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風起雲湧 第三十九章 崩潰

事實連烈風參謀本部也為這個消息所震驚,烈風軍越過鴨綠江進行攻擊。

共和九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烈風軍大舉渡過鴨綠江,神聖衛國戰爭開始。

但是這次戰爭開始,卻是由新羅國境守備司令部自行挑起的,事實上,參謀本部的部分軍官都是知情者,他們默許這一事件的爆發,按照烈風的傳統說法,這種行為稱為「下克上」。

戰前烈風在新羅駐軍可以分為兩大系統,其一是新羅軍系列,由十九、二十兩個師團和若干地方守備隊,第二則是國境守備系統,主力是簡編的第二師團(該師團駐新羅部隊每聯隊缺一大隊,每大隊缺編一個中隊,騎兵聯隊為一中隊編製,其餘兵力留守烈風本土,稱留守第二師團)和獨立國境守備隊(轄六個獨立守備步兵大隊)。

率先發起進攻的便是直轄中央的國境守備系統的一萬五千兵力,他們的在石大佐的策動,取得司令官的同意,決心借用北邊戰事持續不斷,沿江奉軍大部北進,所存部隊多為新編的特點,決心「斷然採取事變」,並自行徵發大量登陸船隻。

烈風軍的渡江行動相當成功,他們在第一時間上岸,率先展開進攻的獨立國境守備第二大隊及炮兵一小隊,他們直接渡過鴨綠江後直接向駐軍發起進攻。

他們正面的部隊是新動員的安國軍獨立第七團,該團僅有一千二百多人,兵員多系新兵,戰鬥力很差,當天夜指揮官多數不在崗,在遇到烈風軍突然襲擊的情況下,部隊失去掌握,傷亡極重,放棄,據戰後統計共傷亡二百二十人,而僅擊斃烈風軍伍長以下四人,擊傷三十餘人。

而第二師團的目標則是奉軍駐紮在鴨綠江獨立守備重炮營,這個炮兵營擁有重炮十二門,戰事一開即可向新羅境內預定目標射擊,駐近還駐紮有新編成的步兵一個營掩護,烈風軍當即決心向該部攻擊。

但是第二師團的攻擊並不順利,第四聯隊第二大隊向步兵營沒有展開就被外圍的一個步兵連發現,烈風軍被迫從奇襲轉入強攻,烈風參謀本部共和九十六年編《滿洲事變經過概要》稱:

「我軍雖一時間陷於苦戰,但由於我官兵勇敢奮戰和炮兵的及時助戰,最後完全攻克。時間是午前十一時十分。(我戰死二十四名,傷二十三名)」。

而第四聯隊主力的攻擊更是大受挫折,從奇襲轉入強攻的聯隊主力四個中隊受到守軍炮兵的密集轟擊,烈風軍的攻擊迅即受挫,此時獨立國境守備步兵的第一大隊趕來增援,同時騎兵第二聯隊也參加了戰鬥。

烈風軍戰史《滿洲事變經過概要》稱:「午前十時,兩個大隊一齊開始攻擊前進,敵人據守堅固的圍牆頑強抵抗。我軍雖相繼出現傷亡,但仍堅持戰鬥。獨立守備步兵第一大隊正面之敵,還有企圖逆襲反攻之勢,後因受我東西夾擊,敵遂放棄抵抗向東退卻。我軍於午後二時三十分許,完全佔領敵兵營。(我戰死四十二名,傷五十六名)」

但此一數字並不包括配屬部隊的傷亡在內,根據戰史學家考據,守軍的數次反衝鋒很有成效,獨立國境守備第一大隊的傷亡甚大,其大隊被擊成重傷,第三中隊長戰死。

但是總體而言,當天夜到第二天,烈風的渡河攻擊取得相當的效果,鴨綠江大橋也落入敵手,到第三天早上,屬於國境系統的一萬五千名敵軍已經完全渡過江,而烈風軍的進展可以以高速來形容,少量的奉軍戰力低下,分散駐屯各地,沒有作好戰爭,大部為烈風軍所擊破。

但是新羅軍系統的烈風軍始終沒有過江,在戰前國境守備司令部的軍官們和新羅軍司令官林十郎中將已經達成,雙方同時展開,並同意神田參謀的建議,派出二十師團所屬混成三十九旅團及獨立鐵道兵第六聯隊兩個中隊加入支援,歸屬於國境守備司令部統一指揮。

二十三日上午該部已經抵達了新義州,但是出乎於國境守備司令部的意料之外,該部並沒有在二十四日過江,而是在江橋一側待命。

林十郎的理由是調動大規模部隊越過戰區,必須有陸海軍大元帥—天皇陛下的命令才能出動,當然真實的理由是準備摘桃子,如果國境守備司令部系統的部隊進展不順利,他們將會翻臉。

但是由於國境守備司令部的部隊進展順利,林十郎自行下令混成三十九旅團過江,該旅團所屬步兵五大隊、騎兵一中隊、炮兵兩大隊、工兵一中隊於二十五日下午一時通過鴨綠江大橋抵達東北。

此時林十郎中將的積極性比國境守備司令部還高,他在前線進展相當順利的情況,除已過江的五千多名新羅部隊,再次下令第二十師團司令部、混成三十八旅團(隸屬於新羅軍的十九師團)、一個野戰重炮兵大隊進入東北,混成三十九旅團原有部分分隊仍駐守在新羅境內,也一併進入東北,換言說,進入東北的新羅軍將達到近兩萬人。

而新羅軍的兩個師團加上地方部隊的編製不過是四萬人而已,這還是擴編之後的結果,因此林十郎在徵得參謀本部的同意之後,新羅軍就地進行總動員,所有兵員補充到戰時編製。

烈風國內參謀本部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之後,一些參謀軍官根本不感動意外,反而大聲歡呼慶祝起來,在發表象徵性的和平宣言之後,軍官們大叫「此為千載難逢之機」。

參謀本部當即決定向本土立即派出混成第四旅團(第八師團)、混成第八旅團(第十師團)、重炮兵一個大隊、野戰重炮兵一個大隊,此外將第二師團在國內留守部隊全部調入東北,增調兵力約為三萬人,並要求新羅軍準備增援兵力進入東北。

至於海軍的三個中樞—軍令部、聯合艦隊司令、海軍大臣,他們的表現比陸軍更加活躍,軍令部長藤野西巴在戰後一向表示:「戰爭責任都是由陸軍來承擔,海軍是沒有任何責任的……完全是被捲入這場戰爭的……海軍一向愛好和平!」

但是海軍真的是愛好和平?共和九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國境守備隊偷襲奉軍,而第二天下午,烈風艦隊第二遣外艦隊的一艘巡洋艦、三艘炮艦、四艘武裝快速帆船掩著六隻快速運輸船和六艘武裝運輸船在貔子窩登陸。

登陸烈風軍為屬於海軍的第二特別陸戰隊(步兵四個中隊,炮兵一個中隊,工兵一小隊組成)及十九師團步兵一個大隊,在貔子窩登陸的烈風軍沒有遇到激烈抵抗,進而順利佔領普蘭店,二十五日上午及二十六日下午,第二遣外艦隊再次進行兩次輸送支援,其結果是屬於海軍的第三特別陸戰隊、第四特別陸戰隊、海軍特別警備騎兵中隊兩個中隊、海軍獨立野戰重炮兵一個中隊、從烈風輸送的第三師團兩個大隊。

六個步兵大隊、兩個騎兵中隊為基幹的烈風部隊順利進佔金州。

雖然奉軍在東北仍留守著十二萬兵力,但是這些兵力多半是戰鬥力較差的部隊,分散於廣泛的地區,而烈風軍已進入東北的部隊超過了四萬人,而後面還有著大約四萬名烈風軍援軍立即加入支援,而後繼的烈風軍兵力更是源源不斷。

根據烈風參謀本部的估計,烈風有四千萬人口,戰爭初期陸軍有三十七萬五千名現役部隊,其中二十五萬兵力可用于海外作戰,戰時可以動員二百餘萬的後備兵員,但是庫存武器只能起大約四十萬兵員,其餘裝備需要外購。

而奉軍此時的兵力正處於北邊作戰,近二十萬部隊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張步雲在這種情況下緊急命令林一塵準備關內回援,另一方面他下達命令:「攻擊!攻擊!攻擊!只能擊破鐵勒軍後才能有回家的可能!」

在得到烈風軍出兵的消息之後,鐵勒軍的士氣大振,他們瘋狂地發起進攻,而源源不斷的支援正在從帝國西方運輸過來,在這裡即使站在敵人的立場上,也不能讚揚一聲鐵勒的狐熊,他確實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間諜之一,正是依賴他的情報,鐵勒人向東方輸送增援提前了整整二十天的時間,或者說,鐵勒軍多得到一個軍團的肝軍。

二十六日下午,奉軍發起一波士氣如虹的突擊,在這次攻擊中,雙鷹旗遠東軍區再次遇到一次沉重的打擊,遠東軍區的第七師、第二六二師被合圍,並在隨後的戰鬥被全部殲滅,在這次戰鬥中,遠東軍區損失了一萬兩千人。

但這已經是奉軍的最後輝煌了,十二月一日,鐵勒人動用趕來支援的四個師、兩個炮旅發起一波反擊,奉軍左翼全線崩潰,廝殺了將近兩個月的士兵再無法克服人力上的極端劣勢和無限度的疲勞,一萬七千人戰死,六千名士兵被俘,其中多數是重傷員,他們再也沒有回到共和。

利用這個口子鐵勒軍不斷投入兵力,到十二月四日,這個突破口已經無法被封閉,甚至有兩個師的部隊被鐵勒人合圍,而由於烈風人的進攻,張步雲卻無法得到後方的支援。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超人也沒有辦法挽回,張步雲下達了總撤退令,在後面追擊的是超過二十萬的鐵勒軍。

這是地獄中才出現的情景,許多部隊端著刺刀和超越追擊的鐵勒軍展開戰鬥,他們用鮮血譜寫衛國之歌,為生命燃燒了戰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