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2章 美好時代

劉徹讓王道把卓王孫與程鄭嬰安排到原思賢苑的別苑暫住,同時讓人去把卓文君和程鄭嬰請去與各自家人團聚。

做完這件事情後,劉徹就開始等著他的胞弟江都王劉閼與燕康王劉嘉四子的到來。

燕國離長安的距離,毫無疑問比廣陵近多了。

在十月末的最後一天,燕康王四子入朝長安。

與此同時,來自燕國丞相、內史以及御史和朝廷曾經派往燕國採風的公卿大夫對於燕康王四子評價及這四子相關行為品德的文檔也到了劉徹手中。

不得不說,劉嘉的人緣很不錯。

前段時間,劉徹讓宗正、太常以及文武百官商議其謚號。

百官一致認為,劉嘉坐鎮燕國,教化百姓,撫恤士卒,有功社稷,且為政平和,不興土木,不追求奢侈的生活,沒有化身推土機,更沒有參與劉興居、劉濞等人的叛亂,簡直是漢室模範諸侯王!

因此,大家都認為,謚「康」是對他的正確評價。

正所謂合民安樂,淵源流通是也!

只是,劉徹拿著劉嘉四子的有關文檔,卻是頭疼起來。

淵源流通?

呵呵,燕國社稷的香火,大約也就只能再傳一代了吧?

劉嘉四子,長子劉定國,次子劉定遠,三子劉定夷,幼子劉保,就沒有一個能扶得上牆的貨色!

老大劉定國就不說了,這位專家級德國骨科患者,早在劉徹的前世,就已經臭名昭著,宗室之中,人人避之不及!

這人的節操無下限,行事無底線。

不止同胞姐妹他能下口,親生女兒也不放過!

在漢室所有禽獸諸侯王中,此人名列第一,當之無愧!

其他三位王子,也好不到那裡去。

次子劉定遠,根據御史和曾前往燕國採風的公卿回報的情況是:性情暴虐,民畏之如虎,不可以奉宗廟。

劉定夷還好,沒有什麼劣跡,但是……

這位王子曾經患過小兒麻痹症……

就是立為燕王,恐怕也坐不了幾年。

幼子劉保,則年紀太小,今年才只八歲,這樣的年紀,倒還可以培養,教育。

可問題是,劉徹根本不能將他扶上王位,也不會扶他!

長君不立,改策幼稚小兒?

劉徹可不想為了燕國搭上自己的聲譽,也犯不著如此!

況且……

「其實燕國絕嗣,可能還是個好事……」劉徹托著下巴琢磨著。

燕國可不是小國!

而且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後世的帝都與天津、山海關俱在燕國境內,依託長城,可守可攻,前世霍去病就常常依託燕薊地區,發動對匈奴的攻擊。

匈奴人也常常自右北平、漁陽等地報復回來。

後世六朝建都於燕薊,豈非尋常?

這麼一看,燕國現在的這一系絕嗣,反倒是件好事情。

於是,劉徹果斷把節操丟在一邊,只是粗粗看了一遍劉嘉的四個兒子,就毫無意外的選擇了劉定國作為燕國宗廟的繼承人,其餘三子呢,次子劉定遠封為廣陽王,從燕國割了三個縣給他當安慰獎,三子劉定夷封為方城候,食邑一千一百戶,不過,劉徹估計他活不了多久,朝野包括劉定夷,也都沒有意見,畢竟,封王之後一代就絕嗣,這樣的故事,太過悲傷了。

別說其他人了,劉定夷自己都接受不能。

而幼子劉保,年紀實在太小,漢室從未有非皇子幼年封王的故事。

就算是呂氏秉政時期,呂家也沒敢那麼干過。

所以劉保最後被封為陰鄉候。

這麼一來,若大的燕國,立刻肢解成四塊,劉定國繼承的燕國疆域,相較其父劉嘉縮水了一半多。

燕國疆域之內只剩下了五個縣……

北方強藩燕國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近乎出門就是國外的小國。

於是朝野彈冠相慶,無數大臣紛紛上表,慶祝這個偉大的勝利。

推恩令以實際行動表明,其比之粗暴的削藩令,療效更好,副作用更小,而且當事人甘之如飴,心甘情願。

燕國邁出這一步後,推恩令就從紙上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東西。

諸侯王子弟們人人看的到,摸的著。

誰又不願稱孤道寡,南面稱王?

至不濟,安慰獎也是一個至少食邑千戶的列侯!

一時間,諸侯王們還沒想好怎麼應對長安傳出的鹽鐵官營風聲,他們自己的後宮首先鬧起來了。

一出出宮斗此起彼伏。

只是,劉徹的壓力依舊沒有減少。

單單是十一月的最初幾天,就已經有數位先帝夫人,去東宮哭訴了。

太皇太后和薄太后都不勝其煩,但也沒有辦法。

畢竟,呂后時戚夫人的故事就擺在哪裡。

哪怕只是為了兩位太后自己的名聲,劉徹也被叫去訓誡了兩天。

這使得鹽鐵官營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幾個先帝妃嬪哭訴,東宮兩位太后就要將天子叫去訓誡,要是先帝諸子與諸侯宗伯們去東宮哭訴甚至去哭高廟太廟仁廟。

天子是否還頂得住壓力?

無數人冷眼旁觀,心裡的小算盤撥的嘩啦嘩啦的響。

而得到消息的商賈及其關係戶們也穿梭往來,奔走遊說。

雖然說,天子的鹽鐵官營政策,並不禁止商人也同樣售賣鹽鐵。

但任何一個看過關中已經推行的糧食保護價政策的商人,都視鹽鐵官營如洪水猛獸!

關中實施的少府主導下的糧食保護價,強行將糧食的利潤打到了微利甚至於薄利的地步!

實施不到兩年,關中就已經有數家大戶退出了他們家族傳統的糧食交易與販賣業。

更使得一大批過去寄生在這條產業鏈上的遊俠、地痞無賴以及高利貸商人們步入失業的境地!

讓關東商人們見了真真是兔死狐悲,我心凄然!

於是,漸漸的,輿論開始吹起了一股「聖天子不與民爭利」的風潮。

雖然還只是在一個小圈子裡擴散,而且主流民意也根本不認同。

本來,這種小事情,劉徹宅在宮裡,根本就不會知道。

但,「忠心耿耿」的繡衣衛,卻第一時間將這個事情報告給了劉徹。

也怪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人知道什麼叫特務政治,更不知錦衣衛、克格勃的厲害。

許多人商議事情,甚至謀劃謀反這樣的大事,都是大大咧咧的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

像前年劉濞串聯諸侯王。

別說皇帝了,就是長安城裡的小孩子都知道了……

於是,這些人議論的內容,討論的經過,乃至於什麼人在什麼時候鼓吹「聖天子不與爭利」都原原本本,詳細的擺在劉徹案前。

劉徹也就是隨意的看了兩眼,也沒怎麼放在心上。

不與民爭利?這是神馬?好吃嗎?

如今漢室別說「不與民爭利」這個儒家把持了話語權後,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衍生出來的概念,便是義利之爭這樣後世能打破頭的理論爭執的基礎都不存在。

最多只能算是個道德品質的問題。

還上升不到國家意識形態的方面。

就是昭宣時期,地主士大夫階級坐大後,打著不與爭利旗號的各地賢良文學,都被桑弘羊一個人噴回去了。

目前的漢室,談論利益,甚至於利益交換,都沒有什麼忌諱。

說客們往來穿梭,遊說朝臣和權貴,也基本是戰國時期那一套,先恐嚇然後提出意見建議。

所以呢,劉徹知道,這股風,要是在儒家佔據優勢的齊魯地區,大抵還能形成些影響,裹挾輿論,但在關中……

這裡可是黃老派和法家的大本營!

黃老派雖然已經日暮西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傳統的慣性力量,至少還會持續影響十幾二十年,而新一代的關中人,卻都或多或少,為法家的理論吸引。

儒家在關中的傳播,可謂是任重道遠。

歷史上要不是小豬,他們也沒可能坐大!

這是劉徹登基後一年多的直觀感受。

儒家的坐大和獨霸,其實只是一個偶然,而非是必然。

諸子百家裡,有實力與之掰腕子,比劃比劃的,也不在少數。

儒家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多勢眾,可以靠嗓門說話。

除此之外,真若以實際能力來做評判標準,不扯黃老派與法家,就是如今已經凋零的墨家,估計都能與儒門一戰。

不過,話又說回來,儒家的適應性與進化速度,確實是諸子百家中第一名的存在。

根據繡衣衛報告以及河南郡郡守郅都的奏報。

最近半年,在雒陽一帶,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儒家的派系。

這個派系糅合了一部分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