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十

咸陽宮

再考察外國的先例,燕太子丹被秦始皇拘於秦國十二年,太子丹曾流著淚懇求道:「本國有我的老母,請讓我回去看她一看吧。」始皇冷笑著說:「你想回去嗎?那好,就等到馬生角,烏白頭吧!」燕丹便禱告天地:「但求馬生角,烏白頭,使丹能歸故土,見慈母一面。」那時正值天竺的妙音菩薩前往靈山聽佛祖訓誡不孝之輩;中國則出現了孔子、顏回,開始傳播忠孝之道。冥冥中的神佛,俗界中的聖賢,無不憐憫有孝心的人,因此生了角的馬出現在宮中,白了頭的烏鴉棲於庭前樹上。始皇見了烏頭馬角,大吃一驚,因為綸言【1】在先,斷無變更之理,只得放了太子丹,讓他回歸本國。然而始皇又不甘心。在秦燕之間隔著楚國,又有大河橫貫其間,架在河上的橋叫楚國橋。始皇便派人去設置了機關,使燕丹過橋時落下水去。燕丹走上橋時,果然掉進了河裡,但並沒有因此被淹死,而是象走在平地上一樣,平安地渡到對岸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回頭一看,原來有數不清的烏龜浮在水面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使他安全地走上岸來。這便是神佛聖賢垂憐孝子的緣故。

太子丹心中怨恨,不肯順從始皇。始皇打算派兵去討伐燕丹。燕丹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害怕,便請來一個叫荊軻的勇士,封他為大臣。荊軻想招納另一個勇士田光。田光說:「你知道我年輕時的事,所以前來找我。騏驥能日行千里,一旦老了就連駑馬也比不上。現在我不中用了,就不要把我看成勇土了。」說完便想回去。荊軻說道:「這事非常機密,千萬不要泄漏出去。」田光說:「沒有比被人懷疑更令人恥辱的了,如果此事泄漏出去,我一定會被懷疑。」說罷,便在門前的李樹上撞死了。還有一個勇士樊於期,原是秦國人,因父親、叔父和兄弟,全被秦始皇殺害,便逃到燕國避難。始皇曾詔告天下:「有持樊於期頭來見者,賞黃金五百斤。」荊軻得知此事,便找到樊於期說道:「聽說你的頭值五百斤黃金,你把頭借給我,我去見始皇,他一定會高興地檢視,那時我拔劍刺進他的胸膛,就非常容易了。」樊於期跳起來,長嘆一聲說:「我的父親、叔父、兄弟都被始皇殺害。我日夜不忘此事,恨之入骨,但苦於報仇無門。如果真的能夠殺死始皇,我把頭給你,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說罷便刎頸而死了。

又有一個勇士叫秦舞陽,也是秦國人,在十三歲時殺了仇人,逃到燕國,是個無比的勇士。當他發怒時,大丈夫也會被嚇得肝膽俱裂;當他發笑時,孩子也可與他嬉戲擁抱。荊軻請他作嚮導,一起入秦。一天晚上,投宿在某一山麓,聽得附近村落有管弦之聲,便借其音調占卜此行吉凶,佔得敵方為水,我方為火。後來天亮日出,忽見白虹貫日而不透【2】。於是荊軻說:「看來,我們要想成功很不容易呀!」

但現在也不能退回去了,便來到秦國的都城咸陽宮。將奉獻燕國地圖和樊於期首級的事奏上去之後,始皇便令臣下來取。荊軻說道:「這絕不能由別人轉呈,一定要親自獻上。」於是,秦始皇便下令準備好朝會的儀式,召見燕國使者。這咸陽都城,周圍一萬八千三百八十里,皇宮建在三里高的土台上,建有長生殿、不老門,以黃金做成日形,以白銀做成月形,地上鋪著真珠砂、琉璃砂、黃金砂。四周有四十丈高的鐵牆圍繞,宮殿上張著鐵網,戒備森嚴,就連冥界的使者也休想進來。春天飛雁回到北國的時候,這鐵牆有礙其飛行,於是就在鐵牆上開了一個雁門,便于飛雁出入。其中有個阿房宮,秦始皇時常臨幸這裡,將此作為處理政務的殿堂。阿房宮高三十六丈,東西九町,南北五町,殿堂下邊豎著五丈高的旗杆,殿頂鋪著琉璃瓦,裡面裝飾著金銀。荊軻捧著燕國地圖,秦舞陽捧著樊於期的首級,順著長長的白玉石階走上殿去。秦舞陽被大殿的宏偉和警戒武土的威嚴嚇得發起抖來。秦始皇的臣下起了疑心,說:「秦舞陽有叛逆之心,刑餘之人不可接近君王。君子不近刑人,近刑人則輕死之道也【3】。」荊軻道:「舞陽並無反叛之心,只是因為習慣於鄉間的鄙陋,而今見了宮殿便不習慣,所以舉止有些失措而已。」於是那些臣下又都平靜下來。這時已然走到了秦王身邊,便奉上燕國地圖和樊於期的首級請他驗看。當秦始皇看到裝地圖的匣子里藏著一把像冰雪一樣閃著寒光的利劍時,便想轉身逃開。這時,荊軻一把抓住秦始皇的衣袖,用劍直指他的胸前。始皇眼看性命難保,殿下雖有無數軍兵,卻無法救護,只能看著始皇將要被殺而嘆惜罷了。秦始皇說:「請稍等片刻,讓我再聽一次愛後的琴音吧。」荊軻就沒有立即動手。秦始皇后宮中有三千嬪妃,其中華陽夫人為彈琴能手。只要一聽到她的琴聲,無論多麼勇猛的武士都可以平息怒氣;天上飛鳥會因之下落,地上草木會因之搖動,更何況這次是最後為始皇彈奏,邊哭邊彈,一定是更加感人吧。荊軻也垂首側耳地聽著,鬆懈了行刺的大志。這是,華陽夫人又彈了一曲,曲曰:

七尺屏風可逾越,

羅穀單衣裂可絕。【4】

荊軻不解其意,始皇卻已明了,立即掙斷衣袖,越過七尺屏風,躲到銅柱後面。荊軻又急又怒,以劍投擊,這時,在殿上值班的御醫將葯袋向荊軻擲來,那劍便掛著葯袋扎進六尺粗的銅柱上,荊軻手中沒有了劍,不能繼續投擊,秦始皇回過身來,揮舞自己的劍,將荊軻斬成幾段,秦舞陽也被殺了。以後又發兵滅燕。蒼天不佑,白虹貫日不透;秦始皇大難不死,太子丹終被滅掉。追隨平家的人都說:「當今的源賴朝也是如此吧。」

--------------------------

【1】綸言即帝王的話,《禮記》有云:「王言如系,其出如綸」。

【2】這裡以白虹比喻兵器,以日比喻皇帝,貫而未透預示謀刺不成。此句來源於《史記·鄒陽傳》:「白虹貫日,太子畏之。」。

【3】見《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

【4】見《史記正義》。「秦王曰:今日之事從子計耳,乞聽瑟而死。召姬人鼓琴,琴聲曰:『羅穀單衣可裂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可負而拔。』秦王於是奪袖越屏風走之。」

--------------------------

文覺苦修

卻說那源賴朝,因為父親左馬頭義朝在賓士元年(1159)十二月謀反,於永曆元年(1160)三月二十日年僅十四便被放逐到伊豆國的蛭島,至今已度過二十多年。這麼多年來一直平平安安地度過,為什麼到了現在才發起謀反呢?據說是因為高雄的文覺上人慫恿的緣故。

這個文覺本是渡邊【1】的遠藤左近將監【2】茂遠的兒子,叫遠藤武者盛遠,是上西門院【3】從事雜役的武士。十九歲時發起道心,出家修行。他說:「修行到底是什麼樣的大事,讓我試試看。」就在炎熱的六月里,在野草不動的太陽底下,鑽進深山叢莽中,仰卧在地上,任憑虻、蚊、蜂、蟻等毒蟲在身上連螫帶咬,他卻一動也不動,一連七天沒有起來。第八天起來之後就向別人問道:「修行就是這樣的嗎?」對方回答說:「如果是這樣,怎麼能活得下去呢!」「這麼說來,修行是十分容易的了。」於是,就出家修行去了。

走到熊野地方,原想就在那智山寺院里修行,轉念一想,不如在修行之前先到著名的瀑布下沖洗一番,於是就來到瀑布下面。那時正是十二月中旬,山中下著雪,水面上也結了冰,山中的小溪默默無聲,冷風從山上吹來,瀑布的白練凝成了冰柱,山中到處一片雪白,連樹木的枝梢都分辨不出來了。但文覺跳進瀑布底下的水潭裡,水浸到脖頸,口中念起不動明王的慈悲咒語。本想一氣按定數念完,可是念了二三日倒還可以,到了四五日就挺不住了,終於浮了出來。從幾千丈的高處落下的瀑布,他怎能經受得住。因此立刻被水勢衝倒,在刀刃一般的岩石叢中沉浮著,隨水漂流了五六町。這時岸上走來一個長得十分可愛的童子,抓住文覺的雙手,將他拉了上來。人們覺得十分奇怪,生起火來給他取暖。也是他命不該絕,沒過多久就緩過氣來了。文覺略微恢複了點知覺,便睜開眼睛發怒道:「我要在這瀑布下沖洗二十一天,念滿慈悲咒語三十萬遍,現在只有五天,連七天都不到,你們怎麼把我拉上來了?」嚇得人們毛髮倒豎,不敢回話。他便又回到潭裡,讓瀑布沖打去了。

第二天,來了八個童子,要將他拉上來。但文覺拚命地掙扎,不肯上來。到了第三天,文覺又不行了。也許是怕他弄髒潭水吧,兩個梳著髻角的仙童從瀑布上降了下來,用他們又暖又香的手,將文覺從頭到手指足趾撫摩一遍,文覺這才象做夢一樣蘇醒過來,問道:「你們是什麼人呀?為什麼這樣憐恤我?」那兩個童子答道:「我們是至大至聖不動明王的使者,叫作矜迦羅和制吒伽。明王敕令,說文覺上人發下大願,要修勇猛的苦行,要我們予以協助。因此我們就來了。」文覺高聲問道:「那麼明王在什麼地方?」答說:「在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