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8章 釐定歷史

在少府官吏的帶領下,劉徹的御駕攆車,浩浩蕩蕩的駛進一座村莊之內。

這座村莊,名為「甲里」。

跟現在多數漢室農村一樣,這甲里的屋舍,大都是用竹子或者木板搭建起來的。

能住磚瓦房的,不是地主,就是官宦。

漢室的竹屋設計很有意思。

基本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是牲畜圈。

而且,多數屋舍在設計上採用了木樑承重的設計。

這樣的設計使得,在實際上,漢代大多數建築物的牆壁,本身並不承重,只作為隔斷之物。

換句話說,哪怕牆壁倒塌了,房屋也不會崩塌。

劉徹饒有興緻的透過攆車的車簾,觀察著外面的農舍。

聽著農舍里的牲畜圈中傳來的豬羊牛的叫聲,劉徹只感覺心中暖洋洋的,像吃了蜜糖一樣甜。

農民能有餘力去飼養牲畜,特別是豬牛羊這樣的大型牲畜,本身就證明,百姓的生活已經保持在溫飽線了。

若連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飽,他們哪來的余財和能力去養豬牛羊?

少府可以在其他方面作假,譬如,把這村子裡的穀倉都填滿粟米和小麥,讓人把村莊內外的道路和衛生清理一遍,給小孩子們穿上新衣裳。

但少府的官僚絕對不會去其他地方牽來牲畜,放到農戶的牲畜圈。

不是他們不能,而是他們想不到。

攆車在村子裡的一個磚瓦房附近停了下來,少府令岑邁過來請示道:「陛下,甲里三老在車轅外恭請聖安!」

劉徹微微掀開車簾,就見百餘名民眾,整齊的在一位拄著拐杖的老者帶領下,在道路兩側跪成兩排。

劉徹連忙道:「快去請長者平身……」說著他自己也是連忙在宦官們的攙扶下,走下攆車。

在漢代,三老階級的地位,甚至要高於士大夫階級。

當然,通常擔任三老的人,基本都是出自士大夫階級。

宋明的「讀書人」階級,團結起來,能讓官府噤聲,連宦官集團都害怕。

你以為這樣就牛逼了嗎?

但漢代的三老更牛逼!

宋明的讀書人,還要靠輿論綁架和挾持,來威迫官府。

但漢代的三老的階級,卻完全不需要這樣做。

他們的政治地位,有法律保障,有全社會的支持和承認以及尊重。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曾經親自擬定詔命,布告天下:吏民敢有罵三老者,逆不道!許(三老)出入官府節弟,行馳道中;(三老)列市賈肆,勿租,比山東復!

這個詔書的意思,就是,不管官員還是百姓,膽敢侮辱、辱罵三老者,一律視為「大逆不道」,三老准許自由出入除皇宮外一切官衙帥帳,行走在包括御道在內的所有道路,任何人不得阻攔,三老做生意,開店鋪,任何人不得向其徵稅,三老所種的土地,以及三老的家人,終生免除一切賦稅,待遇與山東老兄弟看齊。

而在漢代,山東老兄弟,就跟天朝的老紅軍,老八路,老新四軍是一個地位。

與漢代的三老相比,宋明的讀書人階級,戰鬥力簡直弱爆了。

所以,即使劉徹這個皇帝,在一位三老面前,也要給予其必要的尊重和優待。

以顯示,天子尊老敬老養老的態度,與漢室國策「以孝治天下」呼應。

換句話說,只要漢室還堅持「以孝治天下」為根本國策,三老的社會地位與政治地位,就有足夠的保障。

但與宋明的文人集團相比,漢代的三老階級,卻幾乎沒給國家和官府找過麻煩。

答案很簡單。

在漢代,想當三老,有一個硬性條件。

這是劉邦規定的。

三老必須年滿五十歲,有修行,能率眾為善。

在這西元前,人均壽命不足五十的時代,一個人能活到五十歲,基本就要考慮自己的後事安排了。

這樣入土半截的老人,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必然日趨保守。

這樣的人,縱然給他特權,也不會跟年輕人一樣,想要靠著這特權,博取功名利祿,大好前程。

特別是許多三老,都曾經是某地實權致仕官員。

退下來後,他們甚至可能會用自己一生所得做一些造福鄉梓的事情。

譬如修橋鋪路、整修水利,甚至開辦一些原始的私塾,教育鄉中子弟。

像劉徹現在的內史田叔,數年前,致仕在家時,就帶著鄉中子弟,開挖渠道,整修道路,忙的不亦樂乎。

這甲里的三老,也是如此。

這位三老名曰王政。

今年六十三歲,生於楚漢爭霸之時,少年時,曾從長安名士浮丘公門下聽講。

這位浮丘公,來頭極大。

他是荀子的嫡傳弟子,秦漢之交時,天下聞名的名士巨子。

門下弟子桃李滿天下。

如現在漢室魯儒派的領袖申公,楚儒派的開創者楚元王,以及楚元王之子楚夷王,俱曾在其門下聽講。

這位浮丘公,在歷史上雖然地位不顯,甚至鮮有人知道。

但是,倘若沒有他。

儒家現在的情況,可能不比墨家好多少。

這王政當初在浮丘公門下聽講時,資質不是很好,因此,成就也不大。

靠著師兄弟們的提攜,才最終混了個縣丞。

旁人當縣丞,少說也得撈個十萬八萬,再致仕回鄉。

但王政為官,卻是極為清廉。

當了近二十年縣丞,依然是兩袖清風,甚至連官服都是縫縫補補的。

致仕回鄉後,甚至因為沒有了俸祿,只能賣掉家裡的田產。

這可真是個悲劇!

但隨後,地方官就發現了自己治下出現了這麼一個致仕後,居然不得不變賣家產度日的同僚,於是將他的名字上報到內史,內史又報給丞相府,當時主政的丞相是故安候申屠嘉,申屠嘉大手一揮,就將此人放進了上林苑,任命為這思賢苑中的三老。

當然,那個時候,思賢苑還不叫思賢苑。

恩,這又是個喜劇了。

劉徹想著王道昨天報告的關於這位三老的資料,心裡也是一嘆。

這漢室的公務員工資,看來是時候增加了。

不然,這清官一聲清苦,甚至連家人都養不活,臨老了甚至不得不變賣田產。

這豈非是鼓勵人貪污?

而且,官員俸祿,確實是很低。

一位千石縣令,一歲俸祿,不過一千石粟米,外加些賞賜以及來自芻稿稅的補貼。

撐死了也不過摺合一萬錢的收入。

平均月俸不過千錢。

當初,故丞相申屠嘉,位於人臣頂端的堂堂列侯,家中下人、僕役,居然不過十人!

前世時,現在的丞相周亞夫,最後之所以絕食而死,是因為他兒子倒賣軍械,被人舉報。

那他兒子為何要倒賣軍械呢?

答案是,他兒子覺得,老爹身體越來越不行了,得為後世準備,賺點喪葬費用,不能讓老爹到了地下,還跟在人間一樣清苦。

申屠嘉、周亞夫,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不貪不拿的人,過的是什麼日子?

所以,漢室現在朝野上下,賄賂成風,甚至宮廷之中,都存在無數錢權交易,就可想而知了。

劉徹一直在尋找一個機會,光明正大的給官員們加薪。

當然,劉徹知道,加薪不能解決貪官的問題。

該貪污的人,你就算給他加薪一百倍,他也照貪不誤。

但起碼,不能讓好人白白遭罪。

況且,加薪後,說不定能挽救一些本來不願貪污的人呢?

譬如,考舉後擔任地方官員的士子們。

現在,他們倒是還可以憑藉理想和熱血而奮鬥。

但理想與熱血和激情又不能當飯吃。

時間久了,劉徹擔心,這些人也會被先下的官場同化。

而這次視察,是個不錯的機會!

帶著這樣的念頭,劉徹走到那位三老跟前,親手將之扶起來,道:「長者折煞朕了,快快請起!」

又對百姓們道:「父老鄉親們,快快請起罷!」

這思賢苑,就是劉徹最後的大本營,老巢和最堅固的要塞。

作為劉徹太子時的封地,潛邸之所。

毫不誇張的說,哪怕全世界都背叛了劉徹,這裡生活的百姓,依然會堅定的支持和擁護他。

這是被歷史證明的事實。

前世,劉榮被自殺後,最後為劉榮守陵和祭祀的人,是來自其太子苑的百姓。

歷史上,武帝太子劉據兵敗自殺前,最後為其盡忠的部下,也是來自其太子苑的兵將。

自然而然,劉徹也對這些自己的死忠、腦殘粉有著格外親切的感覺。

「父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