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六~二十

十六

忠度出奔

且說薩摩守忠度不知從哪裡返回京城來了。隨帶武士五人,侍童一人,連他本人一共七騎,直奔坐落在五條的三位朝臣藤原俊成的府邸。但見大門緊閉著,便在外面報名說:「我是忠度。」就聽門裡有人說:「是出奔的人回來了。」隨即一陣嘩然。於是忠度下馬親自高聲說道:「我不為別事而來,只因有句話想跟三位公說,才特意回來。不開門也沒關係,請到近處來吧。」俊成卿道:「來得正好,既是忠度,不礙事,請進來吧。」說罷打開大門,兩人乃得會面。此時此景是不勝哀愁的。忠度說道:「近年來承您指教,學作和歌,從未敢怠慢。因為近二三年京城騷動,諸國叛亂,這些事與我們平家干係很大,雖然對和歌不敢怠慢,但也未能常來請教。如今主上業已蒙塵,我們平家的氣數也已盡了。前些時候聽聞您奉敕撰集和歌,若肯收錄我的一首,那將是我一生的榮耀。只因局勢動亂,您尚未著手,令人深感遺憾。將來時局平定,您定會著手撰集的。我這裡有自詠的和歌一卷,如能垂青,即使收錄一首,我在九泉之下也會感到高興,在冥冥之中,保佑您貴體安康。」說著便從鎧甲下邊取出一卷自己選錄的一百餘首和歌,遞了過去。俊成卿打開一看,說道:「承你留下紀念,我自然不敢怠慢,請放心好了。你此次光臨,風雅之情感人肺腑,我不禁感激涕零了。」忠度聽了自是高興,說道:「此次遠行,即使永沉海底,或者暴屍山野,今生今世也無遺恨了。那麼,告辭了。」說罷上馬,緊了緊頭盔的紐帶,向西方策馬而去。俊成卿在後面望著,目送他到遠處,只聽忠度朗聲吟道:「前路迢迢,馳思於雁山之暮雲……」【1】俊成卿不覺有惜別之感,便掩淚走進屋去了。

後來時勢平定,俊成撰輯《千載集》時,想起當初忠度的情形,記起當時他說的話,覺得十分悲哀。他留下的一卷歌集里固然有很多不錯的作品,但因他是欽案追究的人,不便披露姓名,所以便標上作者佚名,選了他一首題名《故鄉花》的歌。歌曰:

志賀舊皇都,滿眼盡荒蕪;

郊外山上櫻,盛開仍如初。

本身既已成為朝廷的叛逆,固然不該再有什麼辯解,但也確實是很可哀的。

--------------------------

【1】引自《和漢朗詠集》大江朝綱的《於鴻臚寺餞北客序》,下面兩句是:「後會期遙,霑櫻於鴻臚之曉淚。」

--------------------------

十七

經正出奔

修理大夫平經盛【1】之子、皇后宮亮【2】經正,年少總角之時,曾在仁和寺陪侍覺性法親王【3】。如今當此兵荒馬亂之際,想起了親王,頗有惜別之意,於是帶了五六個侍從武士,策馬來到仁和寺。在門前下了馬,走進裡邊,向親王說道:「平家的氣數已經盡了,業已撤離京都。對於塵世,我唯一不能忘情的,是捨不得離開您。從八歲跟隨您,到十三歲加冠,除了病恙之外,一刻也不曾離開過您,可是從今以後,要遠蹈西海千里之浪,何時才能回來相見,不可預知,實在遺憾之至。今天前來謁見,穿了甲胄,帶了弓箭,這裝束未免太失禮了。」親王說:「就這樣,不必更衣,進來吧!」

經正今日穿了紫地的絲綢直裰、淺綠絲線縫綴的鎧甲,外佩鑲金的腰刀,背後插著黑白相間的鷹羽箭,肋下挾著纏藤的弓,卸下盔來掛在鎧甲的紐結上,畢恭畢敬地跪在正殿的院子里。親王立即出來,叫把帘子高高捲起,說道:「往這裡來!」經正於是移到寬廊上邊,把隨同前來的藤兵衛有教叫上來,從紅色錦囊里取出琵琶,遞給親王,哭著說:「這是您先年賞賜我的青山琵琶,我很喜愛它,可是帶到鄉下去,太可惜了,所以今日特地送還。倘若將來意外地轉過好運,重返京都,再賞賜我吧。」親王聽了,感到很悲傷,便寫了一首和歌:

念君此日去,惆悵遠別情;

琵琶青山意,珍藏於我心。

經正借了硯台,和了一首。歌云:

竹筧流清水,人世歷滄桑;

仁和寺中殿,久居不厭長。

正要告辭離去之時,幾個侍童、清僧、坊官、侍僧【4】,都抓住經正的衣袖,落淚惜別。其中有經正幼小時的師父大納言法印行慶,是葉室大納言光賴卿之子,因為過於難捨難分,一直送到桂河邊上。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在那裡哭著分手了。臨別時法印詠歌道:

可憐山上櫻,無分嫩和老,

時或有先後,終究凋謝了。

經正和了一首,歌云:

迢迢從軍去,夜夜枕袖眠;

煢煢理征衣,怏怏路迍邅。

這時從卒把卷著的紅旗倏地打開舉起,在各處等著的武士們便策馬集合,總共約有一百餘騎,揮鞭驟馬,不一會,便趕上了行幸的聖駕。

--------------------------

【1】平經盛是入道相國平清盛的兄弟。

【2】皇后宮亮是主管皇后宮事務的次官。

【3】宇多天皇出家後住在仁和寺。從此仁和寺的住持都以出家的親王充任。

【4】清僧是不娶親的僧人,坊官和侍僧都有妻室,侍僧地位較低。

--------------------------

十八

青山琵琶

這個經正,在他十七歲那年,曾派他作奉幣敕使前往宇佐八幡神宮【1】,當時賜給他一面青山琵琶。他來到宇佐,在八幡神宮的神殿前彈奏了一支秘曲,那些從未聽過名人演奏的神官,竟感動得涕淚淋漓,沾濕了綠袍【2】的袖子;那些聽不懂琵琶的下人們,也都以為是下起了驟雨,說這是世上難得聽到的佳曲。

這個以青山為名的琵琶,是當初仁明天皇【3】君臨天下的時候,嘉祥三年(850)春天,掃部頭藤原貞敏【4】西渡唐土,得遇大唐琵琶博士廉承武,承他傳授給三支名曲,回國之際又贈給玄象、獅子丸、青山三面琵琶,傳說渡海之時,大概神龍捨不得,便興起狂風巨浪,獅子丸當即沉于海底,只帶回來二面琵琶,成為皇宮裡的寶物。村上天皇【5】應和年間,一日,天皇在「三五夜中新月色」【6】,涼風颯颯剛到半夜之時,在清涼殿彈著玄象琵琶,忽有一人影來到跟前,用優雅的聲音高唱樂譜上的曲子。天皇放下琵琶問道:「你是誰?從何而來?」「我是從前傳授貞敏三支名曲的大唐琵琶博士廉承武,因為三曲之中遺漏了一支秘曲沒有傳授,因而落入了魔道,如今聽到你琵琶彈得如此精妙,特地前來,想把那支秘曲傳授給你,也使我得法成佛。」說罷便取過立在皇上身邊的青山琵琶,調好了琴弦,傳授了那支秘曲,就是三支秘曲之一的《上玄石上》。從此之後,君臣上下都忌諱彈這面琵琶,便送至仁和寺親王處。因為經正年幼時很受寵愛,便交給經正保存。這面琵琶是紫桐做的,撥面上畫著青山綠樹,其間懸著一彎弦月,所以取名青山。這是和玄象相當的稀世名物。

--------------------------

【1】到宇佐的八幡神宮奉獻幣帛,古來每三年一次,當時改為一代天皇奉獻一次。

【2】六位官員穿綠袍。

【3】仁明天皇是日本第五十四代天皇(833—850年在位),世稱深草皇帝。

【4】據《續日本後紀》貞敏渡唐是在承和三年(835)。掃部頭是宮中主管典儀和洒掃的官員。

【5】村上天皇是日本第六十二代天皇(946—967年在位)。

【6】語出白居易憶元九詩,下句是「二千里外故人心」。

--------------------------

十九

全家出奔

居住在池殿的大納言平賴盛燒掉自己的邸宅後出奔了。但是剛走到鳥羽離宮的南門,便扣住馬轡說道:「有件事忘記了。」於是,割掉鎧甲上平氏的紅色家徽,率所部三百餘騎掉轉身又回到京城裡來了。平家武士越中次郎兵衛盛嗣,趕緊跑到內大臣平宗盛面前報告說:「請看吧,池殿大納言要留在京城裡,好多武士也都跟著不走了,真不象話。大納言,我不敢冒犯;至於這些武士,我可饒不了他們。」宗盛聽了說道:「忘記長年的重恩,認為如今大勢已去,這種忘恩負義的人,隨他去吧。」既這麼說,盛嗣也只好作罷了。宗盛公又問道:「小松殿的公子們【1】怎樣了?」「一個都沒見到。」這時新中納言知盛卿流著淚道:「出了京城還不到一天,人心就已經變了,真是讓人寒心啊。日後還不知道會怎樣呢?想到這裡,倒不如留在京城聽天由命!」說著,滿懷怨憤地看著宗盛公。

大納言賴盛卿之所以留在京都,是因為源賴朝常常討好賴盛,多次投書致意:「對於尊處不敢怠慢,必將一如既往,與尼君【2】在世時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