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卷一~五

臨幸山門

壽永二年(1183)七月二十四日半夜,後白河法皇由按察大納言資賢卿的兒子、右馬頭資時陪伴,秘密離開宮廷,移駕鞍馬山。鞍馬山的寺僧們說:「這裡離京都很近,怕不太安全。」便越過篠峰、藥王坂等陡峭險峰,來到位於橫河解脫谷的寂場坊,暫且棲身。眾僧徒又都提議,認為倒不如臨幸比睿山的東塔【1】為好。於是就讓眾僧徒和武士們護衛著,移駕東塔南谷的圓融坊去了。法皇走出宮廷臨幸山門,天皇拋離宮闕奔向西海,攝政藤原基通避居到吉野深山,皇太后和皇子們以及所有宮人,分別隱匿到八幡、賀茂、嵯峨、太秦、西山、東山等處。平家棄城逃跑,源氏尚未進京,這時皇城無主了。這是自從建國以來未曾有過的事,聖德太子在他的《未來記》【2】中對今天的事是如何預言的,倒很想看一看呢。

聽說法皇駐蹕於比睿山的消息之後,前來拜謁的有:當時已經出家的前關白松殿【3】藤原基房,現任攝政近衛公藤原基通,以及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內大臣,大納言,中納言,宰相,三位、四位、五位等各級殿上人。所有有頭有臉的人物,有官有職,希望陞官晉爵的,一個不留全都來了。圓融坊由於拜謁的人太多,堂上堂下,門裡門外,到處是人,全無半點空隙,可說是山門空前的繁華,難得的榮耀了。

同月二十八日法皇回都。木曾義仲率五萬餘騎護駕晉京。近江源氏山本冠者義高舉著源氏的白旗,走在衛隊的前列。二十餘年沒見過的白旗第一次出現在京城裡,確是很稀奇的事。

且說其他源氏將領:十郎藏人行家攻克宇治橋進到京城來了;陸奧新判官義康的兒子、矢田判官代【4】義清也已越過大江山抵達京師;攝津、河內的源氏族人如蜂擁般全來了,京中各處無不充塞著源氏的軍兵。中納言藤原經房卿和檢非違使別當左衛門督藤原實家,在法皇寢宮外側的寬廊上接見了義仲和行家,向他們傳達法皇的旨意。義仲身穿紅地絲綢直裰,披著唐綾厚革縫綴的鎧甲,掛著威風凜凜的腰刀,插著黑白斑紋的鷹羽箭,挾著纏藤的弓,摘下頭盔掛在肩頭的紐結上。十郎藏人身穿紺色錦袍,披著火紅的鎧甲,插著白邊黑心的鷹羽箭,挾著纏藤的弓,也摘下頭盔掛在紐結上,伏跪在地。當下宣讀聖旨說:前內大臣平宗盛以下所有平氏一族,應予追剿,仰即遵辦。兩人立即領受欽命,並奏報說兩人目前沒有住處。於是下令把原大膳大夫平成忠位於六條西洞院的邸宅賜給木曾,把法住寺南殿的萱草堂賜給十郎藏人。天皇被外戚平氏劫持到西海,法皇為此深感痛心,於是向西國傳下欽旨,要平氏立即把天皇和三種神器奉還京師。但平氏拒不奉詔。

高倉上皇除安德天皇之外還有三位皇子【5】,本想立二皇子為儲君,但也被平家掠到西國去了,幸運的是三、四皇子尚在,於是在這年八月五日法皇降旨,把他們接進宮來。先接來的是五歲的三皇子,法皇召呼他「上這邊來」。但他一見法皇就害怕得哭鬧起來,只好打發他趕快出宮去了。然後接來四歲的四皇子,一說「上這邊來」,他就乖乖地靠近法皇,毫不怕人地坐在法皇膝上,顯出很親近的樣子。法皇感動地流淚說:「畢竟是親骨肉,否則對我這樣年老的出家人怎會如此親近呢!到底是我孫子,跟已故的上皇年幼時一模一樣。從來沒見過如此令人喜歡的小皇孫。」這麼說著,淚流不止。凈土寺的二位殿(當時稱為丹後殿)正在法皇身旁,趁機進言:「那麼就把皇位傳給他吧!」法皇答道:「這是理所當然的嘍!」原來法皇悄悄占卜過,根據卦象認為:「傳位給四皇子,可以成為主宰日本的百王之王。」

四皇子的母親是七條修理大夫信隆卿的女兒,當建禮門院還是中宮的時候,她曾以宮女身分常常蒙皇上召幸,因此接連生了幾個皇子。信隆卿有好幾個女兒,他很想把她們立為皇后。因為傳聞皇后生於飼養千隻白雞的人家,他便在家中飼養了一千隻白雞。果然,這個女兒進得宮去連續生了幾位皇子。信隆卿心裡暗自高興,但平家不無忌嫌,中宮也有幾分擔憂,對這幾個皇子不仔細照顧。入道相國平清盛的夫人說道:「不必擔心,由我來撫養吧,一定把他們扶植為儲君。」於是便安排幾個乳母,由她來撫養照料。

其中,四皇子是由相國夫人的哥哥法勝寺執行能圓法印【6】奉為養君【7】的。法印隨同平家出奔西國時,因時間倉促,沒來得及攜帶夫人【8】和皇子,後來在西國派人回京告訴夫人說:「請偕同宮女【9】和皇子迅速前來!」夫人很高興,便帶了皇子先到西七條去見哥哥紀伊守藤原范光。范光說道:「看樣子這位皇子中了什麼彩氣,好象轉過好運來了。」留住了一宿,第二天便有法皇派的車子來接。這一切好象老天爺安排的一樣。因為有四皇子的這層關係,紀伊守范光必然被看作有功之臣了,但是四皇子登基之後,卻沒有念及這份情分,給以任何恩寵,讓他白白地虛度了歲月。於是在鬱悶無聊之中便詠出兩首短歌來,寫在紙上遞到宮裡去。歌云:

今日杜鵑鳥,何吝一聲啼;

昔時森林裡,呼叫何親昵。

山雀棲荒村,惟見瓠花開;

何如雕籠中,反覺更開懷。

皇上看了說道:「怪可憐的,這人現在是否還活著?從前沒有留意,怪我疏忽了。」於是賜予朝恩,敘爵為正三位。

--------------------------

【1】東塔是比睿山的中心部分。

【2】據《古事談》《太平記》等書載稱,聖德太子寫過一本《未來記》,預言日本將遭受禍亂。

【3】參見第三卷第十七節注一。

【4】參見第四卷第三節注七。

【5】高倉天皇共有四個皇子:長子安德天皇;次子守貞親王;三子惟明親王;四子尊成親王,後來繼位為後鳥羽天皇。

【6】能圓法印是藤原顯憲之子,相國夫人平時子的異父兄。

【7】養君是對收養的王子的尊稱。

【8】能圓的夫人是藤原范兼之女,藤原范子。

【9】宮女指四皇子尊成親王的生母,藤原信隆的女兒。

--------------------------

名虎

壽永二年(1183)八月十日,於法皇殿上宣讀任命事項。任命木曾義仲為左馬頭,賜給越後國,同時還下諭封他為朝日將軍。任命十郎藏人為備後守。木曾不想要越後,改賜伊豫;十郎藏人不願要備後,改賜備前。其他源氏十餘人,分別任命為受領【1】、檢非違使、衛門尉、兵衛尉。

八月十六日,罷免了平家一門一百六十餘人的官職,從殿上掛著的官職名牌上除了名。其中只有平大納言時忠、內藏頭信基、贊岐中將時實三人保留了下來。這是因為法皇曾多次下過欽旨,叫時忠奉戴天皇和三件神器返還京都之故。

八月十七日,平氏一行抵達筑前國三笠郡的太宰府。菊池二郎高直從京都出發一直追隨平氏,行至筑後國時,託辭去打通大津山的關寨,便帶兵到肥後國,躲在自己的城裡,無論怎樣徵召也不出來,這時只剩下筑前國的原田種直了【2】。九州和壹岐、對馬二島的兵雖然答應前來,但至今也未到。平家參拜安樂寺【3】,以詠歌和連歌來敬神祈禱。正三位中將重衡卿詠道:

故都何熟稔,思之常黯然;

神佛應有知,念此當垂憐。

人們聽了都淚流不止。

八月二十日,法皇欽旨,四皇子在閑院殿登基即位【4】。仍以原攝政近衛公為攝政。任命了藏人頭和藏人之後就令朝臣們退朝了。三皇子的乳母悲傷嘆息,後悔不已,但也沒有辦法。古人云:「天無二日,國無二王。」只因平家作惡,在朝野出現了兩個天皇並存的局面。

從前,天安二年(公元858年)八月二十三日,文德天皇駕崩,幾個皇子都想繼承皇位,各自暗暗祈禱神靈保佑。第一皇子惟喬親王,又稱小原王子。他富有王者的才能,掌中瞭然四海的安危,洞悉歷代治亂的道理【5】,不愧為聖德賢明的君王。第二皇子惟仁親王,他母親染殿皇后是攝政關白忠仁公藤原良房的女兒,親族之中公卿滿門,權傾朝野,不同一般。一個有文韜武略的才幹,一個有輔弼萬機的棟樑,各有所長,互不相讓。為第一皇子惟喬親王祈禱的,是與他外祖父同族的紀僧正信濟,他乃是京都護國寺的長老弘法大師的弟子。為第二皇子惟仁親王祈禱的,是他外祖父忠仁公的護侍僧、比睿山的惠亮和尚。人們都七嘴八舌地說:「雙方都是旗鼓相當的高僧,怕是很難解決此事吧。」天皇剛剛晏駕,公卿們便商議道:「本來應該由臣等共同商議擇定,但各抒一己私見,只怕會引起天下非難,因此,倒不如用賽馬和相撲比試一下運氣,根據勝負來決定由誰繼承寶祚。」就這樣商議妥當了。

同年九月二日,二位皇子親蒞宮禁中的右近馬場。王公卿相個個身穿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