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風起雲湧 第四十四章 出兵

不用動員,兩個連隊的步兵已經端著步槍,冒著槍林彈雨沖了上去。

兩個小隊的烈風軍也毫不猶豫地衝出陣地,雙方在陣地前展開了短促的肉搏戰,十三師的士兵們怒吼地揮動刺刀,僅僅十分鐘,這兩個小隊的士兵已經變成了冰冷的屍體,而十三師同樣付出巨大的傷亡。

但是他們沒有慶祝的時候,戰場是到處是烈風軍的身影,到處是槍林彈雨,烈風軍很快反映過來,兩個大隊的兵力發起了反衝擊,戰場上頓時殺聲震天。

十三師的兵力實在太單薄了,整個師只有七千人,而除去特種兵,全師只有五千名步槍兵,但是這五千名步槍兵卻需要衝破四萬名烈風軍的防線,他們的身邊不時落下了呼嘯而來的炮彈,在四射的彈丸中,男兒的熱血沸騰,他們爭先恐後地自己的身體譜寫生命的樂章。烈風人也高呼著:「現在是發揚津輕武士真價的時候……」對於青森縣的鄉土部隊,古代的津輕武士,正是青森縣鄉土部隊的楷模,只是他們的對手也不簡單,正如《支那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戰後防衛戰廳戰史室編纂戰史從書,這套戰史從書雖是佔領時期後編纂的著作,但由於只利用烈風方面的戰史資料,而且到處自誇存在之詞,導致受到眾多抨擊)中說的「敵軍勇氣萬分,敢以果敢的行動突擊我軍,雙方展開多次肉搏戰……」

殺聲震天,血流成河,屍體堆積如山,烈風軍一個決死隊真是決死了,全中隊二百零三人,在短短二個小時的戰鬥戰死一百八十二人,其餘士兵也全部挂彩,有部分小隊、中隊出現全員戰死的情況。

應當說初期烈風人部隊是非常優秀的部隊,他們的單兵素質很高,大部分士兵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和重新服役的預備役士兵,烈風人堪稱「精兵第一主義」,但是十三師的攻勢士氣如虹,吶喊聲驚天動地,一排又一排的士兵用刺刀陣衝來前來,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突圍的道路。

下午四時,烈風人集合了步兵四個大隊,在炮兵的掩護之下,發起一次反擊,但是二千多人的隊伍走錯了方向,誤入了一道柵欄之前,密集的炮火接連不斷地落了下來,而烈風軍卻只能慢慢推開柵欄,整整十分鐘的炮擊讓柵欄都染滿了鮮血。

掩護炮兵陣地的部隊只是十三師的一個營而已,面對著數倍的敵軍攻擊,該營死戰不退,發揮出極高的戰力,烈風軍先後發起了六次衝鋒,但是只丟下了幾百具衝鋒,為此烈風軍特意將兩個集成大隊派上來(由兩個聯隊的每大隊各抽調一中隊組成,約三百人)。

此時十三師的這個營已經傷亡達三分之二,面對上千名烈風軍的突擊,營長陸子云大吼:「報國正當此時……」

說著,率先第一個跳出了工事,全營在他的激勵上,紛紛跳出工事沖向敵軍,上千名烈風人被這不到二百名士兵的士氣所震驚,在第一時間之內雙方發彈射擊,接著就是血腥的肉搏,炮兵也為自己的掩護步兵所感動,雖然有部分烈風軍曾衝上炮兵陣地,可是炮兵們自己動手把敵軍打退後,又開始朝烈風軍炮擊。

下午四時半,奉軍第二軍司令官林一塵親自率兩個旅的部隊趕到,而烈風人也投入了他們最後的預備隊—兩個集成大隊(烈風人將各聯隊臨時組建的步兵大隊稱為集成大隊,該兩集成大隊各約三百人),結果烈風人是撞上了鋼板。

特別是佐藤集成大隊三百四十名,除逃出四十餘名,全大隊全數撞到奉軍的攻勢,按烈風軍的說法是「部隊玉碎,盡數化作護國之魂……」

不止是十三師,各個部隊也相繼加入了戰鬥,為了突出一條血路,大部分部隊也拚命衝擊,林一塵更是率部衝到了第一線,根據支那事變陸軍作戰史稱:「部隊傷亡已達極限,司令部人員和後勤人員已經全部武裝起來,愛水司令官已經命令隨時焚毀聯隊旗,到部隊慰問的青森縣慰問團已決心集體自殺……」

下午五時三十分,烈風軍終於抵擋不住,兩個步兵中隊的烈風軍全員戰死在陣地上,得到打開通道的消息之後,全軍士氣為之大振,發瘋地發起了攻擊,特別是田中集成大隊的陣地更是受到共和軍的重點照顧,在這種情況下,該大隊:「田中部隊在數十倍的敵軍攻勢之下,雖然斃敵無數,敵戰場遺屍三千餘具,但部隊在兩個小時就傷亡一百四十人,大隊長重傷,中隊長、小隊長多數傷亡,被迫向後方轉進……」(支那事變陸軍作戰概述—平津作戰)

田中集中大隊的撤退,導致他身後的兩個炮兵中隊完全暴露出來,林一塵第一時間就帶著一個團的士兵上去繳便宜,而這兩個炮兵中隊只有少量自衛步兵,在優勢共和軍的刺刀攻勢只堅持了二十分鐘,在傷亡過半之後,拋棄了八門火炮向後逃跑了。

林一塵當即轉移火炮射向,在附近的烈風軍發現遇到已方的射擊後,士氣當即低落下來,其結果就是共和軍成功地打開了突圍的道路,在當晚就有一萬一千名官兵沿著這條道路向外突圍,這條被稱為「血路」的通道有著很高價值。

但是戰爭不是毫無代價的,防守的烈風軍戰後宣稱「我戰死一千一百名,戰傷一千七百名」,但是這個數字的實際是戰死六千七百人(根據各部隊戰死名薄統計所得),戰傷者約在八千名左右(根據北支軍後方病院收治報告),而共和軍由於是進攻一方,他們付出的代價更大。

特別是十三師,七千名士兵傷亡四千七百人,其中二千人已經倒在祖國的土地,為了掩護傷員撤退,他們被迫放棄了大部分的輜重、重炮和一部分重傷員,陸子云跪在地上大哭不起,他哭著說道:「弟兄們,我一定回來找你們……」

但是七天之後,一名重傷員幾乎是爬著回到了部隊,他哭著說道:「弟兄們全讓烈風人給挑死了……」

他是唯一的倖存者,僥倖在屍體堆里逃生,後在一位好心人的協助下才得以生還。

在烈風人的「平津作戰」中,烈風人槍殺大量俘虜並出現大量戰爭暴行是不爭的事實,對於這一暴行,除了共和方面的資料外,還可以可以參閱烈風松岡環女士編纂的《北京戰·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和《北京戰·尋找被封閉的記憶》,《走向北京之路》也是本不錯的研究資料。

除了十三師之外,奉軍也付出很大的傷亡,他們的損失甚至遠遠超過了十三師,大約有一萬五千名奉軍士兵傷亡,林一塵在此役的表現可以相當出彩,他的勇氣被現場的記者贊為「共和以來最優秀的年輕將領」。但無論如何,北京還是在四月二十五日淪陷,次日天津淪陷,在平津的共和部隊二十萬人,突出重圍的大約只有一半,其中大部分和奉軍、十三師一道沿津浦路突圍,段鐵民的執政府及所屬拱衛軍沿平綏路向張家口方向突圍,但是他們突破到張家口的時候,烈風人也沿著張家口發起進攻。對於張家口作戰,一向是軍事史家極少提到的課題,一般認為在張家口共和軍沒有進行大的抵抗,但是根據烈風人在共和一百二十年出版的《東京兵團》胎動篇(日文版,畠山清行著,此人為烈風戰史學家,其陸軍中野學校—諜報戰史第一卷國內曾有翻譯,東京兵團一書資料詳實,作者採訪了大量從大將到下士官的大量烈風侵華官兵,並利用大量的一手資料,在質量低下的烈風戰史中,該書著實是頂尖之作)一書記載,由東京人組織的混成第二旅團(原屬第一師團)在張家口遇到極其激烈的抵抗「八角台空前摻烈之惡戰」、「本多旅團面臨全滅」,「看著數百名戰友的屍體倒在八角台一線,我們只能為他們祈禱……」。

而組織抵抗行動正是蕭如浪的拱衛軍和一部張家口守軍,他們僅以兩三個團的兵力在八角台一線奮戰作戰,令烈風軍混成第二旅團傷亡摻重,但是五月三日,張家口宣布淪陷,段鐵民帶領執政繼續沿平綏路西撤,準備在綏遠一線繼續組織流亡政府。

在包圍圈合圍前,柳鏡曉派出一列專列,特意從北京將朱雀的學生和教官接了出來,燕傲霜望著幾十年來始終不變的校園,臨走時了也不禁流淚:「想不到將朱雀趕出這裡的,居然也是我……」

學生們安慰道:「校長……等到了山東,我們請柳學長幫忙,再建上一座一樣的大學校!」

燕傲霜苦笑不答,將發毀掉的學校怎麼能恢複舊觀,這畢竟是她的寄託!

烈風人佔領平津後,由於察哈爾方面的作戰尚未結束,而部隊經過一個月的戰鬥,前後減員已達六萬人,雖經幾次補充,但是部隊的總兵力維持在二十一萬人左右,只相當於戰開初期的兵力。

為此必須就原地休整補充裝備、兵員,並收治戰鬥中出現的大量傷病員,不過對於下一步的作戰,北支軍參謀千望神度少佐高呼:「要趁勝追擊,若是放棄現在的良機,等同於最大不忠!」

在這種情況,北支軍組成了兩個師團配屬部分特種兵向南追擊,其餘預定在原地休整十天,一個師團沿高碑店向保定進攻,另一個師團向滄州方向,在這期間山東方面透過特別途徑要求:「決不允許容許烈風軍越過保定—滄州一線……」

但是烈風軍對此視若未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