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一~十五

十一

德大寺

德大寺大納言實定卿因近衛大將的職位被平家次子宗盛卿越次得去,暫時隱居家中,後來又說要出家入道。與他交往的各位大夫【1】和武士都非常惋惜,但不知怎樣勸他才好。其中有一個叫藤原藏人重兼的大夫,深明事理,一天晚上,月上中天,實定卿獨自呆在房內,叫人把朝南的格子窗支了起來【2】,對月嘯歌,這時藤原藏人走進來,大概是想要安慰他一番吧。大納言問:「誰呀?」回答說:「是重兼。」又問道:「這麼晚了,有什麼事呀?」回答說:「今夜月色特別清澈,心中沉靜,所以進來侍候大人。」大納言說:「來得正好。我正感到心中寂寞,有點無聊呢。」接著便扯著各種閑話,相互慰藉。大納言說:「觀察當今情勢,平家越來越興旺了。入道相國的長子和次子,已做了左、右大將,不久就會輪到三子知盛、嫡孫維盛了。他們這樣相繼升遷,別家的人何時才能補大將的缺呢。既然這樣,倒不如現在就出家了吧。」重兼流著淚說道:「如果你出了家,你的一家上下不是都要沒落了嗎!重兼這裡倒有一條妙計:安藝國的嚴島神社是平家非常尊崇的地方,你可以到那神社去祈禱。在那裡祈禱七天,那裡有許多叫做內侍【3】的巫女,都是十分出色的舞姬,她們一定會覺得新奇而殷勤款待。如果她們問你為什麼事情來祈禱,你就如實相告。等你回來的時候,那些巫女們一定會表示惜別之情,這樣你便邀主要的巫女一同到京城裡來。若是來到京城,她們就一定會到西八條去的,那時如果入道相國問起德大寺公為什麼要到嚴島去祈禱,內侍們也就會照實奉告。入道相國是特別容易動情的人,他聽說有人去祭拜自己尊崇的神明,而且還虔誠祈禱,一定會很高興的,這樣一來你就有希望得到適當的官職了。」德大寺聽完後說:「這我以前倒沒有想過,真是條妙計,我就去吧。」於是趕緊齋戒,往嚴島去了。

果然,這神社裡有許多出色的巫女,在他住在廟裡的七天中,她們日夜在旁接待,十分殷勤。在這七天七夜之中舉行了三次舞樂,彈著琵琶和琴,歌唱神樂,實定卿也非常喜歡這種遊樂。為了取悅神明,既唱新式歌曲和古典歌謠,又奏地方民歌和傳統雅樂,都是當時難得聽到的樂曲。巫女們說:「本社是平家的公卿常來參拜的地方,您這次來參拜不能不令人覺得希罕。您是為了什麼事前來祈禱呢?」德大寺答道:「因為大將的職位被別人得去了,所以來這裡祈禱。」到了七日宿廟祈禱期滿的時候,便向大明神作別回京,巫女們依依惜別,十多個主要的年輕巫女乘船相送,送了一日的路程,到了分別的時候仍是依依不捨,說再送一日吧,再送兩日吧,就這樣終於一同到了京城。他便留她們在德大寺的府邸里住,殷勤款待,又饋贈了許多東西,這才打發她們回去。

巫女們說:「已經到了這裡,怎麼能不去問候咱們的主人入道相國呢?」於是便到西八條去了。入道相國趕緊出來相見,說道:「巫女們結夥而來,為了什麼事呀?」她們回答說:「德大寺公到嚴島去參拜,在廟裡住了七天才回京城,我們乘船送他,走了一天,覺得依依不捨,說再送一天,再送兩天,就一起來到京城了。」入道相國問:「德大寺為什麼要到嚴島去祈禱呢?」內侍們說道:「說是為了祈禱晉陞大將的事情。」入道相國點頭說道:「唉,真是可憐,京城裡有那麼多靈驗的佛寺他都不去,卻去參拜我所崇奉的明神,可見他是非常虔誠的了。」於是便令小松公內大臣將兼任的左大將辭去,將這個職務給了德大寺;使德大寺的地位超過次子右大將宗盛大納言【4】。想來這的確是非常高明的計策。可惜新大納言沒有用這樣的妙計,卻去策劃那沒有好結果的謀反,以致自取滅亡,禍及兒子、家臣,實在是非常遺憾的事。

--------------------------

【1】大夫是五位官的稱呼。這裡的諸大夫即是指在德大寺家出入的官居五位的人們。

【2】古時日本的窗戶分作上下兩扇,開窗時將上半扇支起來。

【3】內侍本是宮中女官之稱,這裡指神社中的巫女,她們的職司是歌舞祈禱。

【4】左大將比右大將高一等。德大寺當上了左大將,就比清盛的次男宗盛(右大將)的地位還高了。

--------------------------

十二

堂眾交戰

且說後白河法皇以三井寺的公顯僧正為師,令其傳授真言秘法,也就是傳授《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三部秘法,並將於九月四日在三井寺舉行灌頂【1】儀式。山門僧眾聽到這個消息大為憤怒,說道:「依照先例,凡灌頂授戒都應在本山舉行,山王權現在本山垂化顯跡,就是為了在這裡灌頂授戒。如果要在三井寺舉行這種儀式,那就把三井寺全都燒掉吧。」法皇得知後說道:「那就算了吧。」於是在做完灌頂的準備修行之後,便暫不舉行灌頂了。但因為已經有了這個打算,法皇便帶了公顯僧正臨幸天王寺,建起五智光院【2】,取龜井的水作為五瓶智水【3】,在佛法發祥的靈地,舉行了傳法灌頂的儀式。

本來是為了安撫山門,才沒有在三井寺灌頂,可是比睿山上的堂眾與學侶之間又發生了糾葛,屢屢大打出手,而且每次總是學侶方面被打敗,看來山門真的是將要滅亡了,這是朝廷的一件大事。所謂堂眾就是跟隨學侶的童子,出家後成了法師【4】,或者成了服雜役的中間法師。自從金剛壽院的座主覺尋僧正統轄山門時起,令堂眾們在橫川、東塔、西塔這三塔輪流值宿,為諸佛供花,所以也稱為夏眾【5】,近年又稱之為行者【6】,這些人頗有些把山門的僧眾不放在眼裡,並且屢屢爭鬥取勝。於是比睿山當局上奏朝廷,說堂眾不服從師父指派,屢屢鬧事,請速加討伐;同時也將此事轉告給了軍事當局。因此,入道相國奉了法皇欽旨,命令紀伊國的代理國司湯淺宗重等率領京畿兵卒二千餘騎,會同僧眾,向堂眾進攻。那時堂眾正在西塔的東陽坊,聽到這個消息就在近江國的三家莊聚集兵力,然後又湧上山去,在早井坂構築土城固守。

同年九月二十日辰時一刻,僧眾三千人、官軍二千餘騎,總計五千餘人,對早井坂發起攻擊。這回本想不至於失敗,但是僧眾想讓官軍當先,官軍又想讓僧眾在前,互相觀望,不能齊心合力,城內弩石齊發,僧眾和官軍全部被殲。堂眾一邊有各國的竊賊、強盜、山賊、海賊等,都是貪婪橫暴,不惜性命的亡命之徒,他們拚死力戰,所以這回又是學侶方面吃了敗仗。

--------------------------

【1】灌頂是佛教密宗在授戒時以香水澆注頭頂的一種儀式。

【2】真言宗說佛具備五種智,即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減所作智。五智光院是法皇建在天王寺內的堂舍,安置大日如來,別名灌頂堂。

【3】灌頂時以五瓶盛五種香水,表示五智,故稱五瓶智水。

【4】法師原是美稱,言其通達佛法,可以為人師範。但是後來失掉了尊嚴,彷彿中國之說和尚。中古時代的僧兵,縱橫一時,後白河法皇把山法師的難以駕御比之為賀茂川的水。

【5】佛教徒遵照印度的習慣,每年從四月十五日起九十日,在房內修行,稱為結夏安居,在期間服役的雜役稱為夏眾。

【6】即佛門弟子依法修行的人。

--------------------------

十三

山門滅亡

自此之後,山門越來越衰落,除十二禪眾【1】之外,很少有住在那裡的僧侶了。各處山谷里僧院的講演也多已停止了,本殿里的功課也停頓下來。修學之窗既閉,坐禪之床亦空;四教五時【2】,春花不複發香,三諦即是【3】,秋月亦復昏暗。三百餘年之法燈,無復人挑;六時【4】不斷之香煙,也將中斷。當年堂舍高聳,三重樓台插於碧空之中;棟樑競秀,四面椽頭隱於白霧之間。而今天只有山風雨露供奉佛前;月夜的燈光,從破敗的檐間透出;惟有早晨的露珠成了蓮座上的裝飾。

到了末世,三國【5】的佛法也都先後衰微了。在遙遠的天竺,昔日釋迦弘法的竹林精舍,給孤獨園【6】,此時已成狐狼棲息之地,只有殘壁斷垣隱約可見了。竹林園中,白鷺池水早已乾涸,只有野草叢生;退凡下乘的碣石【7】也早已頹圮,布滿青苔了。震旦的天台山、五台山、白馬寺、玉泉寺等地,都已荒廢再無僧人居住,大乘、小乘的經文都在箱中朽成了灰,我國南都的七大寺也已荒廢,八宗九宗【8】都已絕跡。愛宕、高雄等地,昔日堂塔林立,而今,一夜之間全變成了廢墟,成為天狗【9】棲息之所了。倍受尊崇的天台宗聖地,想不到在當今治承之世竟會頹圮,凡是有人心的無不為之悲嘆。在已無僧人居住的居室的柱子上,有人題了一首歌:

憶當年,崇佛護國稱靈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