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國民收入的分配 第二章 分配概論(續)

第一節影響生產要素供給的諸原因和影響需求的諸原因對分配都起著同等影響。

如前章開始時所指出的,現在我們要研究報酬對各種生產要素的供給所起的反作用,以補充需求對分配的影響之研究。考察生產成本和效用(或可欲性)在決定各種勞動、資本家和地主的分配國民收益方面所起的作用時,我們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加以討論。

李嘉圖和追隨他的那些幹練的企業家都認為需求的作用是自明的,無須加以解釋的。他們既沒有強調它,也沒有充分詳細的研究它;這種忽視曾引起很大的混亂,並蒙蔽了事實的真相。在這種反應中,有一種偏見,認為各生產要素的報酬源於它所參與制造的那種產品的價值,而且當時主要地是由該價值所決定;它的報酬的決定和地租的決定是根據同樣的原理的。甚至有人認為,可能從地租規律的推廣應用中構成一種完整的分配理論。但他們是不會達到目的的。李嘉圖及其追隨者似乎具有正確的直覺看法,因為他們默認供給力量的研究是更為迫切和更加困難的。

當我們研究什麼在決定一種生產要素(不論是任何種勞動或物質資本)的(邊際)效率時,我們發覺,該問題的及時解決需要知道該要素的現有供給量;因為如果供給增加,則它將被用在需要較小、效率較低的使用方面。而問題的最後解決也需要知道決定那種供給的原因。各種東西,不論是某特定種類的勞動,或資本,或其他別的東西;它的名義價值,如同拱門的拱心石一樣,是靠兩邊相反的壓力來維持自己的均衡的;即一方面是需求的壓力,另方面是供給的壓力。

各種東西,不論是一種生產要素,還是用於當前消費的商品,它的生產勢必擴展到供給與需求均衡的限界或邊際。商品的數量及其價格,生產該商品所用的各生產要素和它們的價格,所有這些因素都是相互制約著,如果有某種外因使其中某因素髮生變動,則干擾的結果將涉及其餘的因素。

同樣地,當碗中盛有數球時,它們相互制約著自己的位置;又如天花板的不同點上有強度和長度不同的彈線(都是拉長的)懸著一個重物,各線和重物的均衡位置都是彼此制約的,如有一線縮短,則原來各線所處的位置勢必變動,而其餘各線的長度和張力也必然變動。

第二節第四篇中所討論的,影響各種不同形式的勞動和資本的原因之要點說明。報酬增加對個人勤奮影響之無常。

正常工資與人口增長和體質增強特別是後者之間的適應比較規則。儲蓄所產生的利益對資本及其他財富的積累的一般影響。

我們已經知道,任何生產要素的有效供給不論什麼時候都首先取決於它的現有存量,其次取決於它的所有者把它運用到生產上的意向。而這種意向不純粹是由預期的眼前報酬來決定的;雖然有一種在某些場合叫做直接成本的下限,在直接成本以下,生產勢必停止。例如,某廠商會斷然拒絕開動自己的機起來生產那種定貨,而這種定貨不能補償生產上的額外貨幣開支和機器的實際耗損。關於工人體力的消耗和工作上的疲勞及其他不便,也有類似情況。雖然目前我們所討論的是正常條件下的成本和報酬,而不是工人做某件特定工作時個人的直接消耗,但是為了避免誤解起見,不妨在這裡就這個問題作一簡短的說明。

如前所述,當某人做自己所願意做的工作而津津有味時,那工作對他實際上毫無所費。因為如某些社會主義者相當誇大其詞地說的那樣,除非有某事發生,以致完全剝奪了他們的工作,則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是如何喜愛自己的適度工作。但不論正確與否,大多數人相信,在謀生時所做的大部分工作對他們毫無剩餘樂趣可言,相反地,對他們卻有所耗費;收工時,他們高興;他們也許忘掉,最初的幾個工作小時對他們的耗費並不像最後一小時那樣多,他們多半認為,九小時工作的耗費為最後一小時的九倍。他們很少想到,通過用足以補償最後而最艱苦的一小時的工資率,來支付每一小時,他們即可獲得生產者的剩餘,或租。

一個人工作甚或值班的時間愈長,除非他因工作而麻木不仁,則他想休息的慾望也愈強,同時每增加一小時的工作,使他的工資有所增加,並使他愈益接近於滿足他的最迫切需要的那個階段,工資愈高,這個階段的到來也愈快。不過,隨著工資的增長,究竟出現新的需要和為他人及為自己備辦晚年享受其的新慾望呢,還是他很快地滿足於只能從他的工作所得到的那些生活享受,而企求更多的休息和本身饒有興味的那些活動的機會呢,這只是個人的興趣問題,並沒有普遍的準則可循。但經驗似乎證明,各種族和各個人(特別是熱帶的居民)愈是愚昧無知,他們工作得時間也愈短,如果工資率的提高使他們可以用比以前少的工作得到習慣上的生活享受,則他們工作時將愈不賣勁。而眼界較廣,性格堅強的人,除非寧願把他們的活動轉用於高尚的目的,而不是為了物質利益而工作,則工資率愈高,他們工作得愈賣勁,堅持的時間也愈長。但這點將在進步對價值的影響一題下加以詳細的討論。此刻我們可以斷言,就一般而論,報酬增加使有效率的工作的供給得到即時的增加。此項規則的上述例外為數不多,但它們不是沒有意義的。

不直接涉及成本,因為勞動的有效供給是一個固定不變的量。因為即使嚴格地規定了一年的工作時數(實際上卻不然),而工作強度也仍然是有伸縮性的。

第三節續前。

然而,如我們從工資的增加對個人所做的工作的現時影響推究到它在一二世紀以後的最終影響時,則這種結果也是肯定的。的確,雖說境遇的暫時改善將給許多青年人帶來成家立業的機會;而富裕的持續增長,對生殖率的提高與降低,似有同樣的可能。但另方面,工資的增長勢必減少死亡率,除非父母對子女的保育漠不關心。如我們觀察高工資對下一代人的體力和智力所起的影響,則這個論據更加有力。

因為有某種消費,如果它有某些減少,則工作就不能有效地完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各級工作所絕對必要的。

的確,成年人或許犧牲他們的子女而成全自己,但那隻不過使效率的減少推後一代而已。其次,還有習慣上的必需品,它們在風俗習慣上是這樣的必要,以致人們一般地寧肯犧牲大部分所謂絕對必需品,而不願棄其重大部分而不用。第三,又有日常嗜好品,有些人(雖不是所有的人),雖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也不願棄而不用。很多這些習慣上的必需品和日常嗜好品是物質與精神進步的體現,它們的範圍隨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它們的數量愈多,作為生產要素的人則愈不經濟。但如果加以適當的選擇,它們就在最大程度上達到一切生產的目的,因為那時它們提高人類生活的旨趣。

使效率所絕對必需的那種消費,有任何增加,都不是得不償失的,它對國民收益之所取等於它對國民收益之所增。但增加不為效率所必需的那種消費,只能通過人對自然力控制的增進而加以解決。這種消費的增加可由於知識和生產技術的進步,組織的改善和原料來源的日益豐富和擴大,最後,由於資本的增長和達到任何既定目的的物質資料的增加。

可見,勞動供給如何緊密地適應勞動需求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這樣一個問題。在一般人的現時消費中有多少是用以維持青年和老年人的生活及效率的必需品(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有多少是習慣上的必需品,這種必需品在理論上可以免卻,但實際上很多人寧願要它而不願要某些真正用來維持效率的必需品。當作生產手段來看,又有多少是多餘的,雖然,當作目的本身來看,有些當然是極其重要的。

如我們在前章開始時所指出的,早期的英國和法國經濟學家幾乎把勞動階級的全部消費都列入第一類;他們之所以這樣做,部分原因是為了簡單,而部分原因是由於當時英國勞動階級的貧困,而法國勞動階級則更加貧困;他們曾斷定,勞動供給會適應它的有效需求的變動,和機器的供給適應它的有效需求的變動一樣,不過前者適應有效需求的速度遠不如後者那樣快。就現在較不發達國家的問題而言,我們所必須給予的答案和英法經濟學家的答案是沒有多大出入的。因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階級所能消費的,奢侈品最少,甚至習慣上的必需品也不多。他們報酬的增加引起人數的大量增加,從而使他們的報酬又迅速降低至僅能維持生活所需要的費用的原有水平線上。在世界上大多數的地方,工資幾乎是按所謂鐵律或銅律來規定的,這個規律把工資固定在培育和維持一個效率很差的勞動階級的費用上。

關於現代西歐各國,答案卻迥然不同。其所以不同,是在於近來在知識和自由、體力和財富,以及易於接近海外富饒的食物和原料基地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的確,甚至在今日英國居民主體的大部分消費仍用於維持生活和體力;

用法也許不太經濟,但也沒有任何巨大的浪費。無疑的,某些恣意放縱是絕對有害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