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十六

立東宮

這一年因為天子新喪,所以沒有舉行御禊和大嘗會【1】,十二月二十四日,當時還稱為東方君的建春門院【2】所生的王子,被立為親王,是為憲仁親王。第二年改元仁安,那年十月八日,又將憲仁親王立為東宮太子,宮址在東三條。東宮是當時六條天皇的叔父,年僅六歲;天皇是東宮的侄兒,年僅三歲;長幼順序都顛倒了。但寬和二年(986)一條天皇七歲即位,後來三條天皇十一歲立為東宮,這也算是有例可循吧。現今六條天皇二歲即位,今年只有五歲便讓位給東宮。東宮二月十九日登基,稱為新院,而遜帝還未行冠禮,便有了太上皇的尊號,這樣的事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都是首創吧。

仁安三年三月二十日,高倉天皇於太極殿即位。這位天皇即了帝位,標誌著平氏一家的榮華登峰造極。國母建春門院是平家入道相國的妻子二品夫人【3】的胞妹。大納言平時忠是她的長兄,是主上的外戚,在朝中很有權勢,凡是封爵授官,都由時忠卿定奪。唐朝楊貴妃得寵時楊國忠權傾朝野,與這事正好相象。世人的景仰,當時的富貴榮華,真可謂炙手可熱。入道相國對朝中大小事情的處理也都要和他商量定奪。當時人稱時忠卿為平關白。

--------------------------

【1】御楔是天皇即位後,在大嘗會之前舉行的祓禊。大嘗會是即位後舉行的第一次新嘗會,將新谷獻給天神地祇。

【2】建春門院,原名平滋子,是平時信的女兒,平清盛妻平時子的妹妹;系後白河天皇皇妃,所生皇子即位為高倉天皇,遂上徽號為建春門院。

【3】二品夫人,原文作二位殿,指平清盛之妻平時子。她官階二位,後來成為高倉天皇的岳母。

--------------------------

十一

與殿下爭道

嘉應元年(1169)七月十六日,後白河上皇出家了。但是出家之後,他仍然攝理朝政,院里【1】與宮中並沒有什麼區別。院里所用的公卿和殿上人,以及警衛武士,官位奉祿都非常優厚。然而,人心總是永不知足的,氣味相投的人常聚在一起,相互表露心跡:「唉,某人若是死了,那個國守便出了缺;如果沒有那個人,我就可以補上了。」法皇也在私下裡說道:「歷代平亂的人也不少,卻從沒有象平氏這樣的。平貞盛與藤原秀鄉剿滅了平將門,源賴義滅了安部貞任和宗任,源義家滅了清原武衡與宗衡,論功行賞,也僅是地方的國守而已。現在清盛這樣肆意妄為,實在有悖常理。如今是佛法已至末世,王法已趨衰微的時代了。」雖是背地裡這麼說,因沒有適當機會,並未對平家提出告誡,平家對於朝廷也沒有什麼不滿,但是滋擾世間的事卻屢屢發生。嘉應二年十月十六日,小松公的次子新三位中將資盛卿,當時任越前守,年僅十三歲,時值微雪初霽,野景誘人,便率領三十多個年輕武士,騎馬從蓮台野、柴野出發,來到右近馬場,放出許多鷹去,獵捕鵪鶉和雲雀,打了一天獵,直到薄暮才返回六波羅。

當時的攝政松殿【2】正好從中御門東洞院的邸宅進宮。他應該從郁芳門進入大內,所以要從東洞院向南,再從大炊御門往西走。行至大炊御門的豬熊地方,資盛正好和殿下【3】的鹵簿相遇。攝政的隨從急忙喊道:「什麼人,竟敢這樣無禮!殿下正從這裡經過,還不快下馬!下馬!」但資盛十分傲慢,一副把世間的一切都不放在眼裡的樣子,手下的那班武士也都是不滿二十歲的青年,完全不懂得下馬致敬的規矩,所以也不管什麼殿下不殿下,非但不下馬致敬,反而想衝過去。這時已是薄暮,沒有人認出馬上的是入道公的孫子,或者雖是有人認得也佯作不知,於是把資盛卿以及那些武士從馬上拉下來,肆意羞辱了一番。資盛卿狼狽地回到六波羅,將這事稟告了入道相國,入道公十分惱怒,說道:「即使是殿下,對於凈海家的人也應該有些斟酌,況且對年幼的孩子,毫不留情地加以羞辱,實在太可氣了。出了這樣的事,從此會被人家看不起的,應該叫殿下認識到這一點,對殿下非報復一下不可。」重盛卿聽了說道:「不,這沒有什麼值得介意的。假如是被賴政、光基等源氏族人欺侮,那真的是平家的恥辱。現在是重盛的兒子遇上殿下出行,卻不知下馬致敬禮讓,這是十分失禮的。」後來還把有關的武士們召集起來,告誡說:「從今以後你們要小心一點,我還要向殿下賠禮道歉呢!」說完就回去了。

後來,入道相國也不同小松公商量,便召集了鄉下的武士難波次郎經遠、瀨尾太郎兼康等六十餘人,他們都是些不懂禮儀,除了入道公誰都不怕的人。入道公對他們說:「本月二十一日,攝政殿下為商談主上冠禮的事要到宮裡去,你們去路上找個地方守候,把鹵簿侍從的髮髻統統剪掉,洗雪資盛所受之辱。」殿下做夢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種事。為了商量主上明年舉行冠禮以及加冠、拜官的事,需要先到攝政大臣在宮中的公館去,因此,這一天比平時的儀仗更加隆重,這次是從待賢門進去,從中御門一直往西。在豬熊堀河旁邊,六波羅的三百餘騎,全身甲胄正在那裡等著,這些人將殿下包圍在當中,同時呼喊一聲,將那些今天裝束得格外整齊的鹵簿侍從追趕得四處亂跑,把他們全都拉下馬來,肆意加以凌辱,一個一個地剪下他們的髮髻。侍從一共有十人,其中右近衛府的府生【4】武基的髮髻也被剪掉了。在剪去藏人大夫【5】藤原隆教的髮髻時,還特地警告他說:「你不要以為這是剪你的髮髻,這是剪你主人的髮髻。」還將弓梢伸到車裡去,把車上的帘子打了下來,把牛車的前後套繩也都割斷了。弄得凌亂不堪之後,才高興地喊叫著,回到六波羅來。入道公聽說之後道:「幹得很好。」隨車的侍從中有一個是當過因幡的先使【6】的人,他名叫國久丸,家鄉在鳥羽,雖然資歷還很淺,卻很重情義,他一路哭著侍奉著殿下的御車,回到中御門府邸。象這樣用莊嚴的禮服袖子擦眼抹淚,啼泣而歸的鹵簿行列,真不知道怎麼形容才好。大織冠【7】、淡海公時代,自不必說;就是忠仁公、昭宣公【8】以來的各位攝政關白,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這是平家惡行的開始。

小松公知道了這件事,驚駭異常。他把參予其事的武士們都處分了,又說:「入道公下這種極不明智的命令,重盛連做夢也不曾想到。都怪資盛不懂事,佛經上說栴檀在長出兩片葉子時就散發芳香【9】,資盛現在已經十二三歲,理應懂得禮儀,以禮行事,如今竟干出這種蠢事,使入道公背負這種惡名,真是不孝之至,全是資盛一個人的罪過。」隨後就讓資盛暫時到伊勢去了。君臣上下都對重盛公這麼處置表示讚賞。

--------------------------

【1】是上皇辦公的地方,後白河上皇亦稱一院。

【2】即藤原基房,以住所地名稱之,以示尊敬。

【3】殿下原是對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的尊稱,後來擴大到攝政。藤原氏歷代為皇上外戚,很有權勢,所以世人以王族相待,尊稱為殿下。

【4】是衛府的低級官員。

【5】藏人所是供奉天皇起居、掌管儀典、節會等宮中事務的機構,其長官稱為大夫。

【6】是國司未赴任之前,派到地方對官吏傳達訓示的人員。

【7】大織冠即藤原氏的先祖藤原鐮足。日本第三十六代天皇孝德天皇(596—654年在位)時所定衣冠制度,大織冠居第一位。

【8】忠仁公即藤原良房,昭宣公即藤原基經。都是謚號。

【9】見《觀佛三味海經》,意為偉人自幼不凡。

--------------------------

十二

鹿谷

因為發生了這件事,原定商議天皇冠禮的事只好往後推遲了,到了二十五日,才在後白河法皇的法住寺殿上開了一次會議。對於攝政公自然應該有所獎慰,乃於十一月九日宣旨,於十四日升為太政大臣。同月十七日舉行了謝恩儀式。然而,民間對這件事的反應好象十分冷淡。

這一年就這樣過去了。第二年是嘉應三年(1171),正月初五舉行天皇加冠典禮,十三日向上皇和皇太后行朝覲之禮。接受朝覲的法皇【1】和建春門院【2】看了正裝冠服的天皇十分喜悅。入道相國的女兒【3】被冊立為皇妃,年僅十五,算是法皇的養女。

那時,以內大臣兼領左大將的妙音院【4】太政大臣藤原師長,要辭去左大將。以資格來說,德大寺大納言實定卿應補此缺;花山院中納言兼雅卿也頗有希冀之意;另外,已故中御門藤大納言家成卿的三子——新大納言成親卿也想得到這個職位。因為他是法皇的親信,所以就開始做各種各樣的祈禱。他在石清水的八幡宮裡召集了一百個僧人,誦讀《大般若經》六百卷全卷,歷時七日,在這期間有三隻山鳩從男山方向飛來,落在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