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一~十五

十一

回牒

果然不出所料,山門大眾見到這個通牒,議論紛紛,有些人要扶助源氏,也有人想幫助平家,意見迥異。老僧們發表意見說:「總之,我們是一心祈禱金輪聖主【1】地久天長的,平家是當今天皇的外祖父,對山門歸依敬重,因此,我們一向為他家的繁榮昌盛而祈禱。雖然如此,但惡行過分,眾叛親離,雖然派出軍隊到各處征伐,卻反被敵人所滅。源氏近年連打勝仗,氣運亨通。我們山門徒眾怎能依附背運的平家,同好運來臨的源氏作對呢?應該反過來改變已往對平家寄予友好的態度,決定幫助源氏。」這個提議得到全體贊同,於是發出了回牒。木曾公召集家人從卒,叫覺明把這回牒打開來看。回牒中說:

六月十日來牒於十六日收到,披閱之後,數日來心內鬱積頓消。蓋平家惡逆,積有多年,朝廷騷動無時或已。事在人口毋庸諱言。夫睿岳者,乃鎮護帝都東北之仁祠,以祈禱國泰民安為職司,然而天下久為平家妖逆所害,四海不得安寧,顯密法輪【2】雖有若無,神威守護或有不振。茲者,麾下生於累世武將之家,得膺統領貔貅之選,籌運奇謀,頓舉義兵,忘萬死之命,建一戰之功。出師未及兩年,聲名達於四海;我山僧眾,聞之莫不雀躍。為君國,為家世,深感武功之偉,謀略之高。即此可見:山門之祈禱應驗不虛,海內加惠,須臾可待。我寺他寺,常住之佛法;本社他社,祭奠之神明;無不欣幸佛法之復興,崇敬之再建;僧眾之心惟望亮詧。然則冥冥中有二神將,忝為藥師如來之使者,加入追討凶頑勇士之行列;現世中有山門三千僧眾,暫停研修贊仰之學業,援助討伐凶頑之官軍。仰觀佛法十乘之梵風,將橫掃奸黨於域外,瑜伽三密【3】之法雨,將回覆眾庶於堯天。眾議如此,諸希鑒詧。

壽永二年七月二日

眾僧徒

--------------------------

【1】金輪聖主,在佛教來說,是統治地上的主宰,此處藉以比擬日本天皇。

【2】顯密法輪泛指佛教各派。

【3】瑜伽是梵語yoga的音譯,意為結合,指修行。三密,參見第六卷第四節注十一。

--------------------------

十二

山門下書·平家連署

上述這些事,平家並不知道,有人提議說:「興福、園城兩寺,對我平家心懷怨恨,決不肯聽從勸說,與我協力。但平家對山門還沒做結怨之事,山門對平家也無不忠之舉,所以應當祈求山王藥師如來,勸說三千僧眾與我協力。」大家均表贊同。於是平家公卿十人,連名簽署疏文,送到山門去。疏文如下:

敬白。

茲為奉延曆寺為平氏家寺,奉日吉神社為平氏家社,決意專一信奉天台佛法事:

以上誠為平家全族衷心一致之祈願。其所以如此者,蓋因睿山乃傳教大師最澄入唐取經,回國後左桓武天皇治下弘布佛法、傳播遮那大戒之所。自此以來,睿山成為佛法繁盛之靈窟,鎮護國家之道場。茲者,伊豆國流徙之徒源賴朝,不悔前非,誹謗朝政,進而勾結其他源氏族人義仲、行家等,相結同心,圖謀不軌,侵佔近鄰遠境之國,擄掠土宜土貢萬物。為此,我等繼累世勛勞之功,挾弓馬嫻熟之藝,為火速討賊,征服亂黨,乃謹奉敕命,不顧一切,頻加討伐。近以此處布魚鱗鶴翼之陣,官軍不利;逞星旄電戟之威,逆類反勝。若無神明佛陀護佑,此叛逆凶亂豈能鎮伏。況臣等先祖,乃桓武天皇之子孫,為本寺始建之願主,每念及此,彌加尊重,彌加崇敬。自今以後,山門有喜即平家之喜,社寺有憤,即平氏一門之憤,傳之子孫,永不怠慢。藤原氏以春日社、興福寺為家社家寺,久已皈依法相大乘宗。平氏以日吉社、延曆寺為家社家寺,親奉圓實頓悟之教。藤原氏以因襲舊製為一家之榮幸,而我平氏一門,乃衷心祈禱為君討賊。伏乞山王七社、王子眷屬、東塔、西塔、滿山護法之聖眾,十二大願之日光月光,醫王善逝【1】,鑒我肝膽無二之虔誠,望垂神佑。如此,則叛逆之臣束手軍門,暴逆之輩傳首京師;此誠平家公卿異口同聲,頂禮祈願者也。

從三位行【2】兼越前守平朝臣通盛

從三位行兼右近衛中將平朝臣資盛

正三位行左近衛權中將兼伊豫守平朝臣維盛

正三位行左近衛中將兼播磨守平朝臣重衡

正三位行右衛門督兼近江遠江守平朝臣清宗

參議正三位皇太后宮大夫兼修理大夫加賀越中守平朝臣經盛

從二位行中納言兼左兵衛督征夷大將軍平朝臣知盛

從二位行權中納言兼肥前守平朝臣教盛

正二位行權大納言兼出羽陸奧按察使平朝臣賴盛

從一位平朝臣宗盛

壽永二年七月五日

敬白

天台座主看了疏文,很覺過意不去,沒有立即給大家看,便收在十禪師的聖殿里。認真祈禱了三日之後,才傳給大家看。此時,一首和歌赫然寫在疏文的包封紙上,這似乎是原來沒有的。歌云:

錦繡繁花院,昇平畫堂家。

歲長有時盡,如今月影斜。

意思是說,山王大師垂賜憐憫,叫三千僧眾與之協力。但是,平家近年所為,與神意相背,也與人意相背,怎樣祈禱也是徒然,想規勸山門僧眾協力是不可能的。大家對此事雖然同情,但卻說道:「既然已送出回牒,答應幫助源氏,如今就不好更改了。」僧眾之中竟無一人提出異議。

--------------------------

【1】醫王善逝即藥師如來。此處是指藥師如來為濟世渡人許下的十二大願。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十二神將是藥師如來的近侍。

【2】「行」表示官階高於官職。

--------------------------

十三

主上出奔

同年七月十四日,肥後守貞能平定了鎮西【1】的叛亂,率領菊池、原田、松浦等族的部曲三千餘騎折返京都。此時鎮西方面雖已平靖,但東國和北國的戰事還沒有定局。

同月二十二日夜半,京都平氏一門居住的六波羅一帶騷動起來。戰馬加上了征鞍,勒緊了肚帶;家財細軟往各處搬運藏匿,好象敵人很快就要攻進城來的樣子。天亮後才知道,原來是衛門尉源重貞來報戰況引起的。這重貞本是源氏一族,美濃國佐渡地方的人;前些年保元之亂時,鎮西的八郎源為朝兵敗逃脫,被重貞所俘【2】,事後論功行賞,把重貞由兵衛尉提升為右衛門尉。因此,他被源氏一族視為仇寇,乃一心依附平家。這天半夜裡,他跑到六波羅稟告說:「木曾義仲率領五萬餘騎從北國攻來,大軍屯在比睿山東麓,可說是漫山遍野。由扈從楯六郎親忠、秘書大夫坊覺明,率領六千餘騎爭先登上天台山【3】,山門的三千僧眾也協助他們,現在正向京都進發。」平家的人大為驚恐,著實騷亂起來,立即向各方面派出兵馬抵敵。大將軍有新中納言知盛卿和正三位中將重衡卿,率軍約三千餘騎,從京都出發,先在山階宿營。越前三位通盛和能登守教經率二千餘騎在宇治橋固守。左馬頭行盛和薩摩守忠度率一千餘騎在淀路防衛。傳說源氏方面,十郎藏人行家率領數千騎向宇治橋這邊攻來;陸奧新判官義康的兒子、矢田判官代【4】義清越過大江山向京城攻來;攝津國河內的源氏大軍也風起雲湧一般向京都掩殺過來。平家方面的人說:「既已如此,不如全軍集中到一處,拚一死戰吧!」於是把派往各處的人馬全部召回京都來了。古詩中說:「帝都名利場,雞鳴無安居。」【5】太平年代尚且如此,何況亂世呢。和歌中說:「遠離煩囂市,深居吉野山。」【6】可是諸國七道都已叛亂,哪裡還有一片凈土呢。釋迦如來的金言,《法華經》上的妙文所說的「三界無安,猶如火宅」【7】,不正和當今的世事一般無二嗎!

同年七月二十四日夜半,前內大臣宗盛公來到建禮門院【8】居住的六波羅殿說道:「從當前形勢來看,原來還抱一線希望,如今大勢已去了。人們都說不如一同死在京城裡;但片刻之間同死京城,著實太遺憾了。因此,一定要想辦法奉戴法皇【9】和天皇移駕到西國去。」建禮門院說:「事已至此,一切由你安排吧!」說著淚如泉湧,衣袖揩之不盡。大臣長袍的袖子也都濕透了。

是夜,法皇或許聽說了平家想要悄悄奉戴他出京的計畫,便只帶著按察大納言資賢卿的兒子右馬頭資時,一聲不響地移駕出宮,臨幸鞍馬山去了。外人不知此事。平家的武士有個叫桔內季康的,為人機警,充任左衛門尉,在法皇那邊供職。這天夜裡恰逢在法住寺值宿,他聽見法皇寢宮那邊有騷亂的聲音,還有宮女們竊竊私語和低聲飲泣之聲,心想莫非出了什麼事嗎?只聽又有人說道:「法皇怎麼突然不見了,到哪裡巡幸去啦?」「啊呀不好!」他立即飛奔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