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回 以假作真竟邀殊寵 將榮掩辱又隱深憂

玉嬌龍猛一轉身,幾步搶到崖邊,將身一縱,便跳下那峭削千仞的懸崖去了。

屏立在旁的眾香客,發出一片驚呼,一齊涌到崖邊。蔡幺妹搶在人群前面,俯身往下一看,只見一片飄飛的白裙,恰似落花一瓣,輕盈地向那幽幽的深谷飄墜下去。只一瞬間,那白色的裙角便隱沒到一叢叢綠色的荊棘中去了。

蔡幺妹不禁俯身向著崖下呼叫,那一聲聲悲痛而凄厲的聲音,在空谷中引起一陣動人心魄的迴響,迴響散開了,幽谷中仍然是死一般的寂靜。

站在崖邊的香客們,有的在掩面低泣,有的噙著淚水默默地看著幽谷,兩百來顆虔誠的心,都被眼前發生的情景驚呆了。震憾了。一時間,崖邊鴉雀無聲,籠罩著一片悲壯凄涼的氣氛。就這樣過了許久,直等到跟隨玉小姐上山的家院、家丁聞訊趕來,久久才清醒過來的冬梅、秋菊奔到崖邊跪地痛哭,香客們才又騷動起來。三三倆倆,議論紛紛,有人惋惜,有人悲憐,有人驚嘆,有人頌仰。對於玉嬌龍的投崖,很快地便在香客中傳出許多猜測和議論:有說她是洗雪誣辱,以明清白;有說她是捨身殉母,以盡孝心,有說她是投崖殉夫,以全貞烈。……總之,大家對玉嬌龍的投崖,都是從善的方面去猜想,從好的方面來議說。這個美言幾句,那個又添染幾分,眾口爍金,也就成了眾口裝金,玉嬌龍的形象也由原來的狐淫妖隱變成了聖潔莊嚴,在大家心中益更光輝起來。

香客中,也有一些京城裡的閑漢盪子,他們上山本不是為敬神願,而是趁著熱鬧前來沾香惹粉的,平時在京城裡,也曾為玉嬌龍花轎被攔的事,造了許多謠言,捕捉過不少風影,可在此時此地,眼見此情此景,這些人竟也觸動天良,深悔過去尖刻,感到負疚於懷。因此,他們對玉嬌龍的投崖,更是搖唇鼓舌,爭誇孝烈,說得動地驚天。

蔡幺妹哭了半天,痛定思痛,想起玉嬌龍前番和這次在山上對她所說過的那些藏頭隱尾的話來,這才恍然大悟,知她早在那次上山時,就已下了投崖自盡的決心,深悔自己粗心,未能早些識破,以致眼睜睜地看著她走了這條絕路。蔡幺妹又由玉嬌龍跳崖前對自己那一拜,想到她對自己說的那句話,聯想到她給自己爹爹做道場的事情,她不覺猛然一驚,神色立時變得凜肅起來。

這時,已從人群中走到她身旁來的劉泰保,已看出了蔡幺妹的神情有異,一再關切地問她,她才將玉嬌龍投崖前對她說的那幾句話,以及她心中觸起的猜疑告訴了劉泰保。

蔡幺妹說道:「我爹爹莫非就是死在她的手裡?不然,她哪會對我一拜,又哪會說出她有罪和求我寬恕的話來?」

劉泰保聽了,並未顯得十分驚異地說道:「其實,我早也有些疑她,只是怕你不肯罷休,一意尋仇,才未便說出。」

蔡幺妹反而顯得十分驚異了,忙問道:「你給我說說,你怎會早就疑及她來?」

劉泰保說道:「爹爹死後,那夜有人到你房裡來送血書和銀兩,你被驚醒後,不是說曾從來人身上聞到一股香氣,又說觸到那人手上戴的指環,可見來人定是女人無疑了。

後來,玉小姐嫁到魯家,魯翰林出了事後,我托朋友打聽玉小姐在魯家境況,朋友告訴我,說從魯家下人中得知,魯老夫人為強逼玉小姐和魯翰林的衣冠拜堂,玉小姐不肯,竟連三四個僕婦丫環拉她,她都紋絲不動。我想,玉小姐准有一身功夫,不然,哪來這般穩力。因此,那夜爹爹和碧眼狐交手,眼看碧眼狐已被打翻在地,那突然出來刺傷爹爹搶走碧眼狐的,我就疑是玉小姐了。「蔡幺妹想起爹爹那夜慘死的情景,不禁又悲泣起來。

劉泰保只好溫言相勸一番後,又對她說道:「你也休怪我不曾將我心中猜疑告訴你。

我總覺得那夜刺傷爹爹,實實不是出於那人本意。當時你也看得清楚,罪魁禍首還是碧眼狐。何況那人後來又兩次深夜來到我家,一次送來血書和銀兩,以表悔懺;一次送來警條,興許還在暗中救護過你。爹爹死已不能復生,碧眼狐又已被俞大姐除掉,這仇也算報了,所以……因此……我就不想再在你面前提起這些事了。「蔡幺妹聽劉泰保這樣一說,想起自己當年進府獻技時,玉小姐對自己那些情意,又想到她近年來所遭遇的那些慘痛處境,蔡幺妹體味她心裡的凄苦,也許比自己當年還要勝過幾分。自己終於還算天從人願,嫁了個有情有義的劉泰保,有了個稱心如意的家,玉小姐卻背著一身的唾罵,帶著滿腹的悲恨,隱懷著和羅大哥那不可告人的私情,跳到崖下去了,蔡幺妹想到這些,不由又把湧上心來的仇恨,比為了一陣悲憫和同情。她不覺深深地嘆息一聲,回首向著崖谷,默默地說道:」玉小姐,你的心意我已知道了。咱倆都是苦命人,人死仇散,你放心的去吧,願你的三魂七魄早升天界。「

劉泰保已從蔡幺妹的神色里領會到了她這時的心意,不由感到十分寬慰。輕聲對她說:「你這人真良善,有了你,我這一輩子也心滿意足了。走,看看咱倆還能為玉小姐做點什麼去。」

再說玉府的幾名家院、家丁,驚恐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崖旁奔竄呼號,欲下無路,張惶無計。

劉泰保見狀,忙走過去對他們說道:「你們站在這兒急也無用,還不趕快回府報信,及早設法下去收屍。」

那個年老的家院,這才回過神來,趕忙吩派兩名家丁,飛奔下山回府報信去了。

天漸漸黑下來了。道長在崖邊點起香燭,還叫廟裡香火搬來許多乾柴,在崖邊燃起兩堆熊熊烈火。不少的香客們通夜守在崖邊,不時向崖下發出一陣陣吆喝。誰也沒有說出何以要這樣做的緣故,但和聲吆喝的人們卻各有各的想法:有的是怕野獸去傷殘玉嬌龍的屍體,借吆喝聲來為她驅趕野獸;有的是想玉嬌龍萬一還僥倖活著,以此來為她驅除獨困幽谷所產生的恐懼。崖邊上通夜火光燭天,吼聲動地。

蔡幺妹和劉泰保並肩站在崖邊,時兒凝視著幽谷,時兒默望著人群,心裡是一半兒悲傷一半兒感慰。悲傷的是玉嬌龍的慘死和不幸;感慰的是從那一聲聲吆喝中,使他倆感到了那一顆顆充滿了善良的心。

第二天下午,玉府管事帶著沈班頭等一干人趕到山上來了。

道長引著他們來到崖邊,向管事詳細稟訴了玉小姐投崖前後的一切情況。沈班頭只是在旁默默地聽著。管事聽完後,向崖下幽谷看了一會,問道:「這谷底通向哪裡?可曾有人去過?」

道長說道:「沿著幽谷可通到東邊半山那處谷口,只是荊棘叢生,密密層層,無路可通,實是人跡不到之處。」

管事焦急地說道:「臨行時,少夫人一再吩咐,一定要儘快找到玉小姐屍體,決不能讓她久暴荒谷。若此谷無路可通,這又如何是好!」

沈班頭在旁說道:「我曾聽人說過,東邊谷口確有一條密道可通到下面谷底,只是極為難走,只有幾個慣於攀登的採藥人才能到達。」

管事:「若是這樣,縱然找到密路,屍體也難運出。還望沈大爺想個良策才是。」

沈班頭:「唯一可行的辦法,就只有請人披荊斬棘開出一條道來。」

管事:「那要多少時日,萬一玉小姐的屍體遭到野獸摧殘,我等如何向老大人和少夫人交代!」

沈班頭毫不在意地說道:「這倒不必多慮,似這樣幽暗林密的深谷,除了蛇蟲小物,哪來……」沈班頭剛說到這裡,卻突然打住話頭,停了片刻,才又說道,「不過,投下這麼高的懸崖,哪能還望有個全屍。」

大家商量一陣,覺得除了沈班頭所提開路一法之外,也別無他策。只好就在附近雇來一些農夫腳力,準備去谷口開路。

一切準備停當,第二天一早,沈班頭率領著七八名農夫腳力和府里的幾名家丁,來到半山谷口,選了一處荊蔓較疏的地方,叫眾人就從那裡砍劈進去。

沈班頭早已看到谷口旁邊的柏樹林里,隱隱有座破廟,他等眾人開路去了,這才抽身穿過柏林,來到破廟門前,他突然看到了就在廟門前那段長滿青苔的石地上,露出一串馬蹄印來。沈班頭十分詫異,心想,這麼偏荒的地方,哪有馬來。他再一細看,只見那串馬蹄印直向柏林那邊山路而去。他四處尋視一遍,只見到去的蹄印,卻未見來的蹄痕。沈班頭更是驚異已極。他忙推開虛掩著的廟門,迸到廟裡察看一遍,見殿旁耳房裡,破罐敗絮零亂滿屋,牆角柴灰尚溫,床上被蓋已無,看似廟裡的香火,剛剛才離去不久。

沈班頭又到殿後推開小門一看,見屋內四壁堆放著許多枯柴,一角還放著一些青草飼料,屋中土地被踢踏得狼藉不堪,松亂的塵土上,密密麻麻還留下許多馬蹄跡印。沈班頭正納悶時,猛然發現灰暗剝蝕的牆壁上,刻畫著兩行拳大的字體。他細一辨認,上寫著:「馬隨人去,多勞操心。留下金銀,各自謀生。」

沈班頭念著壁間字句,仔細玩味推敲,覺得其中雖有蹊蹺,但迷迷朔朔,總是難窺端倪,心中只留下一團疑霧。

十多名健壯漢子在峽谷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