,解下佩劍交給旁邊的看守,跟著那個錦衣衛向走廊深處走了進去。

長長的走廊兩側都是詔獄的牢房,幾百年來,這裡面關的犯人和犯屬個個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一般的小角色是絕對不會有機會坐錦衣衛的大牢的。而在這些人物里,不知道有多少都復辟成功,天恩起複、再世為人,所以詔獄的看守們是絕對不敢得罪他們的犯人的。

黃石的目光從一座座監牢掃過,所有的房間都收拾得很乾凈,牢門外面甚至還掛著乾淨的窗帘。在這裡面也沒有什麼腐敗的氣味,更不要說什麼惡臭了,相反,黃石還聞到了一股新鮮的乾草氣,顯然詔獄的看守還是經常為牢里的犯人清潔地面的。

前面的錦衣衛在一座牢門前停下了腳步,他輕輕咳嗽了一聲,問道:「熊先生可在?」

這語氣客氣得根本不像是在和一個死囚說話,相反倒似是在給長輩問安一般,黃石見狀心說:「看來詔獄的錦衣衛打定主意,不見人頭落地絕不得罪任何一個人。」

其實黃石還是誤會了這些錦衣衛,他們打定的主意是:即使看到人頭落地,也絕對不得罪人。能進詔獄住上幾年的人,個個都是在外面一跺腳地面都要晃幾晃的主。他們這些錦衣衛雖然是天子親兵,但說到底還是小人物,如果真得罪了快死的人,難保這人沒有什麼門生、故吏還能給他平反鳴冤。比如這個熊廷弼當了幾年的遼東經略,就算不能給自己翻案,只要他某個有權勢的朋友存心要替他整整錦衣衛的小兵,他們這些沒權勢的看守還是受不了的。

半天沒聽見裡面有人吭聲,那個錦衣衛又客氣地低聲叫了兩次,就輕輕回過頭沖黃石吐了下舌頭:「只有奉欽命審案的官來提人過堂,並且犯人死活不出來時,我們才能硬闖牢房,他們畢竟都是有過功名的大人啊。」

黃石湊前一小步,用同樣的低音問道:「這位兄弟客氣了。可是我能不能自報家門,求見熊先生呢?」

「當然可以。」那個錦衣衛飛快地答應了,他固然不想得罪熊廷弼,但也更不想得罪黃石和魏忠賢。現在看黃石自己把難處攬過去了,他心裡當然很高興,那個錦衣衛說著就後退了幾步,恭敬地說:「黃將軍請。」

黃石整理一下披風,邁上兩步立正在熊廷弼的牢門外,隔著幔布就是恭恭敬敬的一個深鞠躬,他拱手行禮的同時朗聲叫道:「小子黃石,求見熊先生。」

這句話說完以後,躬身垂首的黃石就聽到周圍幾個牢房中傳來了竊竊私語聲。這些年來黃石的名聲也很響亮了,皇帝和內閣這些核心成員能看到黃石的奏章和原始記錄,所以還覺得他的戰果是在可以想像的範圍內。但其他一些與戰事無關的官員,很少有機會了解內閣的機密文件,所以他們的消息來源就是小道消息,迄今為止市面上流傳的故事要比黃石上報的八百破六千更神奇的多。

比如南關之戰就被哄傳了一營敗三旗,至於這次的復州之戰,黃石在自己的奏表裡很坦率地談到了中計的問題,並提到了當時和他一起的遼南東江各部。但在街頭巷尾的流言中,這些友軍當然都被黃石的崇拜者忽略掉了,既然上次南關是一營敗三旗,那麼這次當然就是兩營破六旗了。

黃石的這些事迹在說書先生的口口相傳下也變得越來越離奇,這些事迹里中伏、中計者都被說書先生修改成了莽古爾泰。這個倒霉蛋作為兩次戰役的參與者,上次黃石獻上的大旗、金盔還被天啟下令在御街上展覽,所以莽古爾泰已經成為了北京人民口中的笑柄,現在人人都知道莽古爾泰是個著名的笨蛋。這導致的後果之一就是曾被莽古爾泰打敗的東江各將也受到了加倍的鄙視,即使他們是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失敗也沒有用,其中也就是張盤英勇殉國才沒有被挖苦上幾句。

熊廷弼的牢房中開始也傳出了一陣稻草梭梭聲,但片刻後還是沒有聽到有人說話。黃石也不多等,當即又用洪亮的聲音說道:「小子——太子少保、同知都督、世襲遼東都指揮使、東江鎮左協副將黃石,特來此伏乞熊先生一晤。」

周圍更多的牢房中都傳出了議論聲和低聲驚呼聲,這些人確認了黃石的身份後,就有不少布簾紛紛抖動起來,被掀開一個個縫隙,後面有無數道眼光投射出來,緊緊地在他全身上下盤旋。

黃石還保持姿態一動不動地等待著,但也能感覺到這些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