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志願者 第14章 莫讓相思成灰

柳致知晚上靜坐,早晨天不亮就起身,在學校不遠處的林中練拳站樁,第一次符籙修行不是在晚上,而是習拳之後,柳致知在一棵樹下以三體式站樁,正常是半個小時左右,自從無意間人天交感,外景入內,柳致知在站樁中正常十幾分鐘後,不自覺地就會進入那種狀態,雖不如晚間的靜坐來的明顯。

這次站樁二十來分鐘,朦朦朧朧中周圍的樹木等現在意識之中,雖然有些模糊,但面前三尺左右這棵大樹卻比以往清晰一些,心中不由浮現出合術氣的修行法門,心中一動,便按法門運行,吸氣中,存想大樹精氣從頭頂和鼻孔如瀑布一樣灌入丹田,出乎柳致知意料的是,意識中那棵大樹剎那間流淌出青綠色光霧一樣的氣體,如存想一樣,直貫入丹田,一口吸完,柳致知閉氣,意念引氣,從丹田上行膻中,左手掐木訣,右手劍指,氣由膻中沿手臂內側,直達劍指射出體外,劍指急速畫出合氣符,在柳致知的意識中,一個綠色符文畫出,符文周圍的空間似乎水波一樣,一種無形波動向符文聚集,居然自動吸收周圍的能量,光華更盛,投入面前大樹之中,丹田中剛才所採光氣大部分返回大樹之中,大樹猛然整體透出淡淡的綠光,同時,柳致知第一次感受到大樹居然傳來一種欣喜的感覺。

萬物有靈,這個想法在柳致知腦中一閃,才緩緩地呼出一口濁氣,接著又深吸一口氣,這次青綠光霧更濃,感覺中比剛才不論質與量都有上升。就這樣,柳致知畫了三十六個合氣符,最後,大樹中流出光霧在感覺中幾乎成為實質,不過在外人看來,根本沒有什麼光霧,但在最後幾次,似乎有些極淡的光影。

柳致知收功,感覺了一下體內,比起平時,感覺自己精神極為充沛,以往習武后還會有些疲勞,今天不論肉體還是精神,都越發好了,知道這種法門真的有效。

實際上,柳致知能有如此效果,真正得益於他無意之中的人天交感的狀態,如不是這種狀態,效果就差得多,李義修行此法,效果與柳致知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從這次修鍊中,柳致知發現符籙也許不是自己所想,晚間靜坐時,又增加了一項金光護體法的修鍊,經過數日摸索,柳致知發現,只有自己進入那種外景入內情況下,符籙效果非常明顯,不然就比較差。

隨著柳致知不斷修鍊和試驗,以往在入靜時外景入內,現在只要凝神,雖不如入靜時,周圍幾丈內情景模模糊糊呈現在心中,並像肉眼所見,而是一種特殊的感覺,周圍一草一目都能感應到,而且多了許多肉眼不可能看到的東西,甚至微風掠過,在意識中好似水波泛起漣漪,特別是生物,似乎有一種光華伸縮,好像和周圍交換著什麼。

這種情況,讓他想起以前看過一些仙俠玄幻小說,是不是神識,柳致知乾脆就用神識來稱呼,卻與小說上描寫不同,自己必須凝神才能出現,也不能如意控制。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柳致知發現《聖集符籙殘編》上符籙他並不需要如書上所說,布置法壇靜室,按一定儀規修行,只要在那種人天交感的狀態中,符籙修鍊居然就這麼煉成了。最令柳致知高興的是,他居然捉摸出法器煉製方法,將那把近二尺長的尖苗刀煉成了法器。

由於符籙修鍊成功,柳致知想起自己那把無意間煉成法器的苗刀,心中不斷考慮是什麼原因,最後決定將苗刀和尖苗刀放在自己身邊,在靜定中入那種特殊的狀態,到現在為止,柳致知都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人天交感,外景入內,但並不妨礙他應用。

柳致知在靜定中,當進入人天交感狀態,開始留意兩把放在膝蓋上刀,奇怪的事發生了,柳致知想看得清楚一些,當然不是用眼睛看,五鬼消失後,他的鬼眼也消失了,現在情況只是一種感覺,刀自動投影入意識之中。

那柄長苗刀在意識中籠罩著淡淡的白光,而尖苗刀則沒有,柳致知將精神集中在意識中苗刀上,剎那間,刀似乎放大了,漸漸意識中出現如海面一樣,上面朦朦朧朧一個個突出水面的邊界不清楚的圓形島嶼,相對排列比較整齊,但並不是絕對整齊,許多地方缺少一個或一批島嶼,而且島嶼並不靜態,好像在海波中震蕩,島嶼邊緣也是模糊一片。這是什麼?能不能再遠些看,看個全景,這一念起,好像鏡頭拉遠,這些島嶼迅速拉遠,漸漸海面遠去,島嶼變成一個個點,又繼續遠去,最終一把刀現在意識中。

柳致知一下子明白了,難道自己感覺到了原子?這怎麼可能,不過,還真像微觀粒子,固體中的分子原子並不是靜止,而是在自身位置處不停振蕩,並且,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那些島嶼根本看不出邊界,好像霧氣籠罩一樣,不正是柳致知所熟知現代量子論對微粒的描述。

柳致知心情一陣激蕩,剎那間,從這種特殊狀態中退出。柳致知心中激動,自己居然能感知原子級別,自己定義的神識太厲害了。

柳致知不知道的是,他在人天交感中對外界感應何止如此,腦中顯現,實受他的知識和世界觀限制,他是名牌大學的物理系畢業,本來還準備攻讀研究生,對現代科學自然了解極深,但對傳統修行知識了解很少,當他在這種狀態下感應到外物多層次信息,甚至是全息的信息,在自己意識中,自然以他所知的知識體系形象具現出來。

如果換一個對現代科技了解不多,但對傳統陰陽五行了解很深的修行者,具現出來的可能是五行靈氣的變化,特別是金靈氣的具現。

柳致知好不容易平靜下來,調整呼吸,好一會,又進入了那種特殊狀態。這次他有了準備,又一次觀察苗刀,對照尖苗刀,果然其上微觀結構已然與尖苗刀不同,尖苗刀宏觀看起來很光潔,但在微觀層次,卻是溝壑縱橫,如果將尖苗刀對照苗刀,重新排列一下原子結構,會不會變成法器。

想到這,柳致知專心觀察苗刀中微粒排列方式,大部分很規則,更大部分構成一定的圖案,這些圖案相對規則,比較好記,柳致知也發現在此狀態下,自己記憶力好像比以前強上不少。

柳致知記下微粒各個層次的排列規律,注意力集中在尖苗刀上,準備改造,陡然想起了一件事,自己怎麼樣移動原子?自己又不是隧道掃描顯微鏡的探針,不會移動原子!

柳致知頓時沒了辦法,遲疑了一會,算了,還是用神識看看尖苗刀原子排布,意念透入尖苗刀那高低不平的還在振蕩不停的模糊的原子堆中,剛一滲入,腦袋轟的一聲,自己好像變成一塊火紅的鐵,整個人好像分裂,自己既是一塊鐵,又好像冷眼旁觀,一名精壯中年漢子赤膊著,用一柄鐵鎚不斷敲打著自己,甚至感受到自己在精神上與此人相通,不斷敲打和焠火,百鍊成鋼,柳致知有一種明悟,這就是這把尖苗刀的記憶,怎麼可能,刀怎麼記住這些情景?

終於從鐵和火的錘鍊中醒來,柳致知再一感受尖苗刀,頓時驚呆了,刀表面的溝壑基本上平了,整把刀籠罩著淡淡地白色靈光。難道自己這段時間,就無意間完成傳說中煉器,不過刀表面還有些地方不夠完善,柳致知用神識感知著,能不能更好一些,猛然感覺神識一動,原子如一個煙霧團一樣被移動。

柳致知一下子明白過來,自己不是能夠意念移物,難道不能移動原子這個小東西,當日他剛入人天交感狀態,便發現自己能夠御物,這一發現,讓他心中一喜,立刻開始搬移原子,漸漸達到他的要求,刀上白色靈光更盛。

柳致知並不知道,煉器幾種要素他一一接觸實踐,煉器往往用靈材,所謂靈材,實際上就是其中包含一種靈性,往往是天地生成,如隕鐵,在宇宙中遊盪時往往受到各種射線轟擊,其中自然如記憶一樣,記下一些特殊經歷,修者到能感應物性時,就如柳致知的外景入內也是一種感應方式,自然能感應到這些記憶,這些烙印往往經過意念提煉,使物性外露,顯現特殊的能力。

天然礦石、玉石、寶石之類,數百年的古木,妖獸身上材料,修者的身體一部分,往往都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雖不一定,但幾率很大,比如西藏密宗中,往往用圓寂高僧骨頭做法器之類,就是此理。

柳致知買的刀本來並不能算靈材,偏偏項冶煉刀時,完全是手工,精神集中,不覺間刀具有比工業化生產的刀更多一點靈性,雖極弱,但卻是質的改變,柳致知如果買的是工廠中機器成批生產出的刀,再鋒利,也很難煉成法器。

煉器往往有法陣,法陣更好發揮物性,柳致知不懂,但感應提煉物性時,卻無意間天然形成特殊法陣,他記得原子排列規則,實質就是一種法陣體現;最後,煉器往往需要真火,有人一提真火,感到很神奇,其實錯了,火不過是能量外放,真火在煉器中也不過是物質重排。道經中往往將意念比作火,柳致知的意念能驅動物質,能量已對物質起作用,他的神識實際上就是一種無形的真火,不過柳致知自己不知道這些罷了,他所做一切,都從科學角度出發,但誰能說,科學不是道的一種體現。

柳致知總結出一種煉器方法,雖然很原始,也不全面,還很簡陋,但卻從另一角度建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