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學

東羅馬帝國,非洲和西班牙所遭受的入侵與北方蠻族對西歐的入侵在以下兩個方面有所不同:一、東羅馬帝國延續到公元1453年,久於西羅馬帝國將近一千年;二、東羅馬帝國的主要入侵者是回教徒,他們在征服東羅馬之後並未改信基督教,而是發展了他們獨自的一種重要文明。

回教紀元所由開始的海紀拉(Hegira)起於公元622年;

十年後穆罕默德逝世。他死去後不久,阿拉伯人立即開始征戰,他們進展得異常迅速。在東方,敘利亞於公元634年遭受入侵,並於兩年內全面屈服。公元637年波斯遭受入侵於公元650年全面被征服。公元664年印度遭受入侵;公元669年君士坦丁堡被圍(公元716—717年重新被圍)。指向西方的進軍並不這樣突然。埃及被攻陷於公元642年,迦太基則一直到公元697年才被攻陷。西班牙除了西北部一個小角落之外,於公元711—712年間也被攻略。指向西方的擴張(除西西里和南部義大利之外)因回教徒於公元732年圖爾一役之敗北而陷於停頓,這時正值先知穆罕默德死後一百年整。

(最後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奧托曼、土耳其人屬於較後的時期,與我們現在所涉及的時代無關。)

當時有許多情況便利了這次擴張。波斯和東羅馬帝國皆因其長期的戰爭而陷於疲弊。敘利亞人,系奈斯脫流斯教派,久已苦於天主教的迫害,但回教徒卻容忍一切納貢輸捐的各派基督徒。同樣,在埃及人口中佔大多數的一性論者,也都歡迎了入侵者。在非洲,阿拉伯人與一向未被羅馬完全制伏的貝貝爾人締結了聯盟。阿拉伯人同貝貝爾人聯合起來進犯西班牙,他們在那裡獲得了久為西哥特人所迫害的猶太人的援助。

先知穆罕默德的宗教是一個單純的一神教,沒有夾雜上三位一體和基督化身等精微的神學。不但先知穆罕默德沒有自命為神的要求,就連他的追隨者們也沒有替他作過這樣要求。他恢複了猶太人禁止供奉雕刻偶像的戒命,並禁止飲酒。

忠誠信徒的義務在於為伊斯蘭教盡多地征服世界,但卻不許對基督徒、猶太人或拜火教徒加以迫害,——可蘭經中稱他們為「聖經之民,」也就是說,他們是遵奉一經教導之人。

阿拉伯的大部分是沙漠,其生產越來越不足以供應其人口的需要。阿拉伯人最初的一些征戰只是為了劫掠,只有當他們體驗到敵人的軟弱無能以後才轉為長期的佔領。突然間,大約有二十年光景,在沙漠邊緣上慣於艱苦生活的這些人,竟然發現他們自己變作了世界上某些最富饒地區的主人,他們不但得以享受各種奢華,並且獲得了古代文明所有精緻的遺產。但他們卻比大多數北方蠻族更好他抗拒了這種變革的誘惑。由於他們在得國時未經多大殘酷的戰爭,因而很少破壞,在民政上也幾乎是原封未動。波斯與拜占庭帝國在民政方面原來已有高度的組織。阿拉伯部族最初對於民政的複雜性一概無所理解,於是他們不得不讓那些在原機構負責的老手繼續服務。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並未表現他們不屑於為他們的新主人服務。這次變動當真使得他們的工作更加容易了,因為課稅有了很大減輕。一般民眾,為了逃避貢賦遂大批地拋棄基督教而改信伊斯蘭教。

阿拉伯帝國是哈里發統治下的一個絕對君主制國家。哈里發不但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同時也繼承了他許多聖潔。哈里發的職位名義上是由選舉決定的,然而不久就變成了世襲。延續至公元750年為止的第一個王朝,烏瑪亞德王朝,是由一批純粹出於政治理由承認穆罕默德教義的人們所創立,他們一直反對那些忠實信徒中較為狂熱的分子。阿拉伯人,雖然以一新興宗教的名義征服了世界上大部分土地,卻不是一個很虔誠的民族;他們征戰的動機與其說出於宗教,不如說出於劫掠和財富。正是因為他們缺乏狂熱精神,所以一小撮戰士竟能比較順利地統治了文明水平較高的、信奉不同宗教的廣大人民。

波斯人與此相反,從最早的年代起,便有著極其深厚的宗教心和高度的思辯性格。他們在改信回教以後,便從伊斯蘭教中創出許多為先知穆罕默德及其親屬所意想不到的、更加有趣的、更加宗教的和更加哲學的因素。自從穆罕默德的女婿阿利於公元661年逝世之後,回教徒分成桑尼和釋阿兩派。前者是較大的一派;而後者則追隨阿利、並認為烏瑪亞德王朝是篡位者。波斯人一直屬於釋阿派。大半出於波斯人的影響,烏瑪亞德王朝終於被推翻,並為代表波斯利益的阿拔西王朝所接替。這次政變以首都之由大馬士革遷往巴格達為標幟。

在政治方面,阿拔西王朝比以前的烏瑪亞德王朝更多地偏向於狂熱派。雖系如此,他們並未統一整個帝國。烏瑪亞德皇室中的一支避開了大屠殺而奔往西班牙,並在那裡當了合法的統治者。於是,西班牙便從那時期獨立於其餘回教世界之外。

阿拔西王朝初期,哈里發的地位臻於極盛。他們中間最著名的一個哈里發是哈倫·阿爾·拉細德(死於公元809年)。他與查理曼大帝和女皇伊琳同時,通過《天方夜譚》,他成了人所共知的傳奇人物。他的宮廷是一個奢華,詩文,和學術的燦爛中心;他的收入龐大無匹;他的帝國西起直布羅陀海峽東達印度河。他的意志是絕對的;他身邊經常伴隨著劊子手,只要他一頷首,劊子手便立即執行其職務。然而,這種盛況卻未持續多久。他的繼承者在以土耳其人構成其軍隊主力一事上犯了錯誤,土耳其人是不馴服的,不久他們便使哈里發變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傀儡;當軍隊對他感到厭煩,他便隨時有被刺瞎眼睛,或遭到殺害的危險。儘管如此,哈里發統治卻延續下來;公元1256年阿拔西王朝末一代的哈里發同八十萬巴格達市民一起遭到了蒙古人的屠殺。

阿拉伯人在政治社會制度方面,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缺點是和羅馬帝國的缺點類似的。由於君主專制政體與一夫多妻制的結合,每當一個統治者死去,便經常導致一場王朝戰爭,最後並以這個統治者的一個王子的勝利和其他王子的悉遭刑戮為終局。主要由於戰勝的結果,而產生了無數奴隸;因而不時發生危險的奴隸叛亂。尤其因為哈里發王國位於東方和西方的中間地帶,所以它的商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不僅掌握到巨大的財富,產生一種對奢侈品有如中國絲綢,和北歐皮毛的要求,而且貿易,也由於特殊情況有所促進:例如回教帝國軫域的遼闊,阿拉伯語言作為世界語的普及,在回教倫理體系中給予商人的崇高地位等;我們記得先知穆罕默德本人曾作過商人,又他去麥加朝聖的途中也曾稱讚過經商,」這種商業有如軍隊的統轄,有賴於阿拉伯人承繼於羅馬和波斯的大規模公路。他們不象北方的征服者那樣竟然聽憑這些公路崩壞失修。雖然如此,帝國還是逐漸分崩離析了——西班牙、波斯、北非和埃及相繼分裂出去從而獲得完全或近於完全的獨立。

阿拉伯經濟最出色的一面是農業,由於他們居住在缺水的地方,因此,特別擅長於灌溉。直至今日西班牙農業還受到阿拉伯人水利工程的實惠。

回教世界獨特的文化,雖起源於敘利亞,卻隨即盛行於東西兩端:波斯與西班牙。敘利亞人,在征服期間是亞里士多德的讚美者,奈斯脫流斯教派重視亞里士多德過於柏拉圖,柏拉圖是為天主教徒所喜愛的哲學家。阿拉伯人最初從敘利亞人獲得希臘哲學的知識,因而,從一開始,他們便認為亞里士多德比柏拉圖更為重要。雖系如此,他們所理解的亞里士多德,卻披上了新柏拉圖主義的外衣。金第(約死於873年),這個首次用阿拉伯文寫哲學的人,同時也是阿拉伯人出身的唯一著名哲學家,翻譯了普羅提諾所著《九章集》的一部分,並以《亞里士多德神學》的名義刊行了他的翻譯,這給阿拉伯人關於亞里士多德的觀念帶來了很大混亂。阿拉伯哲學界自此歷時達數世紀之久才得以克服這種混亂。

當時在波斯,回教徒與印度有了接觸。在八世紀時他們從梵文書籍中獲得了天文學的初步知識。大約在公元830年,穆罕默德·義本·莫撒·阿勒-花拉茲米,一個梵文數學天文學書籍的翻譯家,刊行了一本以後在公元十二世紀譯成拉丁文,名叫《印度記數法》的書。西方正是從這本書中最初學得我們稱為「阿拉伯」數字的東西,其實這是應該叫作「印度」數字的。這人又寫了一本關於代數學的書,到公元十六世紀為止,這本書曾被西方用為教科書。

波斯文明在智力和藝術方面一直是令人讚羨的。但自從十三世紀遭受蒙古入侵後便一蹶不振了。奧馬·卡雅姆是我所知的唯一詩人兼數學家,於公元1079年改訂過曆法。奇怪的是,他最要好的朋友竟是暗殺黨的創始人,享有傳奇式令名的「山嶽老人」。波斯人是偉大的詩人:菲爾杜錫(約生於941年),是《莎那瑪》的作者,凡讀過他的作品的人,都說他與荷馬相匹敵。作為神秘主義者波斯人也很出色,但其他回族卻不是這樣。現尚存在的蘇菲派可以有很大自由來神秘地和寓意地解釋正統教義;該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