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卷一~五

上皇晏駕

治承五年(1181)正月初一,因為東國發生了兵亂,南都出現了火災,所以宮中沒有舉行朝拜大典,天皇也沒有上朝;樂器未響,舞樂不興。吉野深山的國棲村民也沒來朝賀,藤原氏的公卿們因家寺毀於兵火一個也沒上朝。初二,殿上也沒有舉行酒宴,男男女女都沉默寡言,宮中顯得陰沉慘淡,就像佛法王法都已毀滅了一樣。法皇嘆道:「我以十善餘蔭得登萬乘寶座,之後的四代帝王【1】,都是我的兒孫,為什麼處置朝中各種大事的權力都被解除,只留下皇權的虛名呢?」

初五,南都僧綱【2】們全都被解職,被取消了參加法會的資格,寺院的長老也都被罷免了職務;那些老老少少的僧眾有的被射死,有的被斬殺,有的化為煙塵,有的成為焦炭,僅有極少的人活下來,也都遁跡山林,沒有一個人留在那兒。興福寺別當、花林院僧正永緣,眼看著佛像經卷被付之一炬,驚嘆末日之將到,非常痛心,因而生了病,沒過多久就去世了。這僧正是風雅之人,有一次聽見杜鵑啼鳴,作歌道:

啼聲素所稔,每感清且新;

杜鵑雖常見,卻總似初音。

因此人們稱他為初音僧正。

但那御齋會【3】儘管徒具其形,也還是要如期舉行的,因此要選一些僧侶主講。公卿們計議道:「現在南都僧綱全被解職,可否讓京都的僧綱來代替呢?」話雖如此說,但心裡總覺得不應該把南都完全拋開,於是便將三論宗的高僧成寶已講【4】從他隱居的勸修寺叫來,舉行了御齋會。

高倉上皇因為前年法皇被幽禁在鳥羽殿,去年高倉宮以仁親王被害,以及由遷都引起的天下騷動等事件,心裡苦惱鬱積,生起病來。本來玉體就已欠安,如今又聽到東大寺、興福寺的事,病勢便越發沉重了。法皇焦慮萬分,嗟嘆不已。到了正月十四日,上皇終於在六波羅的池殿晏駕了。在位十二年,德政萬端,振興已經廢弛的詩書仁義之道,恢複瀕於泯絕的理世安民之跡。死亡之事,三明六通的羅漢都難以避免,變幻萬端的權者【5】也難以迴避,雖然這是有為無常的人間正道,但世人心情不比事理,總是覺得十分悲傷。

在當天的夜晚,上皇遺體就被奉移到東山山麓的清閑寺,進行火化。一代帝王化為夜晚的煙塵,隨著春天的雲升到太空去了。澄憲法印【6】一心想來送葬,趕緊從山上跑來,但他所看到的只是一縷虛煙了。法師因此詠了一首歌道:

主上巡幸尋常見,

永去不歸實可哀。

又有一個女官,聽到上皇駕崩的消息,作了這樣一首歌:

月光九重常照耀,

遽爾消逝我心悲。

天皇享年二十一歲,於內嚴守十戒【7】,於外不逾五常【8】,實在是禮儀端正的明君,佛法末世的賢王。世人莫不痛惜,頓覺日月無光;認為上天之所以如此不遂人願,一定是因為黎庶福薄,人間多難,實在可悲呀!

--------------------------

【1】四代帝王即二條、六條、高倉、安德四帝。

【2】僧綱即僧正、僧都、律師等高級僧官。

【3】是從正月十月初八到十四在太極殿宣講金光明最勝王經的法會,旨在祈禱國家太平,五穀豐登。

【4】已講是出席御齋會、最勝會、維摩會的講師。

【5】即佛暫時變幻顯現的各種形象。

【6】參見第二卷第一節注十四。

【7】參見第一卷第三節注十三。

【8】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

紅葉

自和朝開基以來很得人心而令人景仰的,大概莫過於延喜與天曆【1】兩朝的天皇了。較之這位上皇,他們當然是非常聖明的。大凡被稱為賢王,施德於民的,都是成年後能夠分辨善惡時的事,但高倉上皇自沖齡即位之時起,就具備一種與生俱來的柔和稟性。

承安年間,上皇即位之初,年僅十歲左右,非常喜歡紅葉,曾叫人在宮禁北門之外,築起一座小山,種植了許多黃櫨、楓樹等有美麗紅葉的樹,取名為紅葉山,每天都來這裡觀賞,從不厭倦。但是有一天晚上,狂風大作,紅葉被風吹落,遍地狼籍。主殿寮【2】的差役在清晨打掃的時候,將這些紅葉全部掃掉了,由於那天早晨寒冷有風,於是就把散在地上的落葉收攏在一起,送給駐守在朔平門的警衛們作了燙酒的燃料。管理紅葉山的藏人在天皇臨幸前趕來查看,見那紅葉沒了蹤影。問是怎麼回事,差役們如實地回答了他。藏人聽後大驚失色道:「這可不得了!竟敢把天皇心愛的紅葉弄成這個樣子,真是膽大包天。你們就等著被監禁流放吧,連我自己也不知要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呢!」那天,天皇比往日起得更早,這時已經來到這裡了,沒見到紅葉,便問是怎麼回事,藏人無奈,只好如實奏聞,沒想到天皇卻開心地笑道:「詩云:林間暖酒燒紅葉。【3】這是誰教他們的?倒是風雅得很哩!」反倒受了褒獎。

安元年間【4】,有一回作變換方位的行幸【5】,天色還未到往常「雞人唱曉驚明王之眠」【6】的時候,天皇就已醒來,適值那天夜裡十分寒冷,於是就想起醍醐天皇因恤憫百姓在冬夜裡所受的寒冷而脫去御衣的事,慨嘆自己遠不如先代帝王聖德深廣。夜闌更深,遠處傳來人的呻吟之聲,身邊侍奉的人沒有聽見,天皇卻聽見了,便說到:「在這麼寒冷的深夜,是什麼人呻吟,快去看看!」隨侍的殿上人便吩咐當值的武士前去查看。經四處奔走查尋,在一個路口見一貧窮的女童提著一隻長箱的蓋子,在那裡哭泣,武士問她怎麼了,她說:「我的主人是一位女官,在法皇宮中當差,近日苦心縫製了一套好衣服,我去給她取來,但被剛才走來的兩三個男人把衣服搶去了。她有了這套衣服才能在宮裡當差,若是不能進宮,她又沒有可以寄居的親戚人家,想到這裡我就哭了起來。」於是武士便將那女童帶來,奏明緣由。天皇聽了說道:「真是可憐,是什麼人竟做出這種事來!帝堯時代,人人以帝堯之心為心【7】,因而都十分正直。而今人都以朕心為心,所以邪佞之人在市朝中犯罪,豈不正是我的恥辱嗎!」便問那女童:「被搶去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回奏說衣服是這樣那樣的顏色。那時,建禮門院【8】還是中宮,就問宮人:「有這樣的衣服嗎?」隨即取來,卻比原來的要華麗得多,便賜予那個女童。天皇又說:「現在已是深夜,說不定還會遇上那樣的事。」便派一個當值武士送她到那女官的居處去。這件事實在令人感動。因此,即便身分低微的男男女女,也天天為這位天皇祈禱,以求他能保千秋萬歲的長壽。

--------------------------

【1】延喜和天曆均為日本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延喜,參見第二卷第四節注八。天曆(947—956)是村上天皇的年號。

【2】主管宮中掃除、燈燭、薪炭等雜務的機構。

【3】見白居易《題仙游寺》:林間暖酒燒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

【4】安元年間(1175—1177)是高倉天皇的年號。

【5】這是平安時代貴族們的迷信習俗,據陰陽家的說法,如果卜知要去的地方不吉利,便於前一天夜裡先到吉利的地方住一宿,然後再去,就可破除。

【6】引自日本《本朝文粹》都良香的詩賦。

【7】《說苑》中有: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今寡人之為君也,百姓各以其心為心,以是痛也。

【8】建禮門院,參見第一卷第五節注十六。

--------------------------

葵姬

這裡還有一件更可悲的事情。侍奉中宮的女官使喚的一個女童意外地得到高倉天皇的垂青。天皇對她寵愛有加,絕非世上常見的露水之情,不時召幸,懷著真切的愛意。那位女官反倒不好再使喚她,而是象對待主人一樣對她十分尊重。女官說:「書上說:『謠詠有雲,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封侯女作妃』【1】,女人也會被立為皇后的。這人說不定會成為女御、皇后甚至國母,那福分可是不淺哪。」因為她叫葵姬,人們便在背地裡叫她葵女御。天皇聽到這種議論,就不再召幸她了。倒不是不再愛她,而是顧忌到世間的物議,自那以後天皇經常凝神沉思,終日躲在寢宮之中。當時身居關白的藤原基房公知道了,說道:「天皇的心情這麼不好,應該去安慰他一番才是。」便趕緊進宮,說道:「這樣關切的事情,何必考慮那麼多呢,趕緊將那女官召來,也不用調查她的身世了,基房將她認為養女就是。」天皇道:「你說的雖是可行,但這事若是在退位之後,也許可行。如今在位的時候,若做出這樣的事,恐怕要受後世的非難。」所以終未聽從。關白無可奈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