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需求,供給與爭值的一般關係 第四章 資金的投放與分配

第一節在某人自己生產自己使用的場合下,決定投資的諸動機。未來滿足與現在滿足的均衡。

在我們研究正常價值時,必須闡明的頭一個難題是關於支配那些為了未來的收益而投資的動機的性質。首先不妨來觀察一下那樣一個人的行為,這個人既不買他所需要的東西,也不賣他所生產的東西,而只是自己給自己勞動;因此,他所權衡的一方面是他的勞作和犧牲,另方面是他從這些勞作和犧牲中所能預期的滿足,其間不參與任何的貨幣報酬。

那末,讓我們就舉這樣一個事例罷:有一個人為自己建造房屋,他所用的土地和建築材料都是自然界所恩賜的;動工時他自己製造工具,而製造工具的勞動被算作建造房屋的一部分勞動。他勢必要計算按照某既定方案進行建築所需要的勞作;並幾乎本能地酌加一個各種勞作至房屋落成所經過的時間按幾何比例(一種複利)增加的數量。落成以後,房屋對他的效用不但將補償他的各種勞作,而且也將補償他的等待。

如果兩種動機(一個是望而生畏,另一個是迫不及待)似乎是勢均力敵,那末,他就會處於躊躇不決之中。就房屋的某些部分來說,他所得的利益也許比他所用的「實際」成本大得多。但是當他愈來愈轉向更加龐大的計畫時,他最後就會發現任何擴大所帶來的利益為它所需要的勞作與犧牲所抵消;而那種擴建就處於他投資的外限(outerlimit),或它的有利邊際。

建造房屋的各個部分也許有幾種方法;例如,有些部分既可以使用木料,又可以使用石塊,而質量幾乎相等。按照各種設計對房屋的各個部分進行投資要與它所提供的利益加以比較,並把各種投資一直推到它的外限或有利邊際為止。從而,也許有很多的有利邊際:其中每個邊際是和提供各種房屋的各種設計一致的。

第二節過去收支的積累與未來收支的折扣。區分經常支出與資本支出的困難。

上述例證可以使我們懂得:作為某種東西的實際生產成本的勞作和犧牲是成為它的貨幣成本的那些費用的基礎。但是如上所說,現代企業家不論對工資或原料一般都是用貨幣來支付的;從不過問這些貨幣報酬作為勞作和犧牲的尺度究竟精確到什麼程度。他的經費一般都是一點一點支出的。對任何支出的收益期待的時間越長,此項收益就越多,以便對他有所補償。而預期的收益未必是百發百中的;在這種場合下,他還須酌加損失風險。酌加之後,此項支出的收益預計必須超過支出本身,所超過之額不以他自己的報酬為轉移,而是按複利比例於他等待的時間增加的。在這個項目下,還須加上各個企業在建立它的商業往來上所必須支出的直接或間接的巨額費用。

為簡便起見,我們可以把加上複利的任何支出(包括企業家自己的報酬在內)要素叫做累積要素。如同我們用貼現一詞來表示未來滿足的現值一樣。因而各種支出要素從它被使用到它獲得收益的期間勢必是累積的。而這些累積要素的總額就是企業的總支出。各種勞作和它們所產生的滿足可以結算到我們認為相宜的任何一天。但不論選擇的是哪一天,一個簡單的準則是必須遵守的:從那天以前開始的每一要素,不論是勞作,或是滿足,都必須給它加上這個時期的複利。而從那天以後開始的每一要素都必須具有這個期間從該要素折成的複利。如果那天是企業開張以前的一天,則各種要素都必須折成現值。但是如果那天,像這些場合所常見的,是勞作結束和房屋落成的一天,則勞作必須有直到那天的複利,而滿足也必須都折成那天的現值。

等待是成本的一種要素,如同勞作是成本的要素一樣真實,當累積起來以後,它就被列入成本:因此,它當然不是分別加以計算的。同樣,相反地,不論任何時期的貨幣或對滿足的支配的收益是該時期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那個時期是在結帳日以前,則它必須被累積到那一日;如果在結帳日以後,則它必須被折成那日的現值。如果它不是用於直接的享受,而是被存起來以便取得未來收入,則這種收入決不能當作投資的追加報酬。

如果這個企業比方承攬了開掘船塢的工程,一俟竣工即便付款;如果用於此項工程的廠房設備在施工過程中假定被用得破爛不堪,從而工程完畢時變得不值一文;那末,如果直到付款時期所積累的支出總額恰恰等於此項款額,則該企業恰恰夠本。

但銷售所得照例是逐漸進來的;我們必須擬作一個瞻前顧後的資產負債表。向後看,我們應當把各種純支出加起來,並把各支出要素的累積複利加進去。向前看,我們應當把各種純收入加起來,並從各個值中減去它延期的複利。這樣折算的純收入總額勢必與累積支出的總額相等;如果二者恰相等,則企業恰恰夠本。在計算支出時,企業負責人必須把自己勞動的價值計算進去。

第三節代用原則在其上發生作用的有利邊際,並非任何路線上的一點,而是與所有路線相切的一線。

在創業的時候,和在以後的各個階段,機警的企業家力圖修改他的計畫以便用一定的支出獲得較大的成果,或用較少的支出獲得相等的成果。換句話說,為了增加他的利潤,他不斷地運用著代用原則;而在這樣做的時候,他總會提高全部工作效率,增進人類用組織和知識控制自然界的能力。

各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特點,而這些特點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該地所從事的各類商業的組織方法:甚至在同一個地方和同一種職業中,追求同樣目的的二個人所採取的方法也將不是完全相同的。差異的趨勢是進步的一個主要原因;任何行業中的企業家越能幹,這種趨勢就越強。在某些行業例如棉紡業中,可能的差異只限於很狹隘的範圍;一個人如在各部分工作中不使用機器,和不使用差不多最新式的機器,他就無法立足。但在其他行業例如木業和五金業的某些部門以及農業與零售業中,就會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在從事於同業的二個廠商中,一個廠商也許將支付較多的工資總額,而另一個廠商卻支付較大的機器用費;在二個零售商中,一個零售商積壓在存貨上的資本較大,而另一個零售商在廣告和建立有利的商業往來的非物質資本上所用的錢卻較多。至於細節上的差異,那是數不勝數的。

各人的行動既受著他的特殊機會和資金的影響,也受著他的個性和聯想的影響;但是各人考慮著他自己的資金,將把資本投向他的企業中的各個方面,直到他認為似乎達到了外限或有利邊際為止;也就是說,直到在他看來沒有充分理由認為在該特定方面進一步投資所帶來的利益會補償他的支出為止。有利邊際,甚至就同一工業部門或分部來說,也不能被看作是任何可能投資的固定線上僅有的一點;而是被看作和各種可能投資線相切的一條不規則形的界線。

第四節家庭經濟與企業經濟中資源分配的對照。

這個替代原理是和那種根據一般經驗在某方面過多地運用了資源或精力而引起的報酬遞減率的趨勢是密切地聯繫著的,而且部分地確實也是以此為基礎的。從而它和古典經濟學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那個在早開發國家的土地上不斷增加投資而來的報酬遞減這一普遍趨勢連結起來。替代原理和因增加支出而一般地引起邊際效用的遞減這一原理是如此相似,以致這兩個原理的某些運用幾乎是相同的。前面已經講過,新的生產方法創造新的商品,或降低舊商品的價格,以便使為數更多的消費者有能力來消費它們。另一方面,消費方法和消費量的變動使生產有新的發展,使生產資金有新的分配。雖然最有助於人類高尚生活的某些消費方法對物質財富的生產如有所促進,也微乎其微,但是生產和消費畢竟是密切相關的。但我們現在要仔細考慮的是,生產資金在各種不同工業部門之間的分配如何反映了消費者在各種不同種類商品之間的購買額的分配。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那個原始的家庭婦女吧,她「從本年所剪的羊毛製成的毛線為數是有限的,她考慮家庭衣著方面的各種需要,并力求把毛線在這些需要上分配得儘可能有助於家庭的幸福。如果分配以後,她有理由來惋惜她沒有用較多的毛線做短襪和較少的毛線做背心,那末,她將認為她是失敗了。但相反,如果她用得恰到好處,則她恰恰做了這樣多的短襪和背心,以致她從做短襪用的和做背心用的最後一束毛線中獲得了相等的利益」。如果做一件背心適有兩種方法,而這兩種方法就其結果來說是同樣令人滿意的,但是其中的一種方法比另一種方法所用的毛線稍多,而所引起的麻煩卻稍少;那末,她的問題就會成為較大企業界的問題的典範。這些問題所包括的決定有三:第一,關於不同目的的相對重要性的決定;第二,關於達到各個目的所用的各種不同手段的相對優勢的決定;第三,關於以這兩組決定為基礎的,她能最有利地把各種手段用於各種目的的那種邊際的決定。

企業家必須在較大的規模上作出這三類決定,而在作出每一個決定之前,他要反覆權衡和多方調整。試以建築業為例。讓我們看一看從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