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回 重返珠宮 一女無心居樂土 言探弱水 仙源悵望阻歸程

話說人情大抵喜新厭舊。海底紫雲宮雖是仙宮,一則三女在那裡生息多年,過慣了,不以為奇;二則彼時仙書未得,還有許多靈域奧區未曾開闢;三則人間繁富,尚係初來,三女不能辟穀,海底仙藥猶未發現,每日祇吃異果海藻,衣服更談不到,一旦嘗了人間滋味,又穿了極美觀的衣服,未免覺得人間也是一樣有趣。除初鳳質厚心堅外,餘人俱有樂不思蜀之想。初鳳一再重提前事,二鳳、三鳳雖不曾公然反抗,均主暫留。

初鳳見勸說不聽,便對二女道:「你們既願在這裡,明日祭墓之後,我祇好獨自回去。紫雲宮中異寶不現,決不再來。冬秀姊姊不能涉水相隨,下去須吃許多苦頭。你二人須記取恩母之言,紅塵不是久戀之鄉,務要早回,以免惹些煩惱,自誤仙根。」二女不假思索,滿口應允。冬秀勸了一陣,見初鳳執意不從,祇好由她。因二鳳、三鳳願留,已是喜出望外,便不深勸。

四女在宮中宿了一宵,次日一早起身,宮牆外面已是萬頭攢動,人山人海。冬秀安心顯示島上風光,早命老鐵父子準備舊日俞利所用儀仗,前呼後擁,往方母墓地而去。因為方母葬處地勢偏僻,俞利本沒把此事放在心上,島民又祇知往方良夫婦廟中敬獻,方良死後,無人修理,墓地上叢草怒生,蓬蒿沒膝。三女自兔不了哭奠一場。

冬秀知三女對於世俗之事不甚通曉,仍然代三人傳令,吩咐如何修葺。祭墓之後,又往昨晚所去的廟中祭奠方良。三女想起父親死時慘狀,不由放聲悲哭起來。冬秀恐島民看出破綻,再三勸慰才罷。祭畢出來,初鳳當時便要告別。冬秀道:「大恩姊當眾回宮,恐為島民所阻。不如晚間無人,悄悄動身的好。」

初鳳道:「你們祇不想隨我回去便了,如想走時,何人攔阻得住?你可對他們說,我姊妹三人已選你為島主,留下二妹三妹暫時相助。我宮中無人照料,急須回轉。他們如相攔,我自有道理。」

冬秀沉思了一會,知她去志已決,無法挽留,祇得在廟前山坡上,略改了幾句意思,向眾曉諭道:「三位公主原奉方老爹之命,來為你們除害,事完便要回去,是我們再三挽留。如今大公主急須回轉海底仙府向方老爹覆命,留下二、三兩位公主與我為全島之主。命我代向全島人民告辭,異日如有機緣,仍要前來看望。」

島民因昨日三女已允暫留島上不歸,先以為初鳳覆命之後,仍要回來,還不怎樣。及至聽到未兩句,聽出初鳳一時不會再來,不免騷動起來,交頭接耳,紛紛議論。沒等冬秀把話說完,便已一唱百和,齊聲哭喊:「請大公主也留島中為王,不要回去。」

冬秀見眾喧嘩哭留,正在大聲開導,忽見初鳳和二鳳、三鳳說了幾句,走向自己身前,剛剛道得幾句:「姊姊好自珍重,除了妖道餘黨之後,須代我催二妹三妹急速回去,便不枉你我交好一場。」說罷,腳一頓處,平空縱起一二十丈,朝下面眾人頭上飛越而過。接連在人叢中幾個起落,便已奔到海邊。冬秀連忙同了二鳳、三鳳趕到時,初鳳已經縱身入海,腳踏洪波,向著岸上島民含笑舉了舉手,便已沒入波心不見。

島民見大公主已去,挽留不及,一面朝海跪送;又恐二、三兩位公主也步大公主的後塵,紛紛朝著二鳳、三鳳跪倒,哭求不止。冬秀知島眾不放心,忙拉了二鳳、三鳳回轉。島眾見二、三公主真個不走,才改啼為笑,歡呼起來。二鳳、三鳳當日同了冬秀回宮,無話。

第二日,冬秀命老鐵用幾隻小舟,將俞利手下數十個黨羽放入舟內,各給數日糧食逐出島外,任他們漂流浮海,死生各憑天命。一面問了島中舊日規章,重新改定,去惡從善,使島民得以安居樂業。

因知妖道邪法厲害,如等他回來,勝負難測。仗著二鳳、三鳳精通水性,想好一條計策:派佬石選了幾十名精幹武士,駕了島中兵船,請二鳳、三鳳隨了前去,暗藏艙中。由投降的俞利心腹大官中再選一可靠之人,充作頭目,假說俞利壽日,酒後誤食毒果,眼見危急;妖婦因島中出了妖怪,不能分身,接他急速回去,有要事商議。等他到派去的船上,由二鳳、三鳳下手,將他刺死。再傳俞利之命,說從妖婦口中探出妖道謀為不軌,祇殺他一人,命妖道船中所有餘黨全數回島,聽候使命。等這些餘黨回到島中,再行分別首從發落,以便一網打盡。佬石領命,便同了二鳳、三鳳,自去不提。

事也真巧,冬秀如晚一天派人,事便不濟。那妖道原本定在俞利生日那天趕回慶祝,偏巧在洋裡遇上一陣極大的颶風,連颳了三日。妖道本領原本平常,本人雖能御風而行,卻不能連那兩隻大船也帶了走。僅仗著一點妖法,將船保住,躲入一個島灣裡面,避了三天。等到海裡風勢略定,俞利、妖婦業已就戮了。

因為俞利壽日已過,這次出門從洋船上打劫了不少玩好珍奇之物,另外還有兩個美女,滿心高興。打算把那兩個女子真陰採去,先自己拔個頭籌,再回島送與俞利享受。歸途中,祇管同了盜船中兩個為首之人盡情作樂,一絲也不著忙。

這一面二鳳、三鳳隨了佬石,到了船上,見茫茫大海,無邊無岸,走了半日,還看不見個船影子。一賭氣跳入海中,先想趕往前面探看。無心中推著船底走了一段,覺出並不費什大勁。前行了一陣,仍不見盜船影蹤。姊妹二人嫌船行大慢,便回身推舟而行。

這同去的人,原是俞利舊部,雖說為二鳳姊妹的恩威所服,畢竟同是在島中生息長大,盜船中人大半親故。有幾個膽大情長一點的,因知出海行劫的這一夥餘黨大半是首惡;妖道平時作威作福,不把人放在眼裡:死活自不去管他們。餘人這次要回島去,決無倖理,未免動了臨難相顧之心,各自打算到時與各人的親故暗透一個消息,好讓他們打主意逃生。及見二鳳、三鳳下水以後,船便快一陣,慢一陣,末後竟似弩箭脫弦一般,沖風破浪,往前飛駛,頃刻之間,駛出老遠。

這祇兵船,俞利新製成不久,能容二三百人,又長又大,比起妖道乘往洋裡行劫之船還大兩倍。眾人見二鳳、三鳳下水便沒上來,不知她姊妹二人幼食老蚌精液,生就神力,在底下推舟而行,以為是使什仙法。妖道平時呼風行船,還沒她們快。個個驚奇不置,不由有些膽怯起來。

又行了一陣,佬石在舵樓上用鏡筒漸漸望著遠方船影。恐二鳳姊妹還要前進,迎上盜船,出水時被妖道看破,動手費事,船行疾如奔馬,反無法命人打招呼。正在為難,恰巧二鳳姊妹推得有些力乏,嘩的一聲帶起一股白浪,自動躥上船來。佬石便說前面己見船影出沒,恐是盜船,請二鳳姊妹藏入艙底。

二鳳姊妹眼力極強,聞言定睛往前面一看,果然相隔里許開外,洪波中有一隻船,隨著浪頭的高下隱現,船桅上豎著一桿三角帶穗的旗,正與島中的旗相似。佬石知是那盜船無疑,一面請二鳳姊妹藏好,一面忙作準備。兩下相隔半里,便照舊規,放起兩聲相遇的火花信號。

妖道正在船上淫樂,聞報前面有本島的船駛來,知道島中兩隻大兵船業已隨著自己出海,新船要等自己回島之後才行定日試新,怎便駛出海來?便猜島中必有事故,忙命水手對準來船迎上前去。

佬石因新降之人不甚放心,再四重申前令,告誡眾人:兩位公主現在舟中,稍有二心,定殺不宥。等到船臨切近,除那頭目外,暗禁眾人不可到對船上去。自己卻裝作侍從,緊隨那頭目身側,以防萬一洩了機密。眾人中縱有二心,一則害怕二位公主,二則佬石精幹,防備甚緊,暫時俱是無計可施。

佬石監視著那頭目,說俞利誤服毒果,昏迷不醒,島中無人主持,偏巧島岸邊又鬧海怪。現奉牛仙姑之命,用新製好的兵船,前來接他一人回去,搭救島主。至於那隻盜船,最好仍命他在海中打劫,無須駛回。

妖道對於俞利原未安著什麼好心,幾次想將俞利害死,自立為王。祇是妖婦嫌妖道貌醜,貪著俞利,說此時害死俞利,恐島民不服,時機未至,再三攔阻。妖道有些懼內,便耽擱下來。此時一聽俞利中毒,不但沒有起疑,反以為是妖婦弄的手腳,接他回去篡位。因盜船上多半是俞利手下死黨,恐同回誤事,故此止住他們,不消幾句話,便已哄信。

依了妖道本心,當時恨不得駕起妖風趕回。一則那頭目說仙姑有話,新船務要帶回;一則也捨不得那隻大船,恐人看破失去。反正那裡離島已不甚遠,見原乘兩船中俞利的黨羽已在竊竊私語,知已動疑,滿心高興,也不去理他們,竟然隨了頭目、佬石縱過新船。

海上浪大,兩船相併,本甚費事,妖道過船,這邊船鉤一鬆,便已分開。妖道想起還有那搶來的兩名美女,二次縱將過去,一手一個,夾縱過來。盜船上人見他什麼都是倚勢獨吞,又聞俞利中毒之言可疑,個個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妖道也是運數該終,過船之後,越想越得意,不等人相勸,便命將酒宴排好,命那頭目作陪,兩個美女行酒,左擁右抱,快活起來。他這裡淫樂方酣,艙中二鳳姊妹早等得又煩又悶。三鳳更是心急,不等招呼,拿了一柄快刀,便自走出。二鳳恐有閃失,連忙跟出。

妖道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