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一、二、三

祇園精舍【1】

祇園精舍鐘聲響【2】,

訴說世事本無常;

娑羅雙樹花失色【3】,

盛者轉衰如滄桑。

驕奢淫逸不長久,

恰如春夜夢一場;

強梁霸道終覆滅,

好似風中塵土揚。

遠考異國史實,秦有趙高,漢有王莽,梁有朱異【4】,唐有安祿山,皆因不遵先王法度,窮奢極欲,不聽賢者之諫勸,不領悟天下將亂之徵兆,無視民間之疾苦,所以很快就滅亡了。近察本朝事例,承平之平將門,天慶之藤原純友,康和之源義親,賓士之藤原信賴【5】等,其驕奢淫逸之心,強橫暴虐之事,雖各不相同,然其絕滅之結果卻是一樣。至於近世的六波羅入道【6】前太政大臣平清盛公之行為,僅就傳聞所知,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非言語所能形容的了。

查考清盛公之祖先,乃是桓武天皇【7】第五皇子——一品式部卿【8】葛原親王第九代的後裔,是贊岐守正盛的孫子,刑部卿忠盛的嫡男。葛原親王的兒子高見王一生無官無職,其子高望王被賜姓平氏,授以上總介【9】的官職,從此以後就脫離了王室,降為人臣。其子鎮守府將軍良望,後改名國香。自國香至正盛,歷經六代,雖都被任命為各地的國司【10】,但卻未蒙恩准列入殿上人的仙籍【11】。

--------------------------

【1】這一節的題目,取自卷頭詩開篇的四個字,突出全書立意的主旨。這是我國先秦古籍(如《詩經》)的常用做法。

【2】祇園精舍是古時印度舍衛國的著名寺院。精舍即寺院,意為精練行者居住之所。寺中僧侶養病所居的無常院有一玻璃鍾,其響聲似在訴說《涅槃經》中的四句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3】傳說釋迦涅槃時,四周各有兩株娑羅樹,忽然變綠為白。

【4】朱異是誤國的佞臣,重大國事隱匿不報,以至侯景起兵謀反,梁武帝蕭衍不備。

【5】承平、天慶是朱雀天皇的年號,康和是堀河天皇的年號,賓士是二條天皇的年號。平將門是鎮守府將軍平良將之子,承平五年(935)殺其伯父平國香,於下總國舉兵謀反,五年後為平貞盛、藤原秀鄉等所敗。藤原純友於天慶二年(939)與平將門相呼應,在西海舉兵,天慶四年為桔為遠所敗。源義親於康和三年(1101)任對馬守,殺害無辜,罪行累累,平正盛奉旨討伐,誅義親於因幡。

【6】六波羅是京都東山區六波羅寺附近一帶的地名,平清盛的府邸建在這裡。按當時慣例,三位以上官員(古時日本官階分為一至八位)出家稱為入道,皇帝出家稱為法皇。所謂出家,只是剃髮僧裝而已,實則居官掌權如故。本書人物第一次出現時,姓名往往列一長串,順序是地名、身份、姓氏、官職、本人名、尊稱,有的中間還加上排行。

【7】桓武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代天皇(781—805年在位)。

【8】日本古制,親王分為一至四品。式部省是中央機構八省(中務、式部、民部、治部、兵部、刑部、大藏、宮內)之一,主管國家典禮、文官的選敘、高等教育等。各省的長官稱為卿。

【9】上總是國名,介是國司的次官。

【10】國司:統管一國政務的機構,長官稱為守,次官稱為介。當時日本的行政區劃分為國郡里三級,共計六十六國。

【11】指許可登殿者的名簿。按當時規定六位以上的官員才允許上殿,稱為殿上人。

--------------------------

殿上暗害

忠盛【1】任備前國國守時,遵鳥羽上皇旨意,建造了「得長壽寺」。這座佛寺中有三十三間佛堂,供奉著一千零一尊佛像,於天承元年(1131)三月十一日舉行了供奉儀式。上皇欣喜之餘,傳旨嘉獎忠盛建寺之功,特許他遞補國司的缺額。正遇當時但馬國出缺,於是就為他補上。上皇還恩准他登殿。忠盛其年三十六歲。原來的那些殿上人因此心生嫉恨,暗中計議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夜裡的五節豐明會【2】上,殺死忠盛。

忠盛獲悉此消息,尋思道:「我生於武勇之家,並非文弱之吏,若遭受意外之辱,於家於己,都是憾事。古人云:當保全性命以報效君王。應該預先做些準備才是。」於是當他進宮的時候,便帶了一把短刀,隨便地掛在朝服腰帶上。進了殿堂,在火光幽暗的地方,他緩緩拔出刀來,舉至鬢邊,那刀發出冰霜一般的寒光。公卿大臣們見了,不禁膽寒。又有忠盛的從卒平家貞,他是同族木工助【3】平貞光之孫,進三郎大夫【4】季房之子,任職為左兵衛尉【5】,他身著淡藍色的狩衣【6】,系著淺黃的腰甲,掛著拴有弦袋的大刀,在殿上的院子里規規矩矩地伺候著。藏人頭【7】以下的人看見他覺得奇怪,便叫六位藏人過去問他:「那空柱【8】附近鈴索旁邊,穿著布衣的人,你是幹什麼的?你怎麼能進來,趕快出去!」家貞恭敬地答道:「聽說今夜有人要暗害我家世代的主公——備前守大人,我為了看個究竟,特在此守候,不能出去。」這樣說了,仍舊跪坐在那裡。那些殿上人見此情形認為形勢不利,當夜就沒有下手。

當忠盛被召至御前起舞的時候,人們怪叫道:「伊勢平氏原本是醋瓶子!」其實,平氏本是桓武天皇后裔,只因有一段時間不住在京城,便不被列為上殿之人。因為久住伊勢,所以假名於那裡出產的瓶子,自稱為伊勢平氏【9】;又因為忠盛兩眼一大一小,人們便借其諧音而嘲之為醋瓶子【10】。忠盛雖是氣憤,但也無可奈何,於是在歌舞終結之前,悄悄退出御殿,行至紫宸殿的北廂,故意當著那些殿上人的面,將腰間掛著的短刀交給主殿司的女官,便走出去了。家貞一見便急切地問道:「情況如何?」待要告訴他受辱的情況,又怕他會拔刀上殿,於是忠盛答道:「沒有什麼事。」

向來在五節的時候,人們都會一邊歌詠著「薄白紙、薄紫紙、纏絲筆,畫著巴字圖案的筆桿」等有趣的事物,一邊跳舞。從前有一個太宰權帥季仲卿【11】,因為臉黑,被人稱作黑帥,他任藏人頭時,在五節會上跳舞,人們也怪叫道:「好黑呀,那麼黑的頭,讓誰給塗上黑漆了。」還有花山院前太政大臣忠雅公,在十歲的時候,父親中納言忠宗卿去世,成了孤兒,已故的中御門藤中納言家成卿那時是播磨國守,將他招為女婿,使他得享榮華。他也是在五節會上,被人們譏諷道:「播磨米【12】是木賊草,還是朴樹葉?為什麼要給人家磨光除垢!」

大家紛紛議論道:「這些都是古時發生的事,並沒有鬧出事來。在如今這種佛法衰微的末世,可就難說了。」

果然,五節會一過,所有殿上人一齊向上皇參奏道:「根據歷代的法度,必須經過上皇特許,才可帶劍參加公宴,或帶武裝衛士出入宮禁。如今朝臣忠盛,把自家的扈從,帶甲的武士,擅自召進內庭;他自己也帶刀參加節會,這兩件事都是前所未有的不敬皇上的大罪。兩案並發,罪責難逃,請皇上削去他的殿上仙籍,罷免他的官職。」上皇聽了公卿大臣們的參奏,非常驚異,遂傳忠盛前來詢問。忠盛答道:「從卒在殿庭侍候的事,微臣並不知道。但近日聽說有人謀劃加害於我,跟隨我多年的家人因此想來幫助我,免得我遭受意外之辱,所以私自進來,忠盛事先並不知情,無從加以阻止,倘若此舉有罪,可立召此從卒前來。至於那把短刀,當時已交予主殿司收存,請皇上降旨提取驗看,查明真相,再行定罪。」上皇認為他說的有理,即命將此刀拿來驗看。原來刀鞘表面塗漆,裡面卻是木刀,只是貼著銀箔。上皇說道:「為免當前的恥辱,做出帶刀的樣子,為預防日後的責難,卻又帶了木刀;心思細密,可嘉可嘉。凡以弓矢為業之人都該有這樣的計謀。至於從卒進殿庭侍候,那是武士侍奉主人的習慣,並非忠盛的過失。」這樣忠盛並未受到什麼處分,反而得到了上皇的嘉許。

--------------------------

【1】平清盛之父。

【2】日本古時宮廷中每年共舉行五次盛大的酒宴,載歌載舞,即正月一日(元日)、七日(白馬會)、十六日(踏歌會),五月五日(端午),及十一月第二個辰日(豐明會)。

【3】木工助是宮內省木工寮的次官。

【4】大夫是中央機構中各「職」各「坊」的長官。

【5】左兵衛尉是兵衛府的三等官。

【6】狩衣亦稱布衣,原是狩獵時穿的服裝,但稍微短些,並有扎袖口的帶子。

【7】藏人頭是藏人所的長官,主管內府財務。

【8】位於殿前台階旁邊的柱子,柱內掏空,以便排雨水。

【9】平氏和瓶子,在日語中讀同一個音。瓶子原是酒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