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3章 朝覲的人們

半個時辰之後,劉徹就在宣室殿的大殿之上,接受了李廣的覲見。

劉徹記得上次見李廣時,當時,李廣還是一個千石級別的驍騎都尉。

如今,借著劉濞起兵的東風,李廣已經是兩千石的將軍了。

只是,他那個將軍官職是梁王劉武所封……

想到這個,即使是劉徹,也不由得在心裡抽搐了一下。

前世,李廣隨周亞夫擊劉濞,斬將奪旗,論功封一個列侯,是綽綽有餘的。

但,他偏偏接了劉武的將軍印,所以,到手的列侯沒有了,還被斥責冷落了一陣。

其後,由周亞夫以及竇嬰推薦,才出任上谷太守。

在上谷太守任上,李廣踏上了名將之路。

史書記載,李廣為上谷太守,與匈奴日以合戰。

嚇得典屬國公孫昆邪泣血上書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於是,李廣被調任為上郡太守。

正是在上郡太守任上,李廣成為了天下公認的名將。

無論是當著匈奴大軍的面,一箭射殺匈奴神射手,還是李廣射虎的故事,都成為了史書上永恆的經典剎那。

後人就曾賦詩讚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此時,劉徹看著李廣就匍匐在自己腳下,畢恭畢敬,心裏面別提有多爽了!

這就跟後世都市重生小說中的主人公,把馬雲和麻花藤給變成自己的員工一樣。

這是穿越者和重生者才會品嘗到的東西。

只是,爽歸爽,終究活了三輩子了,劉徹早就不是那個藏不住事情的人。

他微微一笑,道:「將軍,快快平身,王道,給李將軍賜座!」

李廣起身後,微微欠身,道:「臣謝陛下厚愛!」

劉徹這才發覺,李廣的雙臂,遠比常人更長,也更粗壯,難怪後世人,將他誤會成了一位善於使用弓弩兵的將軍!

待得李廣坐下來,劉徹就問道:「朕聽說將軍擔任騎郎將時,以練兵聞名海內,未知將軍可有何練兵訣竅,請與朕分說!」

從前,劉徹從未有過正面向李廣這樣級別的,還是站在時代發展潮流最前沿的將軍請教戰術的機會。

此時,見了李廣,自然難免好奇。

李廣聞言,面帶得意之色的將他在隴右練兵時的要點,與劉徹一一解釋,還形象的向劉徹解釋了他練兵時的幾個訣竅。

末了,他拜道:「是以,臣以為,將兵之道,在於仁,施惠於兵,而兵將自然用命……」

對李廣來說,這是他極為難得的一個向天子推銷他自己的機會,他自然知道要抓住了。

因此,即使他是個沉默寡言,不喜多說話的人,這時候,說起來也是滔滔不絕。

劉徹聽了以後,心中卻是有些失望。

不是李廣的練兵方法不對頭。

實際上,在訓練騎兵上,李廣頗有一套。

只是,李廣的練兵之法,太過鬆散了,而且一味的寬鬆,簡單的來說,就是太過散漫了,軍隊的紀律,幾乎形同空設!

作為穿越者,劉徹深知軍紀的重要性。

一支沒有紀律的軍隊,是不可能獲得什麼勝利的。

劉徹就不由得想起與李廣齊名的另一位大將程不識了。

程不識治軍方法,與李廣幾乎背道而馳。

程不識治軍,首重紀律,在他的麾下,部曲層層分級,職責明確,行軍時,上下左右,相互接替掩護,前軍後軍,緊密相連,就像一台精密的儀器一般,每一個零件,都必須遵守規則制度。

而李廣的軍隊,則像一群出門打架的古惑仔。

軍中,講義氣甚於講紀律,常常喜歡單打獨鬥,遇敵,也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蜂擁而上,亂拳打死老師傅。

所以,歷史上,李廣三番五次的全軍覆滅甚至被俘,不是沒有原因的。

「或許,朕該見見程不識……」劉徹心中想道。

只是,此時,程不識還沒出仕,劉徹也不知道,該去哪裡找這位大將之才。

「或許,此次考舉,能將程不識引出來……」對劉徹來說,他更欣賞像程不識那樣的將軍。

而他所要打造的軍隊,也更適合程不識這樣的人發揮。

至於李廣?

劉徹想了想,或許,未來的西漢黃埔軍校山長,比較適合他。

桃李滿天下,比起衝鋒陷陣,損兵折將,最後落得一個悲憤而死的下場,無疑要好太多了!

而且,劉徹感覺,李廣的定位,應該是一個優秀的軍官培養者,而不是獨當一面的大將。

心中雖然這樣想著,但劉徹表面上,還是露出一個讚賞的笑容,道:「將軍果然名不虛傳!」

「陛下繆贊了……」李廣連忙躬身道。

他其實已經知道,這次陛見是他出任未央宮衛尉的一次考核。因此,心中也是蠻緊張的。

畢竟,前不久他剛剛捅了一個簍子,幾乎搞的長安朝野一片嘩然,至今依然有人藉此彈劾他。

「朕已經跟太皇太后商量過了,打算讓卿出任未央宮衛尉一職,卿,可願意?」劉徹問道,這個事情,已經成為定局了,太皇太后都已經用印了,所以,今天實際上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

兩天以後,劉徹下詔,詔梁王劉武,入長安陛見。

劉徹在下達這道詔命的時候,心裡其實很是糾結。

假如有可能,他根本不想把劉武這個叔叔詔到長安來。

皇帝老爹駕崩後,劉徹就慫恿晁錯上書,說是吳賊雖定,但地方未靖,還需要梁王坐鎮睢陽,震懾宵小。

好說歹說,用這個理由,把劉武按在睢陽,使之不可能到長安來干擾政權的順利交接。

但拖了這麼兩三個月後,卻再也拖不下去了。

東宮的太皇太后,想念幼子之心,如同這盛夏瘋漲的野草一般。

這一次,她老人家甚至使出了絕招——絕食!

老太太這一絕食,劉徹首先就撐不住了,也不敢撐了——漢室標榜以孝治天下,不孝就是最大的罪過。

況且,真惹毛了一個思念兒子的太皇太后,劉徹也擔不起那後果。

目前,雖然太皇太后想學呂后,臨朝稱制還不太可能。

但,教訓一下不孝順的皇帝孫兒,把不孝子罰去高廟面壁思過,卻是簡單輕鬆加愉快。

當然,政治就是交易。

既然劉徹這個孝順的皇帝遂了東宮要見心肝寶貝小棉襖梁王的心愿。

那麼,太皇太后也終於點頭同意了,劉徹一直想辦的一件事情。

次日,劉徹就制詔,改封河間王劉閼為江都王,改廣陵郡為江都國,順手,將廣陵旁邊的幾個靠近長江與通向大海的幾個縣劃歸到江都國的範圍里。

然後,一腳把主父偃和周仁給踢到江都國,主父偃為江都國內史丞,周仁為郎中令,負責為劉徹的大航海戰略打基礎,做開路先鋒。

同時,為了表達重視,同時也表達劉徹這個皇帝兄長對弟弟的拳拳關愛之心。

劉徹任命馮唐為江都國丞相,張釋之為江都國御史大夫,由這兩位名滿天下的重臣,去負責輔佐劉閼。

這同時也意味著,劉徹暫時放棄了他的中顧委計畫。

劉閼得了好處,作為大哥的劉榮,自然不可能空著手。

隨即,常山王劉榮遷為淮南王,中山王劉非吞併常山國,將中山、常山合二為一,依舊叫中山王。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劉徹不僅僅在梁王入京之事,對東宮進行了妥協,更把其他諸侯王的改封權力交了出來。

像趙國、楚國以及會稽、豫章兩郡的未來前途地位,全部交給東宮決定。

經過此事,劉徹,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

東宮太皇太后,就像一柄懸在他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縱使,其實東宮的老太太,並不怎麼干政,也很少阻礙劉徹施政,更沒有跟慈禧什麼的一樣,想把劉徹變成傀儡。

但,作為皇帝,劉徹還是有種被束縛的感覺。

此時,劉徹總算明白了,歷史上小豬為何要殺母存子了。

……

梁王劉武,此時卻是志得意滿,得意洋洋。

這位大漢皇叔,此時此刻,達到了他人生中的一個巔峰。

吳楚圍攻梁國時的狼狽與惶惑,此時,在他身上,一點都看不見了。

現在的劉武,身負海內之望。

全天下都說,這位大王,是難得的賢王。

士林輿論,對他更是青睞有加。

許多知名文學之士,紛紛慕名而投。

像今年因為在吳國公開上書反對吳王劉濞起兵的枚乘、鄒陽等大家,更是親身來到睢陽,在他的王宮裡當起了客卿。

這就更助長了劉武的得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