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十

六建戰功

平家遷到福原之後,四國的軍兵慢慢變了心,其中屬於阿波和贊岐兩國國司的士兵,計畫背叛平家,投靠源氏,他們商議道:「以前我們依附平家,如今投靠源氏,恐他未必肯接受,不如我們向平家宣戰作為歸順源氏的意思。」他們聞聽門脅中納言教盛、其子越前三位通盛、能登守教經父子三人屯兵在備前國的下津井,便前去攻擊,於是搭乘兵船十餘艘駛向那裡。能登守得報,說道:「這群居心險惡的傢伙,向來是給我們割馬草的,如今竟敢背棄誓約!既然如此,一個不留,全部殺掉!」於是搭乘小船,吩咐:「一個不漏,全部殺了!」迎了上去。四國的軍兵不過是虛張聲勢的一擊,及至遭到猛烈進攻,便覺不能抵敵,慌忙敗退下來,朝京城方向逃去。他們逃到淡路國的福良泊,投靠那裡的兩個源氏族人,一個是已故的六條判官源為義【1】的末子、賀茂冠者義嗣,一個是淡路冠者義久。於是便擁戴他二人為大將,構築城堡,準備防禦。能登守隨即趕來進攻,經一日戰鬥,賀茂冠者戰死疆場,淡路冠者重傷自盡身亡。能登守把敵方放掩護箭的一百三十餘人全部斬首,記下立功者的名單,返回福原去了。

門脅中納言平教盛從備前到福原去了。他的兩個兒子只因伊豫國的河野四郎不聽調遣,想要給以懲戒,便派兵與四國交戰,先由哥哥越前三位通盛率軍進抵阿波的花園城,再由弟弟能登守教經進抵贊岐國的屋島。河野四郎聞聽此消息,只因安藝國的沼田次郎為他的外叔祖父,便想與他合兵一處,於是轉移到安藝國去了。能登守聞聽,立即從贊岐的屋島出發前往追擊,在抵達備後國的蓑島之後,次日便向沼田城發動攻勢。沼田次郎與河野四郎合兵一處進行抵抗。能登守發起猛烈的攻勢,經一天一夜的激戰,沼田次郎感覺難以禦敵,便摘掉頭盔投降了。河野四郎仍不屈服,他的五百餘騎軍兵只剩下五十騎,沒辦法只好棄城而逃。行不多久,卻又被能登守的武士平八兵衛為員所率二百騎所包圍,最後只剩下主從七騎落荒而逃。當他們想要乘船逃走,沿著一條窄路向海邊跑去之時,神箭手平八兵衛的兒子贊岐七郎義范隨後趕到,七騎之中竟有五騎被射倒。河野四郎最後只剩下主從二騎了。河野的從卒一心掩護主公突圍,卻被贊岐七郎追上,拽下馬來,正當被按倒要割取首級之時,河野四郎撥馬回來,趁勢斬取了壓在上面的贊岐七郎的首級,丟到深水田裡去了。然後大聲喊道:「河野四郎越智通信,行年二十一歲,打仗就是這樣。有本領的,過來交手吧!」說著,把從卒扛在肩上,機警地祇出陣地,乘上小船,渡到伊豫國去了。能登守雖是讓河野跑了,卻帶著降將沼田次郎返回福原來了。

還有淡路國住人安摩六郎忠景,叛離平家,歸心源氏,用大船二艘載著軍糧甲胄等物駛向京城。能登守在福原聞聽此消息,便派十艘小船追擊。安摩六郎行至西宮內地掉轉頭來迎敵,終究抵擋不住猛烈的進攻,終於敗退逃往和泉國吹井浦去了。紀伊國住人園邊兵衛忠康,也背離平家,投奔源氏,他聽說安

摩六郎受到能登守的攻擊,並已退到吹井浦,便帶領一百騎前往,與之合兵一處。能登守立即派兵跟蹤追擊,經一晝夜的激戰,安摩六郎和園邊兵衛自覺難以抵擋,便讓部下放箭掩護,隻身逃往京城去了。能登守把敵方放掩護箭的軍兵二百餘人全部斬首之後,返回福原去了。

伊豫國住人河野四郎通信,同豐後國住人臼杵次郎維高、緒方三郎維義同心協力,兵合一處,共約二千餘人,渡海到備前國去,駐守在今木城。能登守聽說這消息,便從福原率二千餘騎前往攻擊今木城。能登守說:「這一夥倒是強敵,要用優勢兵力攻他!」於是又從福原調來數萬人馬,形成懸殊的優勢。城裡的軍兵們奮力拚殺,用盡了一切征戰廝殺的手段,最後說道:「平家兵多,我們人少,怎麼也殺不退他們,放棄這裡,找個喘息的機會吧。」臼杵次

郎和緒方三郎乘船逃往九州,河野四郎逃往伊豫去了。能登守認為沒有敵人可打了,便收兵返回福原了。以內大臣為首,所有平家一門的公卿和殿上人都會聚一處,對能登守的屢建戰功表示感謝。

--------------------------

【1】源為義是源賴朝的祖父,源義朝之父。

--------------------------

三草陳兵

正月二十九日,源范賴和源義經為進軍西國追剿平家之事,向法皇啟奏。法皇宣詔:「本朝從古代傳下來的三件御寶:神鏡、神璽、神劍,要倍加小心,完好無損,拿回宮來。」兩人領旨,躬身退下。

同年二月四日,是已故入道相國平清盛的忌日,福原方面,按慣例舉行佛事,追悼亡人,但不過是做些禮儀罷了。只因長年作戰,對歲月的流逝沒放在心上,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個惆悵的春天。若在以前形勢得意之際,早該鐫碑立塔,供佛施僧了,然而現在只是男女晚輩聚於一堂,哭祭一番完事。接著照例封官敘爵,僧俗人等都有份。內大臣宗盛言道:「門脅中納言教盛可晉陞為

正二位大納言。」教盛卿說:

「吾今猶倖存,豈非夢中夢。」

只因如此回答,所以沒有晉陞為大納言。大外記中原師直【1】的兒子周防介師純升為大外記。兵部少輔正明升為五位藏人,所以人們叫他藏人少輔。以前平將門【2】征服關東八國,在下總國相馬郡建都,自稱平親王,任命百官時唯獨沒有歷博士。但是今日情形有別,雖然放棄了舊都,但卻帶著祖傳的三種神器,奉戴著萬乘之君,封官敘爵乃是理所當然之事。

平家已經攻下福原,即將返還京師的消息,傳布出去之後,留在故里的人沒有不為他們高興的。二位僧都全真【3】,因為以前在梶井宮寺院中與承仁法親王【4】是同窗好友,所以時常得到一些消息,親王也時常寫信給他。信中說:「每憶起旅途中的情景便覺不勝凄慘,京城至今還未平定。」並在信末寫了一首歌道:

暗將遐思付落月,

倦倦致意到關西。

僧都把臉緊貼在信上,不禁悲傷流淚。

且說小松的三位中將平維盛,由於積年累月未能與留在故都的夫人和幼子見面,心中實甚想念,不勝悲哀。雖也曾托商人傳遞過音信,知悉夫人在京情況,也只是徒增愁悶而已。於是打算將其接過來,同在一塊聽憑天命;可是又一想,自己如此境遇總算還能忍耐,夫人來此未免受不了吧。如此朝思暮想,愁緒難遣,其伉儷深情確實是有目共睹的了。

再說源氏原定於二月四日攻打福原,因知曉該日乃已故入道相國的忌日,便讓他們舉辦佛事,沒有立即進攻。五日是西塞日,六日是道虛日【5】,所以便計畫七日卯時在一之谷東西寨門之外源平兩家交戰。但在四日這個吉日,源氏就分兵為正背兩路從京城出發了。正面的大將軍是蒲御曹司范賴,其部將有:武田太郎信義,鏡美次郎遠光,鏡美小次郎長清,山名次郎教義,山名三郎義行;武士大將有梶原平三景時,及其長子源太景季、次男平次景高、三男三郎景家,稻毛三郎重成,榛谷四郎重朝,榛谷五郎行重,小山小四郎朝政、其弟中沼五郎宗政,結城七郎朝光,佐貫四郎大夫廣綱,小野寺禪師太郎道綱,曾我太郎資信,中村太郎時經,江戶四郎重春,玉井四郎資景,大河津太郎廣行、庄三郎忠家、庄四郎高家,勝大八郎行平,久下二郎重光,河原太郎高直,河原次郎盛直,藤田三郎大夫行泰等人為先行,總共五萬餘騎。四日辰時一刻從京都出發,當天申酉時分在攝津國昆陽野擺好了陣勢。背面的大將軍是九郎御曹司義經,其部將有:安田三郎義貞,大內太郎維義,村上判官代康國,田代冠者信綱;武士大將有:土肥次郎實平、其子彌太郎遠平,三浦介義澄、其子平六義村,畠山莊司次郎重忠、其弟長野三郎重清,三浦佐原十郎義連,和田小太郎義盛,和田次郎義茂,和田三郎宗實,佐佐木四郎高綱,佐佐木五郎義清,熊谷次郎直實、其子小次郎直家,平山武者所季重,天野次郎直經,小河次郎資能,原三郎清益,金子十郎家忠,金子與一親范,渡柳彌五郎清忠,別府小太郎清重,多多羅五郎義春、其子太郎光義,片岡五郎經春,源八廣綱,伊勢三郎義盛,奧州的佐藤三郎嗣信,佐藤四郎忠信,江田源三,熊井太郎,武藏坊辨慶等人為先行,總共一萬餘騎。同一天同時從京都出發,經由丹波大路,兼程行進,當日抵達播磨與丹波交界的三草山的東山口,叫作小野原的地方。

--------------------------

【1】參見第八卷第十節注三。

【2】參見第一卷第一節注五。

【3】全真是平清盛妻時子的養子,其生父是參議藤原親隆。

【4】承仁法親王是後白河法皇的皇子。

【5】按迷信的陰陽之說,西塞日不宜西行,道虛日不宜外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