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之一: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決審會議記實——有關<沉默之島>的部分

林文佩/記錄.整理

蔡源煌:我對這篇小說的意見比較偏向負面。首先,這篇小說將主角晨勉一分為二,不知有何用意,通篇讀完之後,仍然無法理解。其次,「晨安」這個角色忽男忽女,在人物關係與情節發展上又沒有合理的交代。這樣的角色「易位」究竟有何意義,對讀者閱讀上又是有何種功能的安排?

小說中兩組晨勉的對象人物,在刻繪和塑造上有欠周延,人物型塑也欠完整,兩組人物關係的發展也不構成必然的關聯性。

難道這部小說的用意只是要凸顯兩組人物的性生活冒險嗎?

東年:這部小說作者的企圖心其實很大,小說形容晨勉是一座未開發的孤島,有意將女性視為一座島嶼加以探索:兩個故事之中,一個晨勉足跡遍及香港、印尼、新加坡……,另一個晨勉則一直居住在台灣島上。與主角來往的人物,有一個是研究「亞洲地區島嶼民族的文化行為」的德國研究生,另一個則是以「台灣島嶼與戲劇的形成」為博士論文的學生……凡此種種皆暗示著人物與島嶼意象的重合。

這篇由錯縮複雜的人物關係所組成的小說,卻只使用了一種語言:敘事性語言;倘若使用表現的語言來呈現,這篇小說會更有機會成為一部更成功的作品——事實上,如果將這篇小說的兩個故事分別拍成兩個電影,可能更有可看性。

由於使用敘事性的語言,使得主角人物每碰到一個人就變成一種單純的「性」關係,整個故事就重複在性關係的場面裡。兩個故事中的晨勉的特質是一樣的:「在台灣的晨勉」不在乎自己一生的形式是否完整,「在香港的晨勉」也認為自己的生活是片段的——呈現的其實是兩個相同的故事,而失去了更深一層的意義。

姚一葦:這篇小說讀起來非常辛苦,但卻是一篇非常獨特的小說,在小說創作已經沒有規範的今天,難得讀到一篇具有原則性的作品,我想為它多講幾句話。

一、這篇小說有兩個女主角晨勉,我把它稱為晨勉甲、晨勉乙,以及晨勉甲/乙的妹妹/弟弟:晨安甲、晨安乙,還有許多其它名字雷同的人物……。晨勉甲乙的出身背景截然不同:晨勉甲出生於不幸家庭,母親殺死了父親而坐牢,最後在獄中自殺以歿:晨勉乙出生於正常家庭,父母俱在。兩個晨勉卻擁有共同的名字,因而名字者,成為一種符號。是否小說有意提出,不論出身於什麼家庭、背景,遭遇可以不同,但結果仍有其共同性?

二、小說中的人物包括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人種:台灣人、香港人、新加坡人、德國人、澳洲人、印度人……林林總總,不同人種之間的思想隔膜、語言障礙,以及不同背景之下的文化差異,在小說中都消弭於無影,是否作者有心將人物返回到人的本位、本能,甚至身體上?就這點而言,作者不是沒有意圖的。

三、不僅人種與地區沒有界限,性別、年齡在小說中也都不重要了。晨安在第一組故事中是女性,在另一組故事中又是男性,同性戀者的性別倒錯更是不勝枚舉。

四、這篇小說中的人物沒有意志性的活動,幾乎都是偶發性的相互遭遇,如晨勉甲與德國人丹尼、晨勉乙和祖(他的英文名字也叫丹尼)會發生關係都是十分偶然的。「性」的關係在小說中也成為最重要的東西。

五、社會的約束總有其規範之處,在小說中都一一被打破,唯一例外的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名義上的父親,晨勉甲嫁給一個同性戀者。

六、過去的知識告訴我們,人類心靈(Mind)和身體(Body)的組合,是由心靈支配身體,在這篇小說中支配人的卻已不再是心靈,而是身體。身體在小說中比比皆是。這幾年在後現代的討論中,「身體」經常受到討論,可能作者也受到影響,在小說中有所回應。

綜上所述,這篇小說消滅了國籍、性別、年齡,變成性別的中性、身體支配心靈等等,與後現代所出現的文化有相當程度的符合,這不是一個沒有意圖的小說。

最後,我仍然有一個疑惑,這篇小說中的兩個晨勉是否互相認識?小說中多次出現她倆互通聲氣的場景,如「晨勉生出了另一個自己,正與美麗、不解憂愁、重視兒女前途的母親在家裡話別……」、「她問那個晨勉,如果是你,你會留祖嗎?……」等等,以後卻沒有繼續發展下去。

總之,如果要在這五篇中選出一篇,我選擇這篇。

李喬:這篇小說用掉我閱讀所有作品的一半時間,為了看懂它,我還製作了人物關係表。

基本上,這篇小說中兩個晨勉認識與否、晨安是男是女,在我認為都不重要。在小說的基本設計上,無論女主角的身世、幼年經歷,以及她以後男女關係發展的一切,和她最後註定走上悲劇並無相關。這好像一種悲劇的宿命論:無論從哪個晨勉的出發點往前走,結論都相同。

這個設定自有其說服力。但是小說後來自己所造成的困境是,不論哪一個晨勉,都是「自然人」:由自然慾望、生理性所掌握的人,沒有意志、自我人格,也沒有環境條件對人的行為發生作用,將這樣的人物推向悲劇的宿命深淵,和真實人間並沒有任何相干——真實的人生必須逐漸形成的人格自我、環境作用在人物行為上所造成的差異等等,在小說中都消失了。因而所有的人物行為都是刺激反應:不同的晨勉去找不同而又相類似的異性,一連串的男女關係。

對這篇小說我仍然不敢說完全瞭解,一直仍覺得追索不到它所表達的主題。如果能夠追索出來,我願意接受說服。

施淑:直到方才來開會的途中,我都還決定不了,是不是要投給這篇小說肯定的一票。就閱讀上所提供的挑戰性而言,這篇作品可說是所有入圍作品中難度最高,也最豐富的一部。

或許我們可以將這篇小說視為「以愛情故事的形式所做的關於人的慾望的實驗報告」。由於慾望的活動是個變形蟲,兩性關係不論是「愛情」或是「色慾」,好像最能傳達慾望的內在機制;慾望的盲目與暴力性質。

在這個意義上,這篇小說在兩性追逐的文字或敘寫活動上,完成了一個很出色、很出色的慾望之旅。

透過小說中每一個一分為二的主要人物——晨勉、晨安、丹尼……等人情色上的探險,作者的寫作透過異性戀、同性戀、雌雄同體等等性愛實驗,大量地在讀者閱讀/作者寫作本身消費慾望的可能產物,精采,精確,對現代都市文明制約之下的情色和慾望活動的形式與細節,給予高難度的表現和表演。

可能也由於藝術上的太過於精巧細緻、甚至過於技術性的操作,使得這樣的文字成品,在閱讀/敘述活動進行的同時,好像也不斷消耗著敘述的藝術功能,以及讀者所可能有的感覺與反應能力;使得這篇在小說命名上希望讓讀者去重建或賦予意義的、人的心靈的「沉默之島」,變成一艘遇難、擱淺的慾望之舟。小說的意義因此而變得含混不明。

在這篇小說裡,兩個一分為二的角色的行為與活動,不斷彼此篡改、增刪、修飾……,其實是重複的——重複在很擁擠的文字形式中,好像也就是「沉默之島」的意義,它就是沉默!沉默地站在我們的面前。

無論如何,做為一個讀者,閱讀這篇小說是非常高的閱讀享受,雖然也是痛苦不堪的閱讀過程。

姚一葦:我再補充兩點剛才不詳的地方。我的瞭解不知是否正確,這篇小說描寫的是一個人心靈被身體支配所產生的情境。例如:小說中「晨勉覺得身體一切都呈麻痺狀態,她腦子聽身體的,身體又聽祖的……」等等敘述。

此外,剛才我對兩個晨勉是否認識的疑問,並不在於兩個晨勉之間是否認識,而是既然兩人之間若有關聯,何以沒能貫串到底?

東年:姚老和李喬的疑惑,我認為正好是作者可以跳出來答覆的。這篇小說分為七段,一開始由香港的晨勉開頭,結束也完成在香港的晨勉身上;小說的第一大段也敘述到香港的晨勉想像著另一個晨勉的存在。

因此,對這篇小說而言,最早出現的「在香港的晨勉」是真正的主角;在作者意識中,她們是相識的。

小說中兩個晨勉做為女人的一生過程,都不斷接觸不同的異性,為什麼兩個人在不同的起跑點出發,卻不斷重複相同的歷程?這也就是李喬所問的:它在追求什麼——事實上,這個小說的主題就是晨勉的追求。小說對此也提出了解答:晨勉回憶父親「是個原人,他只有原始的本能和意志,她這些年來所遇見的男人,很少有這些人,因而她所渴望交手的對象就是這些人。」

在小說的兩個故事裡面,晨勉都心屬於一個特定的年輕男人,這個男性角色也就是這個晨勉所渴求的對象——可能是性的解放,更可能是一種浪漫、活生生的原始生命力。附錄之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