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卷一~五

清水冠者【1】

壽永二年(1183)三月上旬,源賴朝與木曾義仲失和。賴朝為征討義仲,率十萬人馬向信濃進發。義仲在依田城聽到這個消息,便離開依田,在信濃和越後交界處的熊坂山擺下陣勢。賴朝率軍駐紮在信濃國的善光寺。義仲派他乳母的兒子今井四郎兼平【2】為使者,去見賴朝說明情況。兼平對賴朝說道:「為什麼要討伐義仲呢?您削平了東八國,將從東海道向平家進攻,而義仲也平定了東山、北陸兩道,正在謀劃早日滅掉平家。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您和義仲突然失和,這豈不是讓平家恥笑嗎?十郎藏人行家【3】對您心懷怨憤,他來投奔義仲,義仲也不便冷落他,因此就接納了他。義仲本人對您可是沒有二心。」源賴朝回答道:「儘管你現在這麼說,但有人告發,義仲的確是要討伐賴朝,謀劃反叛。你所說的我是不會相信的。」於是就以土肥、篠原為先鋒,率兵進攻。義仲聽到這個消息,為了表明自己並無反叛之心,便打發自己年僅十一歲的兒子清水冠者義重,在海野、望月、諏訪、藤澤等有名的武士陪同下,到賴朝那裡作人質。賴朝說:「這麼說,義仲確實沒有反叛的意思,賴朝現在還沒有成年的兒子,好,就收下做我的兒子吧。」於是就帶了清水冠者回鎌倉去了。

--------------------------

【1】日本古時男兒十一至十六歲之間舉行冠禮,改穿成人服裝,束髮加冠,叫作冠者。

【2】中原兼遠的兒子,樋口次郎兼光的弟弟,是義仲手下四天王之一。參見第六卷第五節注四。

【3】源為義的兒子,論行輩是義仲的叔父。

--------------------------

進軍北國

卻說木曾義仲平定了東山、北陸兩道之後,打算帶五萬人馬進逼京都。平家也從去年就宣稱:明年馬有青草吃的時候就要打仗了。於是山陰、山陽、南海、西海的人馬,賓士而來;東山道的近江、美濃和飛驒的人馬也已雲集而來,只有東海道自遠江以東的軍兵沒有趕到,只來了西邊的隊伍;北海道若狹以北也未到一兵一卒。

平家計畫討平木曾義仲後,再攻打源賴朝,於是便向北陸道派出了討伐軍。大將軍有小松三位中將維盛、越前三位通盛【1】、但馬守經正、薩摩守忠度、三河守知度、淡江守清房;武士大將【2】有越中前司【3】盛俊、上總大夫判官忠綱、飛驒大夫判官景高、高橋判官長綱、河內判官秀國、武藏三郎左衛門有國、越中次郎兵衛盛嗣、上總五郎兵衛忠光、惡七兵衛景清等,共有大將軍六人,傑出的武士三百四十多人,約十多萬人馬。壽永二年四月十七日辰時一刻從京都出發,向北國進軍。

軍旅所需,一律於沿途就地徵發,自逢坂關以下,所過之處,權門豪家的租稅以至官家的物資,全都充作軍需。志賀、辛崎、三河尻、真野、高島、鹽津、貝津一帶,沿途滋擾尤甚,人們不堪忍受,紛紛逃到山裡去了。

--------------------------

【1】平通盛此時的官階是從三位、官職是越前國國守。

【2】武士大將,參見第四卷第十一節注二。

【3】即越中國的前國司。

--------------------------

竹生島拜神

雖然大將軍維盛和通盛早已率軍前進,但副將軍經正、知度、清房等人卻在近江國的鹽津、貝津一帶停了下來。尤其是經正,擅長詩歌管弦,善於鬧中取靜。一天他來到琵琶湖畔,遙望湖心島嶼,向身邊的藤兵衛有教問道:「那叫什麼島?」回答說:「那就是有名的竹生島。」經正說道:「既然到了這裡,就去看看吧!」於是帶上藤兵衛有教、安衛門守教等五六個武士,坐上小船駛往竹生島去了。

此時正是四月十八日,但見樹梢凝綠,春意闌珊,谷間鶯啼聲漸老,杜鵑初唱報夏來,這的確是個十分有趣的地方。於是舍舟登岸,觀賞風景,其美妙之處真是難以形容。想那秦皇漢武,或派童男童女,或差遣方術之士,令尋不死之葯,並下令不見蓬萊不得返回。可憐他們徒然老死船頭,天水茫茫竟無所得【1】。所說的蓬萊仙境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典籍中曾說:閻浮提【2】中有一湖,湖中突起的水晶山,是仙女居住的地方。大概就是指這個島吧。

經正來到島上神社的明神前,伏身祈禱:「大辯功德天【3】就是古時釋迦如來的法身大士【4】,雖然有辯才天和妙音天兩個名稱,其實卻是一體的,都是為了濟渡眾生。據說來這裡參拜的人,所祈求的願望都能實現,真是有求必應,令人信服。」後來給了布施,天漸漸地黑了下來,十八的月亮也升上來了,照在湖面上,社壇也顯得明亮起來,那景色十分吸引人。神社的僧人們說道:「久仰將軍善彈琵琶,望賜奏一曲。」便拿來琵琶勸請彈奏。經正接過來彈了一支名為《上玄石上》的秘曲。樂聲悠揚響徹神殿,明神為之感動,突然經正的袖子上出現了一條白龍。經正誠惶誠恐,非常感動,不由得落下淚來。於是歌道:

威嚴明神前,祈願誠且虔;

倏忽龍現身,示我將應驗。

如此看來,必可擊敗頑敵,殲滅叛逆,這好象是確定無疑了。於是便高興地回到船上,離開了竹生島。

--------------------------

【1】白居易《海漫漫》:「……秦皇漢武信此語,方士年年採藥去。蓬萊今古但聞名,煙水茫茫無覓處。……不見蓬萊不敢歸,童男童女舟中老。……」。

【2】意為人間世界,位於須彌山南面的海上。

【3】即大辯才天和功德天,前者是掌管歌詠音樂的女神,極富辯才,保佑人長壽;後者也叫吉祥天,是保佑人增加福祉的女神。都屬於日本崇信的七福神。

【4】法身大士,即如來以法身(理智之身)顯現的菩薩。。

--------------------------

火打城交戰

木曾義仲雖然人在信濃,但卻在越前國的火打城布置了防線。派到這城堡里的人馬,以將士平泉寺的長吏齋明威儀師【1】、稻津新介、齋藤太、林六郎光明、富樫入道佛誓、土田、武部、宮崎、石黑、入善、佐美等人為首,共計六千餘騎。這座城池非常堅固。四周重巒疊嶂,磐石環繞,後有山峰作為屏障,前有山峰作為壁壘,更有能美河和新道河環繞於城郭前。在兩河交匯處,用了一些樹木打樁築堰,造成了一道攔河壩。於是河水在東西兩面的山腳下彙集起來,形成了一個湖泊。真箇是:水浸南山青翠蕩漾,波映夕陽紅輪半隱。那無熱池【2】底象鋪了金銀沙,昆明池【3】岸邊好似泛出德政之船。實際上這火打城的人造湖泊,只不過是築起堤壩,攔蓄河水,矇混敵人而已。平家大軍到了這裡因無船可渡,只好停在對面的山上,虛耗時日。

卻說火打城內的平泉寺長吏齋明威儀師,心裡向著平家,他繞過山麓,將寫好的密信裝在空心的箭頭裡,悄悄地射入平家的陣地。信中寫道:「這湖泊本非原有,乃是暫時堵塞河水而成,可於夜間派精細兵卒,拆除攔水木柵,河水自會泄去,騎馬即可輕易渡過。請速速渡河,到時我為內應,從其背後襲擊。平泉寺長吏齋明威儀師謹啟。」大將軍維盛閱後大喜,當即派出步兵清除了攔水木柵。那看起來浩瀚的湖泊,好象山洪傾瀉一樣,不久就流盡了。平家大軍不再猶豫,蜂擁著渡了過去。城裡的軍隊雖奮勇抵抗,但畢竟眾寡懸殊,無濟於事。平泉寺長吏齋明威儀師總算是對平家盡到了忠心。稻津新介、齋藤太、林六郎光明、富樫入道佛誓等在城被攻陷後,退到加賀國的白山、河內去了。平家軍隨後又打到加賀,焚毀了林、富樫二座城池,可謂所向披靡。這個消息由附近各驛站派出的信使飛報京都,宗盛內大臣自不用說,所有留在京內的平家一族的人,無不歡喜雀躍。

這年五月八日,平家軍在加賀國的篠原聚集了十餘萬騎,分作前後兩路進發。正面一路的大將軍是小松三位中將維盛,越前三位通盛;武土大將以越中前司盛俊為首,總兵力為七萬餘騎,向加賀和越中交界的砥浪山出發。攻敵背面的一路,大將軍為薩摩守忠度、三河守知度;武士大將以武藏三郎左衛門為首,總兵力三萬餘騎,向能登和越中交界的志保山挺進。這時木曾義仲正在越後國的國府,得悉此信,立即率領五萬餘騎前去迎敵。按他打勝仗的慣例,仍兵分七路:先由他叔父十郎藏人行家率領一萬餘騎到志保山狙擊平家軍,是為前路軍;由仁科、高梨、山田次郎等率七千餘騎向北黑坂【4】方向進擊,是為後路軍。由樋口次郎兼光、落合五郎兼行率七千餘騎向南黑坂進擊。另以一萬餘騎埋伏在砥浪山口、黑坂山麓、松長的柳原、茱萸的叢林里。今井四郎兼平率六千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