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回 窮搜巖澗 手揮劍氣晃銀河 直上蒼穹 足踏雲流行紫昊

且說笑和尚看罷苦行頭陀第二封柬帖,知道了一些失敗的大概,事尚未完,仍須努力。祇是飛劍被污,要復原狀,須待斬完妖物回山之後。柬帖上雖說金蟬現有雙劍,可以借用一口,就本來功行,向金蟬請教峨嵋劍訣及使用之法,便可應用。但是失去無形劍遁,隱不住身形,硬要冒險,再入虎口,豈不比初上百蠻山,還要難上十倍?一手拿著柬帖,望著這口被污了的飛劍,雖然晶瑩鋒利,不比凡鐵,但是靈氣已失,不能使用,前途危難正多,絲毫沒有把握,好不傷心!金蟬見他難過,再三勸慰說:「師伯故意使你為難,無非玉成於汝,雖蹈危機,終無凶險,憂急則甚?」

笑和尚含笑道:「我豈不知師父成心激勵我成人,我祇可惜這口飛劍,自從師父傳授到如今,沒有一天斷了修煉,也不知費了多少心血和工夫。柬帖上雖說異日成功回山,仍可祭煉還原,到底能如以前不能,並不知道。實不瞞師弟說,師父和許多前輩師伯叔,都道我宿根既厚,功行又好,年紀雖輕,因為師父苦心傳授,在小輩同門中,可算數一數二。不想一敗塗地,若非師弟仗義相助,幾死妖人之手,豈不令人慚愧傷心!」

金蟬道:「勝負乃兵家常事,這有何妨?柬帖上教你我先覓地修養十餘日,將我的飛劍分一口給你,練習純熟。到了時候,祇須謹慎小心,仍有機緣成功。此時悔恨,有何用處?」

笑和尚也明知除了奮鬥成功,不能回山再修正果,祇得打起精神,照柬帖所言行事。他和金蟬俱是一般心理,不獲成功,不願再回凝碧崖去。見絕緣嶺風景甚好,可惜並無相當的洞穴可以打坐凝神,尋了幾處,不大合意。笑和尚猛想起莽蒼山藏有兩口長眉真人煉魔飛劍。其中一口叫作紫郢,現被李英瓊得去,連許多前輩劍仙的飛劍都不能及,尤其是不假修煉,便能出手神化。還有一口,尚未出世。那山巖洞幽奇,何不趕到那裡,一面借練霹靂劍,順便尋訪。即或自己與此劍無緣,也可先行默祝,暫借一用,將來再物還原主。如能到手,豈不比分用霹靂劍要強得多?

金蟬因李英瓊現正尋找余英男,不知已否找到,她為人甚好,又有神鵰,說不定她能背著靈雲,乘機助笑和尚一臂之力,聞言甚為贊同。二人打好了主意,離開絕緣嶺,直飛莽蒼山。笑和尚和金蟬飛到莽蒼山時業已深夜,先尋了一處樹林打坐,養神斂息。不久天明起身,看了看地勢,並不中意。重又飛身空中,留神觀察適當地點。

笑和尚昔時雖曾路過,無奈此山面積太大,路徑不熟,飛了許多地方,一些朕兆都沒有。明知此山太大,要尋覓那口飛劍,無殊大海撈針。恐怕誤事,祇得落下,先尋了一個山洞存身,向金蟬借了一口雌劍,學了口訣用法。苦行頭陀所傳,與峨嵋劍法原是殊途同歸,當時便能使用。雖然霹靂劍不比尋常,初學難於駕馭,仗著笑和尚功夫本來精純,至多約有五七日,便可運用純熟,略放了一些寬心。決計先將此劍練習純熟,再去尋找那一口長眉真人遺藏的飛劍,能到手更妙,不能也不妨事。

金蟬終是喜事,因知英瓊縱然將人救回,還要來盜溫玉,決不會相遇不上。將劍法傳了笑和尚,便由他在洞中凝神修煉,獨自一人,離了山洞,到處尋找英瓊下落。

因昔日曾聽英瓊說,當初曾被一群馬熊、猿猩將她抬往一個大山洞內,那便是埋藏溫玉之所,祇須發現大群馬熊、猿猩,便不難跟蹤尋覓那座山洞。尤其那山洞,據母親飛劍傳書上說,裡面還有一個厲害妖人,正想獨吞那塊溫玉,必有形跡顯露,豈會尋找不見?

他不知走錯了方向,自己身在山南,昔日英瓊所住的山洞卻在山北一個環谷之中,外有密林掩覆,路徑甚是隱僻曲折,身經其地尚且不易發現,何況又是駕劍光在空中尋找,縱然一雙慧眼能辨毫芒,也難轉折透視,一直尋到天黑,毫無蹤影。順便採了些松仁果實,摘了一個乾葫蘆,用劍掏空,裝了一葫蘆山泉,回洞與笑和尚同吃。

第二日一早,又去尋找。似這樣尋了三四日,俱未尋見。猛想起英瓊盜溫玉並非易事,預計還得好些時日,經過多少麻煩,才能到手。漫說她用紫郢劍和妖人爭鬥,不會不露形跡,就是那一鵰一猿,俱是龐然大物,焉有不見蹤跡之理?定是日裡潛伏,夜晚才去動手,也說不定。想到這裡,決定晚間再去尋找。

這日晚間,恰巧笑和尚已將霹靂劍運練純熟,二人約好一同尋找,由黃昏時分,直找到半夜,猛見西北方遠處有一道銀光,疾如流星,直往正北山凹裡飛投下去。笑和尚見那劍光非比尋常,雖看不出是何派中人,決非異教所有,好生驚奇。急忙同駕劍光,跟蹤飛去,落地一看,竟是一處廣崖,下臨清流,崇岡環抱,稀稀落落地生著數十棵大楠樹,古幹撐天,濃陰匝地,月明如水,光影浮動,時有三四飛鶴歸巢,鳴聲唳天,越顯景物幽靜。

遍尋那道銀光下落,已無蹤跡。又等了一會,並不見他二次飛起,心中好生納悶。猜他不曾去遠,必在附近巖穴之中隱身。雖然事不關己,因見那道銀光正而不邪,不是同門,也是同道之士。此山早有妖人盤踞,如是一向在此潛修,必難兩立;要是新從別處趕來,必有所為。惺惺相惜,總想尋出一個下落,與那人見上一面,看看到底何許人也?

找來找去,找著一個山洞,甚是寬敞潔淨,連外面風景都比前幾日所居要強得多。便決定移居在此,就便尋訪那道銀光的下落。商議既定,同出洞外,飛身上空,四外觀察。這時朗月疏星,猶自隱現雲際,東方已現了魚肚色。一會日出天明,四圍山色蒼翠如染,遠處高山尖上的積雪,與朝霞相映,變成濃紫,空山寂寂,到處都是靜盪盪的。

二人飛行巡視了一陣,那道銀光還是神龍見首,不再出現。最奇怪的是,連尋了好幾天,竟沒一處似英瓊當時所說的景緻,雖有時也看見許多虎豹豺狼、野鹿黃羊之類的野獸,獨沒遇見過一猩一熊。

金蟬暗自奇怪。末後採了些山果,取了些清泉,回轉洞中,才看出洞外巖壁苔蘚中,還隱隱現有「奧區仙府」四個古篆。入洞細看,那洞坐東朝西,沒有出路,四壁鐘乳纓絡下垂,宛如珠簾。雖甚整潔廣大,除了洞外景物幽秀外,並無什麼奇特之處,顯然與洞壁所題不符。當時也未在意,一同坐下,互相談說。笑和尚道:「想不到昨晚看得那般仔細,相隔又不甚遠,那道銀光竟未發現,我近來真是越修越往後退了。」

金蟬道:「誰說不是?李英瓊師妹明明在此山中,我前後尋了這幾日,連個影子都未找見,真是古怪。我們還是先找師祖遺藏的那口寶劍吧。」

笑和尚道:「人都尋找不見,那口寶劍,外面必有法術符籙封鎖,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適才我在空中,見此山有許多地方甚是靈奇幽奧,還有極隱祕之處。莫看我們穴中尋找,一目了然,反到難於發現。離往百蠻山去,還有好多天,我借你飛劍已能應用,閒著也是閒著,莫如從今日起,我們實事求是,窮幽探奧,步行尋找那藏溫玉的古洞。想和凝碧崖一般,別有洞天,就連那口寶劍,也會在無心中發現,都說不定!」

金蟬聞言,猛想起道:「我們初出來時,家母來書曾說,余英男失陷在山陰一個風穴之內。李師妹如去過,必有些蹤跡可尋。連日都以為英男妹已被李師妹救出,祇注意那藏溫玉的古洞,竟未想到風穴。

「莽蒼山雖是李師妹舊遊之所,你想她當時並未成道,是由猩、熊將她抬到那裡,後來又走了好多天,才遇見我們同返峨嵋,沿途路徑,如何記憶得真?她有鵰、猿引導,自然容易尋到。我們僅憑這想像情形,來時我又不曾想到這裡來,祇知在山南一面尋找。這山有千百里方圓,無怪乎難於找到了。至於那口寶劍,據說不久三英相見,縱不能為你所得,也該是出世之時了。我們再往山陰一帶看看,祇須尋到那風穴,總可尋著一點跡兆。你看如何?」

笑和尚聞言稱是,二人一同起身出洞,先端詳了一下方向,捨卻明顯之處,專往狹窄幽僻的崖徑尋找。且行且說,所談盡是以前舊事和英瓊得劍經過。

剛走到昨晚降落之地,金蟬的眼尖,看見北山密林掩覆中,後面廣崖中間,似有一條尺許寬的狹縫,從叢樹隙裡望過去,彷彿看見裡面花樹籐蘿,交相披拂。不由動了好奇之想,拉了笑和尚,逕往密林裡走了過去。近前一看,那片峻險高崖,依然一片完整,並無縫隙。若在別人,必然回去。金蟬自信不會錯看,猛一轉身,忽然大悟,回頭笑道:「在這裡了!」

原來剛才站處是一片山坡,由坡上到坡下,少說也有二十來丈。那些密林俱是多年古木,合抱參天,雖是上下叢生,因為生得太密,將地形遮住,遠看斜平,似無高低。那巖縫生在半崖腰間,二人談笑忘形,所以一時蒙住。及至回看來路,上下相去甚高,舉頭一望,才看出危崖撐天,中腰裂開一條十來丈長的窄縫,寬處不過一尺,上下俱被籐蘿矮松遮掩,祇剛才所見之處,略微稀疏。

飛身上了隙口,往裡一看,竟是一個極黝深曲窄的巖孔,斜坡向下,形勢奇險,猿揉都難飛渡。盡頭處似見天光,照見花影閃動,知有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