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六十五章 此心已入澄瑩境,菩提樹下悟儒功

待得女媧領著蘭兒和雲華夫人走入補天宮的大門之後,葉昊天轉身向不遠處枝繁葉茂的菩提樹走去。

遠遠望去,菩提樹那光滑圓潤的樹榦和晶瑩碧綠的菩提子都蘊藏著一股神秘的力量。

他想起女媧所說的佛祖頓悟的故事,徑直走到菩提樹下盤膝而坐,背靠樹榦,彷彿自己當年在嶽麓山下勤奮用功一樣,將無字書捧在手中凝神細觀。

他鍥而不捨地看了半個時辰,無奈書內從頭到尾一片空白,怎麼也找不到一點可以辨認的字跡。

看來單是這樣子盯著書看是沒有用的。

於是他將無字書放在身前,隨後閉目凝神,抱元守一,很快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漸漸的他感到周圍的一切逐漸變得暗淡模糊起來,只有頭頂的菩提樹越來越亮,一顆顆的菩提子彷彿閃閃發光的星星,放出一道道耀眼的白光,將他的身體照得晶瑩剔透,連怦怦跳動的心房也變成了完全透明的樣子。

如此感覺持續了一個時辰之後,葉昊天但覺菩提子放出的光芒越來越盛,背後的樹榦也逐漸發熱起來,一股浩浩然無窮無盡的氣流從樹榦透入尾閭,又從尾閭直上泥丸宮,最後在泥丸宮中積聚下來。

此時的泥丸宮開始不由自主地高速運轉,試圖將氣流壓縮凝結成神丹。

無奈那股氣流實在太強大了!他感到泥丸宮內氤氳蒸騰,脹得有些難受體。

慢慢的,氣體濃縮為亮晶晶的液體,液體變得越來越粘稠,形成一顆顆淡黃色的球形晶體,未經煉化便徑自累積在泥丸宮內。而泥丸宮則變得越來越大,不知不覺已經比先前擴大了兩三倍。

此時他覺得自己所有的感官都變得比先前敏銳了很多,就連每一個毛孔都似乎擁有了獨自的靈感。

除此之外,令他感到無比驚奇的是,在菩提子的神光照耀下,平放在身前的無字書竟然現出一行行淡淡的朱紅字跡,書頁也隨著微風吹拂自動翻過。

葉昊天通過天目凝神看去,但見無字書的封面上赫然寫著「天尊心語」四個大字。

他心中大喜:「女媧娘娘說得不錯!這果然是天尊的留言!」

封面過後便是正文。

正文第一頁只有兩行字。

上面是:「萬物歸心,心外無理。」

下面為:「天人合一,性命互化。」

葉昊天看得一呆,一時之間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萬物歸心」還勉強可以理解,「心外無理」就有些太勉強了!

「天人合一」還好理解,可是什麼是「性命互化」呢?

他還沒有來得及想明白,無字書已經翻到了第二頁。

卻見第二頁上寫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互根互用而互化。」

看到這裡,葉昊天心裡略微鬆了一口氣。因為如果一本書從頭至尾全都是含含糊糊似是而非的話,理解起來將會非常困難。而這段話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不知何故仍然被天尊如此重視。

這時書又翻到了第三頁,上面寫的卻是:「大千世界,一分為二,心性外物,包納乾坤。」

這也容易理解,說的是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可以包含在精神和物質兩大類之內。

再下面一頁則是:「萬物有心,心生萬物,心物互化,合而為道!修心為上,心外無理!」

葉昊天若有所思,覺得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比如說要蓋房子,必須先有構思,然後才能準備材料開始建造,如果沒有藍圖,房子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建成的。

再比如一個家庭,如果所有的物質條件全都有了,獨獨缺乏愛心,沒有感情,怎麼能稱為一個家呢?

接下來第五頁上的內容才真正讓葉昊天覺得非常震驚,因為上面寫得非常明白:「佛心為心,愛心為心,功德為心,思念為心,其心一也。神丹為物,魔丹為物,一正一反,其理則同。佛心神丹,陰陽互根,一性一命,性命互化!道門佈道,佛家講佛,魔教傳教,所為何也?千萬人之心可化為一人之神丹,如此修鍊,何愁神功不成?」

葉昊天的腦袋不覺「嗡」的一聲:「天吶,這就是性命互化!性為心性,命為天命,同時也指身體和有形之物,包括體內結成的神丹。佛心和神丹可以互相轉化!怪不得各大教派爭著傳道,每個人都想做教主,原來教徒越多,越容易獲得更多的佛心,也就有了轉化為神丹的基礎!『性命互化』,這可是修真的關鍵呢!」

待得稍微平靜下來之後,他慢慢想到:「性命互化只是原則,具體要如何操作呢?如果所有的佛心都必須通過灌頂來完成,那就未免太局限了,理應還存在其他的轉化方式。」

正在這時,無字書已經翻到了第六頁。

這一頁密密麻麻地寫了很多小字,大意如下:「丹心互化,非僅一途,灌頂小道,智者不為。互化之法,天界秘辛,至高至微,全憑自悟。

余倡道家一脈,『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只要『致虛極守靜篤』、『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便能找到『性命互化』、將『仙心』轉化為神丹的法子。余傳弟子數百,略通此理者僅玉帝一人而已。

佛祖菩提樹下頓悟得道,獨闢蹊徑,悟出將『佛心』轉化為神丹的方法。因而佛門一脈不修拳劍而能降龍伏虎,靜坐誦經而能溝通鬼神,其關鍵處只在『識得本心』、『明心見性』。佛門明白此理者略微多些,也不過三、五人而已。」

看到這裡,葉昊天的心裡怦怦直跳,直如大海揚波,洶湧澎湃!

「道家、佛家都有丹心互化之法,這就是兩派傳遍天下、地位崇高的主要原因。然而儒家呢?儒家萬事俱備,卻沒有將儒功轉化為神丹的方法,以至於那麼多儒生都手無縛雞之力!這實在是儒家的悲哀!」

「想想至今仍然被困在雁盪的那幾位大儒,他們白首窮經,在書本上和為老百姓安身立命方面下的功夫不比道士、和尚少,可是論起降龍伏虎的手底功夫實在差得太遠!」

此時無字書還在一頁頁的往後翻著,可是他已經心不在焉了。

他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如何才能幫助儒家找到將儒功轉化為神丹的方法上。

「只要能找到那種夢寐以求的轉化之法,大儒們就能一下子脫胎換骨,而我也能將自身的功力驟然提高數倍!」

霎時之間,葉昊天思緒萬千,腦海里不斷浮現出儒家修行的無數經文和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

「孔子云:『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強調平常心即道。這種『道』是不是實現『丹心互化』的大道呢?」

「顯然,孟子倡導的盡心知性則是一種反省內心的認識和修鍊方法。他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這裡的『天』指的是不是『大道』?與『丹心互化』有關係嗎?」

「宋代有人曾經在修心工夫上提倡『神悟』。如王信伯就說:『到恍然神悟處,不是智力求底。』如此神悟,悟出的究竟是什麼呢?」

「周敦頤則提出『主靜』說,認為『無欲故靜』。後來還有人把『靜』引向『靜坐』。陸九淵要求門人專門打坐,通過較長時間的靜坐達到心體『澄瑩』的境界,獲得一種神秘的心理體驗和心靈飛躍。楊慈湖也主張靜坐得悟,他還把那種方式稱為『反觀』,『嘗反觀,覺天地萬物通為一體。』『吾性澄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無際而非量,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

至此,葉昊天感到自己領悟的儒家修鍊已經十分接近至高無上的大道了。

「看來,要想找到將儒功轉化為神丹的方法,只有通過靜坐和神悟!」

他試著按照陸九淵和楊慈湖的方法靜坐反觀,澄然清明,自心無體,洞然無際,非物非量,無天地之分,無內外之別,胸中充滿浩然正氣,以中庸之心看盡高明細微之處。

也不知靜坐了多久,忽然之間他清楚地感到萬滅王鼎中的監天尺正在「嚯嚯」地跳個不停,每跳一下,他的泥丸宮都跟著劇烈地震蕩一下,體積則比先前擴大一分。

連震百次之後,他的泥丸宮已經擴大了十餘倍,丹室中儲存的神丹也驟然增加了數十倍!

與此同時,一件更加奇特的事物悄然出現了:在他擴大的泥丸宮內,忽然增加了一個新的神榜——儒功榜!

這可是開天闢地的大事!這一切簡直出乎意料,難以想像!

一時之間,葉昊天感到震撼不已,心如鹿撞,七上八下,再也無法保持澄然清明、洞然無際的狀態!

「怎麼會有這種事?難道這些全是由靜坐、神悟誘發的嗎?我的功力驟然增加了那麼多,難道儒功轉化為神丹之後,竟然有如此威力?」

正在這時,耳邊忽然傳來女媧娘娘驚叫的聲音:「天吶!又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