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草滅蛇線雍正游疑 盜鈴掩耳相臣負詢

張廷玉取了年羹堯的軍報,一刻不停趕往康壽宮,雍正卻已趕往慈寧宮舉哀未回。沙沙的落雪聲和東邊嚎天嚎地的哭聲響成一片。他坐在杌子上,捧著那個奏摺,好像抱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真想揭開火漆封頭,看看裡頭到底寫的什麼。按說他是宰相,如今又是內外全權大臣,他有機會拆這個奏摺。但今夜不知怎的,他心神總安定不下來。是為年、岳二人不和?將帥爭功原是平常事;是為允禵藏匿軍報?今日太后薨逝,只顧了悲慟,一時疏忽也是人之常情;是隆科多索要兵符?兵符本就歸隆科多管,京師布防和九城禁衛調動,也是稀鬆平常事。想來想去,覺得都不是,陡地一個念頭:也許都是。一大堆的平常事湊巧在一處,也許就有非常之事!聯想到前頭幾件大案,更是攪得張廷玉心亂如麻,只呆坐著癡癡地出神……

「衡臣。」

張廷玉沒有應聲。

「衡臣。」雍正又叫了一聲。張廷玉猛地抬頭,見是雍正,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進來,驚得站起身來,又伏身跪倒,慌亂地說道:「奴才走神兒,沒瞧見主子進來……,這是年羹堯的軍報奏摺,請主子親自開封。」雍正哭得眼睛桃子似的,卻顯得心安神穩,嘆聲道:「你起來,朕知道你乏透了。」因見方苞也進來,又道:「方先生,年羹堯到底還是有摺子。衡臣索來了,你讀給我們聽聽,看看這位儒將如何報捷!」

張廷玉吃了一驚,疑惑地望著雍正:「主上,你怎麼知道我軍已勝?」

「頭上三尺有神明。」雍正道:「世上事本就如此,有人造出來,就有人破得開,有人想隱瞞,自也有人竭力想揭開。像這麼大的事,上關天下社稷,下關朕的名聲事業甚或身家性命,朕豈能掉以輕心?摺子在十四爺處,不錯吧?朕早已知我軍大捷,只是要看一看有沒有這份奏摺罷了。」說罷向方苞點頭示意。

方苞小心翼翼拆開封頭,展開摺子,輕聲讀道:「撫遠大將軍臣年羹堯,謹報皇上西寧大捷,殲敵十萬事……」他頓了一下,興奮地看一眼雍正,便朗聲誦讀起來,前頭都是調兵部署、糧草供給千頭萬緒的軍務,表述自己耐煩瑣細、事必躬親,如何細慮周詳舉綱張目著眼著手,把戰前準備說得滴水不漏。接著寫西寧大捷,像神來之筆:

夫青海縱橫萬里,羅布藏丹增所部皆百戰之餘,剽悍孔武,流徙不定,雖成壁中賊盜,無奈池深難竭。臣自甘涼入青,雖屢有小勝,卒難尋覓敵之主力,與之一決雌雄,而日耗帑金數十萬,竭東南糧源萬里來輸。每念及此,深愧才菲能薄,致主上宵旰焦慮,深負國恩。為速勝計,不得已為此誘兵之策。壬子日,羅布藏丹增於塔爾寺集結兵力約三萬餘人,小作試探,知城中僅餘兵力一千五百人,因臣不在城中,恐中誘敵之計,巡邏未敢來犯,檢閱守城之士,皆如病坊乞兒,令俱出戰,則股慄不能出聲。甲寅日,敵偵知臣在城中,乃大行集結,約五萬餘眾叩城而圍。臣即令焚烽火台集援軍會戰。是時叛軍蟻集紛紛如麻,城外諸堡,悉為敵軍所破,焚掠一空。臣為鼓舞士氣,遂率中軍護衛,兀坐城樓,以觀敵情兼鎮定軍心。回望敵軍壓城欲摧,煙火蔽天,城外百姓哭聲動地而不能救,憔腑仰嘆息,默祈上蒼,祐我皇清。但敵未攻,惟以火槍鳥銃及紅衣大炮懾懾而已……

「後頭的不用讀了。」雍正吁了一口氣,「岳鍾麒有岳鍾麒的難處,也不可一概抹倒。」方苞往下看時,果然寫的是岳鍾麒如何起先畏難不肯進駐松潘,次後又爭功搶奪戰俘的話頭。末了方苞打了個怔,說道:「主上,十萬戰俘——這件事前頭密折上沒寫呀!」

「好嘛,」雍正淡淡一笑,說道,「岳鍾麒自請率軍五千,掃蕩餘寇,追捕元兇,朕已經批下去了。仗打下來,叫他們午門獻俘。唉……,聖祖當年午門祝捷,朕年歲還小,都記不清了……。」

「都殺了!」

「什麼?」

「糧餉供不上,又怕管不好這些人,年羹堯下令,已經將十萬戰俘就地……。」

三個人都被這可怕的數字驚呆了。十萬人,手拉手可以從青海連到北京,一夜之間被年羹堯刀劈斧砍殘殺殆盡!雍正兩腿一軟坐回炕上,雙手合十閉目向西喃喃唸誦了幾遍大悲咒,從心底發出一聲深長嘆息:「人說年羹堯是『屠夫』,朕還不信,唉……」沉思良久,方起身來,說道:「昔日秦趙之戰,一夜之間坑趙卒四十萬。朕將古比今,想來年羹堯必有他的難處。兵凶戰危,沒法子的事。來春戰事結束,請高僧,還有朕的替身法師文覺和尚去青海,作七日七夜水陸道場,消除戾氣吧!」

「我軍大捷的消息要立即傳郵天下。」張廷玉振作一下,說道:「今夜就印成單頁邸報,全文刊載年羹堯這份奏摺,命兵部廣為張貼,一定要人人皆知,家喻戶曉。」雍正點點頭,說道:「你稍待一時,朕要加硃批。」說罷向案前,提筆濡了硃砂,不假思索便寫道:

西寧兵捷奏悉。此番壯業偉功,承賴聖祖在天之靈,自爾以下以至兵將,凡實心用命效力者,皆朕之恩人也,朕不知如何寵錫,方快寸衷!你此番西行,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正當西寧危急之時,即一字一折恐朕心煩驚駭,委曲設法間以閒字,爾此等用心愛我處,朕皆體到,此豈僅以有功而已矣!古來君臣遇合和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總之,我二人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是矣。

寫罷,遞給張廷玉,說道:「你們看一看,要沒什麼參酌的,就明發!」

張廷玉和方苞兩個人都是目下十行的人,略一看就都瞭然,雍正是竭盡心智要向天下萬民表明他與這位統兵大將軍非同尋常的關係。但君臣之際,恩人云雲,不但肉麻,而且不倫不類。兩個人對望一眼,方苞說道:「萬歲,三綱之內,君為首,分際不可紊。此硃批若用之密折直批年羹堯尚可,但『恩人』二字似乎也過了,隨邸報頒示天下,臣斷以為不可。」

張廷玉也躬身道:「靈皋先生的話,臣也是這麼想。邊將立功,於情應加勉獎,於理是份所當然,似乎不必過於張大。」

雍正要了回去,皺著眉頭看了半日,搖頭道:「『恩人』還是要的。當日西陲兵敗,六萬子弟兵無一生還,聖祖為此痛不欲生。朕與聖祖一德一心,年羹堯為聖祖爺出了這口氣,就是替朕盡了孝,成全了朕的孝心。因此朕要稱他『恩人』。留下前兩句,加上『國之柱石』四字批語,依舊明發。這個稿朕謄到密折上給他。岳鍾麒也要有所慰勉,照你們的意思辦就是了。」他說著,張廷玉已將改稿擬好,雍正比較著看了看,果然已不顯得那麼刺眼,只說了句「也罷了」便不言語。張廷玉知道他還要打坐參禪,捧了折本挾在懷裡便辭出來。看那天時,仍是丟絮扯綿紛紛揚揚地落雪,只因是頭場雪,地氣尚暖,地下半雪半水,像受潮的糖上蓋了一層厚霜。略一停步,風掃下房頂的雪團落了一脖子,又涼又濕。張廷玉倒覺心安不少,扶著一個太監一步一滑地去了。

※※※

雍正的這一措置全部打亂了允禩與隆科多精心策劃的舉喪政變陰謀。專務提兵調將的隆科多聽那蘇說張廷玉不許啟用調兵印符,有心去和張廷玉理論,但畢竟心裡懷著鬼胎,幾次見張廷玉,連提也沒敢提。張廷玉原對隆科多不抱疑心的,原也想尋機會解說一下。開始時是忙得沒空,待後見隆科多壓根不說這事,倒上了心,也不說什麼,只令大內侍衛侍候警戒雍正安全,又借口各王貝勒居喪哀痛,恐體力不支,加派太監守護各靈棚,允禩等人入廁,都有兩個太監扶著進去,別說私房話,輕易連個眼色都不敢遞。隆科多六天裡頭借故巡查紫禁城防衛,帶著鄂倫岱一干侍衛繞金水河看了,只見到處都是新設的兵營,編制統屬又各有歸屬,路過畢力塔防區,他連進也沒敢進去——這些兵營中門屬倒是不少,問了問,有的說自己歸德楞泰管,有的說是張五哥,還有竟說歸內務府統管,各自不一。弄得隆科多又驚又疑,又擔心著允禩翻臉,直急得坐不穩站不寧睡不安,一閉眼便作惡夢,熱鍋上螞蟻般沒個走處。雍正幾次問事,見他時而驚惕時而恍惚,先還以為是悲痛迷心,後來也覺詫異。

二十七天的國喪就這樣——像結了冰的永定河,面兒上平靜坦蕩如砥,下頭卻是激流湍水——平安渡過。宮中太監忙上忙下,撤靈棚去幔帳,燒紙人紙馬,焚靈幡,白紗燈換了黃色宮燈。百官各自回衙視事,阿哥們打道回府,剃頭洗臉面貌一新。雍正除了喪服,卻不放方苞回暢春園,就近回養心殿召方苞進來議事。

「靈皋先生,」雍正待方苞坐定,輕聲說道,「按理今日除服,該讓你鬆和一下的,但朕總覺心緒不寧,和你再聊幾句,過午再過膳,送你回暢春園。你是國策顧問,朕想多聽聽你的。」

方苞熬得臉上有些浮腫,略一欠身,說道:「當日二祖慧可皈依佛法,曾夜問菩提達摩,說『我心不安』。達摩祖師說:『來,我為汝安之!爾心在何處?』——臣不敢自喻,只是個比方,心在何處?心在萬歲心中!萬歲你覺到了的,即是萬歲不安之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