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志願者 第23章 又見人修行(上)

柳致知和阿梨正在一個景區門口,剛從裡面出來,自從上次兩人入山採藥,又過去一段時間,現在已是十二月份,離元旦沒有多長時間。這次柳致知是陪阿梨來賣葯,葯已賣完,柳致知便陪阿梨到附近景點遊覽一番,從景區出來,兩人在一家飯店中吃過馬肉米線,現在正好轉一圈,然後趕回去。

這個景區如論風景,自是不錯,不過遊人太多,其中人造東西也太多,柳致知並不太喜歡,他在麻家寨小學,整日面對青山,他自己從未厭過,甚至認為那邊風景比這裡更好。

路邊擺攤地不少,大多數賣一些旅遊紀念品,也有些賣當地特產,甚至有賣野生靈芝的,不過在柳致知眼中,一眼就看見那玩意根本是一個假貨,柳致知現在眼光在這外方面還是比較毒。

阿梨正在一個攤前跟攤主為一件小工藝品討價還價,柳致知站在旁邊,沒有插嘴,討價還價柳致知卻是不行,這個攤旁幾米外,卻是一個年青人在擺攤,人長得很普通,面前放著六個葫蘆,從大到小,最大一個是最小的幾倍,每個葫蘆面前壓著一張紙,上面寫著自釀葡萄酒,並標了價錢,最大葫蘆卻是最便宜,不過百元,最小葫蘆只有手掌大小,卻標價為二千元。

這裡面有古怪,但真正吸引柳致知注意力的卻是這幾張紙寫的字,飄渺自然,不含一點煙火氣,完全是大家之作,柳致知從小被爺爺逼著練字,書法功底不淺,但與這幾張紙一比,簡直沒有入門,有這一手好字,居然跑來擺攤賣酒,其中緣由讓人不由心生疑問。

當然,也只有柳致知這種懂書法,換一個人根本不留意,現在能得書法精髓畢竟很少了。

柳致知走了過去,問到:「老闆,這字是你寫的嗎?」

「當然是我寫的。」對方一笑,柳致知感覺一種天地間似乎有一種喜悅,真是古怪的感覺,柳致知搖搖頭,蹲下身,細細觀看。

「老闆,貴姓?」柳致知抬頭問到,這字越看越有味道。

「免貴,邵延,小友何不選一葫蘆酒?」邵延稱呼很奇特,自己看起來不大,卻稱柳致知為小友。

柳致知沒有留意,看著六個葫蘆,越小越貴,心中疑惑,不由伸手抓向最小的葫蘆,一入手,很輕,甚至感覺不到其中有酒,不由拿到面前,細細觀看,剛到眼前,一瞬間,柳致知感覺眼前一變,所有喧囂都徹底遠離,向四周一張量,茫茫一片,正在驚奇,白霧向四周退卻,一亭飛出,再看腳下,卻是茫茫太空,群星璀璨,亭子就停在自己面前,卻感覺不到一絲異常。

「柳致知,你來了!」隨著話音,邵延出現在亭中。

「你是誰,這是什麼地方?你是如何知道我的姓名?」柳致知有些失措,但並未慌,好像此處有一種令人安心的力量。

「我叫邵延,這是我隨手開闢的一個空間,柳道友,你已邁入修行之門,你的一切,我都了如指掌,你無意間闖入修行之路,將來自然與我有緣,所以來見你一面,你雖入修行之路,卻幾乎對修行一無所知,坐下來吧,好好談談!」邵延邊說,隨手一指,一張石凳出現,面前也出現了一張石桌。

柳致知見對方沒有惡意,而且隨手開闢空間,東西隨意而現,這份能力就是傳說中神仙好像也不能隨意做到,這個邵延是什麼來歷?

柳致知坐下,桌子上出現二隻琉璃杯,邵延隨手拿出一隻巴掌大小的葫蘆,倒上兩杯葡萄酒,其色紫紅,宛若寶石,一股特有酒香飄出,柳致知盯著那隻小葫蘆,兩人面前杯子都不小,倒滿了酒,一個杯子都有葫蘆大,但兩杯倒滿,好似葫蘆中還有酒。

邵延見柳致知盯著手中酒葫蘆,不由笑了,說:「這個葫蘆中裝了一百斤葡萄酒,賣你二千不貴吧!」

「這是傳說中儲物裝置?」柳致知不確定地問到。

「你說的不錯,不要羨慕,你能煉出法器,如果了解原理,你也能煉出類似的東西!」邵延笑著說。

「前輩,你是什麼人?」柳致知見對方和自己差不多大,想了半天,還是叫出了前輩。

「不要叫我前輩,修行大道,都是道友,叫我一聲道友,我是什麼人,你目前還沒有到那個層次,到時自知,今天遇到你,也是一種緣分,修行上有什麼問題,你說出來,我當為你解答!」邵延依然微笑地說到。

「既然這樣,我就不客氣了,修行分不分類別,有幾重境界?」柳致知想解來心中疑問。

「你這麼問範圍很大,修行,簡單來說就是修正自己行為,以一定方式約束自己身心,從而實現自我超越。修行方式很多,不同的人生哲理往往衍生出不同修行方式,但不管那一種,最終都是以自我超越為目標。而在國內,修行者大多是道佛兩門,也有巫術的傳承,你所修行,更接近道家修行,道門修行,求大道,形神俱妙,以自身永恆作為追求;佛門修行,以精神解脫為目標,超越輪迴,以求達到不生不死的狀態;巫門更多是以守護為目的,溝通天地祖先之靈,保佑一方平安;至於神道修行,如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流,包括了修養品德,純潔心地,對神的愛和證悟神的真理為目的。不同修行方法,境界劃分各不相同,道門常用分類方式是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此為世間法,你現在層次就是煉精化氣,當然不同門派,劃分方式各有標準。不過你的方法卻與他人不同,你的修行卻是不自覺借鑒了科學的知識!」邵延侃侃而談。

「修行與科學難道可以並存?」柳致知自己雖不自覺動用科學知識,但內心還是認為修行之類與科學是兩條路。

「誰說科學科學與修行不能並存,這個宇宙一切都在大道之內,科學當然並不例外,你不是利用科學理論創出了火球術這樣的法術?你煉製法器不是從科學角度入手?」邵延反問到。

一言點醒柳致知,同時柳致知有些敬畏看著面前這個人,自己一切確如此人之前所說,他是了如指掌,既然如此,也沒有別要再藏著掖著。

「那我那一日無意進入的狀態,連同現在只要凝神就進入的狀態是什麼狀態?」柳致知很想弄懂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

「這是你的機緣,這種狀態是一種人天交感,外景入內的體現,許多修行者靜坐打磨心性許多年,都不能進入這種狀態,一入這種狀態,自身自然和外界交換,靈氣自然入內。」邵延說到。

「靈氣是什麼?我感覺到很舒服,卻未感到有什麼氣體進入體內!」柳致知不解問到。

「這是你的思想給你的暗示,從科學上說,靈氣好像根本不存在,可以這樣認為,但科學遠遠沒有成熟,不了解的東西極多,換一種說法,科學上認為世界基本上由物質和能量組成,當然,這是狹義的,物質和能量能相互轉化,目前,科學可以輕鬆做到將物質轉化為能量,就是核反應,用于軍事,原子彈之類,但這裡面缺失了一環,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組成,其性質差異極大,為什麼?」邵延又問到。

「這很好理解,原子排列結構不同!」柳致知一口就給出答案。

「不錯,正如你所說,正是其空間結構不同,這結構又是什麼?現在科學界有識之士提出信息學,當然目前還是適用計算機一類,我在此借用一下信息這個詞,不僅存在物質能量,還有信息,信息可能認為物質能量在時間空間中排列方式,同一樣東西,不同排列,其效用完全不同,人體的遺傳基因,不過是四對鹼基對構成,排列不同,代表性狀不同,靈氣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能量,但其中蘊含信息不同而已,你未感覺到一般人所說靈氣如氣體進入體內,而感覺到外景入內,實際上就是靈氣入內,因你的知見不願承認那虛無飄渺的靈氣,才出現這種情況,對你來說,反而更易見本質,如果是一個從小接受道門修行的人,可能感覺到是一種真正氣體貫入體內的感受。」邵延這一解釋,讓柳致知恍然大悟,卻是自己想偏了。

「那麼,是不是從科學角度入手進行修行?」柳致知冒出了一個想法。

「行也不行,因為現代科學遠沒有達到顛峰,而且現代科學一個基本思想決定了很難從科學角度入手修行,現代科學認為物質第一性,通過外在手段控制外物,而修行卻不同,它是一種自我超越,一種自我進化,將所得的規律用於改造自身,從這點看是不行,但先賢早就在這個方面做出探索,先賢提出格物一說,類似於科學,卻是一條道路,你現在所走就是格物之路。」邵延微微一笑說到。

「是不是《大學》中所說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柳致知這一段記得很熟,他名字的來源就在於此。

「你名叫致知,就應該來自這一段,可惜的是,格物之法,早已湮滅,古籍中也是含糊其辭,《大學》中論述不過是宋人自己所想,空泛之理,實難執行,其實,有關格物,在先秦諸子中倒有實踐,其中墨家最為典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