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十一

貓間【1】

泰定回到京都便拜謁法皇,在庭前詳細奏報了關東的情況,法皇很是高興。公卿、殿上人也都喜出望外,認為兵衛佐到底氣度不凡,與木曾不同,木曾當上了左馬頭,擔任京都的守備,而舉止言談還是那麼粗陋不堪。當然這也難怪,他從兩歲起就住在信濃國叫作木曾的山村裡,一直呆到三十歲,要他這樣也就不錯了。

有一次,貓間中納言光高卿,有事去和木曾義仲商量,警衛向木曾稟告說:「貓間公來啦,說有要緊的事要和您商量。」木曾聽了大笑,說道:「怎麼,貓要來見人?」「是叫作貓間中納言的公卿。貓間大概是他家住址的稱呼。」這麼一解釋,木曾說聲「那就請吧」,便與客人會面了。但是即使這樣,「貓間公」這幾個字還是說不清楚,而是說:「貓公難得來呀,那麼請吃飯吧。」中納言聽了說道:「此時不必吃飯啦。」「正是飯時,為何不能吃呢。」他以為凡是新鮮食品都叫作「無鹽」【2】,便向從卒說:「正好有無鹽的平菇,快端過來吧。」侍候用膳的是根井小彌太,他選了個頂大的農村用的蓋碗,底很深,又把飯盛得滿滿的,配了三個菜,外加一碗平菇湯。在木曾面前也同樣擺了一份。木曾拿起筷子就吃。貓間公嫌碗不幹凈,連筷子都沒拿。木曾說道:「這是義仲敬佛用的碗呀。」中納言覺得不吃又很難為情,便拿起筷子來做出吃飯的樣子。木曾看了嗔怪說:「貓公飯量小,您可別象吃貓食似的,扒拉著吃吧。」中納言很是掃興,要商量的事一句沒提就匆匆回去了。

木曾自從晉封為朝廷高官,便認為不宜穿直裰入朝,開始換上布制的狩衣,頭戴立烏帽子,下穿帶紐結的長統褲,從上至下很不好看。然而,坐車他倒很喜歡,可仍穿著鎧甲,背著箭,挽著弓,完全沒有騎馬時的那種威風了。這駕牛車本是現居屋島的大臣平宗盛的,牛倌也還是原來的那個。木曾捉住這個牛倌之後,按照當時的習俗仍然把他留下使用,但這牛倌心裡卻很是氣憤。平時閑著拴在欄里餵養的牛,一旦出門拉車本來是吃不慣鞭子的,他用力一抽,那牛便向前猛跑,車裡的木曾公便被摔個倒仰,象蝴蝶展翅似的,張開兩隻袖子,怎麼也起不來了。木曾公不叫他「牛倌」,而是說:「車把式,幹嗎,車把式!」牛倌以為是叫他快趕車,便一口氣飛奔了五六町。今井四郎兼平揮鞭躍馬趕來,叱責說:「為什麼把車趕得這麼快?」「這牛不聽使喚。」牛倌這麼解釋,想緩和一下,又說:「車上有個把手,您抓住把手好啦。」木曾便緊緊抓住這個把手,問道:「這把手真妙,是車把式做的,還是大臣想的辦法?」來到法皇的宮裡,把牛從車上卸下來,他卻從後面下車。在京里長大的僕從告訴他:「這車子要從後面上,從前面下。」「管它什麼車,哪頭不都能上下!」他依然堅決從後面下車。類似這樣可笑的事很多,人們怕他,並不敢言。

--------------------------

【1】貓間是光高家地址的名稱。光高原名光隆,是准中納言藤原清隆之子。

【2】無鹽原是未經鹽漬的鮮魚,此處是說木曾過於土氣。

--------------------------

水島交戰

平家在贊岐的屋島立穩腳跟之後,收復了山陽道八國【1】、南海道六國【2】,共十四國。木曾義仲聽到這消息,覺得不可小看,立即率領兵馬前去征討。其中大將有矢田判官代義清;武士大將有信濃國住人海野的彌平四郎行廣,總共七千餘騎,向山陽道馳去,在備中國的水島棄陸登舟,向屋島進發。

同年閏十月一日在水島的渡口出現一隻小船,既非捕魚的船,也非釣魚的船,而是平家信使的船。發現之後,源氏大軍吶喊著,把曬在岸邊的五百餘艘船急忙放入海里去。這時平家已有一千多艘戰船攻了上來,大將軍新中納言知盛卿從正面迎敵,大將軍能登守教經從背後發動攻勢。能登公說:「諸位將士,咱們不能懈怠半分,若讓北國的傢伙俘虜了去是可恥的。咱們還是把船隻都連結起來。」於是千餘艘舳艫全用繩索連在一起,船和船之間捆牢了木板,進退船上宛如平地。源平兩方的軍士高聲吶喊,互相對射,船隻靠近交起戰來。距離遠的就引弓放箭,相距近的就舉刀廝殺,有的用鐵耙決戰;也有的扭在一起落到海里去;也有的相互刺死;雙方都在拚死拚活地奮戰。源氏方面的武士大將海野的彌平四郎陣亡了,大將軍矢田判官代義清看見之後,主從七人立即乘小船率先攻了上去,但是不知什麼原因,踩翻了船,全部墜海淹死了。平家方面把備好鞍韉的戰馬準備在船上,當船隻靠近岸邊時,便拽下馬來,跨上戰馬追殺敵軍。因此,源氏大軍在大將軍陣亡之後,就沒命似地祇散了。平家在水島交戰中大獲全勝,洗雪了會稽【3】之恥。

--------------------------

【1】山陽道八國是播磨、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藝、周防、長門。

【2】南海道六國是紀伊、淡路、阿波、贊岐、伊豫、土佐。

【3】這裡引用的是越王勾踐戰勝吳王夫差,終於報仇雪恥的故事。

--------------------------

瀨尾之死

木曾義仲知道水島戰敗的消息,認為此事不可大意,便率一萬騎兵馳往山陽道。平家武士備中國住人瀨尾太郎兼康在北國交戰時曾被加賀國住人倉光次郎成澄所俘【1】,關押在成澄的弟弟倉光三郎成氏那裡。木曾公知道他是當今世上有名的大力士,認為殺了可惜,就沒有殺他。而倉光也覺得他為人很重情義,因而對他很寬厚仁慈。這正象蘇子卿被囚匈奴,李少卿不能歸漢一樣,正所謂遠托異國昔人所悲,韋韝毳幕以御風雨,膻肉酪漿以充饑渴,入夜寢無多時,白晝勤苦終日,伐木刈草迄無寧息【2】。兼康一心想著伺機殺敵立功,重歸舊主,這是很難得的一番苦心。

有一次,瀨尾太郎兼康見到倉光三郎,說道:「五月間救了我微賤的性命,如今除了木曾公我還能以誰為主君呢,今後若有征戰,我兼康誓作木曾公前驅,情願獻出生命。原來在我管下的備中國的瀨尾,是出產馬草的好地方,希望賜給我做領地。」倉光把這一席話稟報給木曾公。木曾說道:「這話是很感人的。那麼你就讓他作為前驅,率先南下,去那裡置備些馬草。」倉光三郎聽到如此說,很是高興,帶著三十幾騎人馬,由瀨尾在前面帶路,馳往備中去了。瀨尾的嫡子小太郎宗康是平家方面的人,他聽說父親從木曾那裡被釋放出來,便召集了年輕的從卒五十餘騎前去迎接。行至播磨國的國府【3】,碰到父親一行,於是一同南下。不一日來到備前國叫作三石的地方,投宿於當地的驛站。瀨尾的舊友備酒相迎,當夜為他設宴祝賀。隨來的武士把倉光三郎及其從卒三十多人全都灌得酩酊大醉,個個癱軟在地不能動彈,於是便一個一個全給殺掉了。備前國是十郎藏人的領地,那個代理國司也順勢給殺掉了。

事後宣布說:「兼康是請假回來的,凡效忠平家的人都要擁戴兼康做首領,對木曾手下的人以弓矢相待。」備前、備中、備後三國的武士以及所有能夠備辦馬匹、馬具的從卒,都已被平家盡數徵集去了,現在只剩一些休養的老兵,他們或穿著粗布的直裰,把褲結釘在直裰上;或穿著粗布的內衣,折起下擺拽在腰帶上;披上簡單的鎧甲,帶上打獵的弓箭,奔集到瀨尾的麾下,總共約有二千餘人。他們以瀨尾太郎為首領,在備前國福隆寺附近叫作繩手和篠迫的地方構築城堡,挖掘深寬各二丈的護城溝,用樹枝編成木柵,搭起箭垛,做好了放箭的準備,等待著與敵人交戰。

由十郎藏人委派的備前國代理國司被瀨尾殺掉之後,手下的人紛紛向京城逃去。逃至備前國和播磨國交界處叫作船坂的地方,遇見了木曾公,把發生的一切向木曾公稟告。木曾後悔地說:「可恨的東西,早該殺了他。」今井四郎說道:「看那傢伙的神氣就不同尋常,我足足說了一千遍該殺了他,可是最終還是饒了他。」木曾說:「我看,他也幹不成什麼大事,追上去,結果了他!」今井四郎道:「那就讓我去吧!」說罷,就點檢三千餘騎疾馳而去。福隆寺的繩手、篠迫,面積不過彈丸之地,全長只不過西國道的一里【4】,左右都是沼澤田,馬足踩不到底。那三千餘騎拍馬揚鞭,讓戰馬放開腿跑去,及至跑到城堡前一看,那瀨尾太郎正站在箭垛上面,大聲說道:「從五月至今,多蒙救助我這微薄的性命,感謝你們的好意,為此,特在此地準備些謝禮。」說罷,精選的幾百名強弩手便連連放出箭去,簡直讓人無法抬頭前行。今井四郎為首,禰井父子、宮崎三郎、諏訪、藤澤等血氣方剛的勇士們,歪戴著頭盔,把射死的人馬拖拉過來,填在護城溝里,吶喊著攻了上去;有些人跳進旁邊的深泥田裡,也不管踩著的是馬胸還是馬腹,成群地向前進攻;有些人匍匐在窪地上,爬著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