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生活場景 8、上山

殘雪

我每天都要到山上去。我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也不知道在山上會得到一些什麼收穫。在我朦朦朧朧的意識里,山上總是有些什麼東西可以滿足我的,所以我禁不住要去,我甚至還帶一把小鐵耙子。耙什麼東西呢?不知道,總會有些什麼東西可以耙的吧。五六歲的我無端地有種信念。於是就上山了,有時和外婆,有時和姐姐,有時和兩個弟弟。

那麼大的山,當然,我每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滿足。因為我是給自己尋找歡樂嘛。我們摘過野花,野菜,毛栗子,金櫻子,復盆子,烏泡等等等等;我們抓過數不清的小昆蟲;我還用鐵耙耙出過麥冬,耙出過一種好吃的植物塊莖,以及香噴噴的野蔥。那些生長在陰暗的溝里的肥肥的蕨芽,更是讓我心花怒放。我和弟弟們的口頭禪是「去山上」。如今細細地一想,這句口頭禪應該是意味著兒童要發揮自己的想像。所有的「收穫」幾乎都是出自我們那濃密的想像力。一種草,一種塊莖,一種小蝌蚪,難道真是因為它們的實用價值我們才去採集的嗎?實際上,除了幫助家裡生計的那些活動,還有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單純地為了愉悅而上山。我們自己為自己的活動賦予意義。這種時候,我們的活動就特別接近於創造的意境。經常是坐在草地上,挖著挖著就挖出些什麼來了——塊莖,藥草,甚至蚯蚓!蚯蚓不是可以餵鴨嗎?讓鴨吃了多生蛋!

下雨的日子是多麼憂鬱啊,在四壁發黑,沒有玩具的小屋裡,我們能幹什麼呢?有時候,我會從墊鋪的稻草里尋找穀粒,用那些穀粒來編織關於田野的故事。然而只要一出太陽就在屋裡呆不住了。想像力在胸中洶湧著,迫使著我行動。我必須上山,只有那種活動才能使我興奮,使我滿足。我要去采東西,去抓小動物,去耙植物的塊莖。在山上,只要一行動,就會有收穫。那麼山是什麼呢?不就是兒童的內心世界、樂園嗎?我們樂此不疲,流連忘返!

已經有20多年了,我每天上午坐在家裡寫一個多小時的小說。如果有人在我開始工作之前問我:「你打算寫什麼啊?」那麼,我便只能像兒童時代要上山之前那樣回答說:「不知道啊,總會有些什麼東西可寫的吧。」這便是我的寫作狀態,這種狀態延續了這麼多年,從來也沒有改變過。我為慾望所推動進入到大山裡頭;我憑瞬間靈感隨手攝取能夠滿足自己的東西;我不斷變換角度,奇思異想泉涌;我執著於內在的時間,只為了精神的愉悅。

那麼我寫下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一時也是很難回答的。因為要撇除了所有那些時效的、表面的功利,只對作品本身進行分析,並加入我的精神活動,才能由讀者自己找出屬於他的答案。的確,當我和弟弟、姐姐們在山上進行我們的活動之時,誰又說得清我們收穫了一些什麼樣的快樂呢?那種東西是妙不可言的,不同我們一塊從事那種活動的人就只能說:「噢,他們采了野菜」或「他們抓了小蝦」等等、同我們的幸福並無多大關係的常套話。讀者啊,放開你的想像,到我們的山上來吧,一切你真正想要的,都會通過你的活動被你收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