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學時代 1、憤怒

殘雪

我剛剛上一年級的那幾天,老師叫我們排路隊回家。我記得我們這一隊大約有六七個同學,我們都是住在山坡上的,但我以前並不認識他們。那是冷天,我戴著毛線帽,我們走在山間小路上。我像往常一樣默默地走路,因為同他們不熟,我不好意思說話。忽然有個男同學嘲笑起我來,我不記得是什麼方面的話題了,反正大家都開始來笑我,扯我的衣服。我是很倔強的,於是回嘴。這一下他們更起勁了。兒童如果沒有教養的話,一旦受到鼓動就會獸性大發。當時有五六個人圍上來打我,將我的毛線帽上的毛球都扯掉了,布書包也被他們扔到地上踩了幾腳。我一走他們又圍上來追著我打。後來他們到家了才散去。我的家最遠,一路上我都在哭,不是因為被打痛了,而是因為屈辱和憤怒,我氣得全身發抖。

終於到家了,外婆問我是怎麼回事,我便嚎啕大哭起來。哭過之後也並沒有什麼辦法,就不了了之了。幸虧後來也沒再排路隊了。而我也不那麼精明,一直沒搞清欺負我的到底是哪幾個人,大概因為知道沒人會替我報仇。

「氣得全身發抖」是我在真正遭到侮辱時的生理反應。不論我的理智在後來漫長的年頭裡是如何樣發展,也不論我的自制力有多麼驚人,這個生理反應始終如舊。由此又想到我三歲時發生的一件事。那時比我大三歲的姐姐被鄰家大男孩欺負了,好像是打了她。我聽了這個消息也是氣得要命,牢牢記在心裡。終於有一天,那調皮的男孩來我家附近玩遊戲了,我一看見他就發抖了。我慢慢挨近他,趁他彎下腰去躲藏時,猛地往他背上打了兩拳,發瘋一樣地跑回家。奇怪的是那男孩根本就沒來追我。而我,回到家後那個激動啊,那個心跳啊,那個害怕啊。後來當然平安無事。現在回想起來就清楚了:一個三歲的小女孩,打在一個大男孩背上的兩拳算什麼呢?也許他根本就沒有覺察到,當時他在玩「躲摸子」的遊戲呢。可是我當時的預謀,我的緊張,我鼓起勇氣時的那種感覺,以及報復的實施,一直到了今天仍然歷歷在目。我估計當時整個過程也就不到五分鐘,那五分鐘也許是我生命中的轉折點吧,我的感覺有一個小時以上。

1985年,兒子上小學了,學校離家不遠。但是我還是不太放心,因為他才6歲,長得也矮小。11點多鐘我就去接他。剛走出家門便看見兒子狂奔而來,大書包在屁股上「啪嗒啪嗒」的。他跑得滿臉通紅,頭上冒汗。一問呢,原來是被同學追打,是那些同學「欺生」。我舒出一口氣,分明看見歷史又在重演。不過那一次,我並不那麼憤怒,我知道這種經歷對於兒子將來的成長是很寶貴的,我也沒有天天去接他,或報告老師。

憤怒是一種直覺,它既可以催生藝術,也能毀掉一個人,就看這個人的理性是如何發展的,看他有沒有反省的能力。一般來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種直覺是受到堅決排斥的。一個中國人,如果能在始終保持自己的這種直覺的同時,不斷提高理性方面的修養,如果他又長期受到壓抑(保持直覺就必然要受到壓抑),那他的潛意識的儲藏一定是非常豐富的。然而,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是怎樣做的呢?他們要麼「看破紅塵」,變得油頭滑腦,早就不再憤怒;要麼極為善於將自己的情緒平息,變成整天練「氣功」的植物人;要麼就由於得不到發泄而真的變成了精神病人。大概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真正的藝術家如此之少,就算出了幾個也難以堅持到底的原因吧。沒有西方思想的底蘊,大部分作家後期的寫作都變成了玩弄技巧,玩弄文化,不再有真實的衝動。因為要在這方水土上生活得好,人就得學會化解內心的矛盾,學會向植物化方面發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