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 亞里士多德以後的古代哲學 第二十五章 希臘化世界

古代希臘語世界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時期:自由城邦時期,這一時期以腓力普和亞歷山大而告結束;馬其頓統治時期,這一時期的最後殘餘由於克里奧巴特拉死後羅馬之并吞埃及而告消滅;最後則是羅馬帝國時期。這三個時期中,第一個時期的特點是自由與混亂,第二個時期的特點是屈服與混亂,第三個時期的特點是屈服與秩序。

第二個時期即人們所稱的希臘化時代。在科學與數學方面,這一時期內所作出的工作是希臘人自來所成就的最優異的工作。在哲學方面,這一時期則有伊壁鳩魯學派和斯多葛學派的建立以及懷疑主義之明確地被總結為一種學說;所以這一時期在哲學上依舊是重要的,儘管比不上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時期那麼重要。從公元前三世紀以後,希臘哲學裡實際上就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了,直到公元後三世紀新柏拉圖主義的出現為止。同時羅馬世界則正在準備好了基督教的勝利。

亞歷山大的短促的功業突然之間改變了希臘世界。從公元前334年至324年這十年之間,他征服了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巴比倫、波斯、薩馬爾干、大夏和旁遮普。波斯帝國是世界上所曾有過的最大帝國,也在三次戰役里完全被摧毀了。古代巴比倫人的學問和他們古代的迷信一道變成了希臘好奇心所熟悉的東西;祅教的二元論以及(在較小的程度上)印度的宗教——在印度正是佛教走向登峰造極的時候——也是如此。凡是亞歷山大足跡所至之處,哪怕是在阿富汗的深山、葯殺水的河畔和印度河的支流上,他都建立起來了希臘的城市,在這些城市裡努力推行希臘的制度,並採用了某種程度的自治政府。雖然他的軍隊主要地是由馬其頓人組成的,雖然絕大多數的歐洲希臘人並不甘心情願地屈從於他,但他起初還是把自己看成是希臘文化的使徒的。然而隨著他的征服日益擴大,他就逐漸採取了一種促使希臘人與野蠻人之間友好融合的政策。

他這樣做是有著各種動機的。一方面,非常顯然他的並不很龐大的軍隊是不能長久靠武力來維持這樣龐大的一個帝國的,而終須依靠著與被征服的人民和好相處。另一方面,東方除了君主神聖的政府形式而外,是不習慣於任何別的政府形式的,亞歷山大覺得他自己很適於扮演這樣一個角色。究竟他相信自己是神呢,還是僅僅出於政策的動機而擺出一付神的品質來呢?這是心理學家的問題,因為歷史的證據是難於定論的。無論怎樣,他顯然是享受著在埃及把他當作是法老的繼承者,在波斯把他當作是大王那樣的阿諛。但他那些馬其頓的軍官們——他把他們叫作「同伴」——對他的態度,卻是西方貴族們對他們的立憲君主的那種態度:他們不肯屈膝匍伏在他的面前,他們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去規勸他、批評他,在緊要的關頭他們還控制他的行動,他們強迫他從印度河轉轡西歸而不要再進軍去征服恆河。東方人是很容易順應的,只要他們的宗教偏見能受到尊敬。這對亞歷山大並沒有什麼困難;只消把埃及的亞蒙神或巴比倫的貝爾神與希臘的宙斯神合而為一,並宣布他自己是神之子就行了。心理學家們說亞歷山大痛恨腓力普,或許還秘密參與過謀殺腓力普的陰謀;他一定很願意相信他自己的母親奧林匹阿,就正象希臘神話里的某些貴婦人那樣地,曾經是某一個神的所歡。亞歷山大的功業太神奇了,所以他很可能想到唯有一種神奇的身世才是他那不可思議的成功底最好的解釋。

希臘人對於野蠻人懷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優越感;亞里士多德說北方種族是精力旺盛的、南方種族是文質彬彬的,而唯有希臘人才既是精力旺盛的又是文質彬彬的,這話無疑地表達了普遍的見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認為以希臘人作奴隸是不對的,但以野蠻人作奴隸則並不錯。亞歷山大並不是個十足的希臘人,他想要打破這種優越感的態度。他自己娶了兩.個.蠻族的公主,並且強迫他手下的馬其頓的領袖們和波斯的貴族婦女結婚。我們可以想像,在他那無數的希臘城市裡殖民者必定是男多於女的,因此這些男人也必定都是仿效他的榜樣而與當地的婦女結婚的。這種政策的結果就給有思想的人們的頭腦裡帶來了人類一體的觀念;已往對於城邦的忠誠以及(在較小的程度上)對於希臘種族的忠誠看來是不合時宜了。在哲學方面,這種世界一家的觀點是從斯多葛派開始的;但是在實踐方面它要開始得更早些,它是從亞歷山大開始的。它的結果便是希臘人與野蠻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野蠻人學到了一些希臘的科學,而希臘人卻學到了野蠻人的許多迷信。希臘文明在傳布到更廣闊的地區的同時,卻變得越來越不是純粹希臘的了。

希臘的文明本質上是城市的。當然也有許多希臘人是從事農業的,但是他們對於希臘文化中最富特色的東西並沒有什麼貢獻。自從米利都學派以來,希臘在科學、哲學和文學上的卓越人物全都是和富庶的商業城邦聯繫在一片的,而這些城邦又往往是被野蠻人所環繞著。這種類型的文明並不是從希臘人開始的,而是從腓尼基人開始的;推羅和西頓和迦太基都是依靠著奴隸在家從事體力勞動,而在進行戰爭時則依靠僱傭兵。他們並不象近代的大城市那樣依靠著大量血統相同的、並具有平等政治權利的農村人口。近代最相似的類比就見之於十九世紀後半葉的遠東。新加坡與香港、上海與中國其他一些通商口岸都成了一些歐洲人的小島,在那兒白種人形成了一種靠著苦力們的勞動來養活的商業貴族。在北美洲梅遜-狄克遜線以北的地方,既然沒有這樣的勞動力可供使用,所以白種人就不得不從事農業。因為這個原故,所以白種人在北美洲的地盤是穩固的,而他們在遠東的地盤則已經大為削減,並且會很容易完全消滅的。然而他們那種類型的文化,特別是工業主義,卻將會保留下來。這個類比,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希臘人在亞歷山大帝國東部各個地區的地位。

亞歷山大對於亞洲的想像方面所產生的作用是巨大的、持久的。《馬喀比書》的第一書寫成於亞歷山大死後的好幾個世紀,但它一開頭就敘述亞歷山大的功業說:「於是馬其頓人腓力普的兒子亞歷山大就從柴蒂姆的土地上出發,打敗了波斯人和米底亞人的王大流士,代替他而成為了第一個君臨全希臘的君主,並且打了許多仗,佔領了許多堅強的據點。他殺死了地上許多的王,走遍了大地的盡頭,取得許多國家的戰利品,全世界在他的面前都伏伏貼貼;於是他的地位升高了,他的心飛騰起來了。他編集了一支孔武有力的軍隊,統治了許多國家,許多國家和國王都成了他的附庸。這些事情過後,他病倒了,他知道自己要死,於是就把那些尊貴的、和他一同從小長大的臣僕們召來,趁他還活著的時候把他的國家分給他們。這樣,亞歷山大御宇十二年之後就逝世了。」

亞歷山大在回教裡面繼續做為傳說中的一個英雄而流傳著;直到今天,喜馬拉雅山的一些小酋長們還自稱是亞歷山大的後裔。沒有任何別的真正歷史上的英雄,曾經提供過如此之豐富的神話想像的材料。

亞歷山大死後,也曾有過一種想要保持他的帝國的統一的努力。但是他的兩個兒子,一個還是嬰兒,一個尚未出世。兩個兒子各有一些擁護者,不過在後來的內戰里,這兩個都被人廢棄了。終於他的帝國被三家將軍所瓜分;大致說來,一家獲得了亞歷山大領土的歐洲部分,一家獲得了非洲部分,一家獲得了亞洲部分。歐洲部分最後落到安提哥尼後人的手裡;托勒密獲得了埃及,以亞歷山大港做為他的首都;經過許多戰爭之後才獲得了亞洲的塞琉古因為過分忙於作戰而沒有來得及奠立一個固定的首都,但是到後來安提阿克成了他的王朝的主要都市。

無論是托勒密王朝還是塞琉西王朝(塞琉古的王朝叫做賽琉西王朝)都放棄了亞歷山大那種要融合希臘人與野蠻人的努力,並且建立了軍事專制,起初都是依靠著自己手下由希臘僱傭兵所補充起來的馬其頓軍隊建立的。托勒密王朝所控制的埃及還相當穩固;但是在亞洲,兩個世紀紛擾不已的王朝戰爭則是以羅馬人的征服才告結束的。在這兩個世紀里,波斯被安息人所征服,而大夏的希臘人則日益陷於孤立。公元前二世紀(此後他們就迅速地衰頹)他們有過一個王叫米南德,米南德的印度帝國是非常之遼闊的。他和佛教聖人之間有兩篇對話至今還以巴利文的形式保存著,並且一部分有中文譯本。塔因(Tarn)博士提示說,第一片對話可能是依據希臘原文的;而第二篇系以米南德王遜位出家成為佛教聖人而告結束的,則顯然不是依據希臘原文的了。

這時候,佛教是一個極其蓬勃有力的、勸人歸化的宗教。據現存碑文的記載,佛教的聖王阿育王(公元前264-228年)曾遣使到所有的馬其頓各個國王那裡去:「國王陛下認為這是主要的征服——即法輪的征服;這也是國王陛下在他自己的境內並遠達六百里格(leagues)之外的鄰國的境內的成就——遠及於希臘王安提阿古的地方,並且遠及於安提阿古以外的托勒密、安提哥尼、馬迦斯和亞歷山大四個王的地方…;……在國王的境內也盛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