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3章 女人手腕1

「謝謝。」

蕭冰冰誤打誤撞,嫁入了豪門,事後很久,大家才知道,這劉士傑本人雖然只是在公司當個普通職員,家裡卻是做服裝生意的,已經謀劃在香港上市了,劉士傑本人十分沉迷於網路技術,所以並沒有投身於家庭事業,他是個低調的人,從上高中時,就沒有人知道他的家庭情況,這也為他和蕭冰冰的緣份埋下了伏筆。

劉士傑是做網路技術的,而且對華星公司的豆瓣網研究很久了,對於豆瓣,他也有很多想法,陳海與劉士傑一番交往下來,感覺他比之前網路公司的技術骨幹還要強上不少,公司正好缺少這麼一個人,當下讓劉士傑跳槽到自己的公司,非但讓他負責豆瓣,還交給他一個神秘的任務……

解決了蕭冰冰的事情,又挖來了一名技術骨幹,陳海終於可以去參加《我的父親母親》的殺青儀式了,接下來一系列的事情,張導都會獨自完成,這也是他一種強迫性的表現,排期,上映前的宣傳,上映中的宣傳,上映以後申報獎項,上次探班,張導已經決定要用這部影片出征國際電影節了,這正是陳海樂見的。

殺青儀式一如既往地熱烈,這些日子不見張子怡,她的身上多了一份沉穩與自信,香港的事情對她也是一種厲練,現在在張導的加持下,她身上的氣場正在一點點散發出來,王平這些日子跟著張子怡,也讓張子怡安心不少,一些亂七八糟的片場上的鬥爭並沒有發生,她也求了一個自得。

張導對於最終的結果很滿意,決定在片場進行殺青儀式,沒有奢華的布置,沒有琳琅的食物,一切從簡,可是記者們的熱情很高,這殺青儀式雖然簡約並不簡單,接下來審片,排上映時間,這些陳海已經駕輕就熟,接下來的一切交代下去就可以,張子怡拍完了這部片子,身價大漲,這剛剛一殺青,就有無數廣告商代上門來,雜誌也邀請參加拍攝封面,張子怡已然是華星一姐的地位了。

結束了「父親母親」,陳海終於開始著手瘋狂的系列,寧昊此次依然採用風險共承製,酬勞是票房的10%,黃博則按與公司簽定的合同來算,黃博與公司的合約是五年,一般來來說,簽約的期限也要根據「牌」的大小來定,新人的簽約時間會長一些,不少公司甚至會簽到八年,這中間主要考慮到對於新人,公司前期為投入很多財力和特力,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得到回報,已經有些名氣的藝人則可以和公司談條件,根據市場的狀況來協商期限的長短,一般來說,越紅的明星會讓合約越短越好,以便身價有所抬升時可以及時調整合約。

新人沒有什麼談判的資本,一般任經紀公司擺布,也覺得時間長一些,會對自己更有利一些,更何況經紀公司也會付給新人一些基本的工資,保證其基本的生活費用,這種叫做有底薪的合約,對新人來講,是最渴望的。但不是每家公司都有這樣的保證,為了降低公司的風險,會給新人提供無底薪商演分成的合同,也就是,你能夠接到商演,就能活下去,接不到,將會是步履維艱。

華星目前對新人採用的是底薪合約,這一點也是讓眾人新人湧上前來的重要原因,黃博,章子怡、安憶雪和蕭冰冰自產自銷的這種包裝模式,也讓這些新人們充滿了希望,公司有電影拍,怎麼著也能混到一個角色吧?

勞動報酬也是合同的重要環節,對於那些簽約前已經有名氣的藝人來說,在合約中一般都會明確分成的比例,名氣大小和分成比例也是成正比的。合約中公司和大牌藝人的報酬分成基本是2:8甚至1:9,公司拿小頭。但新人入行,掙錢後基本只能拿到3成分成。華星為了照顧新人,在合約中增加了一些福利和年終獎,不至於讓他們份外凄慘,這在全國來說,已經是走在行業前頭了。

合同里也會對違約責任特別陳明,除了藝人接私活、消極怠工等可能受責罰。公司承諾的年限內專輯沒發夠、安排的活動有損明星公眾形象、沒有按時付清報酬等,都會違約。

現在公司的幾位當家藝人,通通是2:8的分成,再加上年終獎和一些例行的福利,新人則是底薪合同,加上年終獎和一些福利,比如說抽獎之類的,至於違約,新人違約,陳海大多不會深究,放得一手是一手,至於當家小生花旦們,至今為止,也只有黃博一人,而且是事出有因。

未來公司的合約也是朝這個方向發展,黃博沉寂了這許久,終於等到張導的戲殺青,寧昊歸來,開始組建劇組,這一切像是在做夢一樣,陳海的野心自然不止如此,只等《我的父親母親》有所收穫,一切便要朝更高處發展。

《瘋狂的石頭》除了主要演員以外,其它演員都面向社會大眾招募演員,此舉一出,華星的門檻都要被踩破了,陳海脫手讓寧昊去做,自己退居二線,去追蹤張升豪的消息,這麼一段時間過去了,並沒有爆出什麼重大的消息,華誼看上去也是如常,陳海有些挫敗,難道自己的計畫失敗了?所謂張升豪的本體受損不是指這個意思?

陳海終於等不及,找了些人,左右打聽,得來的消息是華誼內部正在整頓之中,所謂的整頓是什麼,沒有人知道,陳海隱約覺得自己的戰略起了效,不再去理會這件事情,只在心裡盼著消息鋪天蓋地的一天到來。

華誼的消息爆出來始於一件傷害案,某三十歲男子被一女子刺傷,原本以為是一件普通的傷害事件,結果扯出了幕後的事情,比戲劇還精彩,原來那男子正是華誼兄弟的大老闆張升誼,女子是她的情人,一個二十歲的大學生,這倒是出乎陳海的意料了,這樣的情形本應該出現在張升誼與他的背後金主身上,陳海仔細地研究了每篇報道,他發現自己低估了一個女人——張虹。

依照陳海原來的計畫,張虹一定會發現張升豪乾的那些好事,兩人反目,進而撤資,這下子張升豪無以維繼,可是事情的發展有些意外,張虹在這件傷害案里充當了一個隱形的幕後推手,這從報導中的隻言片語可以看出來。

比如說,報道中提到「大學生情人並不知張某豪有談婚論嫁的女朋友,有人打電話提醒才知情」,這個打電話的人不可能是握有照片底片的那個人,他的對象只可能是張升豪或是張虹,這才是冤大頭的對象,排除掉張升豪的嫌疑,這件事情對他一點好處也沒有,就只有張虹了,這是陳海得出初步結論的證據之一。

再看證據之二,張升豪出事以後,張虹沒有出現,這兩人之間的緋聞是媒體的好素材,所以有重點強調,張升豪被情人刺傷入院以後,除了公司的同事以外,沒有人上醫院探望,「略顯凄涼」,張虹就算不以正牌女友的身份出現,也會以公司注資方的身份出現探望吧?

證據之三,張升豪傷未愈,張虹突然入主華誼,宣稱自己擁有華誼的所屬權,大有要將華誼攬到自己名下的趨勢,而且對外宣布,要賣掉華誼,這條消息不知道真假,但已經戳到陳海的心裡了,事情似乎朝意外的方向發展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